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尘缪斯的微光1】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埃达·洛夫莱斯&女性一定可以学好编程!&她世界
埃达·洛夫莱斯
埃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泰斗、诗人拜伦的唯一婚生女。
母亲安娜贝拉·米尔班克(Annabella Milbanke):一位没落贵族,性格沉静,喜欢数学,更爱独立思考。从小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师从著名思想家威廉·弗伦德,学习数学和天文学。晚年热衷办学,是当时颇有威望的教育改革家。
1815年埃达出生。独自抚养幼女的安娜认为,数学可以为女儿提供稳定的社会地位——她相信,遵循逻辑和理性的数学是拜伦喜怒无常的个性的最好解药,可以避免埃达遗传父亲身上那些“危险的诗人特质”。这件事上,拜伦与安娜的观点罕见的一致,他在给拜伦夫人的信中说:“我希望上帝让埃达变成什么样子都行,只要不是像诗人一样——一家子里有我一个傻瓜就够了。”
正因如此,安娜坚持让女儿从小开始学习逻辑、科学和数学。对女儿的教育规划井井有条——小埃达的课程表丰富多样,五岁的埃达每天不仅要学习算术、语法、拼写、阅读、音乐、法语等,还要身体笔直地躺在木板上练习专注力。埃达六岁时,家庭教师开始启蒙教育。母亲的教育让她在学习过程中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从少年时代起,这位少女就展现出对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惊人天赋和求知欲。
名师出高徒
年纪稍长,埃达开始师从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研习数学成为这位少女生活的重心。德·摩根在写给埃达母亲的信中说,天分也许会让埃达成为“一流的、卓越的数学研究者”。
德·摩根不认同剑桥那套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老式数学学习方法,他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原理,这与埃达想要深入钻研数学的志趣不谋而合。埃达在学习之初有些急躁,常常懊恼于知识的匮乏,为徒劳的努力而生气。老师以牛顿为例,耐心劝告她:“知识的匮乏感终究是无法摆脱的,当然也没有必要达到所谓的极限。”埃达后来也听从劝告,表示自己“常常能从错误中学到更多”。
德·摩根是埃达最满意的数学教师,自然,他也将埃达视作得意门生。才华横溢且富有爱心的老师与天资过人又积极向上的学生间的鸿雁往来,读来引人入胜。埃达与老师讨论关于“级数”“运算”“无差别”和“努伯利数”的几封信中,字里行间无不展示着她日益积累的数学知识和非同凡响的理解能力。大多数时间里,这样的数学课都是通过书信开展的——这位勤勉的学生经常给老师寄去好几包数学作业请他批阅。虽然一次也没有进过课堂,但当时埃达的学习水平已经大致与德·摩根带的大二学生相当,称之为天才少女亦不为过。
“假如不能给我诗,给我诗一样的科学”
作为诗人拜伦唯一的合法子嗣,埃达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体现出了父亲那般的天才灵气。她欣赏数学之美的能力是一种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天赋:她发现数学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可以描述宇宙的和谐,数学也可以是诗意的。她在给母亲的书信中提到这种“被糟蹋的天赋”时说:“如果他将这种天赋遗传给我的话,我会将其用于发现伟大的真理和原则。我觉得这是他留给我的使命。我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点,而且能够投身其中是我的荣幸。”
埃达喜欢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数字的着迷联系在一起。是这份独具诗意的感知能力,让她将数学方程式视作描绘壮丽大自然的画笔。在她看来,数学“是一种能够充分表达自然世界伟大真理的语言”,而且人们可以用它描绘出体现在创造当中的“相对关系的变化”。数学,是“让人类弱小的思想能够最有效地理解世界的工具”。
埃达是骄傲的,她曾去信和巴贝奇谈到:“我认为父亲作为诗人已经达到(或者可能达到)的成就不会高于我将来在科学分析方面的成就,因为对我来说这两者可以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对包括她父亲在内的许多人来说,浪漫主义时期的细腻感性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狂热是互不相容的,而埃达却能在这两个时代之间游刃有余、穿梭自如。
天赋与机缘
埃达聪颖灵慧,且天赋极高,五岁半时,她的启蒙老师拉蒙特小姐向拜伦夫人汇报道,埃达对演算充满兴趣,“她可以准确算出5到6行数字相加的结果”。除此以外,埃达还对各个学科都充满好奇:她喜欢用木砖随性地盖房子,解剖过蜻蜓,对火山喷发兴趣极高……埃达八岁时,拜伦夫人在给拜伦的信中写到“她志在投身于船舶制造”。
十一岁时的一次欧洲旅行,激发了埃达的想象力,让埃达爱上了飞行,她时常幻想自己能像小鸟一样飞翔。为此,她专门研究了鸟类解剖图,以及各种可充当翅膀的材料——羽毛、纸张、丝绸等,她甚至想到了利用蒸汽机来实现飞行。
1828年2月,为了实现想飞的梦想,不满13岁的她决定自己造一对翅膀。她有条不紊地、深思熟虑地、带着想象力和激情地研究了不同的材料和尺寸。她考虑了制作翅膀的各种材料:纸、油纸、金属丝和羽毛。她研究了鸟类的解剖结构,以确定翅膀和身体之间的正确比例。
17岁的豆蔻少女埃达·拜伦还认真把自己的成果写成《飞翔学》(Flyology),用图版说明她的一些发现,需要什么设备:比如利用指南针,来 「走最直接的道路」翻越山脉、河流和山谷。她计划的最后一步是将蒸汽与 「飞行艺术」相结合。她想飞,想法很疯狂,却被现实折断了翅膀。埃达从小身体孱弱,常常生病。八岁时,她就因为头痛影响视力。最严重的一次便是,1829年6月,埃达因麻疹发作全身瘫痪,在床上休养了将近一年,之后仍然行动不便。直到1831年,她才能拄着拐杖走路。虽然最终埃达没能实现当飞行家的愿望,但她对科学和工程学的兴趣还远不止于此。
尽管母亲一直严加管教,埃达身上还是展现出一些父亲的特征。她在十几岁时,与家庭教师坠入爱河,恋情暴露后,埃达还曾试图和恋人私奔。私奔以失败收场,此后埃达大病一场,病榻上的她接受了母亲的信念,认为沉浸于数学就可以帮助自己摆脱拜伦式的性格倾向。经历了这段不被允许的师生恋之后,十八岁的埃达决定开始深入学习科学。她曾给新任家庭教师写信说:“我必须断绝生活在愉悦和自我满足中的念头。我发现,似乎只有对科学课程进行非常深入和高强度的学习,才能抑制我狂热的想象力……我认为自己首先要做的是彻底掌握一门数学课程。”
埃达和新任教师以及母亲都认为,这张写满三角函数、代数学和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药方,能够治疗任何拥有过多浪漫情怀和艺术幻想的病人。
于是,从欧几里得到高阶数学,埃达沉醉于数学的世界里,孜孜不倦。
由于埃达的身份和教育背景,她得以结识当时社会上一些最著名的科学家和名人。如数学家、工程学家查尔斯·巴贝奇、数学家大卫·布儒斯特爵士、发明家查尔斯·惠斯通、物理学家麦可·法拉第、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等。他们对这个聪明的女孩格外欣赏,愿意传授他们所知道的一切。
1833年,18岁的埃达还牵头成立了女学者联谊会,她们组织参观博物馆,拜访科学家,谈论音乐、绘画等艺术,也关注争取妇女受教育权与选举权等政治问题。埃达兴趣极其广泛,包括跟大脑如何思考相关的学科,比如颅相学和催眠术。她对大脑感兴趣,因为她怀疑自己的母亲有一种潜意识的疯狂。但是之后的这些研究并未成功。
在一次聚会中,埃达的家庭教师兼密友萨默维尔把她引荐给数学家、发明家、计算机鼻祖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二人十分投缘,很快成为好友,展开了一段长期亦师亦友的工作关系。聚会结束两周后,她参观了巴贝奇在伦敦的工作室。在那里,她第一次看到了差分机的演示以及对分析机的设计。埃达立刻被这些神奇的机器深深吸引:那些繁复的数字运算竟然能在机器上轻易实现,而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数学难题也因此有了实现的可能性!痴迷数学的埃达从此与分析机——机械式通用计算机,也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结上了不解之缘。
1835年,20岁的埃达嫁给了一位名叫威廉·金(William King)的贵族青年。他曾经教过她数学。丈夫被册封洛芙莱斯伯爵后,埃达·金夫人成为洛芙莱斯伯爵夫人。婚后,埃达没有像传统贵族夫人一样沉迷享乐,而是在丈夫的支持下,继续向着自己的数学梦想大步前行。她也与远在意大利的巴贝奇坚持通信,探讨分析机的各种问题,这些信件如今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界的无价瑰宝。
1842-1843年间,她翻译了一篇意大利科学家路易吉·梅纳布雷亚据巴贝奇的演讲撰写的关于分析机的法语报告《分析机概述》。埃达将此文翻译成了英文并加以注释,稿件在《科学备忘录》发表时,共计六十六页,其中四十一页都是埃达写的注释笔记。在这份笔记中,包含了一张写满数学算法的巨幅图表,被视为「第一个计算机程序」。1843年,埃达花九个月翻译完了巴贝奇的程式设计书,并留下了厚厚的笔记。这些笔记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部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程序。
埃达介绍了如何为巴贝奇的分析机创建代码,用来处理字母、符号和数字,创建了循环和子程序的概念。埃达的这份笔记是计算机早期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远见。当巴贝奇等同时代最杰出的一批学者,仍只着眼于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力时,她已经预见了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未来,比如可以用来被作曲、制图和科研探索,如今这些都已成为现实。巴贝奇对埃达的聪慧和分析能力非常欣赏,毫不吝惜溢美之词,称她为「数字的魔女」(Enchantress of Number)。1843年,巴贝奇在写给埃达的信中表示:「忘了这个世界的众多纷扰,忘了那些的虚伪骗子——忘了一切,只要有“数字的魔女”便足矣。」
埃达的图表埃达详细解释了分析机计算努伯利数的方法:分析机从“仓库”提取数据,在“磨坊”内完成运算,最终返回“仓库”。这一过程展示在一张巨大的图表上,表中列出分析机运行的每个阶段和变量及中间结果。这张图表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个计算机程序”,用现在的计算机术语来说,这个数表就是“执行跟踪”。最厉害的是,埃达意识到它的运算不必限制于数学和数字。一台能操作数字的机器,可以处理任何能用数字代表的信息数据。在参考了德·摩根将代数扩展为一种形式逻辑的思想之后,她表示像分析机这样的机器能够储存、计算和操作任何可以使用符号表示的对象,包括文学、逻辑和音乐。
以音乐为例,她说:“举例来说,如果在和声和作曲中,各种音调的声音的基本关系能采取这种呈现和编写方式,那么分析机就可以创作出达到任何复杂程度或长度的乐曲,既精妙又符合乐理。”
在注释中,埃达还运用雅卡尔的提花机编织图案的原理,形象地解释了分析机利用打孔卡不断循环的特性来完成编程任务的特征:雅卡尔提花机编织的是花与叶的图案,分析机编织的则是“代数的花纹”。
和如今的程序员一样,埃达深知编程的复杂性以及正确地设置程序有多么困难——“几种效应同时发生,相互独立,又或多或少的相互作用”。她也清楚,计算机最重要的是“缩短完成计算所需的时间”。
埃达是一个“工作狂”,她在一份图表中明确展示了将算法输入计算机的详细步骤,包括两个递归循环。这份工作使她“连续不断地工作了一整天”。“这是我工作成果最大的一天,”她在给巴贝奇的信中写道,“您将会非常欣赏这份图表。它是我呕心沥血的作品”。他们来往的信件证明了这份图表确实是埃达独立完成的;她在这个过程中唯一得到的帮助来自她的丈夫洛夫莱斯伯爵。他很支持妻子的爱好与工作,虽然他不懂这些算法,但还是愿意一笔一画地为妻子的铅笔笔迹描上墨水。“洛夫莱斯伯爵这时体贴地为我所写的全部内容上墨,”她在信中写道。
发表论文后,埃达继续着自己的计算机梦想,她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将数学与机器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
1852年11月27日,年仅36岁的埃达为了治疗宫颈癌,却因此失血过多去世。
事实上,Lovelace不仅是第一个程序员,也是最早意识到计算机完全潜能的人。
遗憾的是,她的理论由于太过前卫,一直无人问津,直到1950年代才被重新发掘。
1953年,在Ada去世后一百年,她的「分析机概论」研究笔记被重新发布。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前夜,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
生前只能用姓名缩写发表著作的第一位程序员Ada Lovelace,在去世后一个世纪终于得到了迟来的荣誉。1980年12月10日,美国国防部标准局为了纪念埃达,将历时二十年才研制成功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命名为ADA,并以埃达的生日设立了一个编号MIL-STD-1815——程序员配得上用机器和程序来言说的爱意与纪念。Ada由Pascal及其他语言扩展而成,比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
没有计算机就没有程序员,巴贝奇创造了分析机,被誉为“计算机之父”。而埃达则明确了从计算器到计算机的转变,称之为“史上第一位程序员”,乃是实至名归。这份特殊的机缘,造就了计算机史上的美谈。虽然巴贝奇分析机并没有在埃达有生之年成为现实,她的第一部算法却播下了数字时代的种子。埃达在一百年前的远见卓识,超越了同时代的任何人,她早已预见,在未来,机器会成为人类想象力的伙伴,二者的合作可以编织出如雅卡尔提花一样精美的图案。
2009年,伦敦非营利组织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并鼓励更多女性投入科研事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二定为“埃达·洛夫莱斯日”(Ada Lovelace Day)。
为了纪念她的成就,英国计算机公会每年都颁发以埃达为名的奖项。
2020年,英伟达发布了5nm制作工艺的Ada Lovelace显卡。因为Ada是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是计算机程序的创始人。
70年前的程序员主力军——女性!
程序员这份工作正式出现,是在1940年代。
二战时期,男性普遍参军,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生产的比重因此空前提高。在人们印象中,这些新出现的“职业女性”,大都是工厂里的蓝领工人。但其实还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由于其工作的机密性,在政府的宣传中被隐去了:她们就是被美军招募,为前线破译密码、计算炮弹轨迹的人工计算员(human computer)。
(如果放在战前,这些毕业于数学专业的年轻女孩,多半只能从事教师、秘书之类的低薪职业)
除了手算,计算员的工作也会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机械式微分分析机。于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之后,曾做过计算员的六名优秀女性便被选为ENIAC的首批程序员。
当时,电子计算机是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甚至连工作指南都没有。六位新入职的女程序员不得不从无到有、无师自通地摸索出为ENIAC编程的方法,让这台庞然大物真正运作起来。也正因如此,她们的工作成果,无疑对此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可这份巨大贡献,在当时却并没有获得掌声。
(在ENIAC时期,“programmer”的概念甚至还没出现,这些女程序员一般被叫做“coder”;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男程序员通常会避免自称“coder”,因为这被认为是一个属于女性的词)
按照ENIAC项目负责人的认知,编程多半只是些文书工作,没什么技术难度。所以比起制造硬件的工程师,负责软件的程序员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因此1946年2月14日,在ENIAC的第一次公开演示大获成功后,包揽硬件工作的男工程师出名了,女程序员们的名字却未被任何媒体报道,甚至被记者当成摆拍的女模特,连庆功晚宴都没邀请她们参加。
然而有点讽刺的是,这种低估和轻视的心态,恰恰奠定了之后二三十年女性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
1950年代,企业纷纷引进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对程序员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在人们的认知中,这份并不抢手的工作,与打字员、秘书类似;具体技能不是关键,只要逻辑性强、算数好、一丝不苟的人便能胜任。而“擅长针织、烹饪、做家务”的女性,不正是符合条件的绝佳人选吗?
(《Cosmopolitan》这篇报道中提到,女程序员一年能赚20000美元,业内女性的比例超过50%,这在STEM领域的白领职业中是非常罕见的)
随着女程序员变得越来越普遍,1967年,《Cosmopolitan》杂志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Computer Girls》的文章。著名计算机先驱、女程序员Grace Hopper甚至在其中半开玩笑地故意利用性别刻板印象,鼓励女性进入这个拥有光明前景的行业:
编程就像准备一顿晚餐,它需要十足的耐心,以及处理好每个细节的能力。女人简直是天生的程序员!
到了1960年代末,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让软件的巨大潜力渐渐凸显。尽管编程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人们对它的看法,逐渐从无足轻重的“soft work”,变成了有难度、有价值、能够赚大钱的“modern software”。
这让老板们开始重新思考程序员的录取标准。
在此之前,聘用程序员,主要依靠PAT(Programmer Aptitude Test)。PAT测试可以筛选出富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候选人,被当时的企业普遍采用。
图 部分PAT试题
但1966年,一家名叫SDC的公司不再满足于PAT测试。他们请来两名心理学家,让他们进一步细化这个测试,从而使录取结果更加精准。于是,两位专家采访完1400名工程师之后,给出了一份“最适合做程序员的人”的人格侧写。
然而,这1400个研究对象里,有1200个都是男性。在如此失衡的样本选取下,研究结果最终把“不善交际、共情能力差”作为一项重要特质归入了侧写中。
这套新的评价体系,正是后来人们心中“程序员=社恐自闭宅男”的刻板印象起源。而由它导致的性别比悬殊的录用结果,也让女性在行业内的地位直线下降。
1980年代,家用电脑和电子游戏机开始热销,并被广告商包装成“boy's toy”。潜移默化的刻板印象,让许多女孩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计算机产生兴趣的机会,字面意义上“把女程序员扼杀在了摇篮中”。
与此同时,在学校里,本就占据资源优势的男孩被鼓励钻研理科,而女孩则“自然而然地”更倾向于学习文科……从家庭环境到学校教育,社会观念到制度系统,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步步紧逼地将女性挤出了计算机行业。
据统计,到1986年,程序员中女性的比重,已从曾经最正常的50%下降到了37%;2015年,主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里,仅有18%是女孩;截至2020年,在整个IT行业中,女性工作者的数量只占到总数的25%。
(图 主修医学、法律、物理的女性比例总体一直在上升,唯独计算机从1984年起就开始下降)
好消息是,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其中的不合理。而科技史上那些被隐藏的女性成就,也正在重新为人所知。
2016年,黑人女作家Margot Shetterly的小说《隐藏人物》出版。
这本书以1960年代在NASA担任人工计算员的三名黑人女性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她们凭借无可取代的工作能力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但这份成就却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下被深深隐藏起来。
未来的每一天,只要仍有年轻女孩踏进这扇由她们开启的大门,这些女性的成就,就会被延续。而这段属于她们的历史也在告诉我们:所谓的“男女天性差异”,其实从来不是今天程序员男多女少的真实原因,更不是应该劝阻任何女孩投身科技事业的理由。
女性一定可以学好编程
2003 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Allan Fisher 和社会学家 Jane Margolis 发表了一篇研究,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女性程序员占比越来越少?
据统计,自 1960 年到 2013 年,在法律行业,女性律师的占比,从 3% 提高到了 33%;
对于医师和外科手术师,女性占比则从 7% 上升至 36%;
在生物学领域,女性占比从 28%,上升到 53%;
在化学领域,女性占比从 8%,上升到 39%。
计算机行业呢?
在 1960 年,女性在计算机行业从业占比是 27%;到了 2013 年,这一数字是 26%。其他行业的女性从业者占比大幅上升,计算机行业反而略微下降。
现在这一数字是多少呢?不同的统计渠道,不同的统计方法,对术语的不同定义(比如什么叫“程序员”),可能得到的结果不同。但这里有一个数字可以参考:
Statista 在 2020 年初给出的统计,女性开发者占比大概是 8%。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26823/worldwide-developer-gender/
对于这一现象的传统解释是:相较男性,女性在逻辑思维上差一些,所以在编程学习上不如男性。
但实际上,对于这一论断,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有过很多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至今都没有靠谱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结论。
换句话说,目前的科学研究更支撑的结论是: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女性和男性是没有差异的。
但是,社会对“女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一刻板印象,却真实影响了女性的信心。
2004 年,斯坦福大学 Lilly Irani 的一份简单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点。这个研究,最终发表在了 ACM SIG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上。
Irani 教授的实验非常简单,她找来一组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成绩上是一个水平的。
但是当被问到,在使用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你们认为自己的水平是如何的时候,男同学给自己打出的平均分是 8.4 分;而女同学却只有 7.7 分。
也就是虽然大家在学校的表现是一样的,但是整体,男性却普遍认为自己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而当问到,你是否有信心成为一个比平均水平更好的程序员的时候(比 50% 的程序员更好),有 60% 的男性有这个信心;相较而言,只有 10% 的女性有这个信心。
L. Irani. 2004.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onfidence in CS course culture in Proceedings of ACM SIG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2004.
如果我们去追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男性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或者女性的不自信源于哪里?很显然,社会的刻板印象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美国的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小型家用电脑开始流行起来。
比如 1977 年苹果公司发布的 8 比特家用电脑 Apple II:
再比如 1981 年,IBM 发布的 IBM Personal Computer 5150.
当个人电脑开始走进家庭的时候,青少年有了更早的机会,可以随时随地接触电脑,开始计算机启蒙。
在 80 年代中期,一些美国青少年已经在大学前有了对编程的基础认识,比如什么是 if 语句,什么是循环逻辑。
毫不出人意料地,来自大学的统计数据表明:有这些对计算机基础认识的学生,大多数是男生。
Allan Fisher 和 Jane Margolis 深入走访了很多家庭,发现了很多原因。
比如,相较女生,男生有高出两倍多的机会,获得一台属于自己的个人电脑,当做圣诞节或者生日的礼物。
而如果一个家庭购买了一台计算机公用的话,这台计算机将有更大的概率被放置到儿子的房间中,而非女儿的房间中。
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上,如果父亲从事和编程相关的工作的话,父亲和儿子之间更有可能建立起“师徒”的关系。
父亲会手把手教自己的儿子写 BASIC 程序,查看相关的文档,甚至鼓励他们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
而女儿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很少,即使自己父亲的工作和编程相关。
不仅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这样的“偏见”,在学校,也存在这样的“偏见”。
Allan Fisher 和 Jane Margolis 的研究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可能并不仅仅是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这么简单。
他们的研究显示,整个社会似乎更能容忍男性是一个“专才”,而对女性的要求,更多的,是要成为一名“全才”。
他们访问调查了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发现,如果一名男生表示,我就喜欢计算机,我一天到晚陷入计算机的世界无法自拔,我编程,我写代码,我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写 BASIC,也就是所谓的 nerd。
这样的男生确实会被校园文化嘲笑,但是,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组织。他们组建计算机社团,在这里,“志同道合”的“男同胞们”能一起摆脱“外面世界”的嘲笑,踏踏实实钻研计算机技术。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是一个女性的 nerd,你不但会被“外面的世界”所嘲笑,也很难融入这样的计算机社团中。
大多数男性 nerd,似乎不太接受女性 nerd,虽然大家都是 nerd。
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文化似乎更能接受,甚至是在鼓励男性,仅仅向一个专一的方向发展。
这不仅仅表现在计算机领域。男同学只喜欢汽车,或者只喜欢足球,甚至是只喜欢画画,只喜欢音乐,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一件事情上,似乎很正常。
而对于女性,在教育文化上的期待似乎有所不同。大家似乎“觉得”女性不应该只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学习,而更应该“什么都懂一点儿”。
这样的教育文化差异,一定程度造成了日后男女职业发展上的不同。沉迷一个领域,并且深耕一个领域,自然有更大的概率在这个领域上有更大的发展。
而文化上,我们似乎并不鼓励女性“沉迷”。更不用说是沉迷计算机了。
实际上,一名“沉迷计算机”的男生,可能不但有时间去操场跑步,去篮球场打几场篮球,更会在诸多校园聚会上精心打扮自己一番,学几个蹩脚的笑话去“撩妹”。
他们会在自己的笑话冷到冰点的时候解释道:不好意思,我不擅长讲笑话,我主要玩儿计算机。
而对于女性,如果你说自己“沉迷计算机”,却精心打扮自己一番去参加聚会,别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你不是沉迷计算机吗?怎么来参加聚会了?
更逗的是,两位教授在访谈中发现,在到底什么是“沉迷”的定义,社会对男女性的标准似乎都是不同的。
如果去仔细观察那些表示自己“沉迷计算机”的男生,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并不是 7 * 24 的坐在电脑前编程,不修边幅,不吃不眠的“黑客形象”。这些只是电影或者电视剧里的夸张手法。
换句话说,文化上,我们不但不鼓励女性“沉迷”,还对于什么叫“沉迷”,向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在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里,从入学时候开始,男女生的基础就有了差异。
再加上文化的影响,数据显示,在20 世纪末,21世纪初的美国,不但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女性比例本身就不高,在一年后,还会有近乎一半的女性选择转专业。
可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一个“反直觉”的结论出现了。
Allan Fisher 和 Jane Margolis 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在青少年时期,大多数女性对计算机的接触比男性少很多,也浅很多。
但是,在三年后,那些坚持下来学习的女性,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上,并不比那些从小就摸电脑的男孩子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没有因为这个因素产生显著差异。
为什么?
两位教授的解释是:虽然那些男孩子从小就接触计算机,从小就接触编程,但是,那是一种“业余”的接触。
相较于在大学里体系化,严格,并且极高密度的学习和训练,大多数男孩子那些早期对计算机的学习和接触,在大学课程面前,简直是皮毛,不值一提。
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这些早期的优势,很快就会被追赶上,哪怕是零基础。
他们的研究表示,“是否在少儿时期就接触过计算机”这一因素,完全不能成为预测“日后在计算机领域的成绩”的指标。
至此,在我看来,这个研究已经超越了对“计算机领域的性别差异”的研究范畴,而有了更加普世的意义,对所有人都成立。
早,并不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优势;
相较而言;成体系,持续,高密度的训练,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只有有这些因素作为前提,早,才可能是一种优势;
而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早,是很容易被超越。
【评论区】
1.男生好像普遍比较自信🤔 九成的女孩子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九成九的男孩子都觉得自己帅爆了😏
(我说:我们女生也要更自信!)
2.之前读到一篇心理学方面的文章说女孩子的自尊心普遍比男孩子高很多,所以受到外界舆论影响比男生大
作者回复:改成大白话就是:通常男生比女生更不要脸 (狗头.jpg)
↓相关资料查询结果
研究显示,女孩年轻时的自信程度很低,这一情况到30、40岁后会有所改善,且随着年龄增长自信程度越来越高。
而男孩不一样,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的自信程度都相当高。
康奈尔大学教授说过:“面对很难的课程,男孩子们普遍会不屑一顾,认为没有什么不能搞定,可女孩子们就会觉得真的很难,看了课程名字就觉得不太容易。”
针对于自信心这个问题,惠普面向自己的员工进行了一项调查,测试在给予员工升职机会的时候,男女员工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经过集中时间段调查得出,男员工会在自己能力达到晋升标准60%时,就开始对晋升跃跃欲试,做各种准备,讨论晋升问题,提交晋升申请。
而女员工则按部就班地工作,默默做准备,等做好了十足准备后再竞争、递交申请。(世另我!!!)
而对于未来工作的薪水,男孩子和上司提出的薪水要求会比女生高出30%,这是男孩子对自己价值观的肯定,而女孩子则会更务实一些,结合实际,不敢过于张扬。
男孩子更有主动性,但后劲一般;而女孩子由于自信不够,可能一边研究一边进步,之后自信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提升。
现在的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大人们意识不到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形体焦虑。
形体焦虑是心理学领域的前沿话题之一,近年来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形体焦虑往往脱离真实的形体状态。
你是否真的胖,你是否觉得自己胖,你是否为自己胖而感到痛苦,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三件不相关的事情。
就拿我来说吧:我真的很胖,我也知道,但是我并不以此为耻,所以我并没有降低自我评价,或者说存在社恐等。
此外,心理学家还发现,在人群中,最矮、最胖、皮肤最差的人并不是因为胖、矮、黑等问题而感到最焦虑的人。
不仅如此,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受到最大焦虑和痛苦的特定个体,甚至通常被外界视为“其实很好”。
这个问题在女性中尤为突出——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一定有一个女生并不胖,却总是因为自己的身材而倍感焦虑。
从传媒产品、商业广告、短视频、到美妆博主的话语,无数的外界信息都在告诉现在的女生,她们在身体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一种绝对的正确和美好,在这一波舆论的影响下,瘦、白等等在导向上变得绝对正确,人们对女性和女孩美的认知也越来越简单化:好看的女孩子就应该是某一种。
受此影响,大多数女孩子们的自信心自然会被侵蚀:因为她真实的状态与社会的期待并不相符。
在这样的矛盾下,很多女生当然会选择自责:“我不够优秀,达不到外界的要求。”至于更强的自信,就无从谈起了,但实际上,真正的错误是那些固化标准的外界要求。
第二,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压力,这也会让她们的自信心遇到更多的挑战。
我们常说男孩子“心大”,在心理学上,事实上,这是真的——男性和女性处理多巴胺的方式确实不同。
要想刺激男孩和女孩做同样的行为——比如做作业,男孩需要的压力要比女孩大得多。
在许多情况下,这给女孩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让她们对学校生活更感兴趣,在学校更努力地学习,对自己要求更高的标准,更挑剔地评价自己的表现。
但正是因为只需要很小的压力,就能激发出一系列的行为,让女孩子承受了很多负面影响。
比如很多女孩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同时,他们也很在意社会评价,往往更愿意讨好父母和老师,但同时也会更担心自己让老师或父母失望。
与压力相关的大脑机制在女孩的大脑中更容易被激活,其影响也能持续更久。
从积极的一面来说,它让女孩子在暑假结束后能很快完成暑假作业,但从消极的一面来说,这种压力应对机制也有两个负面隐患:
一是让女孩子在有期限的压力下更容易心慌,无法有效学习和工作,从而影响自我评价;
其次,她们长期处于高压力水平的影响下,以至于没有办法保持积极向上的好心情——而这两个隐患最终都会对女孩子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女孩子缺乏系统的自信训练课程和社会支持。
女孩的自信往往与“我是什么样”无关,而是来自于“外界希望我是什么样”。
如果“体重100斤以下”是外界的一个标准,那么110斤的女孩当然会有不自信的风险。
跟女孩子重复“你要自信!”其实意义不大,给一个女孩提供社会支持,让她意识到,没必要去迎合外界的标签,做自己也能得到很多认可和照顾,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珍贵的女孩自信心。
除了社会支持,真正呵护女孩内心世界的自信培训班也非常匮乏。
市面上大量的女孩自信培训班,在礼仪、化妆、服装上,甚至在教育理念上都花费了巨大的篇幅,而不是服务于真正的自信,与“自信女孩”的本质渐行渐远。
目前对女孩多样化发展的苛责太多,保护却太少。
总之,自信的女孩和自信的男孩没什么区别。女孩子不应该被媒体和舆论引导着窝在同一个模板里,不应该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受到外界的限制。她们理应有自己的样子,自信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毕竟王尔德曾经说过:“做你自己,因为所有的别人,都已经有人做过了。”
最后,还是想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视频,证件照片拍完之后,这些女孩最大的收获不是一张比以前笑容更灿烂的照片,而是一种全新的自我认知,这是自信的核心本质:
“我想做更真实的自己。”
《她世界》
如果一位缺乏自信的女性仍能攀至事业顶峰,那么我们也能做到。她知道如何与自己的不自信共处。
在技能相同的情况下,性别不同的人表现各不相同。为了获得一个重要职位,男性通常会先把自己设想为这一领域的专家,然后在工作中学习。他们少有顾虑,甚至有高估自身能力和表现的倾向。相反,大多数情况下,女性在投递简历或向人力资源部门表明自己对某个职位感兴趣之前,会花较长时间斟酌,感到自己准备充分时才会申请。康奈尔大学2018年公布的研究表明,男性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而女性则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数据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焦虑心态的影响,也更在意别人对她们的看法。而因为她们更容易感到焦虑气馁,进而导致她们缺乏自信,容易感觉自己是“冒充者”。
米歇尔•奥巴马也会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不要期待女性必须更友善、更温柔、更善于倾听。
独行女侠在给自己设定了一项任务后,就会事无巨细地坚持到底。为了使自己的表现足够夺目,她认为由她,也只能由她,独自一人完成指定任务。她认为自己不仅应该无所不知,还应该独自一人找到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独行女侠的典型心态(要避免喔):
1.只有单枪匹马地工作才能证明我的能力。
2.我要独当一面,向他人求助是一项重罪。
3.我不需要任何协助,否则只会显露我的弱点。
寻求帮助和团队不仅能让我学到知识,还能推动我不断进步。齐心协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5个对抗冒充者综合征的建议
(1)以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公开谈论自己缺乏自信。遮遮掩掩不谈论才会导致它变成令人羞耻的禁忌。
(3)不可能无坚不摧,脆弱感增添了我们的魅力。
(4)有同理心,错误对培养坚韧的品质不可或缺,也必将使我们更强大。
(5)“人无完人,犯错乃人之常情”
first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second 沉溺在错误中是魔鬼的行径
懂得与自己的不足和解,也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从而走向自信。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有更积极的认识。对身体自我感觉良好意味着在运动中感到自在,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个人自恋心受挫可以成为成就事业的契机。有时严重的创伤往往是对自信心的重要考验。和冲突一样,试炼不可避免。命运会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设下不少陷阱。童年或其他人生阶段遭遇的失败或逆境,都会激发我们与命运搏斗的强烈欲望。
我们应当学会反思自己的恐惧,思考如何进步,如何重建自我,疗愈自我,爱惜自我。
女性承受的期待是要身兼数职,要无所不能,要完美无缺,而且这种完美看起来轻而易举,从而造成灾难性组合;而男性承受的期待是永远都不能被视为弱者。
拥有自信不意味着永不犯错,而是接受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女性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内在因素,她们常反思:是我的错误导致了失败。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为外在因素,他们会认为:我不及格是因为考试太难、老师太严等等
能力体系的四种方式
1.掌握型经验:个体获得的成功将使他笃信自己的能力,一旦遭遇失败,这一信念也不复存在。
2.替代型经验:个体看到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通过持续努力获得了成功,对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将增强。
3.社会说服力:虽然个体有自我怀疑的时刻,但当得到他人口头称赞、被认为有组织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时,会充满动力、持续努力。
4.生理和情绪状态:个体在他人眼光中寻求对自我的肯定,以此得到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专家心态会对她求职过程造成阻碍:她将客观现实抛在脑后,实际上她有充分的职业经历和学识储备可以胜任目标职位,任职所需的其他知识或技能可以在入职后慢慢习得。如果脑海中一直萦绕着对尚未习得的知识的焦虑,并认定这块知识短板会导致求职滑铁卢的。
女性可以做的
(1)像男性一样,主动争取话语权。勇敢要求应得的肯定,表达自己的期望。
(2)不要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小盒子里。
(3)不让自己被轻蔑的眼神定义。
(4)即使你认为自己到达某个高度无非是运气使然或随机事件,这不妨碍你享受掌声。
关于获得掌控感
(1)有信心、不低估自己
告诉自己,自己已经为此努力奋斗过了,成功是应得的。不在无休止的追问中迷失方向,各种假设只会导致自我怀疑。
(2)列出价值观清单,并和它保持一致。它是你肯定自我,做出拒绝或者说明智选择,建立自信心的指南针。
(3)和友善的朋友、导师和同事分享你的成功和不足。
(4)关注真实的、鼓舞人心的女性。
(5)记录并妥善保存一份成就清单或辉煌时候的照片,记录对我有益的品质,回想其带给我的感受。从而了解努力如何成就我。
(6)不要高估他人而贬低自己。自我批评会变成自我预言。采取中立态度,分清楚事实、主观想法。千万不要使用贬义语句——选正确的语句是在宽容自己。
“我做不到”——>“我现在还做不到”
“我一无是处,没胆量做这件事”——>“我现在对此感到不太自信”
(7)他人也有不足和弱点。未知和不确定性是人生常态。承担责任,接受选择。
(8)不用太注重表现如何,完成前期准备后勇敢投入自己未知的领域。制定现实、可实现的目标。所有探索新活动时取得的小胜利都会提高我的自信心。
(9)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拒绝和失败无可避免会让我自我感觉更良好。只有通过失败的经历才知道其实失败没有那么糟糕。克服了考验,信心就会随之提升。
(10)肯定自我,饱含善良和同情心地向别人和自己敞开心扉。
敢于争取
说实话,我觉得女孩子们太习惯学校教育的模式了。在求学过程中,只要有好成绩,她们就会得到奖励。但她们进入职场后,规则就不同了。我发现,很多女人都在默默地等待奖励。当我手下有一些工作能力一般的男性员工,他们很懂得分秒必争地要求加薪;而我手下能力卓越、业绩优秀的女性却毫无所求,只是消极等待。
女孩子们,在某些时候你必须学会争取,否则你就又被性别刻板印象套牢了。
别人会推测女性容易满足或是她有成功的丈夫的经济'支持等。现在我指导女性的职场发展时,我总是告诉她们要敢于争取,如果只是在沉默中感到憋屈,觉得自己不被公平对待、业绩不被认可……这些都会让她们感到痛苦。女性必须用口头表达使对方明白你的期望。一定要勇敢地这么做。
参考文献:
[1]拜伦之女传奇一生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953600
[2]70年前女性是程序员的主力军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703327
[3]史上第一位程序员的传奇人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758307883438584&wfr=spider&for=pc
[4]英国诗人拜伦之女 https://history.sohu.com/a/594010375_121161354
[5]计算机历史上,女性是怎么消失的?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191225-983cbe3e.html
[6]女生学编程 https://mp.weixin.qq.com/s/r2Y7W1z6SsQo4NVJpw97Wg
[7]为什么说女孩普遍没有男孩自信?https://new.qq.com/rain/a/20220504A09VCN00
[8]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