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爬虫背后的法律风险

最近的IT公司违法案件越来越多,看了很多因为爬虫,数字货币,博彩网站外包等被抓的事情,

给大家提个醒,打工注意不能违法,写代码背后也有法律风险。

一、爬虫背后的法律风险

程序员被关监狱456天,只因外包赌博软件

只因写了一段爬虫,公司200多人被抓

大家都说技术无罪,但是也要看场景,据说现在国内做个人信用评测的,都是要用户授权各种账号,然后爬取信息。

先来看一些法律法规里对个人信息使用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6年11月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个人信息”是指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就网络服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作出系统规定如下:

1、保护个人信息:
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2、合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3、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0号,以下简称“20号文”)就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信息搜集规定如下方面:

1、搜集须经许可: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搜集与用户相关、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的信息(“用户个人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2、限定搜集范围和用途:经用户同意搜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应当明确告知搜集和处理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内容和用途,不得收集其提供服务所必需以外的信息,不得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其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3、用户个人信息保障: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妥善保管用户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用户上载信息,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爬虫本质是一种工具,一种用机器人代替人手操作、搜集信息提高效率的工具。工具无罪,有罪的是如何使用。

对于涉及法律风险的数据爬取要求,程序员最好在采集前和老板深聊一下,明确法律风险,或者事先和公司签署一份免责协议。

 

二、网络爬虫怎么做比较好

 如果通过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等个人信息、商业机密,情节严重(刑九以后 5000 元入罪)则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量刑分三年以下和三至七年两档,运气好的缓刑走起,当然民事责任依然是免不了的。

所以,面对领导危险的爬虫请求,程序员们该好好衡量下了。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搜索引擎要遵守Robots 协议,如果遵守Robots 协议,没有任何越权的行为,获取的也是公开可以查询的非隐私级的信息,那么,违反法律的风险会比较小。

除了遵守“Robots 协议”,还有以下的几条:

1、如果你爬虫获取信息,是为了证明被爬公司的数据造假,其获取的数据也都是通过公开渠道可以查询的,那么,在获取信息后公布于众的行为并不违法,也不侵犯被爬公司的民事权益。但是,如果你爬取公开免费的信息,是用来进行违法操作,比如造假、诽谤等,就有隐患了。

2、如果你利用爬虫获取其他公司的公开信息数据,用于自身公司的经营。而被爬公司的信息是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经过常年积累获得的,并且被爬公司本身也采取了反爬措施。这种情况下,虽然信息是公开的,但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能够给使用者带来商业利益,此时的爬虫也是违法的。

3、如果你未经平台授权,强行突破反爬措施,导致被爬网站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行为明显是违法的,这里涉及的就是我们上一个技术篇讲到的破解犯罪了。

4、如果你是第三方应用,想要通过开放平台获取用户信息时,更要注意授权问题。从用户对平台的授权、平台对第三方的授权、再到用户对第三方的授权,三重关卡都要通过才合法。

 

三、总结一下

  • 接外包项目要谨慎
  • 互联网金融从业有风险
  • 对于危险的爬虫任务,敢于说不

 

posted @ 2019-10-22 15:07  邴越  阅读(6712)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