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分析报告

事后诸葛亮分析报告

信息项 内容
课程名称 广工计院计科34班软工
作业要求位置 作业要求
GitHub链接 GitHub
  • 队名:小飞棍队

  • 团队成员

姓名 学号
罗振烘(组长) 3122004748
庄崇立 3122004633
李响 3121002802
何昌洲 3122004737
  • 会议图片

一、设想与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是工大严选购物平台,主要解决校园内学生和教职工的购物需求,提供便捷的线上购物体验。定义得很清楚,典型用户是工大学生和教职工,典型场景包括在线浏览商品、下单购买、物流跟踪等。

  1.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

达到了部分目标,基本功能已经实现,但用户体验和性能优化仍有改进空间。

  1.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提高了。代码质量有所提升,系统稳定性增强;团队协作更加顺畅,开发效率提高。通过代码审查和用户反馈进行衡量。

  1.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一致,用户对核心功能接受度较高,离目标更近了。

  1. 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需求分析要更加细致,开发前进行更多团队沟通,确保总体框架没问题再进行开发。

二、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时间较为紧张,团队成员对项目流程不熟悉,计划多次调整。

  1.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线上沟通,小组群内发表意见,投票统一意见。

  1.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基本完成,部分功能未完善,时间关系。

  1.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花了很多时间学习项目开发流程,收获不多,影响团队进度。

  1.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总体清晰,分工有改进空间。

  1.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基本按计划进行,前端组分工不明确,交接时出现小麻烦,调整后解决。

  1.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有,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1. 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计划书重要,合理规划时间,清晰分工,推动团队按时完成工作。再来一遍会提前规划,加强团队沟通。

三、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资源足够,但开发经验不足,缺少UI设计师。

  1.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任务分解,经验预估,精度较高。

  1.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时间、人力、软硬件资源充足,低估了美工设计难度。

  1.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各司其职,效率高。

  1. 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明确需求分析,全面风险评估,加强协作和沟通。

四、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群内通知,及时回复确认。

  1.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线上讨论,投票决定。

  1.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有,功能模块完成,测试无bug,用户易上手。

  1.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能,基础功能完成后再扩展,及时变更。

  1.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能,积极配合,学习新知识并应用。

  1. 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及时沟通,做好保底工作,遇到瓶颈及时变更。

五、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项目确定时由团队共同决定,合理。

  1.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团队商讨,共同决定解决方法。

  1.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使用单元测试,有效。

  1.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前后端交互产生的Bug最多,发布后暂未发现bug。

  1.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各自负责各自代码的审读。

  1. 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调整任务分配,分配人员进行代码审读及专门进行测试,提升效率。

六、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有测试计划。

  1.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是,对所有功能进行了测试。

  1.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主要使用单元测试。

  1.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Performance)的?压力测试(Stress Test)呢?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测试有用,人工测试与测试工具结合更佳。

  1.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暂时无。

  1. 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增强测试覆盖,注重用户反馈,加强安全性。

七、总结

  1.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初始级,部分可重复级。

  1.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磨合阶段。

  1.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软件开发过程需要规范化,提高沟通开发效率和质量。

团队贡献分

成员 贡献分 贡献理由
罗振烘 24 负责后端核心开发,担任组长,统筹项目进度并帮助其他成员解决技术问题。
庄崇立 19 负责前端开发,完成了多个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优化较好,并按时完成任务。
李响 17 负责后端功能和性能优化,虽然技术贡献较大,但时间管理稍有不足,任务完成速度略慢。
何昌洲 18 协助前端开发,并且书写开发文档,对团队帮助很大。
posted @ 2024-12-03 15:52  xunlua  阅读(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