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协调服务 - Zookeeper

一 Zookeeper是什么

引用官方的说法:“Zookeeper是一个高性能的开源分布式应用协调服务。它提供了简单原始的功能,

ZooKeeper 为我们提供了高可用、高性能、稳定的分布式数据一致性解决方案,通常被用于实现诸如数据发布/订阅、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分布式协调/通知、集群管理、Master 选举、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 ZooKeeper 提供的 数据存储+事件监听 功能。它被设计为易于编程,使用文件系统目录树作为数据模型

ZooKeeper 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性能是不错的。 在“读”多于“写”的应用程序中尤其地高性能,因为“写”会导致所有的服务器间同步状态。(“读”多于“写”是协调服务的典型场景)。

另外,很多顶级的开源项目都用到了 ZooKeeper,比如:

  • Kafka : ZooKeeper 主要为 Kafka 提供 Broker 和 Topic 的注册以及多个 Partition 的负载均衡等功能。不过,在 Kafka 2.8 之后,引入了基于 Raft 协议的 KRaft 模式,不再依赖 Zookeeper,大大简化了 Kafka 的架构。
  • Hbase : ZooKeeper 为 Hbase 提供确保整个集群只有一个 Master 以及保存和提供 regionserver 状态信息(是否在线)等功能。
  • Hadoop : ZooKeeper 为 Namenode 提供高可用支持

 

1 结构图

zk服务组成一个集群。其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leader,负责写服务和数据同步,剩下的是follower,提供读服务。leader失效后会在follower中重新选举新的leader。

 

  1. 客户端可以连接到每个server,每个server的数据完全相同。
  2. 每个follower都和leader有连接,接受leader的数据更新操作。
  3. Server记录事务日志和快照到持久存储。
  4. 大多数server可用,整体服务就可用。

 

2 Server节点的数目

server数目一般为奇数 
Leader选举算法采用了Paxos协议,核心思想:当多数Server写成功,则任务数据写成功。
也就是说: 
如果有3个Server,则两个写成功即可; 如果有4或5个Server,则三个写成功即可。  
如果有3个Server,则最多允许1个Server挂掉; 
如果有4个Server,则同样最多允许1个Server挂掉 
既然如此,为啥要用4个Server?

 

3 Observer节点

3.3.0以后 版本新增角色Observer, 原因:
当集群节点数目逐渐增大为了支持更多的客户端,需要增加更多Server,然而Server增多,投票阶段延迟增大,影响性能。为了权衡伸缩性和高吞吐率,引入Observer。 
Observer不参与投票;  只接受客户端的连接,并将写请求转发给leader节点; 
 

4 Zookeeper写流程

客户端首先和一个Server或者Observer(可以认为是一个Server的代理)通信,发起写请求,然后Server将写请求转发给Leader,Leader再将写请求转发给其他Server,Server在接收到写请求后写入数据并响应Leader,Leader在接收到大多数写成功回应后,认为数据写成功,响应Client。

 

 zk同步数据和写流程

  1. 假设有2n+1个server,在同步流程中,leader向follower同步数据,当同步完成的follower数量大于n+1时同步流程结束,系统可接受client的连接请求。如果client连接的并非同步完成的follower,那么得到的并非最新数据,但可以保证单调性。
  2. follower接收写请求后,转发给leader处理;leader完成两阶段提交的机制。向所有server发起提案,当提案获得超过半数(n+1)的server认同后,将对整个集群进行同步,超过半数(n+1)的server同步完成后,该写请求完成。如果client连接的并非同步完成follower,那么得到的并非最新数据,但可以保证单调性。

 

5 zk特点

  • 顺序一致性: 从同一客户端发起的事务请求,最终将会严格地按照顺序被应用到 ZooKeeper 中去。
  • 原子性: 所有事务请求的处理结果在整个集群中所有机器上的应用情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么整个集群中所有的机器都成功应用了某一个事务,要么都没有应用。
  • 单一系统映像: 无论客户端连到哪一个 ZooKeeper 服务器上,其看到的服务端数据模型都是一致的。
  • 可靠性: 一旦一次更改请求被应用,更改的结果就会被持久化,直到被下一次更改覆盖。
  • 实时性: 每个客户端的系统视图都是最新的。

 

6 主要优点

Zookeeper利于分布式系统开发,它能让分布式系统更加健壮和高效。它的主要优点有:

  1. zookeeper是一个精简的文件系统。这点它和hadoop有点像,但是zookeeper这个文件系统是管理小文件的,而hadoop是管理超大文件的。
  2. zookeeper提供了丰富的“构件”,这些构件可以实现很多协调数据结构和协议的操作。例如:分布式队列、分布式锁以及一组同级节点的“领导者选举”算法。
  3. zookeeper是高可用的,它本身的稳定性是相当之好,分布式集群完全可以依赖zookeeper集群的管理,利用zookeeper避免分布式系统的单点故障的问题。
  4. zookeeper采用了松耦合的交互模式。这点在zookeeper提供分布式锁上表现最为明显,zookeeper可以被用作一个约会机制,让参入的进程不在了解其他进程的(或网络)的情况下能够彼此发现并进行交互,参入的各方甚至不必同时存在,只要在zookeeper留下一条消息,在该进程结束后,另外一个进程还可以读取这条信息,从而解耦了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5. zookeeper为集群提供了一个共享存储库,集群可以从这里集中读写共享的信息,避免了每个节点的共享操作编程,减轻了分布式系统的开发难度。
  6. zookeeper的设计采用的是观察者的设计模式,zookeeper主要是负责存储和管理大家关心的数据,然后接受观察者的注册,一旦这些数据的状态发生变化,Zookeeper 就将负责通知已经在 Zookeeper 上注册的那些观察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实现集群中类似 Master/Slave 管理模式。

 

7 应用场景

ZooKeeper 概览中,我们介绍到使用其通常被用于实现诸如数据发布/订阅、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分布式协调/通知、集群管理、Master 选举、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功能。

下面选 3 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来专门说说:

  1. 命名服务:可以通过 ZooKeeper 的顺序节点生成全局唯一 ID。
  2. 数据发布/订阅:通过 Watcher 机制 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据发布/订阅。当你将数据发布到 ZooKeeper 被监听的节点上,其他机器可通过监听 ZooKeeper 上节点的变化来实现配置的动态更新。
  3. 分布式锁:通过创建唯一节点获得分布式锁,当获得锁的一方执行完相关代码或者是挂掉之后就释放锁。分布式锁的实现也需要用到 Watcher 机制

实际上,这些功能的实现基本都得益于 ZooKeeper 可以保存数据的功能,但是 ZooKeeper 不适合保存大量数据,这一点需要注意。

 

8 数据结构

Zookeeper 会维护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结构,它非常类似于一个标准的文件系统,如图所示:

 

Zookeeper 这种数据结构有如下这些特点:

  1. 每个子目录项如 NameService 都被称作为 znode,这个 znode 是被它所在的路径唯一标识,如 Server1 这个 znode 的标识为 /NameService/Server1
  2. znode 可以有子节点目录,并且每个 znode 可以存储数据,注意 EPHEMERAL 类型的目录节点不能有子节点目录
  3. znode 是有版本的,每个 znode 中存储的数据可以有多个版本,也就是一个访问路径中可以存储多份数据
  4. znode 可以是临时节点,一旦创建这个znode 的客户端与服务器失去联系,这个 znode 也将自动删除,Zookeeper 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采用长连接方式,通过心跳来保持连接
  5. znode 的目录名可以自动编号,如 App1已经存在,再创建的话,将会自动命名为App2
  6. znode 可以被监控,包括这个目录节点中存储的数据的修改,子节点目录的变化等,一旦变化可以通知设置监控的客户端,这个是 Zookeeper 的核心特性,Zookeeper 的很多功能都是基于这个特性实现的,后面在典型的应用场景中会有实例介绍

四种类型的znode:

  1. PERSISTENT-持久化目录节点。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
  2. PERSISTENT_SEQUENTIAL-持久化顺序编号目录节点。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3. EPHEMERAL-临时目录节点。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
  4. EPHEMERAL_SEQUENTIAL-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二 Zookeeper重要概念

1 Data model(数据模型)

ZooKeeper 数据模型采用层次化的多叉树形结构,每个节点上都可以存储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数字、字符串或者是二进制序列。并且。每个节点还可以拥有 N 个子节点,最上层是根节点以“/”来代表。每个数据节点在 ZooKeeper 中被称为 znode,它是 ZooKeeper 中数据的最小单元。并且,每个 znode 都有一个唯一的路径标识。

强调一句:ZooKeeper 主要是用来协调服务的,而不是用来存储业务数据的,所以不要放比较大的数据在 znode 上,ZooKeeper 给出的每个节点的数据大小上限是 1M 。

从下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ZooKeeper 节点路径标识方式和 Unix 文件系统路径非常相似,都是由一系列使用斜杠"/"进行分割的路径表示,开发人员可以向这个节点中写入数据,也可以在节点下面创建子节点。

4 ACL(权限控制)

ZooKeeper 采用 ACL(AccessControlLists)策略来进行权限控制,类似于 UNIX 文件系统的权限控制。

对于 znode 操作的权限,ZooKeeper 提供了以下 5 种:

  • CREATE : 能创建子节点
  • READ:能获取节点数据和列出其子节点
  • WRITE : 能设置/更新节点数据
  • DELETE : 能删除子节点
  • ADMIN : 能设置节点 ACL 的权限

 

5 Watcher(事件监听器)

Watcher(事件监听器),是 ZooKeeper 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ZooKeeper 允许用户在指定节点上注册一些 Watcher,并且在一些特定事件触发的时候,ZooKeeper 服务端会将事件通知到感兴趣的客户端上去,该机制是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协调服务的重要特性。

破音:非常有用的一个特性,都拿出小本本记好了,后面用到 ZooKeeper 基本离不开 Watcher(事件监听器)机制。

 

6 会话(Session)

Session 可以看作是 ZooKeeper 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之间的一个 TCP 长连接,通过这个连接,客户端能够通过心跳检测与服务器保持有效的会话,也能够向 ZooKeeper 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受响应,同时还能够通过该连接接收来自服务器的 Watcher 事件通知。

Session 有一个属性叫做:sessionTimeoutsessionTimeout 代表会话的超时时间。当由于服务器压力太大、网络故障或是客户端主动断开连接等各种原因导致客户端连接断开时,只要在sessionTimeout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重新连接上集群中任意一台服务器,那么之前创建的会话仍然有效。

另外,在为客户端创建会话之前,服务端首先会为每个客户端都分配一个 sessionID。由于 sessionID是 ZooKeeper 会话的一个重要标识,许多与会话相关的运行机制都是基于这个 sessionID 的,因此,无论是哪台服务器为客户端分配的 sessionID,都务必保证全局唯一。

 

三 Zookeeper的应用场景

1、命名服务

命名服务也是分布式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场景。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使用命名服务,客户端应用能够根据指定名字来获取资源或服务的地址,提供者等信息。被命名的实体通常可以是集群中的机器,提供的服务地址,远程对象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统称他们为名字(Name)

我们之前提到过 zookeeper 是通过 树形结构 来存储数据节点的,那也就是说,对于每个节点的 全路径,它必定是唯一的,我们可以使用节点的全路径作为命名方式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路径是我们可以自己定义的,这对于我们对有些有语意的对象的 ID 设置可以更加便于理解。

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一些分布式服务框架中的服务地址列表。通过调用ZK提供的创建节点的API,能够很容易创建一个全局唯一的path,这个path就可以作为一个名称。

 
 

2、配置管理

程序总是需要配置的,如果程序分散部署在多台机器上,要逐个改变配置就变得困难。现在把这些配置全部放到zookeeper上去,保存在 Zookeeper 的某个目录节点中,然后所有相关应用程序对这个目录节点进行监听,一旦配置信息发生变化,每个应用程序就会收到 Zookeeper 的通知,然后从 Zookeeper 获取新的配置信息应用到系统中就好。

 

3、集群管理

所谓集群管理无在乎两点:是否有机器退出和加入、选举master。

对于第一点,所有机器约定在父目录GroupMembers下创建临时目录节点,然后监听父目录节点的子节点变化消息。一旦有机器挂掉,该机器与zookeeper的连接断开,其所创建的临时目录节点被删除,所有其他机器都收到通知,新机器加入也是类似。

对于第二点,我们稍微改变一下,所有机器创建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每次选取编号最小的机器作为master就好。

 

 

4、分布式锁

有了zookeeper的一致性文件系统,锁的问题变得容易。锁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保持独占,另一个是控制时序。

对于第一类,我们将zookeeper上的一个znode看作是一把锁,通过createznode的方式来实现。所有客户端都去创建 /distribute_lock 节点,最终成功创建的那个客户端也即拥有了这把锁。厕所有言:来也冲冲,去也冲冲,用完删除掉自己创建的distribute_lock 节点就释放出锁。

对于第二类, /distribute_lock 已经预先存在,所有客户端在它下面创建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和选master一样,编号最小的获得锁,用完删除,依次方便。

 

 

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 Redis、数据库、zookeeper 等。个人认为 zookeeper 在实现分布式锁这方面是非常非常简单的。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 zk 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保证节点创建的全局唯一性,这玩意一看就知道能干啥了。实现互斥锁呗,又因为能在分布式的情况下,所以能实现分布式锁呗。

如何实现呢?这玩意其实跟选主基本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临时节点的创建来实现。

首先肯定是如何获取锁,因为创建节点的唯一性,我们可以让多个客户端同时创建一个临时节点,创建成功的就说明获取到了锁 。然后没有获取到锁的客户端也像上面选主的非主节点创建一个 watcher 进行节点状态的监听,如果这个互斥锁被释放了(可能获取锁的客户端宕机了,或者那个客户端主动释放了锁)可以调用回调函数重新获得锁。

zk 中不需要向 redis 那样考虑锁得不到释放的问题了,因为当客户端挂了,节点也挂了,锁也释放了。是不是很简单?

那能不能使用 zookeeper 同时实现 共享锁和独占锁 呢?答案是可以的,不过稍微有点复杂而已。

还记得 有序的节点 吗?

这个时候我规定所有创建节点必须有序,当你是读请求(要获取共享锁)的话,如果 没有比自己更小的节点,或比自己小的节点都是读请求 ,则可以获取到读锁,然后就可以开始读了。若比自己小的节点中有写请求 ,则当前客户端无法获取到读锁,只能等待前面的写请求完成。

如果你是写请求(获取独占锁),若 没有比自己更小的节点 ,则表示当前客户端可以直接获取到写锁,对数据进行修改。若发现 有比自己更小的节点,无论是读操作还是写操作,当前客户端都无法获取到写锁 ,等待所有前面的操作完成。

这就很好地同时实现了共享锁和独占锁,当然还有优化的地方,比如当一个锁得到释放它会通知所有等待的客户端从而造成 羊群效应 。此时你可以通过让等待的节点只监听他们前面的节点。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你可以让 读请求监听比自己小的最后一个写请求节点,写请求只监听比自己小的最后一个节点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

 

5、队列管理

两种类型的队列:

1、同步队列,当一个队列的成员都聚齐时,这个队列才可用,否则一直等待所有成员到达。

2、队列按照 FIFO 方式进行入队和出队操作。

第一类,在约定目录下创建临时目录节点,监听节点数目是否是我们要求的数目。

第二类,和分布式锁服务中的控制时序场景基本原理一致,入列有编号,出列按编号。

 

6、负载均衡

可以通过 Zookeeper 的 临时节点 实现负载均衡。回顾一下临时节点的特性:当创建节点的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断开连接,即客户端会话(session)消失时,对应节点也会自动消失。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临时节点来维护 Server 的地址列表,从而保证请求不会被分配到已停机的服务上。

具体地,我们需要在集群的每一个 Server 中都使用 Zookeeper 客户端连接 Zookeeper 服务端,同时用 Server 自身的地址信息在服务端指定目录下创建临时节点。当客户端请求调用集群服务时,首先通过 Zookeeper 获取该目录下的节点列表 (即所有可用的 Server),随后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策略将请求转发到某一具体的 Server。

 

7、分布式通知/协调

ZooKeeper中特有watcher注册与异步通知机制,能够很好的实现分布式环境下不同系统之间的通知与协调,实现对数据变更的实时处理。使用方法通常是不同系统都对ZK上同一个znode进行注册,监听znode的变化(包括znode本身内容及子节点的),其中一个系统update了znode,那么另一个系统能够收到通知,并作出相应处理。

 

 

8、选主

上面提到的的临时节,点因为 Zookeeper 的强一致性,能够很好地在保证 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保证节点创建的全局唯一性 (即无法重复创建同样的节点)。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 让多个客户端创建一个指定的节点 ,创建成功的就是 master

但是,如果这个 master 挂了怎么办???

你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创建临时节点?还记得临时节点的生命周期吗?master 挂了是不是代表会话断了?会话断了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节点没了?还记得 watcher 吗?我们是不是可以 让其他不是 master 的节点监听节点的状态 ,比如说我们监听这个临时节点的父节点,如果子节点个数变了就代表 master 挂了,这个时候我们 触发回调函数进行重新选举 ,或者我们直接监听节点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节点是否已经失去连接来判断 master 是否挂了等等。

四 Zookeeper集群

为了保证高可用,最好是以集群形态来部署 ZooKeeper,这样只要集群中大部分机器是可用的(能够容忍一定的机器故障),那么 ZooKeeper 本身仍然是可用的。通常 3 台服务器就可以构成一个 ZooKeeper 集群了。ZooKeeper 官方提供的架构图就是一个 ZooKeeper 集群整体对外提供服务。

上图中每一个 Server 代表一个安装 ZooKeeper 服务的服务器。组成 ZooKeeper 服务的服务器都会在内存中维护当前的服务器状态,并且每台服务器之间都互相保持着通信。集群间通过 ZAB 协议(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最典型集群模式:Master/Slave 模式(主备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常 Master 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提供写服务,其他的 Slave 服务器从服务器通过异步复制的方式获取 Master 服务器最新的数据提供读服务。

 

五 总结

  1. ZooKeeper 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程序(只要半数以上节点存活,ZooKeeper 就能正常服务)。
  2. 为了保证高可用,最好是以集群形态来部署 ZooKeeper,这样只要集群中大部分机器是可用的(能够容忍一定的机器故障),那么 ZooKeeper 本身仍然是可用的。
  3. ZooKeeper 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这也就保证了 高吞吐量和低延迟(但是内存限制了能够存储的容量不太大,此限制也是保持 znode 中存储的数据量较小的进一步原因)。
  4. ZooKeeper 是高性能的。 在“读”多于“写”的应用程序中尤其地明显,因为“写”会导致所有的服务器间同步状态。(“读”多于“写”是协调服务的典型场景。)
  5. ZooKeeper 有临时节点的概念。 当创建临时节点的客户端会话一直保持活动,瞬时节点就一直存在。而当会话终结时,瞬时节点被删除。持久节点是指一旦这个 znode 被创建了,除非主动进行 znode 的移除操作,否则这个 znode 将一直保存在 ZooKeeper 上。
  6. ZooKeeper 底层其实只提供了两个功能:① 管理(存储、读取)用户程序提交的数据;② 为用户程序提供数据节点监听服务。
posted @ 2015-10-09 17:26  balfish  阅读(4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