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谁之错?

本文部分文字引自http://www.cnblogs.com/lguyss/archive/2010/05/16/1736719.html,特此感谢!

首先,在下无意冒犯土星的狗狗,笔者也支持土星的狗狗的5步管理流程,换作笔者,也会按照这流程去管理的。引用过来,只是期望能在项目管理中,抛弃面向过程这一技术实践,换成面向对象,让世界变的更美好。

其次,笔者对此文是一改再改,删除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话语,其实本文的初衷只是想让读者明白,面向对象后,我们的项目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为什么这样的展现要比面向过程要好,出了问题也好修复等等。

 

1、每天的运营组晨会会在上午10点前进行,主要内容为:任务完成情况汇报、未关闭问题原因分析并跟进、系统问题较集中的功能模块重点讨论、对于开发组的整改日清列表。

 

面向过程中,经常会发现。A页面“换灯泡”的按钮未失效,而B页面的“换灯泡”失效了,所以B页面成了问题集中的功能模块。

面向对象后,只会发现所有“换灯泡”的按钮都失效了。

同时,

面向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修改A功能后,把B功能修坏了。

面向对象后,绝对不会发现,修改A,把B修坏了,因为,有unit test。

 

 
2、对于系统用户每天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运营组结合平时积累的一些业务知识进行判断,并有针对性的对开发组提出高标准,限期修改,避免更大的问题出现,并且对于实施 的负责人一票到底,不允许出现要求用户同一问题向两个人询问的情况出现。

 

面向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过程式的代码由于补丁不断,会变得伤痕累累(行数的不断增加,爆炸式的if...else...嵌套)。当行数到达一定极限时,程序员就很难阅读,也很难在限期内修改掉最新的BUG。所以,经常能听到:为什么会加班呢?为什么修一个BUG要3天?

面向对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不断的重构,首先就能保证出现的问题绝对不是大问题。再由于面向对象强调松耦合,高内聚,一个函数只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那么,程序员在修改起来,也只会面对不超过一屏的代码(相信这是很多公司的标准),维护也会变得十分轻松。


3、对于运营组内部管理,根据不同水平的成员和问题的级别分类,将紧急和棘手的问题交给业务技术水平高的成员负责,将重复性相对高的运维工作交给刚入职不久的员工负责,从而提出了问题日清的要求,保证系统稳定,提高用户满意度。

 

面向过程中,才会出现技术水平高超的程序员才能完成的问题。也只有面向过程才会有重复性的工作。

面向对象后,任何紧急和棘手的问题都会在架构阶段得以解决。笔者不赞成这样对于程序员的水平的评估:你不会socket,我会,所以我技术比你好。比较赞同的是:你写的函数编写时间短,运行时间短,占用资源少,代码量少,他人也易于阅读。

 
4、每周的周例会,运营组全体成员和开发组负责人都要参与,对于本周出现的重大责任问题进行剖析并追究开发责任人;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对运营组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并找出负责修改此功能的开发负责人,进行考核;对于没有出现问题的模块和解决用户问题得到用户表扬的负责人,进行激励。

 

考核和激励每个公司自有标准。


5、每月月底,我会将EXCEL电子文档内的工作整理归类,将晨会和周例会的主要内容概况到一起做分析,结合系统问题提报平台导出的问题解决情况向客户做汇报,以此来总结一个月的运营工作情况。

 

同意,无论面向过程或者面向对象,汇报和总结都是必须的。

 

 

最后提一个问题:换一个灯泡需要几个程序员?

答案是:不需要程序员,调用灯泡类的换灯泡方法即可。

posted on 2010-05-16 18:23  曾浩  阅读(842)  评论(9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