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高层设计(一):共性可变性分析和分析矩阵

软件开发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为:处理问题域中的变化。初次拿到软件需求,看似有一定规律,但也存在各种特殊情况。怎样发现共性,及其变化,Alan在他的书中(design patterns explained)中给出了两种方法:共性可变性分析,和需求知矩阵。

共性可变性分析

先找出概念,及它们的各种变化。 然后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从大到小的顺序。背景法。如果概念1使用了概念2,则概念1是背景,应该先分析概念1。相当于先搞出框架,然后填东西,这样会更高效一些。

将概念定义为接口,而它们的变化则定义为具体实现类。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这样进行分析。

比如,对于一个发布文章到博客网站上的需求:

  • 能够发布html格式的文章
  • markdown 格式的文章
  • 能够发布到wordpress, cnblogs, blogger, chinaunix, github
  • 文章中可以有图片

其中概念为: 文章, 发布器 注: 怎样寻找概念: 1. 名词。 2. 动词再个"er",将它变为名词。 其中文章的变化为: html格式,markdown格式 发布器的变化为 wordpress发布器, cnblogs发布器, blogger发布器。

只有这两个概念。 再来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发布器会到文章,因此我们先来分析发布器。文章可以作为发布器的一个参数。

要发布一篇文章到某个目标,先创建一个目标的发布器,再创建文章,然后将文章传给发布器。

发布器和文章还可能有一处关系: 即存在第三个概念,将二者作为参数,进行发布。这种其实跟前者只有略微差别,在实际中可不计较二者的微小差异。不要钻牛角尖。

需求矩阵

使用需求矩阵,可以更加明确地找出概念及变化,尤其是对于复杂的需求。

先在需求中找出需要处理的情况。然后对每种情况的,从需求中找出其中的概念。每拿到一个具体的条目,就找出可能表示它的通用概念,然后第一列表示概念,第二列表示第一种情况。每行表示一个概念及其变化。当处理完第一种情况后,继续处理第二种情况,同样对于每个条目,如果它的概念已经存在,则直接填在相应行,否则就扩展矩阵,添加一行用于表示这个新的概念。

最终完成后,每一行可以通过一个stratege模式处理,然后通过 abstract factory模式为每一种情况(每一列)创建处理对象。

posted @ 2017-02-21 23:32  astropeak  阅读(66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