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金管理

第一编 财务管理

第十一章 营运资本管理

第二节 现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的目标及方法★

(一)现金管理的目标

详细介绍

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交易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以用于日常业务的支付。企业经常得到收入,也经常发生支出,两者不可能同步同量。收入多于支出,形成现金置存;收入少于支出,需要借入现金。企业必须维持适当的现金余额,才能使业务活动正常地进行下去。
预防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支付。企业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开支,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大,预防性现金的数额也就应越大;反之,企业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强,预防性现金数额则可小些。此外,预防性现金数额还与企业的借款能力有关,如果企业能够很容易地随时借到短期资金,也可以减少预防性现金的数额;若非如此,则应扩大预防性现金数额。
投机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比如遇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便可用手头现金大量购入;再如在适当时机购入价格有利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等等。当然,除了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外,一般来讲,其他企业专为投机性需要而特殊置存现金的不多,遇到不寻常的购买机会也常设法临时筹集资金。但拥有相当数额的现金,确实为突然的大批采购提供了方便。
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称之为短缺现金成本。短缺现金成本不考虑企业其他资产的变现能力,仅就不能以充足的现金支付购买费用而言,内容上大致包括:丧失购买机会(甚至会因缺乏现金不能及时购买原材料,而使生产中断造成停工损失)、造成信用损失和得不到折扣好处。其中失去信用而造成的损失难以准确计量,但其影响往往很大,甚至导致供货方拒绝或拖延供货,债权人要求清算等。但是,如果企业置存过量的现金,又会因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另一些损失。此外,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一般说来,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收益性较低,这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少地置存现金,即使不将其投入本企业的经营周转,也应尽可能多地投资于能产生高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或用于低收益资产而带来的损失。这样,企业便面临现金不足和现金过量两方面的威胁。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作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

(二)现金管理的方法

1. 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详细介绍

如果企业能尽量使它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就可以使其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现金流量同步。

2. 使用现金浮游量

详细介绍

从企业开出支票,收票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至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账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这段时间的占用称为现金浮游量。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企业已开出了支票,却仍可动用在活期存款账户上的这笔资金。不过,在使用现金浮游量时,一定要控制好使用的时间,否则会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

3. 加速收款

详细介绍

这主要指缩短应收账款的时间。发生应收账款会增加企业资金的占用,但它又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入。问题在于如何既利用应收账款吸引顾客,又缩短收款时间。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并需实施妥善的收账策略。

4. 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

详细介绍

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是指企业在不影响自己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如遇企业急需现金,甚至可以放弃供货方的折扣优惠,在信用期的最后一天支付款项。当然,这要权衡折扣优惠与急需现金之间的利弊得失而定。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分析★★★

(一)成本分析模式

详细介绍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企业持有现金,将会有三种成本:

1. 机会成本

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它的机会成本。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极佳,但盈利性极差。持有现金则不能将其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失去因此而获得的收益。企业为了经营业务,有必要持有一定的现金以应付意外的现金需要。但现金拥有量过多,机会成本代价大幅度上升,就不合算了。

2. 管理成本

企业拥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安全措施费等。这些费用是现金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3. 短缺成本

现金的短缺成本,是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为此付出的转换成本等代价。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
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如果把以上三种成本线放在一张图上,如图11-5所示,就能表现出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总代价),找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点:机会成本线向右上方倾斜,短缺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管理成本线为平行于横轴的平行线,总成本线便是一条抛物线,该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持有现金的最低总成本。超过这一点,机会成本上升的代价又会大于短缺成本下降的好处;这一点之前短缺成本上升的代价又会大于机会成本下降的好处。这一点横轴上的量,即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image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计算,可以先分别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之和,再从中选出总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例11-2】某企业有四种现金持有方案,它们各自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如表11-1所示。
image

答案

这四种方案的总成本计算结果如表11-2所示。
image
将以上各方案的总成本加以比较可知,丙方案的总成本最低,也就是说当企业平均持有75000元现金时,各方面的总代价最低,对企业最合算,故75000元是该企业的最佳平均现金持有量。

(二)存货模式

详细介绍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企业平时持有较多的现金,会降低现金的短缺成本,但也会增加现金占用的机会成本;而平时持有较少的现金,则会增加现金的短缺成本,却能减少现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如果企业平时只持有较少的现金,在有现金需要时(如手头的现金用尽),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或从银行借入现金),便能既满足规金的需要,避免短缺成本,又能减少机会成本。因此,适当的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是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这与企业奉行的营运资金策略有关。采用保守型投资策略,保留较多的现金则转换次数少。如果经常进行大量的有价证券与现金的转换,则会加大转换交易成本,因此如何确定有价证券与现金的每次转换量,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这可以应用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解决。
企业以有价证券转换回现金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支付经纪费用),这被称为现金的交易成本。现金的交易成本与现金转换次数(或每次的转换量)有关。假定现金每次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在企业一定时期现金使用量确定的前提下,每次以有价证券转换回现金的金额越大,企业平时持有的现金量便越髙,转换的次数便越少,现金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反之,每次转换回现金的金额越低,企业平时持有的现金量便越低,转换的次数会越多,现金的交易成本就越高,现金交易成本与持有量成反比。在现金成本构成图上,可以将现金的交易成本与现金的机会成本合并为同一条曲线,反映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总成本(见图11-6)。
image
在图11-6中,现金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是两条随现金持有量呈不同方向发展的曲线,两条曲线交叉点相应的现金持有量,即是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它可以运用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求出。以下通过举例,说明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的应用。
某企业的现金使用量是均衡的,每周的现金净流出量为100000元。若该企业第0周开始时持有现金300000元,那么这些现金够企业支用3周,在第3周结束时现金持有量将降为0,其3周内的平均现金持有量则为150000元(300000/2)。第4周开始时,企业需将300000元的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以备支用;待第6周结束时,现金持有量再次降为0,这3周内的现金平均余额仍为150000元。如此循环,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现金持有状况可用图11-7表示。
image
在图11-7中,每3周为一个现金使用的循环期,以C代表各循环期之初的现金持有量,以C/2代表各循环期内的现金平均持有量。
如果企业将C定得较高些,比如定为600000元,每周的现金净流出量仍为100000元,这些现金将够支用6周,企业可以在6周后再出售有价证券补充现金,这能够减少现金的交易成本;但6周内的现金平均余额将增加为300000元(600000/2),这又会增加现金的机会成本。
如果企业将C定得较低些,比如定为200000元,每周的现金净流出量还是100000元,那么这些现金只够支用2周,企业必须频繁地每2周就出售有价证券,这必然增加现金的交易成本;不过2周循环期内的现金平均余额可降为100000元(200000/2),这降低了现金的机会成本。
于是,企业需要合理地确定C,以使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解决这一问题先要明确三点:

  • (1)一定期间内的现金需求量,用\(D\)表示。

  • (2)每次出售有价证券以补充现金所需的交易成本,用\(F\)表示;一定时期内出售有价证券的总交易成本为:

\[交易成本=\frac{D}{Q}\times{F} \]

  • (3)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率,用\(K\)表示;一定时期内持有现金的总机会成本为:

\[机会成本=\frac{Q}{2}\times{K}=Q\times\frac{K}{2} \]

在以上的举例中,企业一年的现金需求量为100000×52=5200000(元)。该企业有几种确定C的方案,每种方案对应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如表11-3、表11-4所示。
image
image
计算出了各种方案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将它们相加,就可以得到各种方案的总成本:

\[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Q/2)\times{K}+(D/Q)\times{F} \]

该企业各种初始规金持有量方案的总成本如表11-5所示。
image
表11-5显示,当企业的初始现金持有量为300000元时,现金总成本最低。以上结论是通过对各种初始现金持有量方案的逐次成本计算得出的。此外,也可以利用公式求出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这一现金持有量被称为最佳现金持有量,以\(Q^*\)表示。
从图11-6中已知,最佳现金持有量\(Q^*\)是机会成本线与交易成本线交叉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因此\(Q^*\)应当满足:
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即:

\[(Q/2)\times{K}=(D/Q)\times{F} \]

\[Q^*=\sqrt{2\times{D}\times{F}/K} \]

\[\begin{split} \frac{D}{Q}\times{F}&=Q\times\frac{K}{2}\\ Q^*&=\sqrt{\frac{D\times{F}}{K/2}} \end{split} \]

image
本例中,T=5200000元,F=1000元,K=0.1,利用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image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的正确性/可以计算出比322490元略高和略低的几种现金持有量的成本,比较它们的高低,如表11-6所示。
image
表11-6说明,不论初始现金持有量髙于还是低于322490元,总成本都会升高,所以322490元是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但它也有缺点,主要是假定现金的流出量稳定不变,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出现。相比而言,那些适用于现金流量不确定的控制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就显得更具普遍应用性。

(三)随机模式

详细介绍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对企业来讲,现金需求量往往波动大且难以预知,但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当现金量达到控制上限时,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下降;当现金量降到控制下限时,则抛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现金持有量回升。若现金量在控制的上下限之内,便不必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保持它们各自的现有存量。这种对现金持有量的控制,如图11-8所示。
image
在图11-8中,虚线H为现金存量的上限,虚线L为现金存量的下限,实线为现金返回线。从图11-8中可以看到,企业的现金存量(表现为现金每日余额)是随机波动的,当其达到A点时,即达到了现金控制的上限,企业应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回落到现金返回线(R线)的水平;当现金存量降至B点时,即达到了现金控制的下限,企业则应转让有价证券换回现金,使其存量回升至现金返回线的水平。现金存量在上下限之间的波动属于控制范围内的变化,是合理的,不予理会。以上关系中的上限\(H\)、现金返回线\(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egin{split} \frac{3b\sigma^2}{4i}&=(R-L)^3\\ H-R&=2(R-L)\\ H-L&=3(R-L)\\ \end{split} \]

而下限\(L\)的确定,则要受到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要、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例11-3】假定某公司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50元,公司认为任何时候其银行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均不能低于1000元,又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800元。现金返回线R、现金控制上限H的计算为:

详细介绍

有价证券日利率=9%/360=0.025%
image
image
这样,当公司的现金余额达到14737元时,即应以9158元(14737-5579)的现金去投资于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回落为5579元;当公司的现金余额降至1000元时,则应转让4579元(5579-1000)的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回升为5579元,如图11-9所示。
随机模式建立在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的前提下,因此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image

End

posted @ 2023-06-22 17:40  BIT祝威  阅读(6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