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QA 和自动化测试

现在流行叫 QA,而不是测试。这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保证软件质量,仅仅靠编码完成后的测试是不够的,从需求分析、设计阶段开始就要严格把关。QA 的职责从之前的“编码完成后测试”延伸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参与了软件开发全过程的 QA,不仅对测试工作更有把握,还能提出产品方面的建议、制定有效的项目计划、找出开发设计存在的问题。例如:

  • 功能是不是过度设计了?用户只要 xx 就够了。
  • 在什么时间点合代码?
  • 这样的表结构,功能满配的情况下,数据量是多少?这样规模的数据,用这样的算法操作,是否影响系统性能?

现在流行敏捷开发,为了保证质量和速度,测试的工作需要向自动化发展。因此 QA 又多了一项任务:编写端到端自动化测试脚本。

这种端到端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调试体验很差。打开一个浏览器,模拟用户在网页操作,速度很慢,盯着看让人心急。但编写、调试阶段你还不得不盯着看。其实前端开发更了解元素定位,更清楚用什么定位方式更可靠,但因为编写效率低,影响开发进度,这个工作一般都是 QA 来做。


jsdom 实现了浏览器 api,运行在 nodejs 环境中,可以模拟浏览器。基于 React 的 web 项目 UT 时,ReactDOM 把组件渲染到 jsdom 模拟的浏览器中。

这个方案只用来做 UT 可惜了。如果你把 jsdom 就看作真实浏览器,把请求变成真实请求,这不就是“端到端测试”吗?和 selenium 的区别仅仅是:一个用 jsdom 浏览器,一个用真实浏览器。就连基于 @testing-library/react 的测试脚本,写的也是模拟用户操作,和 selenium 脚本差不多。如下方代码示例,模拟初始化加载和用户点击刷新:

it("loading & refreshing", async () => {
  render(<App />);
  expect(
    await screen.findByText(/apolis/i)
  ).toBeInTheDocument();

  user.click(
    screen.getByRole("button", {
      name: /refresh/i,
    })
  );
  expect(
    await screen.findByText(/kzhang/i)
  ).toBeInTheDocument();
});

我理想的样子是:QA 和前端开发共同实现产品的端到端自动化测试。QA 设计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提供用于测试环境初始化的脚本;前端按照 QA 设计的测试用例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自动化测试脚本中会调用 QA 的环境初始化脚本。


在实际工作中,“端到端测试”也许是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把 UT 做起来是第一步。

一些想法:

  • 使用 msw 做 UT 和编码的 Mock Server,共用 handlers。开发新功能时,UT 和编码一起进行,练习看着 test result 开发,通过这种方式,让团队熟悉 @testing-library
  • 团队积累 UT 经验的同时,需总结、提取、封装适合项目 UT 的工具库。
  • 提高 UT Case 的质量,设计更容易发现错误的 UT Case。这一方面需要学习一些测试理论,一方面需要多总结项目中的衰退 Bug。

让 UT 从无到有到快到好。

../images/ut.png

posted @ 2021-07-26 11:49  apolis  阅读(144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