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与应对

第八章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与应对

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和满足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企业通常将其面对的主要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等五大类型,并根据这五大类型进行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搜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执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及进行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本章基于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广泛适用性和管理的重要性考虑,主要依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紧紧围绕上述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最为常见的五大类风险进行阐述。

2021真题:> 4. 根据资料二,逐条说明B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予以分析,并结合现金流量模型的相关理论,逐条说明面临的各项风险对此次收购的价格谈判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战略风险与应对

一、战略风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战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用各类资源与能力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因自身要素与外部复杂环境匹配失衡而引发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中产生的各种阻碍或者机遇。

理解战略风险的含义需要把握两个要点:

第一,战略风险基于未发生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已经发生的确定性事件不属于企业战略风险的考虑范围。

第二,虽然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可能性事件都构成战略风险,只有当某个事件的偶然发生影响到战略目标实现时,它才成为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的影响因素既来源于企业外部,即企业的战略环境,也来源于企业内部,即企业的战略资源、战略能力、战略定位和领导者的领导力等,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一)企业的战略环境

企业战略环境是指企业外部对企业战略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因素,例如,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状况、竞争对手战略等。企业战略环境是企业战略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企业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方向;技术环境的改变可能产生新赛道,也可能使得老技术完全被替代,直接打破企业原有的战略布局,同时形成战略风险;行业变动、竞争对手战略改变,也会对企业战略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行业的周期性会导致企业战略的调整和更迭,企业在行业上行期往往选择扩张战略,而在行业下行期一般选择收缩战略。

(二)企业的战略资源

企业战略资源是对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重大、直接影响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其中,有形资源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物质和财务保障作用,有形资源短缺会造成战略风险;无形资源是维持企业在技术、市场、文化及组织经验等方面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资源,无形资源不足将难以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从而酿成战略风险;人力资源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关键性资源,人力资源质量低劣或数量不足,将使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失误或失效,从而导致战略风险。

(三)企业的战略能力

企业的战略能力是指企业通过配置战略资源达成战略目标的能力。企业战略能力包括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战略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对企业战略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而战略能力弱的企业难以有机组合、高效使用各类战略资源,从而面临丧失生产经营竞争力的战略风险。

(四)企业的战略定位

企业的战略定位对战略风险的产生有重大作用。战略定位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企业使命、战略类型和战略实施途径的选择。战略定位应与企业战略环境相适应,同时与企业自身战略资源和战略能力相匹配。企业如对战略环境和自身战略资源、战略能力缺乏清醒、客观的认识,必然造成战略定位失当、战略选择脱离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实际,从而使企业面临战略风险。

(五)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战略选择和实施的决策者、组织者与推动者,其决策及管理风格、学识水平、认知能力、阅历经验、风险偏好、知识结构都会影响他们对战略管理过程的领导力,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企业战略的得失成败。不同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的差别,会给这些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战略风险。

二、战略风险的主要表现与应对

战略风险主要表现为在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调整和战略复盘整改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

(一)战略制定风险与应对

1

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战略风险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且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战略目标,可能导致企业脱离实际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企业应对战略制定风险的管控措施

为应对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重点关注和采用战略信息收集、战略研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制定战略前,企业战略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内外部信息渠道广泛收集有关国家政治法律、宏观经济、国内外行业动态、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动态等信息,深人了解、系统剖析企业自身的战略资源与战略能力状况,分析、评估企业内外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对企业战略造成的影响,明确企业面临的机遇、威胁、优势及劣势,并提交至决策层审阅,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参考意见及决策支持。

(2)制定战略时,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工作,专业人员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战略归口管理部门的主要人员、企业内部有丰富战略制定与实施经验的人员、纳入企业战略专家库的人员、企业外部专业战略咨询机构的人员等。经深入分析和反复讨论,形成清晰、全面的战略规划报告,其中包括对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和相应的实施方案,报决策机构批准。

(二)战略实施风险与应对

1

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战略风险主要表现在战略实施人员缺乏、战略实施组织不力等方面。

战略实施人员主要指将企业战略落地的人员。这些人员不一定是战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而是在投资、筹资、市场拓展或其他经营活动方面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人员。战略实施人员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没有或缺少战略实施人员的参与,将导致战略实施与经营系统脱节,从而使任何良好的战略都得不到正确、有效的贯彻执行甚至失败。

战略实施组织包括信息、组织、激励和资源支持等要素。战略实施组织方面的风险王要表现在:

(1)战略信息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战略信息传递不通畅,甚至受阻。

(2)组织结构与战略不匹配,可能导致战略无法落实到企业经营的各项业务中。

(3)缺乏充分的激励和充足的资源支持,可能导致战略推进速度缓慢,战略实施效率低下。

2企业应对战略实施风险的管控措施。

(1)企业应对战略实施人员方面的风险可采取如下管控措施:

①企业应该配置恰当的战略实施人员来推进和实现战略落地,战略实施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以及能力;企业应制定和实行相应的培养战略实施人才、防止战略实施人才流失的政策。

②战略实施人员应参与企业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调整和战略复盘整改的全过程,把握战略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企业应对战略实施组织方面的风险可采取如下管控措施:

①改进、完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与机制,保证企业掌握的战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并在企业各层级、各单位之间顺畅传递。

②建立、完善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相关内容参见第四章第一节中对“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的阐述。

③战略分解。公司应将战略规划中战略定位的相关内容通过经营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经营管理活动中,同时开展广泛的宣导工作,把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各个管理层和全体员工。

④加强战略激励和资源支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明确各层级、各单位人员的战略实施责任,制定并实行相应的激励措施,提供足够的支持战略实施的资源,以提高战略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三)战略调整风险与应对

1

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如发现现有战略与企业战略环境或自身战略资源、能力不相适应,造成实施效果与战略目标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应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战略调整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中:

(1)战略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

(2)战略方向失准、失误。

(3)战略部署失当。

(4)管理层或决策层轮换。

2企业应对战略调整风险的管控措施。

(IV基于企业战略韵整的实际需宴,决策层会同战略归口管理部门、战略实施人员在深入研究和谨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战略调整目标,制定战略调整方案,并经过必要的审批流程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2)决策层组织相关部门和人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机制,采用恰当的措施,落实战略方寒,推进并实现战略调整或战略转型。

(四)战略复盘整改风险与应对

1

战略复盘整改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洞察、分析和判断,对战略实施和战略调整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进而采取必要的战略整改行动的过程。企业如未及时开展战略复盘和整改行动,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利用机遇、回避威胁,经营陷入困境,甚至跛产。

2企业应对战略复盘整改风险的管控措施。

(1)企业应经常组织战略实施人员、相关专业人员开雇战略复盘,对企业战略环境进行严密监测,及时觉察各种重大变化及其苗头的出现,对当前局面及未来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同时采用多种科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战略实施和战略调整的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分析战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针对在战略复盘中发现的问题及产生何题的原因,’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战略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搢施落实该方案的内容,并对落实的结果和效果进行检査、评估和反馈。

 1 1【察诹81】:,L公司“多元化战略”的坎坷之路
 2 
 3 司是全国大型日用化工生产企业,客户定位为国内消费者。L公司曾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填补了当肘国’内市场的壷白。中药牙膏的啕新丧计,将中单丨;传统文化与现代日用产品相结合,改变了当时国内消费者的认知,其产皂因此推动了|;一阵“国潮热”。在此i的15年间,L:公司坐稳了国产牙膏生产商的头把交椅。L公司:;1994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04年成功昼陆资本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家以牙膏为主业的i|上市企业。L公司上市<后战略发生汉又采用“多‘无钯”,战略f存多个行业投资建ji立了多家子公司,但是投资效果不如预期副业大多逢年亏损。在副业亏多赚少的影响下,主业的生存空间也被国内外竞争者压缩。公司的“多元化”战略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良性发展,反而造成“主业衰退,副业不兴如今L公司想要回归主业,但是L公司一家独大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能否走出低谷再现辉煌仍是未知数。
 4 
 5 L公司采用多元化战略的情况如下:
 6 
 7 (1)战略制定。随着国内外日化巨头加入竞争,L公司主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一加之L公司走向资本市场获得了充足的现金流,于是L公司开始布局“多元化”。L公:司多元化的初衷是分散风险,为自己的主业输血,但是未想到迈出的这一步,为自己带来了诸多风险。主要原因在于L公司的“多元化”战略是通过盲目投资开展的。L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只关注当时市场上盈利较高的行业,既未对自身战略资源适配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也未对即将投资行业的周期性进行分析,导致战略脱离实际,战;略实施困难重重。
 8 
 9 (2)战略实施。2004~2018年,L公司通过并购成立了数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与日化行业相关的医药、造纸、洗涤等产业,以及与日化行业关联性不强的蔗糖、房地产等产业,甚至脱离实业进入资本经营、证券投资等高风险高收益行业。但是,L,公司没有提前配置恰当的战略实施人员、足够的战略资源来支持多元化进程,也未对并购后成立的子公司进行有效整合,致使这些子公司大多处于长期大额亏损状态,虽有少数子公司盈利,但由于规模过小,无法填补其余企业的亏损。此外,自2004年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L公司一直忽略主业的发展,同时子公司的长期亏损导致L公司资金链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主业发展,主业的市场占有率从最高点的20%——路下降到不足1%10 
11 (3)战略调整。L公司面对史资受挫、主营业务下滑的困境,采取过一些措施来进行战略调整,力图稳固、加强主业的发展。例如:2013年推出牙膏高端产品,但是定价过高导致市场失败;2015年面对经营业绩每况愈下的境地,先是签约国内某著名男演员为代言人,打出“民族品峰”的噱头,试图激起大众对L公司产品的消费热情;2017年尝试在流量经济时代通过热播电视剧中的广告软植入开展产品宣传。但是,这些战略调整没有涉及抛售严重亏损的子公司,没有触及L公司面临的真正风险,L公司的主打产品也在被国内外竞争者不断挤压的市场上被消费者渐渐淡忘。
12 
13 (4)战略复盘整改。2018年是L公司诞生40周年,在这40年间该公司既辉煌过也落寞过,其主营产品曾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也曾摆在货架上无人问津。L公司未曾认真、系统复盘过自己的多元化战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没有深入思考过多元化战略给公司带来了什么,其实施和调聲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仔细查找公|司采取多元化战略以后主业逐渐衰落、公司整体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何在。直到证监会一纸问询函将L公司惊醒。L公司在回复函中表示将回归主业,重新定位各个副业,对它们进行整合或剥离,以减少副业亏损,达到副业支持主业、副业与主业协调发展的目的。L公司能否上演“破茧成蝶”的大戏还有待观望。
14 
15 本案例中,L公司所存在的战略豕险主要■表现为
16 
17 (1)战略制定风险」“L公司的‘多元化’战卷是通过盲固投资开展巧。L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只关注当时市场上盈利较高的行业;既未对自身战略资源适配情况进行丨详细的分析,也未对即将投资行业的周期性进行分析,/导致制定的战略脱离实际,战略实施困难重重。”■)
18 
19 (2)战略实施风60“L公司没有提前配置恰当的战略实施人员、足够的战略资源丨来支持多元化进程,也未对并购后成立的于公司进行有效整合,致使这些子公司大多丨处于长期大额亏损状态,虽有少数子公司盈利,佴由于规模过小,无法填补其會企业j的亏损”;“L公司;直忽略主业的发展,同时子公司的长期亏损平致L公司资金链紧:i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主业发展,主业的市场占有率从最高点的20%,路下降到不\足lVo”。
20 
21 (3)战略调整风“这些战略调整没有涉友抛售严重亏损的子公司,没有触友L公司面临的真正风险,L公司的主打产品也在被国内外竞争者不断挤压的市场上被消贵者渐渐淡忘”o
22 
23 (4)战略复聋筆咚风险。“L公司未曾认真、系统复盘过自己的多元化战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k有深入思考过多元化战略给公司带来了什么,其寒施和调整的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柄;没有仔细查找公司采取多元化战略以后主业逐渐衰落、公司|第
1【察诹81】:,L公司“多元化战略”的坎坷之路

 

第二节市场风险与应对

一、市场风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风险是指企业所面对的外部市场的复杂性和变动性所带来的与经营相关的风险。分析市场风险的来源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

(2)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

(3)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风险;

(4)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堉数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5)潜在进入者、竞争者、替代品的竞争带来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与应对

企业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两类市场趋势风险和分销风险。

(一)市场趋势风险与应对

1

市场趋势是指对一个或几个有确定意义的市场影响因素所做的持续反应。企业市场趋势风险主要表现在:

(1)企业未开展对整体市场、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调研,未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可能导致企业失去现有市场份额,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未能把握监管当局的政策导向及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产品、服务的推广及销售受到影响。

(3)企业未能预测并适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从而未能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核心市场地位。

2企业应对市场趋势风险的管控措施。

(1)企业应定期开展整体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分析,运用大数据深入挖掘、掌握各类客户的需求,及时更新市场竞争策略,保持自身经营特色并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企业应当主动识别、管理和应对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中对企业不利的因素,积极与国家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获知政策导向并采取相应措施。

(3)企业应及时预测市场未来走势并制定应急方案,在面对企业核心产品的销售量呈下滑趋势时,后续产品应能够及时补位,避免市场占有率下降。

(二)分销风险与应对

1

分销是指商品从制造商向消费者流动的全过程。分销风险是指出现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导致制造商的市场活动受损甚至失败。企业分销风险主要表现在:

(1)外部市场的改变使现有营销活动丧失吸引力,可能导致企业失去部分或全部市场份额。

(2)企业未制定完善的品牌战略,未有效细分品牌,未制定有效的品牌管理措施,可能导致企业丧失知名度。

(3)企业未能准确把握政府对企业产品定价的要求,可能导致企业违反政府关于最高零售价、流通差价率、期间费用率控制的要求。

(4)企业对核心产品过分依赖,或者企业的产品过于单一,可能导致企业不能通过增加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也不能积极应对市场波动。

(5)企业未能建立分销商评级及监管机制,分销商表现不佳,可能导致公司声誉受到影响。

(6)企业未能在目标市场实现既定的销售任务,可能导致企业战略目标及经营目标难以落实。

(7)企业未能建立规范的客户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流程,未能有效维护与目标客户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

2企业应对分销风险的管控措施。

(1)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制定或及时调整产品营销策略,统筹营销活动,通过有效的产品推广活动及技术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巩固、提高市场份额和产品优势。

(2)企业应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品牌战略,有效传达产品的品牌价值,维护、提高品牌在目标人群中的知名度。

(3)企业应遵守、执行政府颁布的价格法规和价格政策,加强对商品定价的科学管理,规范产品及服务定价流程,制定价格保密措施,降低价格不合理或价格信息外泄的风险b

(4)企业应定期分析产品结构,合理确定产品种类和品种数量,加强产品开发,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5)企业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渠道管理政策,建立、完善对分销商的评级、监管机制,防范窜货行为,防止出现经销商的不良行为影响企业品牌、声誉和产品销售的现象。

(6)企业应制定并完善销售管理流程,合理制订销售计划,定期检查销售计划执行情况,合理安排销售人员的销售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7)企业应建聋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规范的客户服务流程及标准,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满足客户要求,建立、维护与目标客户的有效沟通和良好关系。


 

第三节财务风险与应对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宏观经济、监管政策等外部环境或企业战略目标、管控模式、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相关管理活动不规范或财务成果(收入、利润等)和财务狀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偏离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

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相关的业务领域主要包含全面预算管理、筹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告、担保管理,因此分析财务风险的来源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因预算编制、执行或考核存在偏差而导致的风险;

(2)因筹资决策不当、筹集资金运用不合理可能引发的风险;

(3)因资金调度不合理、管控不严而导致的风险;

(4)因企业投资决策不当、缺乏投资实施管控而导致的风险;

(5)因财务报告编制、分析、披露不准确、不完整可能引发的风险;

(6)因企业担保决策失误、监控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与应对

(一)全面预算管理风险与应对

1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其具有规划、控制、引导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的功能,可以实现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2)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1 |【察掘82】SZ公司的消失,引人深思
 2 
 3 主营SZ口服液的SZ公司成立于1994年,在成立后的短短三年间,该公司的锖售——额从1亿多元跃增至80亿元,但到了1997年,SZ公司的销售额比上一年锐减功电::元,第一次出现年度销售任务未完成的情况,造成多项经营目标没有达到。1999——f——,;SZ公司的200多个子公司停业,所有的工作站和办事处几乎全部关闭。2000年,SZ公^司网站消失,全国销售近乎停止。SZ公司曾&旋风式的成功和断崖式的坠落;引发人:U门的深度思考
 4 
 5 1995年,SZ公司处在鼎盛时期,产品供不应求,管理层采取了“销售为王”的政;策,没有重视和开展品牌建设、对SZ口服液进行有效的品辟管理,鸟没有制定袁户管丨理制度和客户服务流程,一些销售人员对客户态度粗暴,服务不周,引起术少客户对丨公司反感并流失。SZ公司在很短时间内匆匆成立了一个下辖产品营销中心、战区指挥!部、子公司、分公司、工作站等五级组织共几百个销售公司的销售总公司,销售人员/;的数量达到十几万之多。‘此同时,SZ公司在没有对市场现状和走势进行深入分析、对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以及各类客户的需求进行周密调研的情况下,提出未来发展规:|划:首先,研制出一个成功的拳头产品,并铺开一个庞大的营销网络;其次,在营铒jj网络四处伸展的同时,不断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产品,陆_装进这个网络;再次,:待j;每个新产品成熟后,又裂变出一个个营销子网络,最终把SZ公司建设成一个庞大的:|丨“生物药品王国,’。为了实现这个规划,SZ公司在广告法规执行尚不完善的90年我,寞■传SZ口胤液能够包治百病;一些分销商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无限夸大SZ口服液的:i功效。销售额暴增之后,SZ公司的高管被高额4润冲昏了头脑,既把产品的质量抛諸^i脑后,又没有适应政府监管趋紧和凊赍者偏好的苯化,及时调鲞产品结构、开发新户:品。进入I"7年后,SZ公司及其经销商对SZ」口服液的虚假宣传被事卖戳穿并遭媒体多次曝光,SZ口服液销量#续大幅下降,SZ公司没能轉由后续产品以弥补不断缩小的丨市场份额,直至市场备部丧失。
 6 
 7 本案例中,sz‘笥面临的市场风险如下:
 8 
 9 (1)市场趋势风险。
10 
11 ①企业未开展对整体市场、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调研,未: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可能导致企业失去现有市场份额,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I“SZ公司在没有对市场现状和走势进行深入分析、对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以及各类客户::的需求进行周密锔研的情况下,提出未来发展规划”;“SZ口服液销量持续大幅下j降——…直至市场全部喪失”
12 
13 ②企业未能把握监管当局的政策导向犮宏观环塢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氧企业产品、服务的推卢乂销售受到影响。“:SZ厶司在广告法规执行尚不完善的90年j代,宣传SZ口服液能够包治百病”;“没有适应政府监管趋紧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SZ口版液销量持续大幅下降……直至市场全部\丧失”O
14 
15 ③企业未能预测并适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从而未能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核心市场地位。“SZ公司……没有适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k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SZ口服液销量持续大幅下降……直至市场全部丧失”。
16 
17 (2)分销风险。
18 
19 ①企业未制定完善的品牌战略,未有效却命品牌,未制定有效的品牌管理措施,{t能导致企业丧失知名度。:“管理层采取了‘销售为王’的政策,没有重视和开展¥牌I建设、对SZ口服液进行有效的品牌管理”;“1999年,SZ公司的200多个子公司停业,丨所有的工作站和办事处几乎全部关闭。2000年,SZ公司网站消失,全国销售近乎停止
20 
21 ②企业对核心产品过分依赖,或者企业的产品过于单一,可能导致企业不能通过|增加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也不能积极应对市场波动。“SZ公司……没有适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SZ口政液销量持续大幅下降,szj公司没能推出后续产品映释补不断缩小的市场份额”。
22 
23 ③企业未能建立分销商评级及监管机制,分销商表现不佳,可能导致公司声誉受丨到影响。“一些分销商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无限夸大SZ口服液的功效”;“SZ公司及|其经销商对SZ口服液的虚假宣传被事实戳穿并遭媒体多次曝光”。
24 
25 ④企业未能在目标市场实现既定的销售任务,可能导致企业战略目标及经营目标丨难以落实。“SZ公司的销售额比上一年锐减10亿元,第一次出现年度销售任务未完成i的情况,造成多项经营肖标没有达到”。
26 
27 ⑤企业未能建立规范的客户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流程,未能有效维护与目标客户丨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s之公司……没有制定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服务流!程,一些销售人员对客户态度粗暴、服务不周,引起不少客户对公司反感并流失”
|【察掘82】SZ公司的消失,引人深思

 

2企业应对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全面预算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与下达、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调整和预算考核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预算编制与下达。企业应该明确各部门、各下属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确保企业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纳人预算编制范围,形成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年度全面预算,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审议批准。批准后,应当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

(2)关于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企业全面预算批准下达后,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定量化、全局性、可控性原则,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同时,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

(3)关于预算执行。企业应当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资金收入,严格控制资金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防范支付风险。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资金支付,应当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各项业务运营均应符合预算要求。对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融资等重大预算项目,企业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反馈和报告制度,及时拫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j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4)关于预算分析与调整。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在定期的预算执行会议中通报,并及时研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落实改进责任。原则上,企业批准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但是,当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由企业预算执行部门逐级向预算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预算调整理由、调整建议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的比较、调整后预算指标可能对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影响等内容,根据规定程序经审批下达后,予以严格执行。

(5)关于预算考核。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在考核周期方面,一般与年度预算细分周期相一致,即一般按照月度、季度实施考评,预箅年度结束后再进行年度总考核。在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界定方面,须做到上级预算责任单位对下级预算责任单位实施考核,预弇执行单位的直接上级对其进行考核(间接上级不能隔级考核间接下级),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相互分离。在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各责任中心承担的预算指标为主,增加一些全局性的预算指标和与其关系密切的相关责任中心的预算指标,且考核指标须具备可控性、可达到性和明晰性。在考核执行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且奖惩措施要公平合理并得到及时落实。

(二)筹资管理风险与应对

1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筹资活动,企业取得投资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企业筹资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2)未按审批的筹资方案执行筹资活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未及时偿还债务或进行股利分配,可能导致公司发生经济纠纷或诉讼

2企业应对筹资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筹资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筹资方案可行性论证、筹资方案审批、筹资方

案实施与筹资会计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筹资方案可行性论证。企业应当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筹资方案,明确筹资金额、筹资形式、利率、筹资期限、资金用途等内容,并组织相关专家对筹资方案进行论证,包括战略评估、经济性评估、风险评估等。重大筹资方案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

(2)关于筹资方案审批。企业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和相应的偿债能力。对于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3)关于筹资方案实施。企业应当稂据批准的筹资方案,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仔细审核筹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确保其载明筹资数额一、期限、利率、违约责任等内容,防止因合同条款的疏漏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确须改变资金用途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按照筹资方案或合同约定的本金、利率、期限、汇率及币种,准确计算应付利息,与债权人核对无误后按期支付;对于以股票方式筹资的,应当选择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且股利分配方案应当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规定履行披露义务。

(4)关于筹资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应健全筹资业务的记录、凭证和账簿,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资金筹集、本息偿还、股利支付等相关业务,妥善保管筹资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资料,定期与资金提供方进账务核对,确保筹资活动符合筹资方案的要求。

(三)资金营运管理风险与应对

1

企业资金营运活动是一种价值运动,为保证资金价值运动的安全、完整、有效,企业资金营运活动应按照设计严密的流程进行控制。企业资金营运活动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2)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2企业应对资金营运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资金营运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资金收付、现金管理、银账户管理、票据与印章管理、费用报销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资金收付。企业应当以业务发生为基础,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枚限,确保资金收付有依据。企业在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取得的资金收入应当及时人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人账、设立“小金库”。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方可安排资金支出。严格规定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健全并严格执行稽核、盘点制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2)关于现金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规定库存现金缴存机制,现金开支范围及限额,规定现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现金交易事项都经适当授权审批,’且被准确、完整地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企业应定期执行库存现金盘点,如发现盘盈、盘亏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进行账务处理。

(3)关于银行账户管理。企业应明确银行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的流程,确保相关操作在完成适当的授权审批后才可执行。企业应定期开展银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保相关收付款交易均被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同时,企业应定期开展银行账户清理,及时关闭闲置账户。

(4)关于票据与印章管理。企业应当严格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明确各类票据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确认企业票据的开立、使用和印章使用等经过适当的授权审批,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5)关于费用报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费用报销管理制度,明确报销申请审批流程,确保所有费用报销事项经过适当的审批,费用报销金额准确、合理,费用报销原始凭证真实、完整、有效。同时,费用报销业务应及时反映在会计记录中,以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完整。

(四)投资管理风险与应对

1

企业投资活动是筹资活动的延续,也是筹资的重要目的之一。投资活动作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活动,对于企业资金的运作、筹资成本补偿和企业利润创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未按审批的投资方案执行投资活动,未对投资项目开展有效的后续跟踪和监控,或对投资项目处置不当,可能影响企业投资收益。

2企业应对投资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投资管理风险,应重点关注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决策、投资方案实施、投资处置与会计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企业资金状况以及筹资可能性,制定投资项目规划,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定投资方案。企业应当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做出客观评价。

(2)关于投资方案决策。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其中,对于股权类投资项目,重点审查投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尽调工作是否充分、尽调发现的问题及风险是否可控、投资目标能否达成等;对于期货、债券等金融资产类投资,重点审查是否符合企业资产流动性要求,风险等级是否符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投入资金能否按时收回,预期收益能否实现等。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3)关于投资方案实施。企业应该根据审批通过的投资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投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签订,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投资计划,报有关部门审批。根据投资计划进度,严格分期、按进度适时投放资金,严格控制资金流量和时间。对于股权类投资,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收集被投资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选择部分已完成的重要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总结投资经验,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4)关于投资处置。企业应该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做出明确规定。重视投资到期本金的回收。转让投资时应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对于到期无法收回需要进行核销的投资,应当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

(5)关于投资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进行投资的会计处理。根据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投资业务适用的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持股比例、期限、收益等事项,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对于被投资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当期市价大幅下跌等情形的,企业财会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五)财务报告风险与应对

1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做出科学投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千扰市场秩序。

(3)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2企业应对财务报告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财务报告风险,应重点关注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分析利用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财务报告编制。企业应当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企业集团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关于财务报告对外提供。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3)关于财务报告分析利用。企业应当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应当分析企业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企业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运转情况。财务分析报告结果应当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充分发挥财务报告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六)担保风险与应对

1

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企业担保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入,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2)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人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2企业应对担保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担保业务风险,应重点关注担保调查评估、授权审批、担保合同签订、日常监控和会计控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关于担保调查评估。企业应委派具备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员对担保申请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査和评估,重点关注担保业务是否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担保政策要求、担保申请人资信情况、担保申请人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状况及其权利归属、担保项目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预测等,并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全面反映调査评估情况,为后续担保决策提供依据。

(2)关于担保授权审批。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担保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重大担保业务,应当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对于被担保人要求变更担保事项的,企业应当重新履行调查评估与审批程序。

(3)关于担保合同签订。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经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合同条款中应明确被担保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并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与有关资料,及时通报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担保申请人同时向多方申请担保的,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本企业的担保份额和相应的责任。

(4)关于担保日常监控。企业应当对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和监督,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促进担保合同有效履行,并及时报告被担保人经营困难、债务沉重,或者存在违反担保合同的其他异常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5)关于担保会计控制。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或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并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担保会计处理。若发现被担保人出现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等情形,企业应当合理确认预计负债和损失。

 1 【察撕83】D公司“光鲜”发展背后的财务隐患
 2 
 3 D公司是一家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其客户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上市以来,D公司借着上市的东风,畅通融资途径,增加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大幅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但在这“光鲜”发展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财务隐患。
 4 
 5 (1)2017年,D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经批准的筹资方案中列明筹资用途为向子公司增资和项目建设。2018年,D公司与A公司签订《设备采购协议》,将募集资金从专户转出并用于向A公司支付设备款,A公司又按照D公司的要求将收到的资金转付给指定供应商,该支付款项已超出公司年度采购预算,但未经额外审批。D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为项目建设,且未存在用途变更。
 6 
 7 (2)B公司是D公司的供应商,为了‘定供应渠道,D公司在2017年10月收购了B公司45%的股权,将其转换为自己的关联方。D公司在2017年10~12月向B公司进行了多次采购,并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货款1000万元(票据承兑银行为资信较差的地方性银行且票据尚未到期),同时财务会计冲销了应付账款,不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D公司未在2017年财务报表中披露与B公司的关联交易信息,导致其披露的2017年度财务报表失真。
 8 
 9 (3)为了快速获取收益,D公司持续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于2018年2月买入50。。万元的F公司可转换债券,到期日为2022年2月。该笔投资未经充分的评估测算且投资款支付时未经授权审批,造成资金的违规支付。2020年12月,F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该笔债券投资无法兑付,导致D公司遭受巨大亏损。
10 
11 (4)D公司业务50%以上以境外销售为主,境外销售交易通常采用美元、欧元、曰元等外币结算,汇率波动将直接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2021年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疫情反复、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外币汇率有较大波动,而D公司对汇率波动预估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汇率波动风险,造成公司年度汇兑损失高达1000万元。
12 
13 本案例中,D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4 
15 (1)筹资管理风险:未按审批的筹资方案执行筹资活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D公司……经批准的筹资方案中列明筹资用途为向子公司增资和项目建设。2018年,D公司将募集资金从专户转出并用于向A公司支付设备款,A公司又按照D公司的要求将收到的资金转付给指定供应商”。
16 
17 (2)全面预算管理风险: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A公司……该支付款项已超出公司年度采购预算,但未经额外审批”。
18 
19 (3)财务报告风险: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D公司在年度报告中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为项目建设,且未存在用途变更”;“D公司……向B公司进行了多次釆购,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货款1000万元(票据承兑4艮行为资信较差的地方性银行且票据尚未到期),同时财务会计冲销了应付账款,不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未在2017年财务报表中披露与B公司的关联交易信息,导致其披露的2017年度财务报表失真。
20 
21 (4)投资管理风险: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未按审批的投资方案执行投资活动,未对投资项目开展有效的后续跟踪和监控,或对投资项目处置不当,可能影响企业投资收益。“D公司……买入50。。万元的F公司可转换债券……该笔投资未经充分的评估测算且投资款支付时未经授权审批,造成资金的违规支付F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该笔债券投资无法兑付,导致D公司遭受巨大亏损。”
22 
23 (5)资金营运管理风险: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该笔投资未经充分的评估测算且投资款支付时未经授权审批,造成资金的违规支付……投资无法兑付,导致D公司遭受巨大亏损”;“D公司对汇率波动预估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汇率波动风险,造成公司年度汇兑损失高达1000万元”。
24 
25 应对上述风险,D公司应采取如下管控措施。
26 
27 (1)应对筹资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D公司应当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28 
29 (2)应对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①明确预算执行责任。②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资金支付,应当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③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糾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各项业务运营均符合顿算要求。④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反馈和报告制度,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⑤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30 
31 (3)应对财务报告风险的管控措施:①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②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32 
33 (4)应对投资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①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②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重点审查投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尽调工作是否充分、尽调发现的,,问题及风险是否可控、是否符合企业资产流动性要求、风险等丨丨级克否满足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具有勒应的资全雄力;^投入资金能否捩时收回、!预期收益能否实现等。’韋大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i联签制度。③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吏的,应当重新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34 
35 ■(5)应对资金营运:鲁理风窿的管控措施Y以业务发生为基础,严格规范资金的收丨丨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I1良,确保资金收付有依据。
【察撕83】D公司“光鲜”发展背后的财务隐患

 

第四节运营风险与应对

一、运营风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导致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损失。

分析企业运营风险的来源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可能引发的风险;

(2)企业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或服务定价与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环境状况等)可能引发的风险;

(3)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及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等可能引发的风险;

(4)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发生失误导致的风险;

(5)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缺失和不当行为导致的风险;

(6)因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导致的风险;

(7)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等风险;

(8)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的能力不足可能引发的风险。

二、运营风险的主要表现与应对

(一)组织架构风险与应对

1

组织架构的建设和完善是企业运营管趣的首要基础之一,为促进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舞弊风险,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供重要支撑。企业组织架构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

推倭扯皮、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2企业应对组织架构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组织架构设计。企业应当依法合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企业具体实际情况,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岗位设置、职责权限、任职条件、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制度要求,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权责分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组织机构。企业在岗位权限设置和分工安排环节,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确保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不相容职务分离。

(2)关于组织架构运行。企业应当基于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企业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梳理治理结构时,应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企业梳理内部机构设置,应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等。对治理结构与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等,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3)关于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企业应当定期对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发现的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存在的缺陷,应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调整需充分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二)人力资源风险与应对

1

人力资源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是市场竞争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既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又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2企业应对人力资源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人力资源规划与选聘。企业可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订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并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组织人力资源选聘活动。企业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涉及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的岗位,企业应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通过建立选聘人员试用期和岗前培训制度,对试用期人员进行严格考察,以使选聘人员全面了解岗位职责,掌握岗位基本技能,适应工作要求。

(2)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应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紧紧围绕企业战略需求和业务现状,积极开展科学、系统的员工培训,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跟踪和指导,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实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以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推动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持续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3)关于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企业应遵循可持续性、公平性、多样性的原则,构建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促进薪酬激励与员工贡献相协调,确保员工队伍的积极性与持续优化。企业应当从公司章程、合同制定、员工崎好等方面,建立人力资源的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关于人力资源退出。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员工退出机制有效运行。企业可依据绩效考核结果、裁员政策等,对未达到要求的员工,视情况采取降职、转岗、转岗培训、解雇等不同程度的措施。企业应当与退出员工依法约定保守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国家机密和竞业限制的期限,确保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的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

(三)社会责任风险与应对

1

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打造和提升企业形象进而提升企业社会认同度的重要举措。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4)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2企业应对社会责任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企业应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企业日常需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经常性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对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将安全生产风险关口前移,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排除故障,减轻损失,追究责任”的工作环节进行妥善处理。当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严禁迟报、谎报和瞒报。

(2)关于产品质量管理。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企业对售后服务应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对发现的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产品,应及时召回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3)关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管理。企业须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企业应对生态和资源保护工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技术支持,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企业应关注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业改造,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企业应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监控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当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企业须启动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

(4)关于员工权益保护。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确保员工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通过保持工作岗位的稳定性,积极促进就业增长,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与员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制度和增长机制,按时向员工发放薪酬,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员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维护社会公平。企业需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员工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企业应遵守法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企业应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尊严,杜绝性别、民族、宗教、年龄等各种歧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四)企业文化风险与应对

1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运营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激发员工潜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企业文化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2企业应对企业文化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应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作为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层应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影响整个团队,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和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对于并购企业,企业需重视并购重组后的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

(2)关于企业文化评估。企业应建立文化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落实评估责任,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落到实处。企业文化评估工作,应重点关注企业治理机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以及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企业可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评估结果,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五)采购业务风险与应对

1

采购业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包含采购物资流转和服务交付的管理,又与资金往来密切关联。企业采购业务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和资金的损失或信用受损。

2企业应对采购业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采购需求和计划管理。企业应规范采购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的编制流程。在制订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采购,将采购计划纳人采购预算管理。采购部门应严格审核需求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进行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企业应通过建立采购申请制度,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规范请购和审批流程。具有请购权的部门须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采购管理部门审核采购申请时,需重点关注申请单内容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采购计划及其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切实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2)关于采购供应商管理。企业应制定供应商评估和准入管理制度,通过对供应商的资信审查,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报价、交货的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管理和持续性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动态调整,对于有失信行为的供应商,应及时从供应商清单中移除。

(3)关于采购过程管理。企业应在采购制度中明确采购方式,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一般分为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对于大宗采购,企业通常采用招投标方式,应合理确定招投标的范围、标准、实施程序和评标规则。企业应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根据适用的采购方式科学确定采购价格,避免采购物资质次价高。企业应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拟订采购合同,准确编写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订采购合同。企业应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主体资格和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验收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入员按照合同规定,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若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验收机构或验收入员须立即向供应商皮映情况,并向企业相关机构报告。企业须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延迟交货或质量问题,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处理退换货或索赔等事宜。企业须做好采购各环节的记录,实行全过程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全过程可追溯。

(4)关于采购付款管理。企业应建立采购付款制度,规范采购付款申请、审批、资金支付、会计记录等流程。企业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采购付款。企业需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对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査;发现异常情况,企业应立即终止付款流程,避免出现资金损失;企业应按照合同规定,选择合理的付款方式,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企业需定期对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进行追踪核查,对有问题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企业应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对应的会计系统加强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人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企业应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往来款项,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一致。

(5)关于采购业务后评估。企业应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定期对物资采购供应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采购业务的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将采购业务管理的关键指标纳人绩效考核,促进采购效能的全面提高。

(六)资产管理风险与应对

1

资产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科学管控,可以提高资产效能,节约现金流,实现利润增长。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2)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等,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3)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等,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应对资产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存货管理。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流程,明确存货管理岗位职责权限,确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管理会计、出人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风险得到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在采购预算和采购执行环节,企业应根据存货周转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企业应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存货,有侧重点的对人库存货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来源等进行查验,验收无误方可入库。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保管的重点环节、重要领域进行审查,如存货流动的手续是否齐全、储存的物理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特殊代管物品是否单独保管记录、重要存货是否参保等,最大程度地降低存货发生意外损失的风险。企业需针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环节,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还应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需按照审批的出库通知执行发货程序,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确保账实相符。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流程,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并在每年底对库存物品进行全面的盘点清查,形成书面报告,对于盘盈、盘亏、毁损、闲置和待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2)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用途进行分类,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折旧、维修保养、抵押管理、盘点清査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企业可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制定固定资产目录,通过资产编号关联至对应的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实现対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应当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制订合理的维护保养与检修计划;对于关键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监控,规范操作流程。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发展需要,加强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升级,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优化生产效率。为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企业可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投保制度,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对投保流程的审批,办理相关投保手续。企业需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查,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抵押、处置等关键环节,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抵押程序和审批权限,防范资产流失。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3)关于无形资产管理。企业应当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企业应落实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类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权益保护。当无形资产权属关系发生变动时,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权证转移手续。为确保企业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企业应当定期评估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及时淘汰落后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动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提升品牌价值,维护企业商誉和社会认可度。

(七)销售业务风险与应对

1

销售业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销售的稳定增长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保证,销售业务本身具有复杂性,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外部欺诈和内部舞弊风险。企业销售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 (1)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2 
3 (2)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
4 
5 (3)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销售业务存在的风险

 

2022真题:> 结合相关法规和风险管理理论,判断对MM公司尽职调查过程中的发现是否存在不当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2企业应对销售业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销售策略制定。企业应全面梳理销售业务流程,完善销售管理的相关制度,确定适当的销售政策和策略。企业可通过收集国家政策和行业信息,研究和预测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产能情况,设定销售目标,制订销售计划,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销售方式。基于市场供需状况和盈利测算等多因素影响,企业对销售策略

应适时调整,并需执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2)关于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企业需加强维护现有客户,开发潜在目标客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査以确定目标市场,灵活运用营销方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需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管理,设置客户信用台账,对客户信用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企业对新开发的客户应严格执行信用审核和授信管理要求,并持续跟踪和监督客户信用情况,‘动态更新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客户信用风险。

(3)关于销售过程管理。企业应基于对销售目标、利润目标、成本测算、市场状况等的综合考虑,确定产品基准定价,并定期评估其合理性和竞争性,定价和调价均须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执行相应的审批程序。企业与客户就商务和技术要求等进行谈判后拟订销售合同,应关注客户信用状况,明确销售定价、结算方式、权利和义务等相关条款。按照相应审批要求对销售合同进行严格审核后方可正式签订,以避免发生疏漏和欺诈。在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企业需建立销售台账记录,明确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定期检查分析销售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

(4)关于销售回款管理。企业应制定并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把回款目标的完成情况纳人绩效考核,实行奖惩制度。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的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企业对商业票据应加强管控,明确商业票据的受理范围,严格审查商业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票据欺诈。企业需完善对销售、发货和收款的相关会计系统的控制,确保会计记录、销售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5)关于客户服务管理。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客户服务管理制度,设立专人或部门进行客户服务,跟踪服务质量。企业可安排客户回访,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建立客户投诉管理,记录客户投诉的问题并开展调查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加强销售退回控制,完善研发、生产、质检和销售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八)研究与开发风险及应对

1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源,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推动力。企业研发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2)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3)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2企业应对研究与开发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研发项目立项审核与实施。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企业应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订研发th划。企业需根据研发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对项目资源、经费、技术等进行客观评估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可组织内外部专家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研发项目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发项目应当报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在研发项目立项阶段,应制订开题计划和报告,以保证项目符合企业需求,同时可明确研发成果应用转化目标,并将其纳人考核指标,积极推动研发项目创新,避免资源浪费。

(2)关于研发项目过程管理。企业应加强对研发过程的管理,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反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跟踪检査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评审各阶段研发成果,及时纠偏,有效规避研发失败风险。企业研发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需对其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核,签订委托研发合同,约定研发成果的产权归属、研发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发的,需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的合作研发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发成果产权归属等。企业应加强对委托或合作研发单位的管理监督,严格控制项目进度和费用等。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技术发展最新趋势和市场需求等的变化,当发生项目的变更调整、延期、终止等情况时,企业应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进行相应审批。企业应制定并执行项目验收制度,聘请独立的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或机构进行测试和评审,重点关注项目研发目标、技术指标和技术标准等的完成情况,并对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形成验收报告。

(3)关于研发成果转化管理。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发成果,可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申请专利,并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应加强对研发成果的转化,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企业应建立研发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项目研发单位及人员的保密管理,做好研发项目文件资料的保密工作。

(4)关于研发项目评价与监督。企业应建立研发后评估机制,加强对立项与研究、开发及成果保护等全过程的评估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研发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不断提升研发管理水平。

(九)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与应对

1

工程项目投入资源多、占用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一般体现了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2)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6

(3)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5)对工程建设进度缺乏有效监控或监管不严,可能导致工程项目进度严重落后于项目计划。

(6)工程款结算管理要求不明确,未按项目进度目标拨付工程进度款,工程付款相关凭证审核不严,可能导致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混乱。

(7)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2企业应对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管理。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按照有关要求形成可行研究报告。企业应当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专业机构不得再从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立项后、正式施工前,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

(2)关于工程设计与造价管理。企业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并签订工程设计合同,细化设计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设计单位应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和经验交流,以保证初步设计的质量。企业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制度,采用先进的设计管理实务技术,进行多方案比选。企业需建立施工图设计和交底管理制度,施工图设计深度及图纸交付进度应当符合项目要求,防止因设计深度不足、设计缺陷,造成施工组织、工期、工程质量、投资等失控及运行成本过髙等问题。企业需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因设计过失造成变更的,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明确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以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企业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工程造价咨询工作。企业可以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工程项目概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3)关于工程项目招标管理。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招投标法的规定,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对于须划分标段组织招标的,企业应科学分析和评估,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计划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企业应科学编制招标公告,合理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严格按照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文件中确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履行标书签收、登记和保管手续。企业需依法组织工程项目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企业应当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择优选择中标候选人。企业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并及时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企业应建立合同履行情况台账,记录实际履约情况并进行督促。

(4)关于工程建设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加强质量、进度、安全和物资采购控制,严格执行工程预算,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按照合同约定,企业自行采购工程物资的,应按照采购制度要求组织工程物资采购、验收和付款;由承包单位采购工程物资的,企业应加强监督,确保工程物资采购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企业应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委托经招标确定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明确相关程序、要求和责任。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工期、进度、安全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工程监理人员一旦发现工程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应当要求承包单位立即改正;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应当报告企业要求设计单位改正。未经工程监理人员签字,工程物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卜不得拨付3:程价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企业需建立工程变更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的项目变更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因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变更文件要齐备,企业要对工程变更价款的支付进行严格审核,依法需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的,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批复文件,承包商应在规定期限内全面落实变更设计和施工。企业需建立完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财会部门与承包单位需及时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

(5)关于工程项目验收管理。企业须建立健全竣工验收管理制度,明确竣工验收的条件、标准、程序和责任等。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企业需加强竣工决算审计,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企业应及时组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并满足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交付使用财产清单,及时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工程竣工后,企业应对完工后剩余的物资进行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企业需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挡案,需报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的,应及时备案。

(6)关于工程项目后评估。企业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对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以提升将来项目决策和投资决策的水平。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决策和执行环节的责任追究制度,评估结果可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十)业务外包风险与应对

1

业务外包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采取的经营策略,既能助力企业专注自身核心业务,又能重新配置企业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企业业务外包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2)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3)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及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和品牌受损。

2企业应对业务外包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制定。企业应当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避免核心业务外包。根据业务外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突出管控重点;对于重大业务外包,总会计师或企业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参与决策,并将重大业务外包方案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

(2)关于承包方选择。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方,充分调査承包方的合法性、专业资质、技术及经验水平是否符合企业对业务外包的要求,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业务收入等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企业还可适当引人竞争机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择优选择承包方,确保承包方选择的过程透明,结果真实有效。明确承包方后,企业应及时与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

(3)关于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管理。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制定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管控措施,确保承包方履行合同时有章可循。企业需确保承包方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实际、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加强与承包方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企业需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应及时终止合同,必要时需按合同进行索赔,并追究责任。企业应建立重大业务外包意外情况的应急机制,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运行。

(4)关于业务外包验收与结算管理。企业应根据合同约定和验收标准,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承包方交付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审査和全面测试,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并出具验收证明。若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查明原因,并与承包方协商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及执行索赔。企业须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对业务外包的核算与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外包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依据验收证明及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和方式,做好费用结算工作。

(十一)合同管理风险与应对

1

合同是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有效工具。合同管理工作既能帮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3)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2企业应对合同管理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合同相对方调査与谈判。合同订立前,企业应当通过审查相对方的身份证件、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充分了解合同相对方的情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初步确定拟签约对象后,企业合同承办部门需在授权范围内制定谈判策略并进行合同谈判。对于影响重大、跨多业务领域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可以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谈判,必要时也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为了避免合同舞弊,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2)关于合同订立。企业应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确保条款内容准确、严谨、完整。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奪承办部门起草;对于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有国家或行业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并需认真审查涉及权利义务的条款,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修改。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企业还需重视合同信息的保密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泄露合同订立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

(3)关于合同审核。合同拟定完成后,企业应从合同文本的合法性、经济性、可行性和严密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对于影响重大、跨多业务领域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企业可以组织内部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会审,认真记录、研究、分析业务部门提出的审核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

(4)关于合同签署。对于审核通过的合同,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的类型与规定的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署并加盖有关印章;授权签署的合同,需同时签署授权委托书。企业应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和管理层级设置等,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属于上级单位管理权限的合同,除有特殊情况,下级单位一般无权签署;如果下级单位确需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提出申请,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企业还需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在合同经编号、审批、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

(5)关于合同履行。企业应与合同对方共同遵循诚实守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等履行相关义务。企业需加强对合同履行环节的管控,重视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发现违约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更新、解除合同,例如,对于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内容,可以协议补充;无法达成一致的,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对于违背公平、条款有误、有欺诈行为,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情况,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由合同对方造成企业损失的,应提出索赔要求。企业还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权限和程序在规定时效内协商解决与合同对方产生的合同纠纷。经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应当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对于内部授权处理的合同纠纷,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未经授权批准,相关人员不得做出任何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6)关于合同结算。合同结算是合同执行中的重要环节,起到了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以及对执行的监督作用。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在严格审核合同条款后,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付款。对于未有效履约合同条款或应签订书面合同而未签的,财务部门应拒绝办理结算业务,并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

(7)关于合同登记。企业应建立合同登记管理制度,合同的签署、履行、补充、变更、解除、结算等均须进行合同登记,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系统,通过定期对合同的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信息,实现对合同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企业应制定合同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的管理要求,明确合同借阅和归还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等。

(8)关于合同管理后评估。企业需建立合同管理评估制度,每年定期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于发现的执行缺陷,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对于合同订立、履行等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或机构的责任。

(十二)内部信息传递风险与应对

1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定向传递有效信息,对贯彻落实企业发展战略、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外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的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有序运行。

(2)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3)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应对内部信息传递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建立。企业应认真研究发展战略、风险控制要求和绩效考核标准,结合各管理层级的定位、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科学规范、级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内部报告指标体系还需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将预算控制的全过程和结果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报告,以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根据环境和业务的变化情况,调整决策部署,不断修订完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

(2)关于内部报告编制。企业内部报告编制单位应充分考虑报告使用者的需求,确保编制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企业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掌握相关信息。企业还需完善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机制,掌握关于市场、竞争、政策及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各管理层级的特点和需求,按照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确认信息来源,对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时效性进行审核和鉴别。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报告审核制度,明确审核权限和标准,确保内部报告信息质量符合要求。

(3)关于内部报告传递流程。企业应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传递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企业应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的流转环节,规范内部报告传递流程,并在各管理层级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报告传递工作,及时上报重要信息,必要时可直接报告高级管理人员。企业还可通过采取奖励措施等方式,拓宽内部报告渠道,广泛收集高质量、合理化的建议。

(4)关于内部报告使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预算控制、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和业绩考核时,应充分利用内部报告提供的信息。基于内部报告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涉及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的,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企业应明确内部报告的保密内容、保密程度及传递范围,从内部信息传递的时间、空间、流程等方面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商业秘密通过企业内部报告被泄露。企业应建立内部报告保管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妥善保管内部报告。

(5)关于内部报告评价工作。企业应建立内部报告评价制度,定期对内部报告的及时性及内部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完整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估内部报告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发现内部报告管理存在缺陷的,企业需及时进行整改完善,确保内部报告提供的信息及时、有效。

(6)关于内部报告反舞弊管理。企业需建立反舞弊机制,对员工进行道德准则培训,设立员工信箱、投诉热线等,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举报和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舞弊等村为。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明确举报责任主体、举报程序等。企业还需建立反舞弊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就反舞弊的情况进行通报,反思评价现有的控制缺陷,确保反舞弊机制持续优化。

(十三)信息系统风险与应对

1

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数据集成、转化和提升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减少人为操纵因素,保障信息沟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信息系统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2)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

(3)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企业应对信息系统风险的管控措施。

(1)关于信息系统规划。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和业务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制定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计划。信息系统规划要与企业组织架构、业务范围、技术能力等相匹配,各业务部门充分沟通,避免相互脱节。基于信息系统整体建设规划提出的项目建设方案,应明确建设目标、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经费保障和进度安排等相关内容,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实施。企业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内部各单位提出建设需求和关键控制点,规范开发流程,明确系统设计、编程、安装调试、验收、上线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开发流程和栩关要求组织开发工作。

(2)关于信息系统开发实施。企业应基于对开发需求的分析,编制系统需求说明书,建立设计评审制度,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流程,按规范执行相应的审批程序。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可采取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等方式,应当将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企业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执行统一的编程规范,使用版本控制。企业应按照不同业务的控制要求,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权限管理功能控制用户的操作权限,避免将不相容职责的处理权限授予同一用户。针对不同的数据输人方式,企业需考虑对输人系统数据的检查和校验功能。预留必要的后台操作通道,对于必需的后台操作,企业应建立规范的流程制度,记录保留操作日志,确保操作的可审计性。对于异常的或者违背内部控制要求的交易和数据,企业应设计由系统自动报告并建立跟踪处理机制。企业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需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跟踪管理,组织开发单位与内部相关单位的日常沟通协调,督促开发单位按照建设方案、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编程工作,对配备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进行检查验收,组织系统上线运行等。企业应组织独立于开发单位的专业机构对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进行验收测试,确保在功能、性能、控制要求和安全性等方面符合系统建设需求。企业需制定科学的上线计划和新旧系统转换方案,培训业务操作和系统管理人员,设计应急预案,确保新旧系统顺利切换和平稳衔接。系统上线涉及数据迁移的,还应制订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并对迁移结果进行测试。

(3)关于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企业应制定信息系统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块子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等,及时跟踪、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信息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度和操作规范持续稳定运行。企业要指定专人负责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做好系统运行记录,对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要及时响应上报。企业需建立信息系统变更管理流程,对系统变更申请严格审核,严格控制紧急变更,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系统变更,对变更的系统功能需进行测试。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系统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环境配置。企业需建立信息系统资产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系统设备管理要求。企业应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制定信息安全实施规范;根据业务性质、重要性程度、涉密情况等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建立不同等级信息的授权使用制度,采用相应技术手段保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有序,并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应当审查该机构的资质和信用状况等,并与其签订服务合同和保密协议。企业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需严格管理,定期审阅系统账号,避免授权不当或存在非授权账号,禁止不相容职务用户账号的交叉操作。企业可以采取安装安全软件等措施防范信息系统受到病毒等恶意软件的感染和破坏;综合利用网络设备、软件技术以及远程访问安全策略等手段,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和非法侵人。对于通过网络传输的涉密或关键数据,企业需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以确保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需建立系统数据备份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有效性测试。

(4)关于信息系统评估。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妥善保管相关信息档案。

 1 1察瀰84]XY公司如何强化采购、销售等运营风险管控
 2 
 3 XY公司是一家拥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企业,经历过多次业务转型,|始终坚持核心技术研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应用落地,技术应用场景主要;覆盖智慧城市、智能服务、智能汽车、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运营商友消费者业务等;多个行业领域。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由于对运营风险的管控存在薄弱之处,在采i购和销售业务管理Ji暴露出许多问题。
 4 
 5 (1)关于采购业务管理问题。公司迅猛发展期间,旗下产品众多,——项目遍布全国各地,采购业务从前期单一的设备采购,逐渐拓展到基建采购、方案采购等多类型采——丨:购。从公司的业务付款数据可见,75%以上的采购分散在23家分公司的采购部门,由丨于管理分散,使得物料缺乏规范管理,批量采购管理混乱,成本分析数据显示采购成:本占比过高。
 6 
 7 经调研发现,公司物料成本长期占营业成本的50%以上,业务交付主要依赖外购原材料及零部件。在公司施行的一个重大项目中,出现了所需的多种物料延期交付导:致项目无法按时交付的重大风险。虽然仓库各种物料库存积压,但都与所需物料无法——*■匹配。采购入员虽然最后采取了补救措施,寻求到以前合作过的供应商的支持,勉强:压缩了工期,但成夺远超计划,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且延长了项目交付周期,给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后经相关人员对项目各个流程进行复盘和调查分,析,发现物料选型和采购管理存在缺陷。调阅了公司过去三年的自采合同,发现各分公司对某些物料有相同需求,只是需求量和个别要求存在差异。各采购主体对接的供应商各不相同,物料的质量水平和交期要求等也无统一标准,供应商资质和服务能力I参差不齐,因此导致同类物料的合同价格等存在很大差异。加之,一些定制化产品的;专门物料通用性差物料库存管理不到位,随着产品转型或下线,造成相应物料库存:积压,形成呆滞物资。在生产环节,生产计划部门无法取得准确库存数据,只能依据过!姜的管理经验或者拍脑袋来定釆购量。上述问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8 
 9 (2)关于销售业务管理问题。近五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增长幅度超过收入的增幅,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应:收账款却增长了68%。公司当年发生巨额亏损,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在销售业务流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0 
11 公司未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由销售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存在根据与客户的亲疏关系授予信用额度的现象,信用审批未严格遵守公司制度6客户经理没有详细考>察和记录客户信用情况,未通过专业渠道核实客户的信用等级,也没有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重新评价。公司对于赊销额度缺少严格的管制,在与客户交易时,只要;回收部分货款便继续对客户进行赊销而不考虑客户的经营现状和资金周转情况。
12 
13 公司合同的评审过程流于形式,多为事后审核,合同倒签的现象比较严重。销售合同没有按编号有序归档,部分销售合同由客户经理保’管,部分保留在档案管理室的:合同原件长期被外借,没有及时归档,也未记录借阅和归还时间
14 
15 公司缺少对应收账款回款的控制,烀账母式不规范,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丨!析公司缺少有关哀收账款的风;除预警外制,应收账款®款率低。针对常年无法回辱:i的蠄目,公司也没有提起诉讼
16 
17 针对以i问题;公司,赘相采取应砷辩施,强化运营风降管掉。
18 
19 (1)纟且织架淌设计方®,公甸为顺应业务皮展需表,降本增效,启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项目,填疗组织芦构调整,将各分公司供应链管理职f|剥离,集中到新成立的:丨供產链管理中心。公司供盖镩管理中心统二负责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政策制定,在满足业¥丨:需求的前楗下,选件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并,对供岸M流程进行持续监控、分析和优化。
20 
21 (2),采购业务管理方畚,4司屢Hr釆购鲁理制度推动采购流程标准化和规范丨::化。公司对各部n的采:购需——求进行,整合,梳理出共性需麥,统筹安排采购计划,进行:;溱中采购获得更k的议价能办v,促进采购成■本的有*管控。公司实施了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对供应商进行舍理布扃,架入参与供应商从译入到退出整个生命周丨;期的各个球节,在术、质j:、淹格等多雄度对街应酋每行全面持续监控
22 
23 (3)蓉户信用管理方面公司应完善客户信用管理规范/指派专业的信用管理人iI员按照崩度要考,:v对客户进仃信用审核和授传关注:重要吝户资信变动情?L,定期」!更新客户信用信,i,掎续跟踪和监督客户信用额度使用情况,防范客户信用风除
24 
25 ——(4)參同管琛方面,:备司在合同承式签订前检查相呆合同条款,对销售合同中的‘;|交#货物时f旬、结算方式V付款周期等条款进行评审,产格执行合同审核和批准程序,!|,必要吁就相关合同:条款向技木、财务和净律专业人员碑行咨询。签订舍同后,由合同丨管S部门婷合同进行勾杜统一管理并妥善保管r
26 
27 (5)ii收账款管理方面,公司制定应收账理_]度,定期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与客户进行对账;,查权对账:差★产生岛%因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谪整;分;I析回款迟滞原因,加强与客户沟通并适时发出同款提醒:对于逾期欠款持续跟踪和傅;i收VsW要时采取法律手段提#舟应政账k的實舞能力。
28 
29 (6)建後万面,、公司加强对年碑业务、销售业务、合同、财务等方面的培训,;!制知培训if划从外部或公司肖部知聘♦业讲师,定期组辦相关业务说程员工参与培|丨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合规意识
1察瀰84]XY公司如何强化采购、销售等运营风险管控

 

第五节法律风睑和合规风险与应对

一、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自身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或者外部法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造成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侧重于民事责任的承担,合规风险则侧重于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承担

分析企业的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的来源,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国内外与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变化可能引发的风险;

(2)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可能弓丨发的风险;

(3)员工的道德操守不当可能引发的风险;

(4)企业签订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的条款设计不当等可能引发的风险;

(5)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所引发的风险;

(6)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可能引发的风险。

二、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的主要表现与应对

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在企业风险管理实务中一般按法律责任风险、行为规范风险和监管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法律责任风险与应对

1

法律责任风险是指因个人或团体的疏忽或过失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按照法律、契约应负法律责任或契约责任的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是指在业务活动中发生违规行为,或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发生争议、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企业法律责任风险的主要表现包括:

(1)公司生产经营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规定、流程手续、资质要求等,可能导致公司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

(2)公司面临外部诉讼纠纷时,未能积极妥善应对,或由于应诉行为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潜在利益损失。

2企业应对法律责任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上述法律责任风险,可以重点关注违规行为、法律纠纷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公司管理层应根据企业的风险管理流程设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法律合规问责和处罚制度,如规定违法违规当事人与所属上级领导应共同承担违法违规责任。完善监控机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法律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企业应配置专业的法务人员,建立法律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及符合企业核心利益的应对策略,各相关人员应严格执行制度规范。企业应当重视事后评估,透过案件处理,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和潜在风险,提出防范建议,提升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的附加值,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行为规范风险与应对

1

行为规范是指社会群体或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准则的总称。企业行为规范风险的主要表现包括:

(1)企业管理层未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员工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潜在不道德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声誉受到负面影响。

(2)公司管理层未识别出舞弊的高风险岗位并对其风险进行控制,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直接的经济损失或对公司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2企业应对行为规范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上述行为规范风险,可以重点关注道德行为、廉洁和舞弊行为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企业应当制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并定期组织培训,要求员工确认知晓程度,关注潜在的利益冲突行为,并展开调查,以确保企业在法律规范下经营运作。

(2)企业应制定廉洁及反舞弊管理措施,有效防范管理层违规决策、挪用企业资金、贪污企业资产、收受贿赂等行为,防范员工或合作伙伴的潜在违法行为,避免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或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三)监管风险及其应对

1

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或削弱其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的风险。企业监管风险的主要表现包括:

(1)企业未能有效识别进口产品在出口海关、出口国可能遇到的监管要求,或者未能准确理解政府贸易规定、海关规定,可能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或交易失败。

(2)企业未能识别和防范由于违反国家和劳动保障机构制定的相关法规(包括个人所得税、薪酬、休假、反歧视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人事合规带来的风险。

(3)对于上市公司,企业未能识别和防范证券监督管理要求,如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规则及内控标准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潜在的合规和法律风险。

(4)企业未能识别并遵守国家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法律与规范;未对员工提供适当的安全、环保意识培训;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或相关管理制度无法有效执行;缺少突发事件报告体系,可能导致企业财产损失。

(5)企业未能按时向税务机关、工商机关等提交税务报告、年检报告等资料,受到监管机构的检查批评或处罚,可能导致企业信用及声誉受损。

2企业应对监管风险的管控措施。

企业应对上述监管风险,应重点关注贸易、人事合规、有价证券、健康、安全与环保、财税合规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企业应关注政府贸易的监管要求,识别和防范违反政府贸易规定、海关规定、地缘政治规则和跨国交易带来的潜在合规风险,在交易前要收集大量的信息,明确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基本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2)企业应严格招聘程序,加强对劳动者入职审查,建立并执行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合理的工资结构,制定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机制,规避人事合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纠纷。

(3)企业应关注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的证券业务制度规范,对执业行为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强化岗位制约和监督,严格限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操作权限,降低因违规操作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可能性。

(4)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突发事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提升员工自身能力,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5)企业应时刻关注政府监管要求,严格按照要求报送税务报告、年检报告等。加强对财税风险的监控,评估预测财税风险,并指定相应的应对方案,防范企业因财税风险而受到监管处罚。

 1 |【察湿85】达达出行”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合颊风险
 2 
 3 “达达出行”创建于2012年。经过几年的发展,“达达出行”从一个出租车打车软|件平台,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4 
 5 “达达由行”的顺风车业务定位于“共享出行”,旨在进一步释放闲置车位的利用|效率。为了调动广,大车主和乘客参与的积极性,“达达出行”有意突出了其社交属性,丨“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然而,:在落实这一业务定位的过程中存在公开的违法违规行为:
 6 
 7 (1)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截图信息”中很可能包含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他人非法使用,容易导致个人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8 
 9 (2)违规收集用户的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乘客人脸识别信息、年龄段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司机学历信息等,这些信息均非扃于网约车类基本服j:务收集必要个人信息的范围。
10 
11 (3)未履行告知义务。在未明确告知乘客的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常驻|:城市信息、异地商夺/异地旅游信息,很可能涉及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同时j丨进行用户画像行为;在未告知乘客的情;兄下在后端进行分析,很可能违反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等义务。
12 
13 (4)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属于频繁骚扰用户的|行为。
14 
15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达达出行”采用以下风险管控措施:
16 
17 (1)处理个人偉息应当遵循合法原则,应当具有合法性基础。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卜务必要履行对个人信息主体的告知义务,并满足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合法性基础j^前提下收集个人信息。
18 
19 (2)判断所收集的信息是否与业务直接关联,是否具有收集的必要性,是否符合I:最小必要原则,不能仅通过信息字段的类型进行判断,还应当通过收集的节点、场景|和关联信息等综合判断。如果发现违,法违规收集的情况,应即刻停止收集,并做好删|除、销毁或匿名化#工作。对于敏感个人信息,应加密存储,并与其他个人信息隔离i存储(如物理隔离),并同时严格限制访问等处理权限。若必须展示(不论是内部还是丨:Aj)p等平台展示),则应当采取加掩码等去标识化处理形式。
20 
21 (3)企业明确告知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和处理方式,如涉及自动化决策或利用算: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保持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22 
23 (4)定期开展APP合规自查,明确业务所必须开启的权限,并征得用户同意,设:置权限开关等允许用户撤回同意。如涉及索取无关权限的,应当立刻停止。
|【察湿85】达达出行”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合颊风险

 

 

End

posted @ 2024-02-07 20:45  BIT祝威  阅读(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