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军-让思想“先飞一会儿” | 阿里王坚博士的三板斧——互联网、数据与云计算

“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王坚讲到最多的观念,是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数据成为生产资料,计算成为公共服务。

互联网浪潮还没有结束?

关注互联网浪潮在国内的发生与演进,其中以互联网人对于此话题发言居多,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的观点:1995年引入中国,“忽如一夜春风来”,进入互联网时代;2012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随之呼啸而来;如今,我们又搭上了AI的顺风快车……

知名互联网观察者keso在《“下半场”其实是一套话语体系》里表达过对“互联网下半场”概念的不屑——“就像电力带来的能源革命已经进行了近200年,仍然方兴未艾,互联网带来的连接革命怎么可能刚刚过了二十几年,就已经行程过半?”。

而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的热潮再起,握有技术和数据优势的百度,在2015年之后开始鼓吹“下一幕”,并在不久前率先定义自己为“一家AI公司”。已然宣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结束了,大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在一次演讲结束后,王坚接到一个台下问题:“有了互联网技术以后,又有了移动互联网,再后来云计算、大数据乃至物联网开始盛行,您觉得下一个技术趋势是什么?”。呵呵,好啊,这是多好的问题,代表了当下多少人对“下一步趋势”的追逐以及困惑。

王坚的回答多少让技术狂热者“大跌眼镜”:至少在五十年以内,互联网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还是个技术趋势。

在对互联网的认知问题上,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时而被高估,时而被低估。一开始作为工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会儿“互联网思维”横空出世,然后出现“互联网思维”是个伪命题的声音;当大家对互联网还没达成共识的时候,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呼啸而至,个人、公司及其他组织都在被席卷。

当下,如果让王坚来定义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就用一句话来定义——“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当人们纷纷把实现放到AI时,他在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却提出:人工智能能成为热点话题,标志着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又一次推动(详见:阿里巴巴CTO王坚:机器智能与城市大脑,下一个10年登月计划)

如何理解这个基础设施?互联网具有大规模使用、低成本和极高的便利性或者渗透率。也就是说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供人们生产和生活。

“数据不是搜集起来的,而是被沉淀下来的”

笔者从月初就开始有关数据及工业大数据领域的进展,基于当下企业实际状况,可以将数据粗略分为存量数据和增量数据,前者包括原有及正在运行的公司级管理软件ERP、CRM等软件,还有MES层数据,各类文档等;增量数据是基于新的价值目标,以适合的规则而新上传的数据集。

但当我看到,王坚博士一直坚持“数据是被沉淀下来的”,而非“数据是搜集起来的”的理念时,震惊了一下。他还说道,当一个数据被人搜集时,它的价值也就被搜集数据人的目的给束缚住了。

从另外的意义上来说,“搜集来的是信息,沉淀下来的才叫数据。”前者为特定目的而展开的行为和动作。而事实上,难道不是这样吗?

大家的疑问在于,不为特定目的而展开的数据及信息搜集,应该是不理性的举动,不符合价值导向原则,不是企业经济行为。

“很多人跟我说阿里巴巴数据很有值钱,我听着就很郁闷,为什么郁闷?当你知道一个数据值钱的时候,这个数据就不值钱了。数据的魅力在于,你不知道今天它能干什么,明天它就帮你很多,这是数据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是互联网进步带来的,今天所有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王坚博士如是说。

看吧,这是一个另外的角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角度,“无用之用”。用王坚的话来讲就是:“你千万不要想着利用数据去改进一个现有业务,那不是大数据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应该去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呵呵,不自觉的脑洞大开!数据原来是用来解决未知的问题!

对数据的基础认识决定了我们的目的,以及最大化数据价值的方式,由此带来的结果。当然,不排除为针对性解决某些当下瓶颈问题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现实出发,本事大多数企业的正常选择。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两届数博会上只强调了一个观点(详见文章:马云参加两届数博会,其实就只讲了一件事),不断强化“数据是新的能源,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的观点,乍听起来不会有太大感觉,不就是新时代条件下的基础能源吗?

知道看到王坚博士对生产资料的解读,一下子豁然开朗。生产资料本身并没有特别稀奇之处,犹如当年发明的电,在当下稀松平常,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利用电力的驱动,电脑、电饭煲、电力机车等一众繁衍开来,这些确实我们生活的全部。

“如果假定互联网是基础设施的话,数据就是个新的生产资料,它的价值与土地一样,没有办法直接判定它是否存在价值,直到有人去开荒、盖房子。数据其实就是如此,它对社会的价值远远超出过去。当然,这个生产资料跟所有生产资料有不一样的地方,用户需要用自己的方法找寻到它的价值。”王坚说。

云计算,像电一样的公共服务

我从在阿里巴巴做云计算的第一天开始,就告诉自己:“云计算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就像电一样”——王坚2016年著作《在线》

阿里云计算公司成立与2009年,之初的发展非常艰难,有很多煽情的故事流传于网络间,留待与后人评说。

云计算,作为一共资源池化的计算能力,最终演变为一种公共服务,并不是谁都能从一开始就准确预判到的。

比如BAT三巨头中的腾讯,在腾讯看来,云计算能力是一种由场景生发出的赋能工具并不是“无中生有”,然后利用此工具赋能给其他部门和合作伙伴。当然,腾讯云在腾讯系的地方仍在提升,其所对外的话语体系也与阿里云越来越相像。

在《在线》这本书中,王坚博士为我们描绘了计算经济的未来,在计算经济的框架结构中,“计算是新的公共服务,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坚博士表示,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不管多努力,已经是错过了传统软件的这班车了。“中国的企业错过了发展软件产业的机会,现在认真一点,很有可能会抓住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机会”。

正如百度在发展搜索引擎技术时,一开始就是去IOE的技术架构,而不是像传统大型企业的软件运行建构在IOE架构之上。

从2016年的营收数据看,阿里云计算收费用户已达50万,继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之后,跻身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

马云眼中“换道超车”机会来了。

posted @ 2017-09-08 20:49  《在线》  阅读(1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