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kitty

我不会讲大道理,可我心里有一杆秤。 我看这个世界很苛刻,可我的心里很宽容。 我不需要权力与利益,可是我需要公平与正义。 我始终知道正道难行,可不得不行。

导航

新浪微博产品管培生求职之路——微博产品体验报告

Posted on 2015-06-06 15:57  bekitty  阅读(149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前两天聊完了微博的历史,那么微博现在到底表现如何,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之前写过一篇book social的产品分析报告,关于移动社交产业的分析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本文尽量以客观的角度呈现一个原生态的微博客户端,尽量避免主观的推测。本文我称之为体验报告,算是对微博客户端产品的一个解构。 

软件简介 

新浪微博客户端是新浪官方特别打造的,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LBS于一身的全球化社交应用。手机客户端的功能大体有:更新浏览好友、娱乐明星、专家发布的最新微博;获取国内外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话题,好玩的视频和图片;分享照片、文字、地点或转发有趣的内容给好友;发布签到微博、查看附近的微博用户和微博内容;通过私信与好友和粉丝进行语音聊天,私密分享图片和地理位置。 
主要功能有:浏览微博、分组查看微博、关注用户、文字和图片、私信聊天、分享地理位置、查看周边内容、离线通讯录、搜索微博和用户、微博收藏、转发评论微博、管理个人资料、多账号登录、更换主题皮肤等等。 

用户细分 

总体来看,由于天然具备SNS属性,微博的目标人群覆盖相当之广。从年龄上讲,援引CNNIC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可看到,中国网民年龄结构以10-39岁为主体。


而根据新浪微博2014年用户发展报告可以看到,微博虽19-35虽用户站活跃用户总量的72%,但在36-45岁的人群比重上,高达27%。相比国内网民平均年龄,微博成功拉动了这一年龄段内的用户活跃度。而这也和微博对60、70后等社会中流砥柱的目标人群定位相符合。

这1.67亿的MAU,参考传驰的一份数据,根据用户的行为方式,将其分为四类:自我表达型,社交活跃型,八卦偷窥型,和讨论参与型。

需要指出的一点,以上这种用户划分并不是互斥的(有的用户既属于自我表达型,也属于八卦偷窥型),甚至在某些情况中,可以互相转化(路人转粉)。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分析出这种动态流变的规律,便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用户行为模型,以此把握微博产品今后的市场走向(包括功能和推广)。我手头上并没有找到相关数据,不过后文可以看到,微博的所有产品功能,是紧绕目标用户的类型细分设计的。 

用户需求 

前文提到了微博自带的SNS属性,个人认为微博应被打上两种标签,短博客和轻社交。短博客着重于信息的发布,轻社交着重信息的流通。之所以称之为轻社交,是因为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社交网站,微博限定了博文的长度。社会学上引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较有深度,其实这个东西如果要继续深究的话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就简单说说。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可以看到,对于微博产品本身,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是因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需求体系。

而对于使用用户需求的宣泄,微博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满足不同层级人们的需求。 

功能范围 

用户需求和网站目标转变成网站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需求就变成了功能,战略就变成了范围。微博承载的功能范围,是以社交为主体,串联或并联了其他功能,包括: 
  • 基于用户自身和外部关系建立的个人主页和个人中心,关注功能,粉丝系统,人物搜索推荐系统; 
  • 以博文信息为核心的基础功能:博文展示,博文发布,转发,评论,点赞,以其相关的管理和浏览入口; 
  • 围绕博文信息建立的附加功能:LBS定位,收藏,屏蔽,帮上头条,推广,举报等; 
  • 以话题为核心的话题主页,以及推荐入口、搜索、话题讨论等相关功能; 
  • 聚合特定时期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事物的功能:热门微博、热门博文排序、榜单、分类等热门相关功能,和热门活动、活动推广等活动功能; 
  • 延伸于私信的消息功能:消息列表,群聊,私聊; 
  • 旨在打造移动端入口的基础功能:雷达、扫一扫、微支付; 
  • 游戏功能; 
  • 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频道功能。 

软件结构 

微博以如下的方式,实现了上一段提及的功能: 

界面框架与表现 

整体上看,大部分二级页面采用动态list加载内容,深入到三级页面以后,绝大部分采用h5开发,这种在源生和非原生之间的跳转,会带来一些略有奇怪的体验。不知是不是由于微博繁多的功能,为了压缩客户端的大小,采用这种方式设计。但微博客户端仍达到了84.3M的大小,对比其他几款社交软件:twitter客户端57.6M,微信69.3M,陌陌75.3M,在同样提供apple watch app的情况下,微博仍显得有些臃肿。 
关于导航,鉴于微博几个功能较为独立,且用户切换频率交稿,其首页采用标签导航的一种变体方式呈现导航。新建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频繁操作的入口,因此反色呈现。 

登录 

开屏可口可乐广告过后,进入了首页,可以看到,客户端整体配色风格橙色为主色调。对于未登录的用户,默认选中发现标签。用户可以浏览系统推荐的微博和香瓜年热门的话题,客户端在首页提供了搜索功能,便于新用户直接找到其感兴趣的人或事。除了点赞功能外,其余功能均需要注册/登录权限。下图左侧为未登录的界面,右侧为登录后的界面。 

消息 

消息页整合了@我的、评论、赞等功能,并设计成为消息收发的list页。直观感受偏向即时通讯工具。 

新建 

微博新建/发布按钮的相应页面分两屏呈现,将用户最常用的文字、相册、拍摄、签到、点评功能置于首屏,而好友圈、相机、音乐、长微博、收款置于二屏。优劣势后文描述。 
    C:\Users\Administrator.USER-20150405IF\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IMG_1185.png C:\Users\Administrator.USER-20150405IF\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IMG_1186.pngA

发现 

发现为扩展功能提供了“统一”的入口,通过界面呈现的信息可以推测,微博将发现定义为: 
  • 搜索入口; 
  • 热门话题、热门微博的主入口; 
  • 推广活动的主入口; 
  • 扩展频道的主入口; 
通过以上四个入口,可见微博是希望通过发现,巩固社交积累的用户,打造移动端平台级应用。 

我 

“我”这一部分功能提供了用户个人相关的主页、评论、赞、相册等功能集合。微博支付、微博运动、个性化的优先级低于以上个人相关功能,但也在list页中提供入口,而名片、收益、收藏、数据中心、粉丝平台则置于更多的二级页面显示。用户可同过设置按钮对app相关功能进行设置。 

总结 

以上是微博客户端5.3.0版本的体验报告,那么表象下到底有哪些深层次的含义?首页的提醒方式到底表现如何?子模块功能的罗列有没有再组织的进步空间?哪些体验可以优化?有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敬请关注下一篇文章:你行你来上,不行也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