CPA教材财管2024-第十一章营运资本管理

第十一章营运资本管理

第一节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点击查看代码

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是投入日常经营活动(营业活动)的资本。营运资本管理可以分为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管理两个方面,前者是对营运资本投资的管理,后者是对营运资本筹资的管理。

一、营运资本投资策略

(一)适中型投资策略

点击查看代码

在销售额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安排较少的流动资产投资,可以缩短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节约投资成本。但是,投资不足可能会引发经营中断,增加短缺成本,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为了减少经营中断的风险,在销售不变的情况下安排较多的营运资本投资会延长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但是,投资过量会出现闲置的流动资产,白白浪费了投资增加持有成本。因此,需要权衡得失,确定最佳投资量,也就是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之和最小化的投资额。这种投资策略要求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大体相等,即适中型投资策略。

1.短缺成本
点击查看代码

短缺成本是指随着流动资产投资水平降低而增加的成本。
例如,因投资不足发生现金短缺,需要出售有价证券并承担交易成本;出售有价证券不足以解决问题时,需要紧急借款并承担较高的利息;借不到足够的款项就要违约并承担违约成本,或者被迫紧急抛售存货并承担低价出售损失。
再如,因投资不足出现存货短缺,会打乱原有生产进程,或导致停工待料,需要重新调整生产并承担生产准备成本,或者需要紧急订货并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若不能及时补充存货就会失去销售机会,甚至失去客户。

2.持有成本
3.最优投资规模
点击查看代码

流动资产最优投资规模,取决于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总计的最小化。企业持有成本随投资规模增加而增加,短缺成本随投资规模增加而减少,在两者相等时达到最佳的投资规模,如图11-1所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642.png
图11-1最优投资规模
适中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就是按照预期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销售额及其增长、成本水平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确定的最优投资规模,安排流动资产投资

(二)保守型投资策略

点击查看代码

如果上述影响流动资产投资的诸因素都是确定并已知的,我们就不难计算出特定企业所需要的流动资产投资。这些流动资产可以满足经营活动的平稳进行,保证企业按时支付到期债务,及时供应生产用材料,准时向客户提供产品。
问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销售额及其增长和成本水平都是不确定的。因此,流动资产的需求是不稳定的。
例如,预计本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假设存货与收入比为10%,计算出来的存货投资需求为100万元,企业据此储备了存货。如果实际销售额为800万元,有效的存货为80万元,过量存储20万元。假设等风险投资的资本成本为10%,则企业损失了2万元(20x10%)。如果实际市场需求为1200万元,由于存货不足,实际销售额为1000万元,丢失销售收入200万元。假设销售利润率为1%,则企业损失了2万元(200x1%)。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企业应如何确定流动资产投资额呢?是多投资一些还是少投资一些呢?这就需要权衡与之相关的收益和成本。流动资产投资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
保守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就是企业持有较多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充足的存货,提供给客户宽松的付款条件并保持较高的应收账款水平。保守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表现为安排较高的流动资产与收入比。
这种策略需要较多的流动资产投资,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主要是资金的机会成本,有时还包括其他的持有成本。但是,充足的现金、存货和宽松的信用条件,使企业中断经营的风险很小,其短缺成本较小。

(三)激进型投资策略

点击查看代码

激进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就是公司持有尽可能少的现金和小额的有价证券投资在存货上作少量投资;采用严格的销售信用政策或者禁止赊销。激进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表现为安排较低的流动资产与收入比。
该策略可以节约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例如节约资金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公司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例如经营中断和丢失销售收入等短缺成本。

二、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点击查看代码

营运资本筹资策略,是指在总体上如何为流动资产筹资,采用短期资金来源还是长期资金来源,或者兼而有之。制定营运资本筹资策略,就是确定流动资产所需资金中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比例。营运资本的筹资策略,通常用经营性流动资产中长期筹资来源的比重来衡量,该比率称为易变现率。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710.png
易变现率高,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强,偿债压力小,管理起来比较容易,称为保守型的筹贷策略。易变现率低,贷金来源的持续性弱,偿债床力大,称为激进型资略从最保守型筹资策略到最激进型筹资策略之间,分布着一系列风险程度不同的筹资策略它们大体上分为三类÷适中型筹资策略、保守型筹资策略和激进型筹资策略。

(一)适中型筹资策略

点击查看代码

适中型筹资策略的特点是÷尽可能贯彻筹资的匹配原则,即长期投资由长期资金支持,短期投资由短期资金支持。筹资的匹配原则,不仅适用于流动资金筹集,也适用于长期资本筹集,具有普遍适用性。
为什么要遵循匹配原则?因为按照投资持续时间结构去安排筹资的时间结构,有利于降低利率风险和偿债风险。
例如,一个粮食购销公司,其中有一个仓库(长期资产),专门用于收购、存储和销售小麦(流动资产)。仓库的使用期限为10年,在购买时可以用长期借款,也可以用短期借款筹资。假设利率相等,使用长期借款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锁定借款利率,规避未来10年的利率风险;二是保持资金的可持续性,通过折旧形式陆续收回现金,可用来分期偿还长期借款,避免公司卖掉仓库偿债的风险。储存小麦采用短期借款筹资,购入小麦时借款,售出时还款,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步同量即营运资本为0,在小麦全部出售以后流动资产为0。用于小麦的投资不应使用长期资金支持,因为小麦存量有季节性变化,处于低谷时会出现多余现金,白白浪费了筹资的利息。因此,长期资产用长期资全支持,流动资产用短期资金支持,可以减少利率风险和偿债风险。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流动资产不会为0,只要企业存在,只要企业还在营业,流动资产就存在。
为什么流动资产不会为0?其原因是÷首先,流动资产是不断周转的,一些流动资产被出售并形成现金,与此同时,企业用现金购人另一些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实物形态不断更新,投资却被长期占用。其次,正常的企业是不断成长的,长期上升的销售收入需要在流动资产上进行不断投资,因此流动资产不会下降为0,而是不断增长。
流动资产按照投资需求的时间长短分为两部分÷稳定性流动资产和波动性流动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即使在企业处于经营淡季也仍然需要保留的、用于满足企业长期、稳定运行的流动资产所需的资金。波动性流动资产是那些受季节性、周期性影响的流动资产需要的资金,如季节性存货、销售旺季的应收账款等。从投资需求上看,稳定性流动资产是长期需求,甚至可以说是永久需求,应当用长期资金支持。只有季节性变化引起的资金需求才是真正的短期需求,可以用短期资金来源支持。现实中的筹资匹配原则是长期占用的资金(包括稳定性流动资产投资)应由长期资金来源支持,短期占用的资金(只是临时性流动资产需求,不是全部流动资产)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支持。

适中型筹资策略的特点是

对于波动性流动资产,用临时性负债筹集资金,也就是利用短期银行借款等短期金融负债工具取得资金;对于稳定性流动资产需求和长期资产用权益资本、长期债务和经营性流动负债筹集。

该政策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长期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股东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流动负债
波动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
适中型筹资策略如图11-2所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800.png
图11-2适中型筹资策略
适中型筹资策略要求企业的短期金融负债筹资计划严密,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相一致。企业应根据波动性流动资产需求时间和数量选择与之配合的短期金融负债。

【例11-1】某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淡季,需占用300万元的流动资产和500万元的长期资产;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会额外增加200万元的季节性存货需求。按照适中型筹资策略,企业只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才借入200万元的短期借款。800万元长期性资产(即300万元稳定性流动资产和500万元长期资产之和)均由权益资本、长期债务和经营性流动负债解决其资金需要。

点击查看代码

在营业高峰期,其易变现率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821.png
在营业低谷期,其易变现率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829.png

资金来源有效期和资产有效期的匹配,是一种战略性的安排,而不要求完全匹配。实际上,企业也做不到完全匹配。其原因是:

(1)企业不可能为每一项资产按其有效期配置单独的资金来源,只能分成短期来源和长期来源两大类来统筹安排筹资。
(2)企业必须有股东权益筹资,它是无限期的资本来源,而资产总是有期限的,不可能完全匹配。
(3)资产的实际有效期是不确定的,而负债的还款期是确定的,必然会出现不匹配。例如,预计销售没有实现,无法按原计划及时归还短期借款,导致匹配失衡。
资金来源有效期结构和资产需求有效期结构的匹配,并非是所有企业在所有时间里的最佳筹资策略。有时预期短期利率会下降,那么,在整个投资有效期中短期负债的成本比长期负债成本低。有些企业会愿意承担利率风险和偿债风险,较多地使用短期负债。另外一些企业与此相反,宁愿让贷款的有效期超过资产的有效期,以求减少利率风险和偿债风险。因此,出现了保守型筹资策略和激进型筹资策略

(二)保守型筹资策略

点击查看代码

保守型筹资策略的特点是÷短期金融负债只融通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另一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和全部稳定性流动资产,则由长期资金来源支持。极端保守的筹资策略完全不使用短期借款,全部资金都来自长期资金来源。该筹资策略如图11-3所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849.png
图11-3保守型筹资策略
从图11-3中可以看到,与适中型筹资策略相比,保守型筹资策略下短期金融负债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较小,即易变现率较大。
沿用「例11-1]的资料,如果企业只是在生产经营的旺季借人资金低于200万元比如100万元的短期借款,而无论何时的长期负债、经营性流动负债和权益资本之和总是高于800万元,比如达到900万元,那么旺季季节性存货的资金需要只有一部分(100万元)靠当时的短期借款解决,其余部分的季节性存货和全部长期性资金需要则由权益资本、长期债务和经营性流动负债提供。而在生产经营的淡季,企业则可将闲置的资金(100万元)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其易变现率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904.png

这种做法下,

一方面,由于短期金融负债所占比重较小,所以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较低,同时蒙受短期利率变动损失的风险也较低。然而,另一方面,却会因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高于短期金融负债的资本成本,以及经营淡季时资金有剩余但仍需负担长期负债利息,从而降低企业的收益。所以,保守型筹资策略是一种风险和收益均较低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三)激进型筹资策略

激进型筹资策略的特点是

短期金融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解决部分长期性资产的资金需要。极端激进的筹资策略是全部稳定性流动资产都采用短期借款。该筹资策略如图11-4所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916.png
图11-4激进型筹资策略
从图11-4中可以看到,激进型筹资策略下短期金融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大于适中型筹资策略。

用【例11-1】的资料,该企业生产经营淡季占用300万元的流动资产和500万元的长期资产。在生产经营的高峰期,额外增加200万元的季节性存货需求。如果企业的权益资本、长期债务和经营性流动负债的筹资额低于800万元(即低于正常经营期的流动资产占用与长期资产占用之和),比如只有700万元,那么就会有100万元的长期性资产和200万元的临时性流动资产(在经营高峰期内)由短期金融负债筹资解决。

这种情况表明,企业实行的是激进型筹资策略。其易变现率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1934.png

优缺点

一方面,由于短期金融负债的资本成本一般低于长期债务和权益资本的资本成本而激进型筹资策略下短期金融负债所占比重较大,所以,该策略下企业的资本成本较低。但是另一方面,为了满足长期性资产的长期资金需要,企业必然要在短期金融负债到期后重新举债或申请债务展期,这样企业便会更为经常地举债和还债,从而加大筹资困难和风险;还可能面临由于短期负债利率的变动而增加企业资本成本的风险,所以,激进型筹资策略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流动资金筹资策略的稳健程度,可以用易变现率的高低识别。

在营业低谷期的易变现率为1,是适中的流动资金筹资策略,大于1时比较稳健,小于1则比较激进。营业高峰期的易变现率,可以反映随营业额增加而不断增长的流动性风险,数值越小风险越大。

第二节现金管理

点击查看代码

现金是可以立即投人流动的交换媒介。它的首要特点是普遍的可接受性,即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因此,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属于现金内容的项目,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和银行本票、银行汇票。
有价证券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有价证券变现能力强,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企业有多余现金时,常将现金兑换成有价证券;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需要补充现金时,再出让有价证券换回现金。在这种情况下,有价证券就成了现金的替代品。

一、现金管理的目标及方法

(一)现金管理的目标

点击查看代码

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交易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以用于日常业务的支付。企业经常得到收入,也经常发生支出,两者不可能同步同量。收入多于支出,形成现金置存;收入少于支出,需要借入现金。企业必须维持适当的现金余额,才能使业务活动正常地进行下去。
预防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支付。企业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开支,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大,预防性现金的数额也就应越大;反之,企业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强,预防性现金数额则可小些。此外,预防性现金数额还与企业的借款能力有关,如果企业能够很容易地随时借到短期资金,也可以减少预防性现金的数额;若非如此,则应扩大预防性现金数额。
投机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比如遇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便可用手头现金大量购人;再如在适当时机购入价格有利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等等。当然,除了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外,一般来讲,其他企业专为投机性需要而特殊置存现金的不多,遇到不寻常的购买机会也常设法临时筹集资金。但拥有相当数额的现金,确实为突然的大批采购提供了方便。
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称之为短缺现金成本。短缺现金成本不考虑企业其他资产的变现能力,仅就不能以充足的现金支付购买费用而言,内容上大致包括÷丧失购买机会(甚至会因缺乏现金不能及时购买原材料,而使生产中断造成停工损失)、造成信用损失和得不到折扣好处其中失去信用而造成的损失难以准确计量,但其影响往往很大,甚至导致供货方拒绝或拖延供货,债权人要求清算等。但是,如果企业置存过量的现金,又会因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另一些损失。此外,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一般说来,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收益性较低,这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少地置存现金,即使不将其投入本企业的经营周转,也应尽可能多地投资于能产生高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或用于低收益资产而带来的损失。这样,企业便面临现金不足和现金过量两方面的威胁。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作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

(二)现金管理的方法

为了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可采用如下现金管理方法:

点击查看代码
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如果企业能尽量使它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就可以使其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现金流量同步。

2.使用现金浮游量

从企业开出支票,收票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至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账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这段时间的占用称为现金浮游量。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企业已开出了支票,却仍可动用在活期存款账户上的这笔资金。不过,在使用现金浮游量时,一定要控制好使用的时间,否则会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

3.加速收款

这主要指缩短应收账款的时间。发生应收账款会增加企业资金的占用,但它又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入。问题在于如何既利用应收账款吸引顾客,又缩短收款时间。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并需实施妥善的收账策略。

4.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

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是指企业在不影响自己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如遇企业急需现金,甚至可以放弃供货方的折扣优惠,在信用期的最后一天支付款项。当然,这要权衡折扣优惠与急需现金之间的利弊得失而定。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分析

现金的管理除了做好日常收支,加速现金流转速度外,还需控制好现金持有规模即确定适当的现金持有量。下面是两种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一)存货模式

与企业持有现金相关的成本,主要有两种:

1.持有成本
点击查看代码

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它的机会成本。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极佳,但盈利性极差。持有现金则不能将其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失去因此而获得的收益。现金的机会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上升,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下降。

2.交易成本
点击查看代码

企业如果持有现金很少,就需要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为此付出交易成本(如支付经纪费用)等代价。现金的交易成本与现金转换次数(或每次的转换量)有关假定现金每次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在企业一定时期现金使用量确定的前提下,每次以有价证券转换回现金的金额越大,企业平时持有的现金量便越高,转换的次数便越少现金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反之,每次转换回现金的金额越低,企业平时持有的现金量便越低,转换的次数会越多,现金的交易成本就越高,现金交易成本与持有量成反比。

在现金成本构成图上,可以将现金的交易成本与现金的机会成本合并为一条曲线反映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总成本(见图11-5)。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040.png
图11-5现金的成本构成
如果将现金也视同为存货,就可以借鉴经济订货量模型(参见本章的存货管理)来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在图11-5中,现金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是两条随现金持有量呈不同方向发展的曲线,两条曲线交叉点相应的现金持有量,即是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以下通过举例,说明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的应用。

某企业的现金使用量是均衡的,每周的现金净流出量为100000元。若该企业第0周开始时持有现金300000元,那么这些现金够企业支用3周,在第3周结束时现金持有量将降为0,其3周内的平均现金持有量则为150000元(300000÷2)。第4周开始时,企业需将300000元的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以备支用;待第6周结束时,现金持有量再次降为0,这3周内的现金平均余额仍为150000元。如此循环,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现金持有状况可用图11-6表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054.png
图11-6一段时期内的现金持有状况
在图11-6中,每3周为一个现金使用的循环期,以C代表各循环期之初的现金持有量,以C/2代表各循环期内的现金平均持有量。
如果企业将C定得较高些,比如定为600000元,每周的现金净流出量仍为100000元,这些现金将够支用6周,企业可以在6周后再出售有价证券补充现金,这能够减少现金的交易成本;但6周内的现金平均余额将增加为300000元(600.000-2),这又会增加现金的机会成本。
如果企业将C定得较低些,比如定为200000元,每周的现金净流出量还是100000元,那么这些现金只够支用2周,企业必须频繁地每2周就出售有价证券,这必然增加现金的交易成本;不过2周循环期内的现金平均余额可降为100000元(200000÷2),这降低了现金的机会成本。
于是,企业需要合理地确定C,以使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解决这一问题先要明确三点:
(1)一定期间内的现金需求量,用表示。
(2)每次出售有价证券以补充现金所需的交易成本,用F表示;一定时期内出售有价证券的总交易成本为:
交易成本=(T/C)xF
(3)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率,用K表示;一定时期内持有现金的总机会成本为
机会成本=(C/2)xK
在以上的举例中,企业一年的现金需求量为100000x52=5200000(元)。该企业有几种确定C的方案,每种方案对应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如表11-1、表11-2所示輒黑。
表11-1
现金持有的机会成本
菻摘艫昌呎翊11-2
现金持有的交易成本
计算出了各种方案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它们相加,就可以得到各种方案的总成本:
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C/2)xK+(T/C)xF
该企业各种初始现金持有量方案的总成本如表11-3所示。
表11-3
现金持有的总成本
表11-3显示,当企业的初始现金持有量为300000元时,现金总成本最低。以上结论是通过对各种初始现金持有量方案的逐次成本计算得出的。此外,也可以利用公式求出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这一现金持有量被称为最佳现金持有量,以表示。
从图11-5中已知,最佳现金持有量C是机会成本线与交易成本线交叉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因此C应当满足:
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即:
(C
/2)xK=(T/C)xF
整理后,可得出:
C
^2=(2TxF)/K
等式两边分别取算术平方根,有: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147.png
本例中,T=5200000元,F=1000元,K=0.1,利用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155.png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的正确性,可以计算出比322490元略高和略低的几种现金持有量的成本,比较它们的高低,如表11-4所示。
表11-4
现金持有的总成本
表11-4说明,不论初始现金持有量高于还是低于322490元,总成本都会升高,所以322490元是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优缺点

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但它也有缺点,主要是假定现金的流出量稳定不变,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出现。相比而言,那些适用于现金流量不确定的控制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就显得更具普遍应用性。

(二)随机模式

点击查看代码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对企业来讲,现金需求量往往波动大且难以预知,但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当现金量达到控制上限时,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下降;当现金量降到控制下限时,则抛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现金持有量回升。若现金量在控制的上下限之内,便不必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保持它们各自的现有存量。这种对现金持有量的控制,如图11-7所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216.png
图11-7现金持有量的随机模式
在图11-7中,虚线日为现金存量的上限,虚线为现金存量的下限,实线R为现金返回线。从图11-7中可以看到,企业的现金存量(表现为现金每日余额)是随机波动的,当其达到A点时,即达到了现金控制的上限,企业应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回落到现金返回线(R线)的水平;当现金存量降至B点时,即达到了现金控制的下限,企业则应转让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其存量回升至现金返回线的水平。现金存量在上下限之间的波动属于控制范围内的变化,是合理的,不予理会。以上关系中的上限H、现金返回线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233.png
而下限工的确定,则要受到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要、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例11-2】假定某公司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50元,公司认为任何时候其银行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均不能低于1000元,又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800元。现金返回线R、现金控制上限H的计算为:

点击查看代码

有价证券日利率=9%÷360=0.025%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244.png
H=3R-2L=3x5579-2x1000=14737(元)
这样,当公司的现金余额达到14737元时,即应以9158元(14737-5579)的现金去投资于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回落为5579元;当公司的现金余额降至1000元时,则应转让4579元(5579-1000)的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回升为5579元如图11-8所示。

随机模式优缺点

随机模式建立在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的前提下,因此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02255.png
图11-8随机模式的示例

第三节应收款项管理

点击查看代码

这里所说的应收款项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下文以应收账款为例,讲述应收款项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及管理方法

(一)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

产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商业竞争

这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这是因为顾客将从赊销中得到好处。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由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当然现实生活中现金销售是很普遍的,特别是零售企业更常见。不过就一般批发和大量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这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所需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不再对它进行深入讨论,而只论述属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包括承担风险),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

点击查看代码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些措施包括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对坏账损失的事先准备和制定适当的收账政策。

1.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点击查看代码

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尚未超过收款期,有的则超过了收款期一般来讲,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对此,企业应实施严密的监督,随时掌握回收情况。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可以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
账龄分析表是一张能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账龄)长短的报告,其格式如表11-5所示。
表11-5账龄分析表
利用账龄分析表,企业可以了解到以下情况:
(1)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表11-5显示,有价值80000元的应收账款处在信用期内,占全部应收账款的40%。这些款项未到偿付期,欠款是正常的;但到期后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故及时的监督仍是必要的。
(2)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久而可能成为坏账。表11-5显示,有价值120000元的应收账款已超过了信用期,占全部应收账款的60%。不过,其中拖欠时间较短的(20天内)有40000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20%,这部分欠款收回的可能性很大;拖欠时间较长的(21~100天)有70000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35%,这部分欠款的回收有一定难度;拖欠时间很长的(100天以上)有10000元,占全部应收账款的5%,这部分欠款有可能成为坏账。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作好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2.收账政策的制定
点击查看代码

企业对各种不同过期账款的催收方式,包括准备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它的收账政策。比如,对过期较短的顾客,不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顾客,可措辞婉转地写信催款;对过期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等。
催收账款要发生费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费用还会很高(如诉讼费)。一般说来,收账的花费越大,收账措施越有力,可收回的账款应越多,坏账损失也就越小。因此制定收账政策,又要在收账费用和所减少坏账损失之间作出权衡。制定有效、得当的收账政策很大程度上靠有关人员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也有一些数量化的方法可以参照。根据收账政策的优劣在于应收账款总成本最小化的道理,可以通过比较各收账方案成本的大小对其加以选择。

二、信用政策分析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

(一)信用期间

点击查看代码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例如,若某企业允许顾客在购货后的50天内付款,则信用期为50天。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
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情况与此相反。

【例11-3】某公司现在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政策,拟将信用期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额付款,即不给折扣。假设等风险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15%,其他有关的数据如表11-6所示。
表11-6某公司信用期放宽的有关资料表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446.png

在分析时,先计算放宽信用期得到的收益,然后计算增加的成本,最后根据两者比较的结果作出判断。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x单位边际贡献
=(120000-100000)x(5-4)=20000(元)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x平均收现期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505.png
应计利息增加=12000-5000=7000(元)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1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4000(元)
(4)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增加: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7000+1000+4000)=8000(元)
由于税前损益的增加大于0,故应采用60天的信用期。

上述信用期分析的方法是比较简略的,可以满足一般制定信用政策的需要。如有必要也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如进一步考虑销货增加引起存货增加而多占用的资金,等。
【例11-4】续[例11-3]资料,现假定信用期由30天改为60天,由于销售量的增加,平均存货水平将从9000件上升到20000件,每件存货成本按变动生产成本3元计算,其他情况不变。

由于增添了新的存货增加因素,需在原来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所带来的影响,重新计算放宽信用的损益增加。

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的利息=(20000-9000)x3x15%=4950(元)
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增加=8000-4950=3050(元)
因为仍然可以增加税前收益,所以尽管会增加平均存货,还是应该采用60天的信用期。

其他

更进一步地细致分析,还应考虑存货增加引起的应付账款的增加。这种负债的增加会节约企业的营运资金,减少营运资金的应计利息。因此,信用期变动的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对利润表的影响(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要考虑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并且要将对资金占用的影响用资本成本转化为应计利息,以便进行统一的得失比较。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当按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乘以变动成本率计算确定,因为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数额仅仅是变动成本,既不是全部销售额,也不是全部制造成本。

(二)信用标准

“5C”系统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优惠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5C”系统来进行。所谓“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s)。
(1)品质。品质指顾客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企业必须设法了解顾客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有按期如数付款的一贯做法,及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这一点经常被视为评价顾客信用的首要因素。
(2)能力。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顾客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以支付款项的能力越强。同时,还应注意顾客流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有存货过多、过时或质量下降,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
(3)资本。资本指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
4)抵押。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顾客尤为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顾客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顾客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
(5)条件。条件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比如,万一出现经济不景气情况时,会对顾客的付款产生什么影响,顾客会如何做等,这需要了解顾客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

(三)现金折扣政策

点击查看代码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折扣的表示常采用如5/10、3/20、n/30这样一些符号形式。这三种符号的含义为÷5/10表示10天内付款,可享受5%的现金折扣,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5%,如原价为10000元,只支付9500元;3/20表示20天内付款,可享受3%的现金折扣,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7%,若原价为10000元,只支付9700元;n/30表示付款的最后期限为30天,此时付款无优惠。
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要求顾客最迟不超过30天付款,若希望顾客20天、10天付款,能给予多大折扣?或者给予5%、3%的折扣,能吸引顾客在多少天内付款?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会增加成本。现金折扣带给企业的好处前面已讲过,它使企业增加的成本则指的是现金折扣损失。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权衡利弊,作出决断。
因为现金折扣是与信用期间结合使用的,所以确定折扣程度的方法与程序实际上与前述确定信用期间的方法与程序一致,只不过要把所提供的延期付款时间和折扣综合起来,看各方案的延期与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再计算各方案带来的成本变化,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例11-5】续「例11-3]资料,假定该公司在放宽信用期的同时,为了吸引顾客尽早付款,提出了0.8/30、n/60的现金折扣条件,估计会有一半的顾客(按60天信用期所能实现的销售量计)将享受现金折扣优惠。

点击查看代码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x单位边际贡献
=(120000-100000)x(5-4)=20000(元)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557.png
平均收现期=30x50%+60x50%=45(天)
45天信用期应计利息=(600000÷360)x45x80%x15%=9000(元)
应计利息增加=9000-5000=4000(元)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1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4000(元)
(4)现金折扣成本的增加: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x新的现金折扣率x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销售水平x旧的现金折扣率x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
=600000x0.8%x50%-500000x0x0=2400(元)
(5)改变现金折扣条件后的税前损益增加: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4000+1000+4000+2400)
=8600(元)
由于可增加税前收益,故应当放宽信用期,提供现金折扣。

第四节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的目标

点击查看代码

就工业企业而言,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外购商品等。
如果工业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人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项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企业总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因此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这种存货的需要出自以下原因:
第一,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实际上,企业很少能做到随时购入生产或销售所需的各种物资,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物资也如此。这不仅因为不时会出现某种材料的市场断档,还因为企业距供货点较远而需要必要的途中运输及可能出现运输故障。一旦生产或销售所需物资短缺,生产经营将被迫停顿,造成损失。为了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停业待货等事故,企业需要储存存货。
第二,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常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存货占用资金是有成本的,占用过多会使利息支出增加并导致利润的损失;各项开支的增加更直接使成本上升。进行存货管理,就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也就是存货管理的目嶨駝唐热元蓄。

二、储备存货的成本

与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包括以下三种:

(一)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来表示。

其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等支出。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尸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次数等于存货年需求量D与每次进货量0之商。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657.png

2.购置成本

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年需求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于是购置成本为DU。
订货成本加上购置成本,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其公式可表述为: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707.png

(二)储存成本

点击查看代码

储存成本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若企业用现有现金购买存货,便失去了现金存放银行或投资于证券本应取得的利息,为放弃利息若企业借款购买存货,便要支付利息费用,为付出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通常用TC来表示。
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储存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通常用F,来表示。变动储存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单位变动储存成本用K来表示。用公式表述的储存成本为:
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719.png

(三)缺货成本

点击查看代码

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还应包括需要主观估计的商誉损失);如果生产企业以紧急采购代用材料解决库存材料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额外购入成本(紧急额外购入的开支会大于正常采购的开支)。缺货成本用TC表示
如果以TC来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它的计算公式表述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731.png
企业存货的最优化,即是使上式TC值最小。

三、存货经济批量分析

点击查看代码

存货的决策涉及四项内容÷决定进货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决定进货项目和选择供应单位是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要做的是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分别用T和0表示)。按照存货管理的目的,需要确定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的总成本最低,这个批量叫作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有了经济订货量,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
与存货总成本有关的变量(即影响总成本的因素)很多,为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必要简化或舍弃一些变量,先研究解决简单的问题,然后再扩展到复杂的问题。这需要设立一些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一)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构建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需要的假设条件有:

(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
(2)货物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为0,这是因为良好的存货管理本来就不应该出现缺货成本。
(4)货物的年需求量稳定,并且能够预测,即D为已知常量,
(5)存货单价不变,即U为已知常量。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

在上列假设条件下,存货总成本的公式可以写成: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752.png
当F、K、D、U、F,、K为常数量时,TC的大小取决于Q。为了求出TC的最小值,对其进行求导演算,可得出下列公式: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804.png
其中÷K表示一次订货变动成本;D表示存货年需求量;K,表示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这一公式称为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求出的每次订货批量,可使TC达到最小值。
这个基本模型还可以演变为其他形式:

点击查看代码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公式: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814.png
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公式: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828.png

【例11-6】某企业每年耗用某种材料3600千克,该材料单位成本为10元,单位存储成本为2元,一次订货成本为25元。

则: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838.png

经济订货量也可以用图解法求得

先计算出一系列不同批量的各有关成本,然后在坐标图上描出由各有关成本构成的订货成本线、储存成本线和总成本线,总成本线的最低点(或者是订货成本线和储存成本线的交接点)相应的批量,即经济订货量。
不同批量下的有关成本指标如表11-7所示。
表11-7不同批量下的有关成本指标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850.png
不同批量的有关成本变动情况如图11-9所示。从以上成本指标的计算和图形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订货批量为300千克时总成本最低,小于或大于这一批量都是不合算的。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900.png
图11-9不同批量的成本变动情况

(二)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扩展

点击查看代码

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是在前述各假设条件下建立的,但现实生活中能够满足这些假设条件的情况十分罕见。为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可用性,需逐一放宽假设,同时改进模型

1.订货提前期
点击查看代码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光后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有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来表示。在不存在保险储备的情况下,它的数量等于平均交货时间(L)和每日平均需求量(d)的乘积:
\(R=L·d\)
续[例11-6]资料,企业订货日期至到货日期的时间为10天,每日存货需求量为10千克,那么:
\(R=L·d=10x10=100(千克)\)
即企业在尚存100千克存货时,就应当再次订货,等到下批订货到达时(再次发出订货单10天后),原有库存刚好用完。此时,有关存货的每次订货批量、订货次数、订货间隔时间等并无变化,与瞬时补充相同。订货提前期的情形如图11-10所示。这就是说,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可仍以原来瞬时补充情况下的300千克为订货批量,只不过在达到再订货点(库存100千克)时即发出订货单罢了。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918.png
图11-10订货提前期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点击查看代码

在建立基本模型时,是假设存货一次全部入库,故存货增加时存量变化为一条垂直的直线。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入库和在产品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基本模型作一些修改。

【例11-7】某零件年需求量(D)为3600件,每日送货量(P)为30件,每日耗用量(d)为10件,单价(U)为10元,一次订货成本(生产准备成本)(K)为24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为2元。存货数量的变动如图11-11所示。

点击查看代码

设每批订货数为0。由于每日送货量为P,故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为0/P,称之为送货期。
因零件每日耗用量为d,故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936.png
由于零件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最高库存量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943.png
平均存量则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0950.png
图11-11中的区表示最高库存量,E表示平均库存量
这样,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002.png
图11-11陆续供货时存货数量的变动
在订货变动成本与储存变动成本相等时,TC(0)有最小值,故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010.png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020.png
将这一公式代入上述TC(Q)公式,可得出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公式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032.png
将上述[例11-8]数据代入,则: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040.png

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模型,还可以用于自制和外购的选择决策。自制零件属于边送边用的情况,单位成本可能较低,但每批零件投产的生产准备成本比一次外购订货的订货成本可能高出许多。外购零件的单位成本可能较高,但订货成本可能比较低。要在自制零件和外购零件之间作出选择,需要全面衡量它们各自的总成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时,就可借用陆续供应或瞬时补充的模型。
【例11-8】某生产企业使用A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单价4元,一次订货成本10元;如果自制,单位成本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产量50件。零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6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每日平均需求量为10件。

下面分别计算零件外购和自制的总成本,以选择较优的方案

(1)外购零件(瞬时补充模型):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054.png
(2)自制零件(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103.png
由于自制的总成本(12240元)低于外购的总成本(14640元),故以自制为宜

3.保险储备
点击查看代码

以前讨论假定存货的供需稳定且确知,即每日需求量不变,交货时间也固定不变实际上,每日需求量可能变化,交货时间也可能变化。按照某一订货批量(如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这称为保险储备(安全存量)。这些存货在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当存货过量使用或送货延迟时才动用。保险储备如图11-12所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123.png
图11-12存货的保险储备
图11-12中,年需求量(D)为3600件,已计算出经济订货量为300件,每年订货12次。又知全年平均日需求量(d)为10件,平均交货时间(L)为10天。为防止需求变化引起缺货损失,设保险储备量(B)为100件,再订货点R由此而相应提高为:
R=平均交货时间x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L·d+B=10x10+100=200(件)
在第一个订货周期里,d=10,不需要动用保险储备;在第二个订货周期内,d>10需求量大于供货量,需要动用保险储备;在第三个订货周期内,d<10,不仅不需动用保险储备,而且在正常储备尚未用完时,下次存货即已送到。
建立保险储备,固然可以使企业避免缺货或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但存货平均储备量加大却会使储备成本升高。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损失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方法上可先计算出各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然后再对总成本进行比较,选定其中最低的。
如果设与此有关的总成本为TC(S、B),缺货成本为C,保险储备成本为C,则:
TC(S、B)=Cs+Cв
设单位缺货成本为Ku,一次订货缺货量为S,年订货次数为N,保险储备量为B,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K。,则:
C=K·S·N
C=B·K
TC(S、B)=K·S·N+B·K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151.png
现实中,缺货量S具有概率性,其概率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得出;保险储备量B可选择而定。

【例11-9】假定某存货的年需求量D=3600件,一次订货成本K=25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2元,单位缺货成本K=4元,平均交货时间L=10天;已经计算出经济订货量0=300件,每年订货次数N=12次。交货期内的存货需求量及其概率分布如表11-8所示。
表11-8某存货交货期内的需求量及其概率分布表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210.png

点击查看代码

先计算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
(1)不设置保险储备量。即令B=0,且以10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为100件或小于100件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0.75(0.01+0.04+0.20+0.50);当需求量为110件时,缺货10件(110-100),其概率为0.20;当需求量为120件时,缺货20件(120-100),其概率为0.04;当需求量为130件时,缺货30件(130-100),其概率为0.01。因此,B=0时缺货的期望值S、总成本TC(S、B)可计算如下:
S=(110-100)x0.2+(120-100)x0.04+(130-100)x0.01
=3.1(件)
TC(S、B)=K·S·N+B·K
=4x3.1x12+0x2
=148.8(元)
(2)保险储备量为10件。即B=10件,以11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为110件或小于110件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0,95(0.01+0.04+0.20+0.50+0.20);当需求量为120件时,缺货10件(120-110),其概率为0.04÷当需求量为130件时,缺货20件(130-110),其概率为0.01。因此,B=10件时缺货的期望值So、总成本TC(S、B)可计算如下:
S。=(120-110)x0.04+(130-110)x0.01=0.6(件)
TC(S、B)=K·S·N+B·K
=4x0.6x12+10x2
=48.8(元)
(3)保险储备量为20件。同样运用以上方法,可计算S、TC(S、B)为
Sz=(130-120)x0.01=0.1(件)
TC(S、B)=4x0.1x12+20x2=44.8(元)
(4)保险储备量为30件。即B=30件,以13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可满足最大需求,不会发生缺货,因此:
S3=0
TC(S、B)=4x0x12+30x2=60(元)
然后,比较上述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以其低者为最佳。
当B=20件时,总成本为44.8元,是各总成本中最低的。故应确定保险储备量为20件,或者说应确定以120件为再订货点。

以上举例解决了由于需求量变化引起的缺货问题。至于由于延迟交货引起的缺货

也可以通过建立保险储备量的方法来解决。确定其保险储备量时,可将延迟的天数折算为增加的需求量,其余计算过程与前述方法相同。如前例,若企业延迟到货3天的概率为0.01,则可认为缺货30件(3x10)或者交货期内需求量为130件(10x10+30)的概率为0.01,这样就把交货延迟问题转换成了需求过量问题。

第五节短期债务管理

一、短期债务筹资的特点

短期债务筹资所筹资金的可使用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短期债务筹资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长期负债的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要对债务人进行全面的财务调查,因而筹资所需时间一般较长且不易取得。短期负债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归还,故债权人顾虑较少,容易取得。

(2)筹资富有弹性。

举借长期负债,债权人或有关方面经常会向债务人提出很多限定性条件或管理规定;而短期负债的限制则相对宽松些,使筹资企业的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弹性。

(3)筹资成本较低。

一般地讲,短期负债的利率低于长期负债,短期负债筹资的成本也就较低。

(4)筹资风险高。

短期负债需在短期内偿还,因而要求筹资企业在短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此外,短期负债利率的波动比较大,一时高于长期负债的利率水平也是可能的。

二、商业信用筹资

点击查看代码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是所谓的“自发性筹资”。虽然按照惯例,经常把它归人经营性流动负债,但严格说来它是企业主动选择的一种筹资行为,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自发行为。商业信用运用广泛,在短期负债筹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商业信用筹资的优越性÷首先是容易取得,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商业信用是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形式,且无须办理正式筹资手续;其次,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票据,商业信用筹资不负担成本。商业信用筹资的缺陷是÷如果有现金折扣,放弃现金折扣时所付出的成本较高。
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一)应付账款

点击查看代码

应付账款是企业购买货物暂未付款而欠对方的账项,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一种形式。卖方利用这种方式促销,而对买方来说,延期付款则等于向卖方借用资金购进商品,可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要。
与应收账款相对应,应付账款也有付款期、折扣等信用条件。应付账款可以分为÷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有代价信用,即买力企业放弃折扣付出代价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

1.应付账款的成本

倘若买方企业购买货物后在卖方规定的折扣期内付款,便可以享受免费信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因为享受信用而付出代价。
【例11-10】某企业按2/10、n/30的条件购入货物10万元。如果该企业在10天内付款,便享受了10天的免费信用期,并获得折扣0.2万元(10x2%),免费信用额为9.8万元(10-0.2)。

点击查看代码

倘若买方企业放弃折扣,在10天后(不超过30天)付款,该企业便要承受因放弃折扣而造成的隐含利息成本。一般而言,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可由下式求得: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323.png
运用上式,该企业放弃折扣所负担的成本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330.png
公式表明,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与折扣百分比的大小、折扣期的长短同方向变化,与信用期的长短反方向变化。可见,如果买方企业放弃折扣而获得信用,其代价是较高的。然而,企业在放弃折扣的情况下,推迟付款的时间越长,其成本便会越小。比如,如果企业延至50天付款,则其成本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339.png

2.利用现金折扣的决策
在附有信用条件的情况下,因为获得不同信用要负担不同的代价,买方企业便要在利用哪种信用之间作出决策。一般说来:

如果能以低于放弃折扣的隐含利息成本(实质是一种机会成本)的利率借入资金便应在现金折扣期内用借入的资金支付货款,享受现金折扣。比如,[例11-10]同期的银行短期借款年利率为12%,则买方企业应利用更便宜的银行借款在折扣期内偿还应付账款;反之,企业应放弃折扣。
如果在折扣期内将应付账款用于短期投资,所得的投资报酬率高于放弃折扣的隐含利息成本,则应放弃折扣而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当然,假使企业放弃折扣优惠,也应将付款日推迟至信用期内的最后一天(如[例11-10]中的第30天),以降低放弃折扣的成本。
①此处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是按单利计算的。如果按复利计算,公式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409.png
则该企业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419.png
如果企业因缺乏资金而欲展延付款期(如「例11-10]中将付款日推迟到第50天),则需在放弃折扣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与展延付款带来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展延付款期带来的损失主要是指因企业信誉恶化而丧失供应商乃至其他贷款人的信用,或日后招致苛刻的信用条件。
如果面对两家以上提供不同信用条件的卖方,应通过衡量放弃折扣成本的大小,选择信用成本最小(或所获利益最大)的一家。比如,[例11-10]中另有一家供应商提出1/20、n/30的信用条件,其放弃折扣的成本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436.png
与[例11-10]中2/10、n/30信用条件的情况相比,后者的成本较低

(二)应付票据

点击查看代码

应付票据是企业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应付票据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支付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应付票据可以带息,也可以不带息。应付票据的利率一般比银行借款的利率低,目不用保持相应的补偿余额和支付协议费,所以应付票据的筹资成本低于银行借款成本。但是,应付票据到期必须归还,如若延期便要交付罚金,因而风险较大。

(三)预收账款

点击查看代码

预收账款是卖方企业在交付货物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形式对于卖方来讲,预收账款相当于向买方借用资金后用货物抵偿。预收账款一般用于生产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的货物销售。
此外,企业往往还存在一些在非商品交易中产生但亦为自发性筹资的应付费用,如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应付费用使企业受益在前、费用支付在后相当于享用了收款方的借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需要。应付费用的期限具有强制性,不能由企业自由斟酌使用,但通常不需花费代价。

三、短期借款筹资

点击查看代码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人入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款。在短期负债筹资中,短期借款的重要性仅次于商业信用。短期借款可以随企业的需要安排便于灵活使用,且取得亦较简便。但其突出的缺点是短期内要归还,特别是在带有诸多附加条件的情况下更使风险加剧,

(一)短期借款的种类

点击查看代码

我国目前的短期借款按照目的和用途分为若于种,主要有生产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等。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短期借款还可依偿还方式的不同,分为一次性偿还借款和分期偿还借款;依利息支付方法的不同,分为收款法借款、贴现法借款和加息法借款;依有无担保,分为抵押借款和信用借款等。
企业在申请借款时,应根据各种借款的条件和需要加以选择。

(二)短期借款的取得

点击查看代码

企业举借短期借款,首先必须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借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注明借款的用途、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然后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办理借款手续;借款手续完毕,企业便可取得借款。

(三)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银行发放短期借款往往带有一些信用条件,主要有:
1.信贷限额

信贷限额是银行对借款人规定的无担保贷款的最高额。信贷限额的有效期限通常为1年,但根据情况也可延期1年。一般来讲,企业在批准的信贷限额内,可随时使用银行借款。但是,银行并不承担必须提供全部信贷限额的义务。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银行曾同意过按信贷限额提供贷款,企业也可能得不到借款。这时,银行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2.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的、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的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就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业享用周转信贷协定,通常要就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笔承诺费。
例如,某周转信贷额为1000万元,承诺费率为0.5%,借款企业年度内使用了600万元,余额400万元,借款企业该年度就要向银行支付承诺费2万元(400x0.5%)。这是银行向企业提供此项贷款的一种附加条件。
周转信贷协定的有效期通常超过1年,但实际上贷款每几个月发放一次,所以这种信贷具有短期和长期借款的双重特点。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20%)的最低存款余额。从银行的角度讲,补偿性余额可降低贷款风险,补偿遭受的贷款损失。对于借款企业来讲,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有效年利率。
例如,某企业按年利率8%向银行借款10万元,银行要求维持贷款限额15%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企业实际可用的借款只有8.5万元,该项借款的有效年利率则为: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519.png

4.借款抵押

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的企业或对其信誉不甚有把握的企业发放贷款,有时需要有抵押品担保,以减少自己蒙受损失的风险。短期借款的抵押品经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等。银行接受抵押品后,将根据抵押品的面值决定贷款金额,一般头抵押品面值的30%~90%。这一比例的高低,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银行的风险偏好。抵押借款的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这是因为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非抵押贷款,而将抵押贷款看成是一种风险投资,故而收取较高的利率;同时银行管理抵押贷款要比管理非抵押贷款困难,为此往往另外收取手续费。
企业向贷款人提供抵押品,会限制其财产的使用和将来的借款能力。

5.偿还条件

贷款的偿还有到期一次偿还和在贷款期内定期(每月、季)等额偿还两种方式。般来讲,企业不希望采用后一种偿还方式,因为这会提高借款的有效年利率;而银行不希望采用前一种偿还方式,因为这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拒付风险,同时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6.其他承诺

银行有时还要求企业为取得贷款而作出其他承诺,如及时提供财务报表、保持适当的财务水平(如特定的流动比率),等等。如企业违背所作出的承诺,银行可要求企业立即偿还全部贷款。

(四)短期借款利率及支付方法

短期借款的利率多种多样,利息支付方法也不一,银行将根据借款企业的情况选用。

1.借款利率
借款利率分为以下三种:

(1)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银行向财力雄厚、经营状况好的企业贷款时采用的利率为贷款利率的最低限。
(2)浮动优惠利率。浮动优惠利率是一种随其他短期利率的变动而浮动的优惠利率即随市场条件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变化的优惠利率。
(3)非优惠利率。非优惠利率是银行贷款给一般企业时收取的高于优惠利率的利率。这种利率经常在优惠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百分比。比如,银行按高于优惠利率1%的利率向某企业贷款,若当时的最优利率为8%,向该企业贷款收取的利率即为9%;若当时的最优利率为7.5%,向该企业贷款收取的利率即为8.5%。非优惠利率与优惠利率之间差距的大小,由借款企业的信誉、与银行的往来关系及当时的信贷状况所决定。

2.借款利息的支付方法
一般来讲,借款企业可以用三种方法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1)收款法。

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银行向工商企业发放的贷款大都采用这种方法收息。

(2)贴现法。

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则要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可利用的贷款额只有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因此贷款的有效年利率高于报价利率。
例如,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1年,年利率(即报价利率)为8%,利息额800元(10000x8%);按照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200元(10000-800),该项贷款的有效年利率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558.png

(3)加息法。

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要将根据报价利率计算的利息加到贷款本金上,计算出贷款的本息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之和的金额。由于贷款分期均衡偿还借款企业实际上只大约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半数,却支付全额利息。这样,企业所负担的有效年利率便高于报价利率大约1倍。
例如,某企业借人(名义)年利率为12%的贷款20000元,分12个月等额偿还本息。该项借款的有效年利率约为:
image
微信截图_20240521111621.png

(五)企业对银行的选择

随着金融信贷业的发展,可向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增多,企业有可能在各贷款机构之间作出选择,以对已最为有利。

选择银行时,重要的是要选用适宜的借款种类、借款成本和借款条件,此外还应考虑下列有关因素:
1.银行对贷款风险的政策

通常银行对其贷款风险有着不同的政策,有的倾向于保守,只愿承担较小的贷款险;有的富于开拓,敢于承担较大的贷款风险。

2.银行对企业的态度

不同银行对企业的态度各不一样。有的银行肯于积极地为企业提供建议,帮助分析企业潜在的财务问题,有着良好的服务,乐于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发放大量贷款,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帮助其渡过难关;也有的银行很少提供咨询服务,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味地为清偿贷款而施加压力。

3.贷款的专业化程度

一些大银行设有不同的专业部门,分别处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贷款。企业与这些拥有丰富专业化贷款经验的银行合作,会更多地受益。

4.银行的稳定性

稳定的银行可以保证企业的借款不致中途发生变故。银行的稳定性取决于它的资本规模、存款水平波动程度和存款结构。一般来讲,资本雄、存款水平波动小、定期存款比重大的银行稳定性好;反之,则稳定性差。

End

posted @ 2024-06-02 08:04  BIT祝威  阅读(12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