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
前言
入职新公司已经有半个月了,但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却让我每天都过的很清醒,绝大多数的时候,我都在权衡和比较。
从实习的公司到职场的第一家公司,是我第一次适应节奏的变化。相对来说,因为对新公司的期待和好奇让我经常忽略了这种节奏变换带来的不适感。
坦白的说,完全没有不适应的感觉。因为这家公司是一家外企,相比实习的私企来说,一切的所见所闻,种种的待遇都让我受宠若惊,我倒是无数次的问自己,我还可以以这样的姿态来上班么,我是在上班么,这是我么……
这样真的好吗
时间长了,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怀疑这个世界,为什么别人家的公司要采用填鸭式甚至奴役式的工作方式。既然我们这么幸福,为什么大家不来实行我们的工作方式,有时候,我也会怀疑我遇到了一个假的工作环境。
只是没有切身的对比,还是继续沉醉在这良好的工作节奏中吧。
这一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外企,我们从不知道什么是打卡,我们坚信每一位员工的心中都挂着一座钟。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察觉这时间的流逝,所以我们不需要打卡,我们照样可以完成既定任务,并且是心情愉悦。
因为老大相信你,受过高等教育的程序猿不会或者不应该约束在时间的框架里,因为已经有个任务的框架在引导你。
在互联网,我们需要打卡,我们并不在意你是不是整点过来的,因为我们友好的提供了一个上下班的打卡区间。我们实行打卡只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有纪律有活力有团结力的积极向上的形象。
当然,这也是作为个人KPI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
在外企,我们讲究规范。你不能乱来,你怎么能够随便弄个开源框架就上了?而且还是没有经过会议讨论,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及架构师的同意。这不科学,我们需要严谨,我们要分析好一个story的来龙去脉,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做好充分的分析,我们要考虑兼容性,高可扩展性。毕竟,push代码真的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我们会有负责各个环节的职责人员,根据story的优先级排列,挑出优先级高的做。先估一下大的feature要花费的时间,然后拆分成一些story。与此同时,会有设计文档,文档要写的极为详细,这个文档就是以后开发的指导方针。然后PM把story下发给dev。dev负责开发编码,完成后需要有自身同事review code。并配合QA做相关检验测试。
我们的体系会从各个方面进行把关,比如有人控制项目的进度, 有人review你的代码,看书写是否规范,能否优化,是不是有命名或者逻辑错误等等,有人会检验你的功能是否正常……
在互联网,你可以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组织上绝对的信任你并赋予你极大的自主权。我们相信每一个开发人员的智慧,我们的宗旨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我们的时间很紧张啊,我们的周期很短,变更迭代很快。组织上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弄出个结果出来,一张设计文档给谁看。客户会花钱买你的设计回档回家琢磨么,成果,成果,成果!
有些文档,我们自己装脑子里就好了嘛,画个白板大家清楚了就OK了。时间忒紧了,真的连写注释的时间都没有。
留下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新技术吧,花点时间外围了解,花点时间写个demo,花点时间看怎么嵌到项目里用起来。
在外企,我工作的时候是公司的人,我下班的时候是家里的人。如果我请假了,你请尽量不要来打扰到我,即使又需要,请选择静默方式,比如发个微信,写个邮件什么的。
在互联网,我工作的时候是公司的人,我什么时候都是公司的人。手机,邮箱,微信等等,请务必保持畅通好吗,务必!到时候出问题,我希望第一时间联系上你,因为这是你负责的。我们的宗旨就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我们这点小小的牺牲又算得了什么。您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在外企,领导层不会把话说得像一张纸,但是只要你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或者稍作思考就能意会话语间的含义。大家的交流似乎有一个中间人在传递着实际的body,当然他会负责解析双方的header等隐藏信息。
在互联网,我也想玩玩文字游戏,我也想有这种中间人船体信息的方式,但是时间不允许,我们清楚的知道时间为王,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你来咀嚼话里的隐藏属性。我们开门见山好了。每一句话都是不带header的实打实的body。我们要的就是这么高效的交流方式。
在外企,我们允许工作中掺杂生活,我们讨论家里的孩子吃什么,上什么培训班,我们中午要吃什么,什么时候去健身,什么时候去TB
在互联网,这个接口现在还能用么,xxoo这个框架现在很流行啊,上一次团建是什么时候来着,上个月我们又团建么,去玩桌上足球,去按摩椅上躺一躺
……
……
……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多有夸张手法,如有偏激,求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