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201521123042 姚佳希)

提出问题

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

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矛盾?

《构建之法》这本书不单单给我带来的是学术上的知识,它还讲述了实际中的问题。看完这本书我有如下几个问题。

  • 问题一
    这个问题是我最困惑的问题。

    第16章节讲述的是IT行业的创新,书中迷思之二(第347页)提到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创新,一些人可能是由于创新可能会打破他们以前的习惯,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创新的新事物并不安全等等。

    原文:

      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想出来的点子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赏?这里面有好几个原因:
    
      个人自负/嫉妒
    
      面子或政治因素
    
      优先级
    
      安全
    
      习惯
    
      动机
    

    书中描述了工业革命时期颠覆性创新的故事,讲述的是雅卡尔织布机的诞生大大减少了劳动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大批工人失业。

    看到这里,我表示很疑惑。我的问题是:假若一个新的创新的产生会带来好处的同时它又会带来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权衡利弊,我们不能说只享受好的一面,至于负面的就避而不谈。书中的例子明显看出了纺织机的好处,那么失业的工人应该怎么办?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未来人类的工作会被百分之50的人工智能取代吗?”不管是医疗教育还是金融管理,此刻在各个领域中,正不断有大量案例,来印证人工智能可以在许多岗位上,以更低廉的成本做的比人类更好。就好比在我父母的那个年代,只要外语能力强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但当智能翻译系统从书面到语音,变的越来越进步之后,未来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还会剩下多少?以前的教育重点在传递知识,但就这方面,线上智能或者百科往往能做的比老师更好。所以老师的任务也在不断创新,因此教育这个行业在未来可能就从单纯的传递知识转型成学习服务,它的目的是协助同学,帮助他们产生好奇、缓解焦虑、完善人格。而这些服务端时间内人工智能都没有做的比人类更好。但是如果一个行业是纯技术性的、是不需要与人互动的,那这一行就很有可能会消失。那么这件事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有又谁来为这些技术性人员的事业而负责?

  • 问题二

    第十六章的谜思之五(第353页)

    原文:

         “统计数据表明,百分之70的创新者说,他们最成功的创新,是在他们的拿手领域之外发现的”
    

    我的理解是,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擅长的领域往往会固步自封,被固有的思想所局限,而对于陌生的领域则是怀揣的对未知事物好奇与探索,所以才会有所创新。

    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中有关创新内容都是在推崇创新,都在告诉我们创新的必要性。虽然现在国内的教育在逐渐转型,但在教育方面学生还是以一种很依赖老师的学习方式来吸收知识,未来的工作方面绝大一部分人也会默守陈规,何谈创新?当年,在被问及“为何至今中国经济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时,茅于轼说:“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国的经济学者没有创新性思维是中国无缘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杨振宁曾经说过‘二十年后中国本土会产生诺贝尔奖得主’,这也说明,中国目前的科研环境还不利于培养出诺贝尔得主。”
    所欲要想培养出诺贝尔得主,首先要从教育抓起,改革原来的应试教育,从模仿式改变为创造式,舍弃灌输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根本解决问题。

    我的问题是:刚才我提出了教育转型的建议,那么对于当下已经不再是学生、或者一直在接收默守陈规教育的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让自己跳出原本的圈子,锻炼自己以另一种方式看问题思考问题,不断创新呢?

  • 问题三

    依旧第16章第358页

    书中提到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追求利润。

    原文: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DEC) 曾经制造出多款优秀的小型计算机,它在成功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公司认为, 只有利润率超过百分之50以上的产品才值得去做, 利润率低于百分之40的产品则不值得投入。 在80年代PC 时代开始的时候, PC 的利润率是多少呢?  百分之10左右.  虽然DEC公司的领头人都认为PC 是未来, 但是PC 的低利润率导致它在公司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不高的优先级。  你想,你可以卖两种东西, 一个是成熟的产品, 利润率是百分之50; 另一个是在全新的市场, 利润率是百分之10,你更愿意做哪一种?   
    

    我的问题是:书中没有提到,当一个可能有风险新产品带来的利润会大于成熟产品的时候,公司该如何抉择?

  • 问题四

    谜思之八,第360页。原文:

      创新成功的人士归纳的几点创新者和团队的特点:
    
      不是喜欢冒险,而是能够从多次失恢复并继续在失败中努力。
    
      有强烈的好奇心。
    
      价值观坚定
    
      自学、动手能力强,能不断的做出新东西
    

    以上观点我是同意的,我不感谢苦难,而是熬过了苦难之后所获得的。另外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梦想被扼杀的第一个征兆是抱怨没有时间,第二个征兆,是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十拿九稳”。所以好奇心是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我的问题是:在书中提到了公司是追求利益的,当一个创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利益的、甚至是前期亏损的状态时,创新还要继续吗?在一百年
    甚至几百年前,新事物的产生往往是由个人发明的。所以就算失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是很小的,但是现如今的创新都是由团队甚至更大的团体发起的,可能这个创新是一个好点子,但是由于无法被人们马上接受导致了没有预期盈利甚至亏损,往往对一个公司的影响的不小的,那么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吗?

  • 问题五

    在第十六章的最后提到了创新和作坊,它提到了“作坊”的利弊。(第376页)

    原文讲述了作坊的特点:

      自己手工劳动,做出产品
    
      人不多,师傅带徒弟,或家传手艺
    
      只做某种行业,不太改行,商业技巧也不多。
    
      不太做广告,主要靠口口相传,容易被技术进步淘汰
    
      和顾客很熟悉,可以赊账……
    

    我的问题将会写在例子中。

    举一个例子,有一家都是老板自己女包店东西都是由店家亲自设计然后手工做出来的,虽然款式好看受到大家的喜爱,但是由于是自己一个一个做出来的所以做出来包包数量有限。现在很多商家都是利用先进机器批量生产。相比之下手工的东西越来越珍贵,但是却没有利润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店家也应该转变生产方式吗?

  • 问题六

    书中第五章

    提到了团队合作。它介绍了几种团队合作模式和开发流程。原文:

      软件团队的模式:主治医生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官僚模式、功能团队模式等等
    
      开发流程:写了再改模式、瀑布模式等等
    

    主治医生模式是例如主治医生模式一个人主导,其他人各司其职但最终是为主治医生服务;功能团队模式就是不同能力的人平等协作等等。我认为在学校的团队合作中主要是主治医生模式和功能团队模式,而其他合作模式往往是接触不到的。同时,书中介绍的开发流程对我现在的我们而言是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考虑不周的。

    我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尝试着其他团队合作模式吗(尽管我觉得并不适合),在那些平等模式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统一那又该如何解决?

  • 问题七

    书中第3章,第49页

    书中提到了初级软件工程师如何成长,其中提到了需要累积的专业知识,原文:

      Java、C/C++的掌握,诊断/提高效能的技术、对设备驱动程序的掌握;对于某一开发平台的掌握
    

    Python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一种编程语言。我们先看一下流行语言的排行榜

    python的成长为热门语言有大致三个原因,首先跟最近大热的AI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是分不开的。现在流行的AI人工智能技术大部分都是用Python语言编写的,这大大促进了的Python语言的发展。AI深度学习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适合静态编译型语言,而Python语言被选作AI技术框架的基础语言,更多的是源于Python的动态特性及其开发效率高等性能优势。其次,Python涉及多领域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其成为热门语言。除了web开发,Python也应用于学术研究及科学领域。第三,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视,助推了Python的热门。

    同时我又听说斯坦福某课程用JS取代JAVA,如果想学JAVA或者C/C++,就要自己去专研了。

    问题:我很好奇学校是怎么选择我们将要学习的编程语言的?是继续学习这个基础的、一定有用的东西,还是会随着改变用热门的语言替代某些基础语言,亦或者这些语言我们都要学习?我们之前学的数据结构的课程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posted @ 2018-03-16 22:55  ballon  阅读(218)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