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零缺陷"

在刚参加工作初期的一次关于质量的培训中,第一次听到“零缺陷”这个词懵懵懂懂,当成一道概念题给记下。今年重读《质量免费》时对与零缺陷的部分始终心存疑虑,最近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对“零缺陷”有更详尽的解释,我也开始相信“零缺陷”的意义与可行性。

观念的价值

我一直对于鸡汤与正能量心存疑虑,觉得很多只是意淫的产物,编造或者以讹传讹一些无法求证的故事。即使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中也有不少这样难以令我信服的故事。但经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我认可观念可以像一颗种子会长成苍天大树产生巨大影响。

02年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当时有一本畅销书印着教练米卢的头像,书名叫《态度决定一切》。少年的我当时觉得这个书肯定有问题,如同选择题中出现“一切”的都是错误的,当时没读这书如今也找不到这本书了。如今想起或许真有相关的因素。

再引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书中的一个段落来阐述,观念与思想对于真实世界的影响是具体的,而不停留在文字与口头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它的传统、气质、性格。这种气质和性格往往是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者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不是个体形式,而是群体的。他们收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能和气质。

我理解的“零缺陷”

我之前一直认为“零缺陷”是一个乌托邦,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一个我们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不断前进不断逼近的终点。有不少程序员肯定抱有类似的想法,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bug的程序是如何写来的,伟大如上帝创造世界都有不如人意的bug。

这次阅读我发现,零缺陷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

了解历史与起源这就比较好理解,提出“零缺陷”的克劳士比出生于医学世家,而医生受到的要求是百分之百,零偏差零,失误的,医生的失误都可能关系生死。带着这样的背景与观念,进入工程师的世界,难怪能掀起质量革命。

再引用书中的一个段落,说明不同的观念会为所有活动垫下一个基调。

墨菲法则说凡事如果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如果我们容许错误发生,就真的会导致错误的发生,而且还会得出”错误难以避免“的结论。”第一次把事情错做对“告诉我们,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坚信第一次就可以把事情做对。

我一直特别在意工作效率的事情,经常折腾各种软件工具,甚至经常自己写脚本/工具,让工作更顺手,自动化重复劳动,节约个人与团队的时间。而今年开始意识到一个最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点,一次把事情做对,不要返工。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常常导致工作中的债务堆叠,进而浪费大量时间精力。有时甚至是以时间紧人员少为借口,交付一个有质量缺陷的事,然后引入更多的工作量,想来十分可笑。

践行零缺陷

上文提到零缺陷是一种态度,在《质量免费》多次提到,零缺陷不是口号、不是鼓励方案。在践行时如何避免变成瞎逼逼,我理解的关键点在于具体的要求。这要提到克劳士比质量体系中另一个关键点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这里不具体展开。我的思路比较简单,越具体的要求,越好衡量是否达成,越好预防缺陷产生。这里引用一个SMART目标原则,更全面的解释具体的要求是什么。

  • S(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要对标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 M(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衡量的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取的;
  • A(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
  • R(Relevant):与其他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 T(Time-bound):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参考资料

posted @ 2019-06-09 15:26  atskyline  阅读(668)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