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是一个近年来兴起的、迅速蹿红的词汇,据不准确考证,始作俑者大概是小米公司的老板雷军。即便他不是第一个,也是第一批。至少有一点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这个词是我们天朝人原创的,在英语中对应的概念类似“Internet Thinking”或者“Internet Thoughts”是从中文翻译、解释过去的,这里有一篇英文相关的帖子。维基百科上也没有类似的中文或英文的词条。
通常的“互联网思维”包括很多内容:用户思维,体验为王,口碑,快速迭代,专注,极致,免费,低价,创新等等。比较经典的例子包括小米,雕爷牛腩,滴滴打车之类。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下一个单一的定义。如果我们把“口碑、免费……”等等若干概念打包,统一称为“互联网思维”,未免太粗糙了。只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才有资格称为一个单一概念。对于一个单一定义,我目前看到的是陈雪频的一篇博文中提到的
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 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不是营销思维,也不是电商思维, 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商业思维,而且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而是适用于所有企业。
这个定义是单一的,但是很笼统。什么是“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的影响力”?在这种影响力下,企业重新审视,如何做?并没有提到。但是这个定义指出了一点:互联网正在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进行着整体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整个人类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组织形式,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偏重互联网的技术属性,试图对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基本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主流的互联网思维进行一一解释,最后引出我们应当采取的重新审视的方式。
互联网的作用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把世界上的电子设备连接起来的一张网。它有什么作用,我的观点很简单:
互联网极大的扩展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能力。
没有更多了。我进一步解释一下。我们使用互联网聊qq、收发邮件、浏览网页、下载软件等等,都是在获取或者发送信息。互联网的终端是计算设备,但是从互联网的角度,这些设备的目的显然不是计算,而是一个信息发送或者接收的终端。所以,不应该把互联网看做是计算机的延伸,而应该看做是和通信工具一脉相承的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交流能力在不断的拓展。最开始人类只能像动物一样,通过动作和几种吼叫声传递很少的信息。而发明了语言之后,使得信息的交换量大大增加。而后发明了文字,使得信息可以在时间上进行传递。再后面的烽火、邮件,使得信息可以在空间上进行远距离传输。而进入电信时代以来,包括先后出现的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话,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容量和距离。而后出现的电视,则增加了可传输的信息类型。
而互联网,对于人类信息交换能力的扩展表现在:a)容量进一步提高;b)信息类型变多,除了语音,还包括文本、数字、图像、视频、软件等。
这个技术路线当前的阶段是移动互联网。它对于互联网在功能上并没有提升,而是拓展了互联网这个工具的使用场景,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多的环境中使用互联网进行沟通。移动互联网之于互联网,可以看做无线电话之于电话的意义。
而人类传递信息的能力得到极大扩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结果,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程度上得到极大缓解。这一点,使得所有依赖“信息不对称”而受益的主体得到冲击乃至瓦解,而受害的主体则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概括的说,互联网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的作用是供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由此导致信息不对称性大大减轻。这个观点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唯一观点。我将用它对几个典型的互联网思维进行分析。
对几个典型互联网思维的分析
用户思维
“用户至上”的思维可谓“互联网思维”的一大内容。但是这个内容并不新鲜,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客户就是上帝”,“和气生财”,甚至皇帝也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什么互联网时代这个概念会被重新提出来呢?是冷饭热炒吗?不是这么简单。其中的变化在于,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更为重要。为什么?这就要提到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内容:口碑。在以前,一个商家的用户体验如何,通常是靠客户的口口相传,而这个就受到人类活动空间距离的限制,形成的口碑也往往是局域性的。而信息传递能力被互联网加强以后,一个商家的用户体验好或者不好,都很容易并且迅速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而且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并且会长期的留存。这就使得用户体验所带来的宣传效应大大加强。
低价
这也不是互联网时代的新鲜产物,“赔本赚吆喝”、“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老祖宗就知道。那么互联网时代这种东西为什么又会成为焦点?这就要从薄利多销说起,之所以这样可以提高利润,原因不在于互联网,而在于经济原理:规模效应。也就是说,生产的规模越大,单个商品的成本就会越低。薄利多销的核心在于,薄利能够带来多销,否则降价就没有意义。而互联网的作用在于,使得薄利带来多销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在以前,信息传递受空间距离限制,降价可能只能吸引到附近的人来购买;而在互联网时代,降价的信息可以不受空间限制的传递。当然,购买商品的行为可能还是受空间距离限制,但是,如果这个商品本身是虚拟商品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越是虚拟化程度高的商品,越适合搞降价促销。而对于某些刚需的商品,本身就不适合“薄利多销”的策略,那么在这个角度上,再怎么互联网化也是没有意义的。
快速迭代、专注、极致
这几个其实和互联网没什么关系。快速迭代,不是互联网的特点,而是软件产品的特点。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把互联网思维用于能源行业,你怎么快速迭代?而即使没有互联网,对于电子产品,或者软件产品,因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易变性,快速迭代也是必然的。
至于专注,这个完全是产品战略问题。你可以搞单一产品(譬如苹果),也可以把产品多样化,这个完全看具体的行业和产品,和互联网无关。有没有互联网,该单一的还是单一,该多样的还是多样。
至于极致,则是个噱头。小米手机算极致吗?顶多就是看上去极致。说白了,还是个营销问题。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营销活动的影响面更广。
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典型观点就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以最近总理提出的“互联网+”为典型代表。如果我们从“互联网是信息传递工具”的角度来看,这个结论是显然的。只要需要信息交换的地方,就有互联网潜在应用的可能。而虚拟化程度越高的行业,越容易受互联网影响,比如传媒、出版、金融、音乐、教育等。而实体化程度越高的行业,越不容易受互联网影响,比如石油、重工、房地产、收藏等。看几个最近比较火的例子,如打车软件、uber、拉勾、外卖、餐馆排队,再看到以前的团购、58、淘宝、婚恋网站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在“互联网+”当中找到切入点。实际上,有一个行业,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巨大,而大家可能不太注意,这就是金融行业。我这里提到的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金融市场本身。可以说,现代金融业是和IT业同步发展起来的。当然本质上金融业是不需要依赖IT的,但是如果没有现代通信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而是依靠人工进行报单、撮合交易,很难想象金融市场能达到现在的规模。
可以随意的设想一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怎样帮助司机避开城市中的拥堵路段,如何让病人找到某一方面的专家医生,如何帮助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如何为闲置的劳动力提供兼职机会,如何提高酒店的入住率,如何提供旅游景点的拥挤程度,如何把快过期的商品更多的销售出去,等等。当然,也可以用它干坏事,比如如何选择抢劫的目标并降低被抓的风险。不过,还是利用互联网骗人更容易一些。
引申:大数据和物联网
前面的讨论中,并不涉及大数据和物联网两个火爆概念,原因在于,从技术的角度上,它们和互联网的作用有本质的不同。
前面说到,从技术角度,互联网的作用是提高人类的信息交互能力,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换的工具。而工具,是人体自身某种功能的延伸。所以,可以把互联网作为人类语言能力的延伸。
而大数据则不同,它不是语言的延伸,而是大脑的延伸。大数据技术,当然更准确的讲应该是人工智能技术,它的作用在于辅助人脑处理信息,而不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那么物联网又是什么的延伸呢?互联网是连接人和人,而物联网是连接人和东西,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增强了人体的视听嗅味触几种感觉的感受能力和范围。
总结
如果说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和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人体体力的延伸,那么信息技术则是人体脑力的延伸。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分别增强了人类的信息传递(主要是语言)、思维和感知能力。而以目前的状态来看,影响力最广的是第一个。当我们思考互联网会带来什么影响的时候,不妨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人和人之间可以无成本、无延迟的传递任何信息,事情会是什么样的?”
从这个角度看,技术只是提供了一种增强信息交互能力的工具,却不会改变其他的东西,比如人性。我想到了葛优在《手机》里说的一段话:“为什么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复杂,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会说话。人类在学会说话之前,用的是肢体语言,把一个事情说清楚很难,得跳半天舞;骗人就更难了,蹦跶半天,也不见得能把人骗了。会说话之后,骗人就容易多了,动动嘴皮子就行了。”那么,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骗人将变得更加容易、低成本,而造成更大、更广的影响。只需要点几下鼠标,运行个脚本,就可以把你的谎言传递给成千上万的人。至于人为什么会被骗,和技术无关,而是根植于人心的千万年几乎未曾改变的人性。
当然我并不是技术的悲观论者,人类正是借由不断创造出的各种技术,才发展出越来越先进的文明。技术固然可能造成灾难,但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如果今天有人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而担忧,那么可以想象一下,在人类开始使用火的时候,是否有人担忧人类的肠胃系统因为长期使用熟食而退化?当农业技术刚刚被发明的时候,是否有人担忧人类依赖于以种植的方式生产食物而变得脆弱?机器刚刚被发明的时候,也曾被大多数人视为怪物。曾经只有少数智者才能掌握的技术,在今天已经称为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而今天看上去高端的东西,也会在未来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