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知识点
一、启动、关闭等操作(Linux系统)
启动:
1、进入nginx的sbin目录下
2、./nginx
关闭
1、进入nginx的sbin目录下
2、./nginx -s quit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nginx -s reload
检测配置文件语法是否正确
nginx -t -c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只是nginx -t
是检验默认配置文件
二、nginx.conf 的主体结构
去掉注释后的配置文件:
worker_processes 1;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endfile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
1、全局块
从配置文件开始到 events 块之间的内容,主要会设置一些影响nginx 服务器整体运行的配置指令,主要包括配置运行 Nginx 服务器的用户(组)、允许生成的 worker process 数,进程 PID 存放路径、日志存放路径和类型以及配置文件的引入等。
比如上面第一行配置的:
worker_processes 1;
这是 Nginx 服务器并发处理服务的关键配置,worker_processes 值越大,可以支持的并发处理量也越多,但是会受到硬件、软件等设备的制约。
2、events块
比如上面的配置: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events 块涉及的指令主要影响 Nginx 服务器与用户的网络连接,常用的设置包括是否开启对多 work process 下的网络连接进行序列化,是否允许同时接收多个网络连接,选取哪种事件驱动模型来处理连接请求,每个 word process 可以同时支持的最大连接数等。
上述例子就表示每个 work process 支持的最大连接数为 1024。
3、http块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sendfile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html;
}
}
}
这算是 Nginx 服务器配置中最频繁的部分,代理、缓存和日志定义等绝大多数功能和第三方模块的配置都在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http 块也可以包括 http全局块、server 块。
(1)、http 全局块
http全局块配置的指令包括文件引入、MIME-TYPE 定义、日志自定义、连接超时时间、单链接请求数上限等。
(2)、server 块
这块和虚拟主机有密切关系,虚拟主机从用户角度看,和一台独立的硬件主机是完全一样的,该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节省互联网服务器硬件成本。后面会详细介绍虚拟主机的概念。
每个 http 块可以包括多个 server 块,而每个 server 块就相当于一个虚拟主机。
而每个 server 块也分为全局 server 块,以及可以同时包含多个 locaton 块。
①、全局 server 块
最常见的配置是本虚拟机主机的监听配置和本虚拟主机的名称或IP配置。
②、location 块
一个 server 块可以配置多个 location 块。
这块的主要作用是基于 Nginx 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字符串(例如 server_name/uri-string),对虚拟主机名称(也可以是IP别名)之外的字符串(例如 前面的 /uri-string)进行匹配,对特定的请求进行处理。地址定向、数据缓存和应答控制等功能,还有许多第三方模块的配置也在这里进行。
三、nginx 反向代理
1、代理概念
在Java设计模式中,代理模式是这样定义的:给某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原对象的引用。
代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想做什么,但又不想直接去做,那么这时候就找另外一个人帮我们去做。例如我们委托中介公司帮我们找房子,那么中介公司就是给我们做代理服务的。
Nginx 主要能够代理如下几种协议,其中用到的最多的就是做Http代理服务器。
2、正向代理(正向代理代理客户端)
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是访问不了 Google的,那么怎么才能访问 Google呢?我们又想,美国人不是能访问 Google吗(这不废话,Google就是美国的),如果我们电脑的对外公网 IP 地址能变成美国的 IP 地址,那不就可以访问 Google了。你很聪明,VPN 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在访问 Google 时,先连上 VPN 服务器将我们的 IP 地址变成美国的 IP 地址,然后就可以顺利的访问了。
这里的 VPN 就是做正向代理的。正向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为了向服务器获取数据,客户端要向代理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并指定目标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将目标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转交给客户端。这里客户端是要进行一些正向代理的设置的。
正向代理:
3、反向代理(反向代理代理服务器)
反向代理和正向代理的区别就是:正向代理代理客户端,反向代理代理服务器。
反向代理,其实客户端对代理是无感知的,因为客户端不需要任何配置就可以访问,我们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反向代理服务器,由反向代理服务器去选择目标服务器获取数据后,在返回给客户端,此时反向代理服务器和目标服务器对外就是一个服务器,暴露的是代理服务器地址,隐藏了真实服务器IP地址。
反向代理:
四、反向代理步骤
范例:使用 nginx 反向代理 www.wen.com 直接跳转到127.0.0.1:8080
(1)先通过修改本地 host 文件,将 www.wen.com 映射到 127.0.0.1
127.0.0.1 www.wen.com
(2)
使用nginx反向代理: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wen.co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jsp;
}
}
接下来只需要输入 www.wen.com 便可以跳转到 Tomcat初始界面。
如上配置,我们监听80端口,访问域名为www.wen.com,不加端口号时默认为80端口,故访问该域名时会跳转到127.0.0.1:8080路径上。
五、负载均衡
1、负载均衡的由来
早期的系统架构,基本上都是如下形式的:
这种架构模式对于早期的系统相对单一,并发请求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是比较适合的,成本也低。但是随着信息数量的不断增长,访问量和数据量的飞速增长,以及系统业务的复杂度增加,这种架构会造成服务器相应客户端的请求日益缓慢,并发量特别大的时候,还容易造成服务器直接崩溃
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升级服务器的配置,比如提高CPU执行频率,加大内存等提高机器的物理性能来解决此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摩尔定律的日益失效,硬件的性能提升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提升的需求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天猫双十一当天,某个热销商品的瞬时访问量是极其庞大的,那么类似上面的系统架构,将机器都增加到现有的顶级物理配置,都是不能够满足需求的。
上面的分析我们去掉了增加服务器物理配置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纵向解决问题的办法行不通了,那么横向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呢?这时候集群的概念产生了,单个服务器解决不了,我们增加服务器的数量,然后将请求分发到各个服务器上,将原先请求集中到单个服务器上的情况改为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将负载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完美的解决了单个服务器硬件性能瓶颈的问题,但是随着而来的如何实现负载均衡呢?客户端怎么知道要将请求发送到那个服务器去处理呢?
2、Nginx实现负载均衡
Nginx 服务器是介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中介,通过上一篇博客讲解的反向代理的功能,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先经过 Nginx ,然后通过 Nginx 将请求根据相应的规则分发到相应的服务器。
主要配置指令为 pass_proxy指令 以及 upstream指令。负载均衡主要通过专门的硬件设备或者软件算法实现。通过硬件设备实现的负载均衡效果好、效率高、性能稳定,但是成本较高。而通过软件实现的负载均衡主要依赖于均衡算法的选择和程序的健壮性。均衡算法又主要分为两大类:
(1)静态负载均衡算法:
主要包括轮询算法、基于比率的加权轮询算法或者基于优先级的加权轮询算法。
(2)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主要包括基于任务量的最少连接优化算法、基于性能的最快响应优先算法、预测算法及动态性能分配算法等。
静态负载均衡算法在一般网络环境下也能表现的比较好,动态负载均衡算法更加适用于复杂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