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城市大脑是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 王坚说出了什么?

   浙江在线7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章卉  唐骏垚 曾福泉)“城市大脑就是下一个登月计划,未来十年催生的技术将远超今天的想象,”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表示,"正如60年代的登月计划带来的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我们今天还在享受,城市大脑也将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平台。"

  这是7月9日在杭州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王坚以《机器智能、城市大脑,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为题做主旨演讲的开场白。王坚回应了《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关于人工智能与人工意识的观点,坦言把机器跟人比毫无意义,因为人还有更了不起的事情,比如无意识,机器根本没法做。    

  尽管人工智能从学科创立之初,就一直努力让机器模仿人,著名的图灵测试本质也是在讲如何模拟人,但王坚认为,“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要做的,是用机器解决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比起人工智能,机器智能这个词更加准确。”

  用机器解决超越人脑极限的挑战,这正是王坚发起城市大脑的目标,“我相信城市面对的所有棘手问题,都不是因为人不够努力,或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城市发展到今天,这些问题已经无法靠人类大脑解决的了。那靠什么?靠机器智能。”

  2016年4月,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阿里巴巴联合十三家企业启动了首个城市大脑项目,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打造一个人工智能中枢,并选择了最棘手的交通问题切入。

  “感谢杭州的远见,让我们有机会实现这个伟大的设想,真正用数据资源优化人类历史上任何其它的资源,包括水的资源、道路的资源、电的资源等,为此杭州市专门成立了城市大脑领导小组和数据资源局。我的心愿是,因为有了城市大脑,杭州能够不断优化道路资源,让原本也许需要修路的土地变成公园。”

  在王坚勾勒的蓝图中,城市大脑未来将成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以互联网、计算和数据为基础,解决今天靠人工治理还无能为力的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历史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因为有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因为有这么大的计算能力,因为有那么多数据资源,让中国能够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个新的基础设施。”

  王坚强调,成像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今天,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耗20亿个晶体管,比几十年前全美的晶体管总量还多。不久的将来,对城市而言,数据资源甚至会比土地资源更重要。王坚形象地描述了无处不在的城市数据资源,“无论是互联网、手机、摄像头、卫星,还是你坐过的每一辆火车、见过的每一架飞机,都为这个城市积累了巨大的数据财富。”

  城市大脑依靠惊人的计算机视觉分析能力,对道路进行实时交通体检,宛如成千上万的交警全年无休在路上巡逻。据了解,目前杭州市交警支队已经在主城区通过城市大脑进行红绿灯调优,并实时提供出警决策。

  今年2月,苏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又一个城市大脑项目落地。

  “城市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它实际上是更多创新的重要平台,”王坚表示。从下水道到电网,从高铁到飞机,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因城市而生。城市是所有技术的汇聚点,城市大脑提供的巨大场景让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城市大脑以交通治理为起点,未来将不断拓展,为城市治理提供智能决策依据,服务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互联网成为了基础设施,我们拥有了空前的计算能力,人类积累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据资源,城市大脑不但能造福百姓,也会像登月计划一样,成为机器智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王坚在演讲结尾时充满信心地表示。

  【浙江新闻+】

  以下为王坚演讲全文

  机器智能、城市大脑和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

  刚才在台上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讲了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学,我的心理学没有白学(笑)。关于意识和情感的问题,恰恰反映出今天谈人工智能最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总拿机器跟人对比。作为心理学出身的人,我想对历史学家来说,千万不要去比,因为人还有一个东西是无意识,机器根本没法做。约翰(John Hopcroft)前面讲人工智能发展,其实从第一天说人工智能时,大家在谈的都是,怎么让机器模仿人。

  我自己悟出来一点,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要做的,是用机器解决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比起人工智能,机器智能这个词更加准确。

  这也是我今天想讲的三个重要的观点:机器智能、城市大脑和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

  潘云鹤院士刚才讲到1956年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时,有四个图灵奖获得者。其中一位是司马贺(赫伯特.西蒙),他在80年代初到过杭州。我当时作为学生听他讲人工智能,热血沸腾的不得了,因为是学生,比较容易受骗(笑),相信了人工智能就是未来!

  他自己是心理学家,拿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经济学界非常有名。因为他的那次演讲,让我在大学快毕业时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还可以从信息学的角度去研究人,我当时就选了了从信息学的角度研究,所以后来才去修了关于计算机科学的课程。

  当时所有人讲人工智能,都是在讲怎么让机器做一些人能干的事情。直到今天,牛津字典里对AI的解释,还是在讲怎么让计算机去做人可以做的事情。

  著名的图灵测试,本质也是怎么模拟人。因为这样,我花了很多时间学心理学。慢慢明白过来了,其实这里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悖论。这个悖论,刚才尤瓦尔·赫拉利也有讲到,就是人脑到底有没有能力研究人脑?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后来我博士毕业之后,在大概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时候,人工智能又热了一阵子,当时日本提了第五代计算机,我国提出了智能计算机,都是第一次把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连在一起。当时轰轰烈烈,还出过几本很厚的书,如果你去看的话,大部分东西和今天谈得是一样的。那次也是轰轰烈烈之后,日本从此戛然停在了所谓的第五代计算机。那个时候,我自己大概花了三到五年时间,在这里面相信了人工智能可能是未来,但是没有发生。

  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焦点,关键在于互联网变成了基础设施

  首先,今天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了焦点,其实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是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刚才潘院士引用了《金融时报》里的一句话:这是互联网的结束,人工智能的开始。那篇报道提到美国斯坦福等四所名校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的起薪已经高达200~300万美元,而互联网精英人才的起薪才20万美元左右。然后以此断言,人工智能崛起,互联网已经终结。200万美元也许没错,但说互联网结束肯定大错特错。今天我们可以重新开始讲人工智能,一个非常关键的物质基础,就是互联网变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对我来讲,可能人生最大的梦想是看到大脑被连到互联网上。如果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我们不但没有数据,所有讲的事情都不存在。

  刚才约翰讲到数据哪里来,今天语音识别能做到这个程度,当然和深度学习的算法有关系,但是如果我们还是像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那样,去得到语音的样本数据,那今天所有事情都不会发生。我想《金融时报》的记者肯定没有搞清楚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一定不要把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和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化混在一起。

  我自己觉得人工智能又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实际上标志着互联网对这个社会发展的又一次推动。

  重新看待数据,就是重新看待世界

  第二,我们今天又谈这件事情时,确实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回避的,就是我们重新看待了数据,其实就是我们重新看待了周围的世界。

  关于数据,尽管前面嘉宾谈到了很多,我还是要重新讲一讲。人类历史上发展过程当中,其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像约翰讲的,我们所用掉的计算能力是一次颠覆性的发展。今天,无论是讲深度学习,还是谈人工智能,都逃不掉计算机这件事情,而计算机最基本的单元就是用多少个晶体管来表达。

  我前天看到一个数据,听了还是蛮刺激的。大概是近一两年的数据,世界上每年每个人平均要消耗掉大概20亿个晶体管。20亿个晶体管什么概念,70年代初Intel的一个芯片才有2千多个晶体管。大家认真想一下,那时候整个美国加起来的晶体管数可能都没有今天一个人所拥有的晶体管数多。

  计算能力的爆发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这些变化其实是今天我们又可以重新看待人工智能的基础。

  大家一定要记住,硅实在是了不起,不管摩尔定律在不在,这个东西实在了不起。从七十年代一个芯片上只有几千个晶体管,到今天世界要地球上每个人消耗几十亿个晶体管,这是世界的巨大进步。

  前几天我在硅谷见到一家创业公司,大家知道今天做深度学习、或者做人工智能的人,必说GPU。那个创业者和我说,他们要做一个处理器出来,是今天最好的GPU处理能力的1千倍。大家认真想一下,已经从2000个晶体管芯片到今天世界要为地球上每个人生产几十亿个晶体管,如果再把计算能力提高1千倍,你想想看我们能干什么事情,任何人在有生之年都干不完的事情,一眨眼干完了。

  成像技术带来数据爆炸

  第三,回到数据本身。除了刚才谈到的医疗之外,有一个事情非常了不起,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应该做一个像城市大脑这样的东西,那就是Camera。

  大家习惯把Camera翻译成摄像头,我认为最贴切的词应该是成像技术。成像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你今天坐在这儿,还找不找得到一部没有摄像头的手机?找不到。你甚至都很难买到一部只有一个摄像头的手机。因为成像技术的发展,人类突然多了一个爱好-自拍,结果就让人类自己自身的数据被大量保存。今天一个人一周的自拍,可能比过去一辈子拍得照片都多。

  同样大家在说无人车、无人驾驶时,可能忽视了一个事情。今天一辆车上有多少个成像设备,无论这个是用Camera做出来,还是用雷达的电磁波做出来,本质都是成像技术,今天一辆无人车实际上是一辆成像技术的车。

  关于城市大脑的事情,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今天城市里有多少成像设备来感知城市的一切。从小的手机放在身上,到你开的车,一个城市的所有东西,其实数据的分布程度超出大家想象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此时此刻在天上有多少卫星在飞,拍下了多少张照片,可以帮助我们回答多少今天回答不了的事情。前几天我还看到一家创业公司,这家公司拿卫星的图像估算全世界石油的储量,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想为城市做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呢?城市修了那么多道路,我们永远不知道在这一时刻所有的车占了城市道路的多少面积,其实卫星图像可以告诉你。大家也知道卫星图像多到了我们没有办法处理,所有成像出来的东西人看也看不完,今天你拍过的照片一定比你看过的照片多得多,这时候只有机器可以把它看完。

  机器智能要做人不能做的事情

  这三个东西发展到今天,让我觉得人工智能最好的叫法可能是叫机器智能,就是可以让机器去干以前人不能干的事情。刚才教授也谈到了这一点,这是真正变化的开始。

  前几天我在加拿大看到一家创业公司。他告诉我他在做AI,但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Affective Intelligence(情感智能)。也是用手机照相机来看你的脸,但不是做大家想象的人脸识别。他是看了你的脸,就知道你的心跳是多少,血压是多少。他说人每天低头看手机,为什么不能顺便把体检做掉。而这件事情是人永远做不了的,你今天去看很多公司做的人工智能,其实是都是人做不了的事情。

  发展到今天,我相信把它叫机器智能更能够聚焦,做人工智能的人就不会把做心理学的事情捡回来了。

  城市是所有的发明的一个重要平台

  我们有机会想象一个东西,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做一个东西叫城市大脑。这个想法真的是源自杭州,大家认真想一下,今天的城市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看过一本书,它讲城市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今天我们所有做的事情能不能离开城市,高铁、航空、电、车。城市本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它实际上是更多创新的重要平台。

  到了今天我们在讲机器智能时,这个平台会出现什么东西呢。最早的城市只有路,后来有了供水系统,慢慢觉得应该有电网,有了下水道。大家应该看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技术发展。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不是今天才有城市问题,哪怕在马车时代,也有交通堵塞的问题。我相信城市发展到今天,使得我们有一次机会来做非常大的创新。所有今天我们完成的发明,无论是互联网也好、手机也好、成像系统也好,卫星也好,你坐过的每一辆火车也好,见过的每一架飞机也好,都为这个城市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那就是数据。

  今天正好杭州市市委书记和市长也在,杭州市当时做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没有做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系统、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而是做了一个东西叫做城市大脑,它会是未来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就像今天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一个城市没有它是运行不了的。

  我特别欣慰的是,大家也觉得杭州是做人工智能创业最好的地方。杭州市接受了这个它,觉得应该是杭州尝试"城市大脑"的探索。

  数据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

  第二件事情,站在我的角度看是很了不起的。那是第一次在城市角度,把数据不再当大数据来卖,第一次把数据当成是城市非常重要的资源来看。杭州市成立了城市大脑工作小组,还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这个部门和世界其它地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跟风叫大数据部门,而是叫数据资源局。

  这两个东西加在一起,其实说明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新的基础设施会带来非常多的重要发明;第二,有了非常新的资源,这个资源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的。

  城市大脑最大的意义在于,当今天我们有了基础设施之后,才可以真正的用数据资源,优化人类历史上任何其它的资源,包括水的资源、道路的资源、电的资源等,感谢杭州的远见,让我们有机会实现这个伟大的设想。

  所以我特别高兴能够在杭州做城市大脑,先从交通入手。如果有了数据资源,有了天上卫星的这些资源,我自己有一个心愿,因为有了城市大脑,杭州能够优化道路资源,让原本也许需要修路的土地变成公园。

  城市大脑将成为城市新的基础设施

  如果我们在杭州把这件事做好的话,它的意义就和伦敦第一次修地铁是一样。今天所有的城市发展享受了很多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创造力,历史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因为有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因为有这么大的计算能力,因为有那么多数据资源,让中国能够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个新的基础设施。

  我相信城市今天面对的所有的棘手的问题,都不是因为人的不努力,而是因为城市发展到今天,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靠人类大脑可以解决的了。那靠什么?靠机器智能。

  就像在人类的城市发展历史上,最早城市发展所有的动力,都是靠人的力气来推动发展。慢慢会觉得人的力气是不足以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我们才把马引进来了,后来英国又把水的动力引进来了。再发展到后来发现还是不够,所以有了蒸汽机。城市发展到今天靠我们的脑力是不够的,需要机器的智能帮助我们把城市发展好,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件事情。

  为什么会提到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这是蛮有意思的事情,和我在阿里巴巴的经历也有关系。和阿里巴巴过去的一些想法有关系,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就开始讨论数据对未来的影响,当时就把公司内部有关数据的项目统称为"奔月项目"。后来有一次聊天时,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当时做的登月项目非常了不起。奔月和登月是有差别的,嫦娥奔月是去了之后不回来。你要把一个人送上月球还要回来,比一个人只送上月球,让他留在那儿要复杂得多。

  后来我们就达成一个共识,公司内部能用好数据,把数据变成一个企业财富时就叫做奔月计划,这是第一步。当整个社会能够很好的把数据资源变成社会重要资源时,我们把它当做登月项目,我相信今天已经到了"登月"的时候。

  当一个城市具有这样基础设施时,其实是它真正利用好数据这个人类自身产生的资源最好的时候。这件事情是可以探索十年的,我愿意把它叫做下一个十年的登月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催生非常多的东西来。

  城市大脑是机器智能最大的研究平台

  大家设想一下,在阿波罗飞船上第一次有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计算,人得以把计算机装到了这么远的移动装置上。60年代登月计划催生的通讯技术、生物工程的技术,我们今天都在享受。

  今天,互联网成为了基础设施,我们拥有了空前的计算能力,人类积累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据资源,城市大脑不但能造福百姓,也会像登月计划一样,成为机器智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

  欧洲的强子对撞机为全世界物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我们去年开始在杭州做城市大脑,今天2月开始在苏州做城市大脑,能够为机器智能提供非常重要的研究平台。

  机器智能让我们看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世界,大家不要担心和机器的关系,也不要恐慌。大家设想一下,在一百多年前,当人第一次用成像技术看到自己的X光照片时,他觉得是很恐怖的。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成像技术是在造福每一个人,我相信今天讲的所有东西都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

posted @ 2017-09-12 18:22  《在线》  阅读(1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