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前的思考

又有了一次参加校招的机会,我希望自己每参加一次校招,都能加深一些对校招的理解。校招前,我想思考清楚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校招?

我最终想到了 2 个主要原因:

  1. 企业要建立一个标准的人才培养机制,以这个机制来保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大学应届生作为「企业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的输入,既能保证源源不断,又能满足一定程度的标准化。

    ../images/xiaozhao2024.png

    「企业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将一个应届生培养成企业中坚人才,少说也要 3-5 年,因此要保能源源不断输出企业中坚人才,企业就要持续不断地校招。紧急的、个性化的人才靠社招,长期的、大量的人才靠校招培养,这个方案看起来比较合乎逻辑。但将应届生培养成中坚人才要 3-5 年,企业怎么知道 3-5 年后需要多少人呢?后来想想,也许不需要知道太精确,因为企业有社招和裁员作为调控手段。

  2. 企业想持续优化人才结构。

    企业通过补充新人,淘汰不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来提升企业人才水平基线,从而提升企业人均产出。

    这个思路从逻辑上看很自然,但真正执行会有很多困难。

    首先判断人就很难,打分制的绩效管理,最终得分取决于领导的喜好,也许量化管理是一个出路。对于量化管理,个人目前没有太深的思考,看到的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后续要深入了解下量化管理,感觉数字化是趋势。

    假设判断人的手段有了,企业知道了人才水平是什么样了,淘汰机制何时会被喊停?感觉企业不会喊停,因为停止淘汰,「校招 -> 培养 -> 淘汰 -> 人才水平提升」这个循环就会被打断,打断这个循环的阻力,想想就挺大的:思维惯性、部门利益……而这个循环一直运行下去,又会导致员工越来越卷,引起员工不安全感加深,创造力下降等问题。如何破局呢?留给自己继续思考。

posted @ 2024-09-17 16:14  apolis  阅读(8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