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CMMI之三:CMMI的构件--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dylanren/article/details/5860713
我说CMMI之三:CMMI的构件
CMMI中的内容是按照成熟度等级或过程域类别、过程域、目标、实践、子实践的方法来进行分类管理的,这些概念之间的整体部分关系可以参见下图。
过程域的概念我们前面讲过了,这里不赘述。每个PA都有一个目的,在英文里明确区分了Purpose与goal这两个单词,我们翻译为了目的与目标。在中文里这2个单词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Purpose是一种抽象的,宏观的期望,goal是一种具体的,微观的期望。
PA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互相影响,比如RD的输出为TS的输入,TS的输出又影响了RD的输出,如此交织在一起。在CMMI模型中有多张图描述了各个PA之间的关联关系,也仅仅是一个概念的视图,不能全面描述复杂的交织关系,参考而已。
每个过程域里进行了细分类,即又分为多个目标,目标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实践的一种分类方式。目标分为特定目标与共性目标,所谓特定目标是指某个PA特有的,独有的,这个PA有其他PA没有的。所谓共性目标,是每个PA都有的,你有我有他也有,共性的。目标是CMMI模型中必需的构件,是不可以裁剪的,是评估时必须考察,必须满足的。
每个目标下有能够满足此目标的实践,对应于特定目标与共性目标有特定实践与共性实践。实践是期望的模型构件,所谓期望即最好这么做,如果不那么做,你可以替换这些实践,替换后要通过测试,即要满足目标的要求。每个目标下的实践是非严格排序的。比如我们讲需求管理过程域5条特定实践:
SP1.1 与需求提供者对需求达成一致的理解;
SP1.2 获得需求实现者对需求的承诺;
SP1.3 管理需求的变更;
SP1.4 建立与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跟踪性;
SP1.5 识别需求与计划及其他工作产品间的不一致;
这5条特定实践之间就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关系。在管理需求的变更之前,我们已经建立了需求跟踪矩阵,根据需求跟踪矩阵进行了需求变更波及范围的分析,所以不能认为SP1.3与SP1.4之间存在严格的先后关系。
每条实践都有一个编号,如上所述,SP代表的是特定实践,GP代表的是共性实践,1.2代表第1个目标的第2条实践。
绝大部分实践模型都列举了典型的工作产品,这些典型的工作产品并非都是必须的,而是可选的,只要你能证明你的工作产品满足了这条实践的要求即可,不必从文档名字、文档个数需要和模型保持一致。
每条实践都可能有子实践,这些子实践是对实践的细化描述,是对实践的解释说明,在正式评估时并不一定需要考察子实践。我也曾经看到过有的企业在做CMMI时,把每条子实践都定义在了体系中,如果真有用,还可以理解,如果不是这样,就太机械了。
对于过程域,实践,子实践都有一些解释性的说明,这些解释性的说明在正式评估时是供参考的,对我们准确理解模型的要求有一定的帮助。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麦哲思科技任甲林」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dylanren/article/details/58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