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第二编 成本计算

第十三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详细介绍

标准成本法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陷),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实施标准成本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2)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
(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4)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5)分析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如果将标准成本纳入账簿体系,还要进行标准成本及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6)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详细介绍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査、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同属于预计成本,但后者不具有衡量工作效率的尺度性,主要体现可能性,供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使用。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标准成本”一词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准确地说应称为“成本标准”。可表示为: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times标准单价 \]

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总额,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可表示为:

\[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times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一)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详细介绍

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制定理想标准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所谓“理论业绩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所谓“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是指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设备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机器修理、改换品种、调整设备等时间,而不考虑产品销路不佳、生产技术故障等造成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理想价格,是指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计划期间最低的价格水平。因此,这种标准很难成为现实,即使暂时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因其提出的要求太髙,不宜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在制定这种标准成本时,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合下期的实际情况,成为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要达到这种标准不是没有困难,但是可能达到的。从具体数量上看,它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更大的可能是逆差而不是顺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它具有以下特点:它是用科学方法根据客观实验和过去实践经充分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它既排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目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正常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它是应该发生的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尺度,成为督促职工去努力争取的目标,具有激励性;它可以在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有效性水平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不需要经常修订,具有稳定性。

(二)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详细介绍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现行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在这些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按照改变了的情况加以修订。这种标准成本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就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或者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如果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进行动态修订,就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

详细介绍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首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汇总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制定一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一般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该成本项目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同时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及职工参加。
价格标准包括标准的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由会计部门和有关其他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采购部门是材料价格的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对小时工资率负有责任,各生产车间对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承担责任,在制定有关价格标准时要与有关部门协商。
无论是价格标准还是用量标准,都可以是理想状态下的或正常状态下的标准,据此得出理想的标准成本或正常的标准成本。下面介绍正常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详细介绍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一般采用统计方法、工业工程法或其他技术分析方法确定。它是现有技术条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
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
下面列举A产品所用甲、乙两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实例,如表13-1所示。
image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详细介绍

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是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确定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生产工人工时,需要按产品的加工工序分别进行,然后加以汇总。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设备调整准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应以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为基础,参考有关统计资料来确定。
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能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如果采用计件工资制,标准工资率是预定的每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或者是预定的小时工资;如果采用月工资制,需要根据月工资总额和可用工时总量来计算标准工资率,如表13-2所示。
image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详细介绍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按部门分别编制,然后将同一产品涉及的各部门单位制造费用标准加以汇总,得出整个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按照变动成本法的原理,制造费用有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之分,因此,各部门的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分为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两部分。

1.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详细介绍

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标准,也有企业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作为用量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单位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它根据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和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计算求得,如表13-3所示。

image
在表13-3中:
image
确定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之后,两者相乘即可得出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image
各车间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确定之后,可汇总出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详细介绍

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中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则通过预算管理来进行。如果采用完全成本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还需要确定其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其他用量标准等,并且两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这个标准的数量在制定直接人工用量标准时已经确定。

固定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单位工时的标准分配率,它根据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和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计算求得,如表13-4所示。

image
在表13-4中:
image
确定了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之后,两者相乘,即可得出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image
各车间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确定之后,可汇总出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将以上例示确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即可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通常,企业编制“标准成本卡”(见表13-5),反映产成品标准成本的具体构成。在每种产品生产之前,它的标准成本卡要送达有关部门及职工(如各生产车间负责人、会计部门、仓库保管员等),作为领料、派工和支出其他费用的依据。
image

End

posted @ 2023-06-23 14:58  BIT祝威  阅读(19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