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设计模式的感悟(中)--结构型模式

Gof一下给出了七种结构型模式,有些实例都很少出现,理解很不透彻,第一次的理解结果记录在此。
  1. adapter模式先前不懂,看过实例后很有启发。即为已存在的类编写接口使其能与其他的类以共同方法来使用。这个类当然要继承adapter接口,调用接口方法。
  2. facade与上类似,不过它更针对子系统接口,即在其上编写新接口来统一这些已有接口。于是更强调封装的概念,而非类之间的实际关系。facade类可以仅仅生成诸接口的实例,再提供新接口来调用它们的方法。
  3. 将实现与逻辑分开,即是bridge模式特征,关键结构是逻辑部分必有接口类,它包含一个实现部分的抽象对象。这样完成桥的关联。
  4. 应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composite与decorate模式,然而它们实现很难理解。前者似乎是为树形结构设计的,递归方法并非最重要的,关键是contariner继承node记录leaf,这是抽象的递归。decorate意图很好理解,实现使用就较难理解了,似乎要为具体类提供顶级接口,具体类与装饰类都继承之,以保证装饰类的子类能够影响具体类。
  5. 保持原有接口不变,为方法加入新功能,可以使用proxy模式。实现与adapter不同处为proxy类调用原有方法。
  6. 最后的flyweight模式相比最简单,创建实例后,不停复用。
这回也没加uml,最后学会总结后将补上。

posted on 2009-08-27 20:18  超然台上仙  阅读(13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

Find more freelance jobs on GetAFreel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