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漫谈读后感

        读了架构漫谈的博客,在前三篇中,他分别通过架构的概念,通后概念认识架构,以及识别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架构漫谈(一)架构的三重定义,在文章中,作者由架构的产生开始说起,一步一步的结束架构的定义,在文章中共说了三次架构的定义,通过对建筑进化的例子,是我更加能够体会到架构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文章中他明确的指出架构概念。

  1. 架构在软件发明时的N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这个词最早是跟随着建筑出现的。
  2. 架构的定义:体系架构包含建筑的过程和规划,产品设计,以及建筑和其他物理结构。
  3. 架构的产生:最开始的产生,是在原始生活中通过每个人完成不同的分工,以使得使得每个个体都拥有生活必须品,而不需要每个个体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每个个体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具备一定的交易能力即可。形成社会架构。
  4. 重新定义架构:把一个整体(完成人类生存的所有工作)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
  5. 架构产生的动力:必须由人执行,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人对目标系统有更高的要求,目标系统的复杂性。当这5个条件同时成立,一定会产生架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架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由懵懵懂懂的,被动的去认识这个世界,变成主动的去认识,并以更高的效率去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建筑的例子,原始社会分工的例子
  6. 再次定义架构: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对目标系统的边界进行界定并对目标系统按某个原则的进行切分。切分的原则,要便于不同的角色,对切分出来的部分,并行或串行开展工作,一般并行才能减少时间并对这些切分出来的部分,设立沟通机制使得这些部分之间能够进行有机的联系,合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完成目标系统的所有工作
  7. 架构实际上就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为解决某个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识别问题,并进行分解、合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践活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架构漫谈(二)认识概念,在第二篇博客中,作者通过对于概念这一词的介绍与解释,来为我们介绍做好的架构必备的能力,以及结构实际上解决的问题。 架构实际上解决的是人的问题

 

  1. 概念,古时称之为名相。相实际上代表的是这个作用,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东西,而名是用来标识这个作用的,用来交流的。
  2. 概念实际上所解决的,还是人遇到的某个特定的问题,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给定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对应的某个特定概念。
  3. 抽象与概念的区别:抽象是把不同的概念的相似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形成的新概念与原来的概念并不一样,所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用抽象来定义一个事物,抽象实际上是一个分类的过程,完全是另一码事
  4. 概念与架构的关系:要做好架构所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够正确的认识概念,能够发现概念背后所代表的问题,进而才能够认识目标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做好架构打好基础

         架构漫谈(三)架构之识别问题,在第三篇的博客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当我们作为架构师,在我们面对问题时应当如何识别问题。明确问题的主题,再进行架构设计。

  1. 识别问题:所有的概念基本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主语。所以识别问题的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是谁的问题。这个搞清楚了,问题的边界也就跟着确定了,再去讨论问题才有意义。煮土豆
  2. 作为软件工程师或者架构师,我们大部分时候是要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别人”是谁,是值得好好思考的。找出问题的主体,是做架构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的,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一定都是人的问题。更进一步,架构师要解决的,基本都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再进一步,我们一定要明白,任何找上架构师的问题,绝对都不是真正的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是真正的问题的话,提问题过来的人肯定都能够自己解决了,不需要找架构师。架构师都要有这个自觉:发现问题永远都比解决问题来的更加重要。
  3. 识别用户究竟是二传手,还是问题的真正主体。(锤子)问题的主体对问题的边界确定有多么的重要。
  4. 正确认识问题:这是谁的问题?有什么问题?
posted @ 2018-03-08 20:25  baiyue  阅读(1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