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双指针】LeetCode 142. 环形链表 II【中等】
给定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 null。
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评测系统内部使用整数 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如果 pos 是 -1,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注意:pos 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
不允许修改链表。
示例1:
输入:head = [3,2,0,-4], pos = 1 输出:返回索引为 1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
示例2:
输入:head = [1,2], pos = 0 输出:返回索引为 0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一个节点。
示例3:
输入:head = [1], pos = -1 输出:返回 null 解释:链表中没有环。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在范围
[0, 104]
内 -105 <= Node.val <= 105
pos
的值为-1
或者链表中的一个有效索引
进阶:你是否可以使用 O(1)
空间解决此题?
【分析】
这类链表题目一般都是使用双指针法解决的,例如寻找距离尾部第K个节点、寻找环入口、寻找公共尾部入口等。
算法流程:
1、双指针第一次相遇:设两指针fast,slow指向链表头部head。fast每轮走两步,slow每轮走一步。
(1)第一种结果:fast指针走过链表末端,注意是fast走过了链表末端,说明链表无环,直接返回null;
若有环,两指针一定会相遇。因为每走一轮,fast与slow的间距+1,fast终会追上slow;
(2)第二种结果:当fast == slow时,两指针在环中第一次相遇。下面分析此时fast与slow走过的步数关系:
设链表共有 a+b 个节点,其中 链表头部到链表入口 有 a 个节点(不计链表入口节点), 链表环 有 b 个节点(这里需要注意,a 和 b 是未知数,例如图解上链表 a=4 , b=5);设两指针分别走了 f,s 步,则有:
fast
走的步数是slow
步数的 2 倍,即 f = 2s(fast
每轮走 2 步);
fast 比 slow多走了 n 个环的长度,即 f = s + nb;( 解析: 双指针都走过 aa 步,然后在环内绕圈直到重合,重合时 fast 比 slow 多走 环的长度整数倍 );
以上两式相减得:s = nb,则f = s + nb = 2nb,即fast和slow 指针分别走了 2n,n个环的周长 (注意: n 是未知数,不同链表的情况不同)。
2、双指针第二次相遇
(1)slow指针位置不变,将fast指针重新指向链表头部节点;slow和fast同时每轮向前走1步(此时f=0, s=nb);
(2)当fast指针走到f=a步时,slow指针走的步数s = a + nb,此时两指针重合,并同时指向链表环的入口。
概括一下:
根据:
-
f=2s (快指针每次2步,路程刚好2倍)
-
f = s + nb (相遇时,刚好多走了n圈)
推出:s = nb
从head结点走到入环点需要走 : a + nb, 而slow已经走了nb,那么slow再走a步就是入环点了。
如何知道slow刚好走了a步? 从head开始,和slow指针一起走,相遇时刚好就是a步。
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1)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class ListNode: # def __init__(self, x): # self.val = x # self.next = None class Solution: def detectCycle(self, head: ListNode) -> ListNode: fast, slow = head, head while True: if not (fast and fast.next): return fast, slow = fast.next.next, slow.next if fast == slow: break
# 两指针第二次相遇。slow指针位置不变,将fast指针重新指向链表头部节点;slow和fast同时每轮向前走1步 fast = head while fast != slow: fast, slow = fast.next, slow.next return f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