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 个人作业:阅读和提问
[I.1] 个人作业:阅读和提问
项目 | 内容 |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健) |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 [I.1] 个人作业:阅读和提问 |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 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 |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 快速了解课程大纲,并锻炼提问能力 |
问题一:Wideband Delphi方法如何避免讨论中的“权威偏见”?
相关章节:第8章 需求分析
书中提到Wideband Delphi方法通过多轮匿名估计和假设收敛达成团队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团队中存在技术权威或资深成员,他们的意见可能无形中主导讨论方向,导致其他成员不敢或不愿提出不同假设。如何确保所有成员的假设(尤其是初级成员或非技术成员的视角)都能被充分讨论和验证?是否需要在流程中引入更结构化的匿名反馈机制?
问题二:PM在“管事不管人”原则下如何有效推动项目?
相关章节:第9章 项目经理
书中强调PM的角色是推动功能实现而非行政领导,需通过说服而非命令影响团队。然而,在项目进度紧张或团队意见分歧较大时,PM如何在不具备人事管理权的情况下有效协调资源、化解冲突?例如,若开发人员拒绝接受某项需求变更,PM是否应依赖团队文化、个人影响力或其他机制解决?这是否对PM的软技能提出了过高要求?
问题三:典型用户(Persona)定义是否可能遗漏关键需求?
相关章节:第10章 典型用户和场景
书中通过“吴石头”“刘兰”等虚构用户来抽象需求,但现实中用户行为复杂多样。若团队定义的典型用户过于理想化或基于有限调研,是否会导致产品忽视边缘用户的需求?例如,老年用户或残障用户的特殊交互需求可能未被典型用户覆盖。如何验证典型用户的代表性并动态调整其定义?
问题四:构建验证测试(BVT)在持续集成中的效率如何保障?
相关章节:第11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书中提到BVT需每日运行以验证构建质量,但随着项目规模扩大,测试用例数量激增可能导致BVT耗时过长,影响开发节奏。例如,若BVT执行时间从几分钟增长到数小时,是否违背“快速反馈”的敏捷原则?是否需引入测试用例优先级分层或增量测试策略?如何平衡测试覆盖率和执行效率?
问题五:用户体验优化是否可能陷入“过度设计”陷阱?
相关章节:第12章 用户体验
书中以核磁共振机通道加宽为例,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但某些场景下,用户体验优化可能增加技术复杂度或牺牲核心功能。例如,为简化界面隐藏高级功能是否会影响专业用户效率?如何通过用户分层(如普通用户与专家用户)设计差异化的交互方案?是否需建立明确的用户体验优先级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