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八段锦

八段锦 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形成于12世纪。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及其显著,男女皆可,老少皆宜。

八段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调”为手段、“衡”为目的,进而起到健身作用。其中第一、八式以调节为主,平衡全身阴阳,同时作为练功的起、讫动作;第二、三式以调和为主,平衡气机之升降,有中医“治未病”之意;第四、五式以调治为主,平衡标本、平衡阴阳,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劳伤性疾病或心火偏旺的虚实夹杂性疾病,可谓治疗性功法;第六、七式以调摄为主,平衡任督、身心,为典型的强壮性功法,经常锻炼能起到“固肾腰”、“增力气”的作用。

预备式

1.口令: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第一式 双手拖天理三焦(配合逆腹式呼吸)

1.口令:两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全身,平衡阴阳

本式名称中的“双手托天”是动作的要领,“理三焦”是对其作用的概括。

三焦指人体全部内脏。将躯干(咽喉至二阴)划分为上中下三焦。胸膈以上为上焦,内含心、肺等器脏;胸膈与肚脐间为中焦,内含脾、胃等器脏;肚脐以下为下焦,内含肾、膀胱、大肠和小肠等器脏。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1.口令:左右开工似射雕。搭腕,开弓,并步。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左右,平衡金木

本段旧称“左肝右肺似射雕”,其中“似射雕”是动作要领,“左肝右肺”是言其作用。

本式功法锻炼时,通过马步状态下两手“射雕”样的“左右开弓”,对左(主升之肝气)、右(主降之肺气)进行科学地调节,以保持其正常的升降状态。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本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肝肺两脏,来调整人体气机的升降;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无形之中有扩胸作用,因此它除了对肝肺两者有保健作用外,对位于胸腔(上焦)的心脏,也有较好的作用。又因为肺主气、心主血之,故经常习练本段功法,也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1.口令:调理脾胃须单举。上举,下落。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中焦,平衡升降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同居中焦,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饮食物的受纳、消化与水谷精微的吸收,气血的生化,气机升降的调节等等。本式功法主要作用于脾胃气机的调节。

脾为五脏之一,其气主升;胃为六腑之一,其气主降,脾胃之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枢纽。一旦这种脾升胃降的状态遭到破坏,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清气在下,则生(夕食)泄;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指的就是一旦该升而不升的脾气“在下”,就会出现下利清稀、完谷不化之类的疾病;反之,如果该降而不降的胃气“在上”,则会出现胀闷不舒类病变。练功时通过两手一上一下的动作,意在帮助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如能配以相应的调心方法,和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则效果更佳。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1.口令:五劳七伤往后瞧。起身、后瞧,转正。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劳伤,平衡标本

中医对“五劳七伤”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五劳”既指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虚劳病证;又指五种劳伤的病因,所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既指七种劳伤的病因: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又指肾气亏损的七种症状。但从本式的语境结合锻炼方法来看,这里的“五”“七”均为约数,泛指各种慢性、劳伤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肾中精气为五脏精气的根本,肾气充足,是五脏及全身气血充沛的前提;另外,中医还有“久病及肾”之说,任何疾病如久治不愈,都会影响到肾。因此,无论何种劳伤,其治当离不开补肾。肾居下焦,位于腰部,“往后瞧”能通过转腰对肾脏进行“按摩”,以增强肾气的功能,从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劳伤性疾病之“本”;同时,这一动作对于劳伤性疾病常见的腰酸腿软等症状,还能起到治“标”的作用。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1.口令:摇头摆尾去心火。上托,下按,右倾,左旋。摇头,摆尾,上举。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上下,平衡水火

本式功法与上式相似,也是治疗性功法,只是在操作要点与适应范围上有所不同。

由于大幅度地“摇摆”加大了对命门与肾脏的按摩作用,能起到养阴滋水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心属火,应对自然界之南方,位于人体上焦;肾属水,应对北方,位于下焦。正常情况下,肾水上济,以制约心火,使之不至于过旺;心火下降,以温肾,两脏之间的这种生理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当因某种原因引起心火过旺为患时,通过补益肾水的方法,加以“灭火”是常用的治疗法则之一。

本式作用于心火表现比较明显的虚实夹杂证候。在操作注意点方面,上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不大,男女老少都可锻炼;本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较大,颈椎病、高血压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应适可而止,不必过分强求动作的标准和幅度,以免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1.口令:两手攀足固肾腰。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命门,平衡任督

中医学认为,肾居人体下焦,位于腰部,故有“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腰、背部和腹部有多条经络分布,如足之三阳经、督脉均过腰部;足三阴经、任脉均过腹部;而且腰还是命门的所在地,而命门在功能上与肾息息相通。

因此,本式功法的“固肾腰”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幅度俯仰时对命门的丛向性按摩,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二是通过对腹部和腰背部经络一紧一松的“刺激”,起到调和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其中对任督两脉及其经气调整作用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阴经之气血,且与上丹田相连;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且与中、下丹田相连,古人将气血在任督两脉的运行过程喻作“小周天”。

本式在作用方式上,与上两式相同,均以肾为主要作用对象,但前两式是分别针对“五劳七伤”、“心火”的治疗性功法;本式则是主要针对平人的日常调养性功法。由于本式对腰部的柔软性有较高的要求,年老体弱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必刻意强求动作的幅度 ,意到即可。 

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1.口令:攒拳怒目增气力。抱拳,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肝系,平衡身心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与人体多项形体(身)和精神(心)方面的功能相关。故肝的功能正常,则人精神愉快,纳谷馨香,筋骨强健,双目有神;反之亦然。

锻炼本式功法时,通过马步下蹲、攒拳前冲以使全身之“筋”处于紧张状态,配以瞪眼怒目使“目系”也处于紧张状态;由于筋与目均为肝之外候,兴奋了的筋、目通过肝(胆)的经络反过来“刺激”肝(胆)系,使之保持正常状态,并由此促进人体形神的统一、身心的健康。

需要指出的是,本式的“攒拳怒目”中,“攒拳”是第一位的,“怒目”应以“拳”为目标;功法训练有素者,还可随“拳”之出入而配以相应的呼吸方法和调心方式。

另外,本式与第二式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操作方面,“左右开弓”中包含“左右冲拳”的影子。在锻炼对象方面,都离不开肝,前者以调节肝肺气机之升降为主;后者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为要,两者互补,健身强体。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1.口令:背后七颠百病消。提踵、颠足。

 

2.动作解说:

3.动作要领:

4.易犯错误:

5.中医解读:调松紧,平衡张弛

中医学重视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注意到过度紧张会影响健康,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压、溃疡病等;同时还认为,情志的忧郁不快与疾病之间还会互相影响,形成所谓“因郁致病,因病致郁”的恶性循环。据此,历代气功家都强调放松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方法,其意均在于通过自身锻炼,达到形神放松、身心健康的目的。

“背后七颠”是从形体的放松入手,促进情志的放松,最后达到身心松紧适度、形神张弛权衡的良好状态。同时,由于八段锦前七式的锻炼过程中,全身形体总体而言,是紧张有余,松弛不足,尤其是上下肢基本上是以紧张为主,因此,本式还有调节整套功法张弛度的作用;另外,本式的放松性锻炼,对人体从运动量比较强的练功活动,过渡到“收势”还起到了某种“桥梁”作用。由此可见,在“背后七颠”时,除了必须充分放松全身,自然有序外,还应该放松情绪,以便获得最佳效果。

 收式

口令:两手合于腹前。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30/15/20898461_812175241.shtml  八段锦(完整版) 动作要领图解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4/16/1029245_628965975.shtml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参考文档:

八段锦图解教学

八段锦口令要领

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口令版(视频)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教学版(视频)

 八段锦中医解读

posted @ 2019-08-25 12:31  李子恒  阅读(242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