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价值观

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学习计划,把世界的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或者能力,并且让知识得以应用、产生价值。

前期准备

为了更快的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减少分神的情况。

固定阅读时间

找一个固定的不被打断的完整时间,让生物钟来起作用。这样一旦到了时间会非常容易进入状态,不会出现看了半天才能进入状态。

比如每天早上或者坐地铁时阅读。

阅读环境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创建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

  • 坐起来,这点很重要!
  • 灯光比较舒适,不要太暗,也不要太亮。
  • 水倒好,吃饭好,不要让自己中途有打算的借口
  • 找个安静的环境
  • ...

这个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

找书

找书途径

  • 搜索引擎搜
  • 图书网站上去搜
  • 上专门的论坛或者门户去搜
  • 找人问
  • 书里推荐的其他书

明确目的

对知识的理解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层次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

知识理解层次:

  • 了解(了解概念或者知道有这么个东东)
  • 入门(学习技术语法和思维)
  • 会用(掌握使用这个技术或者能力的经典应用场景)
  • 精通(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方式:

  • 略读预读。从书的整体着眼略读,有助于快速把握重点,发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理解成筛选出关键字。读完后,会有一些感悟及关键词。
  • 粗浅阅读。遇到不懂的部分就跳过去,完整的读一遍,即使你只掌握了 50% 或更少,那样也比因为某个地方停下来要好的多。读完后,理解一份知识目录大纲,然后可以对比着书的目录。
  • 分析阅读。对具体的知识感兴趣,深入理解、记忆操作步骤、流程及使用办法。读完后,会有对应的操作步骤、原理图、草稿图等。
  • 主题阅读。理解、推敲原理、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场景。联想关联实际工作中,并且做出抽象。读完后,自己能默写出知识体系,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关系其他知识。

阅读技巧

技巧让我们看书快点,再快点。

根据目的筛选信息

阅读千万要明确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果你现在只是略读,可以不看例子,可以不看具体的步骤实施。只要知道这本书里讲了哪些关键的内容,这些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如果你现在是分析阅读。要明确哪些内容是有价值的,肯定不可能一本书里所有的知识你都觉得有价值。然后找出有价值的内容,去分析他是怎么实现的。
比如:有的书,前几章会在说服读者,为什么需要这个领域的能力(是的!非常多书是这样的)。这些如果你心智好一点。可以不看或者略看即可。

指尖阅读大法

用鼠标、拿个笔或者用手指(建议是笔,还可以划一下关键内容和做书摘),快速(比你心里默认的要快些)的在书上移动。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的眼光会关注移动的东西,如果有个笔滑动的话,人的眼光是不会跳来跳去的。
也不容易疲倦。快速移动的话,人的大脑会不自觉的在思考,我看过什么。这样就没有力气想其他事情。

一目几行,不要一行一行看,人的余光可以看到更多的知识。个人比较喜欢Z字阅读方法。

筛选关键信息

看行首、行尾。留意标题,操作步骤,有序列表,定义描述。然后使用余光(其实是大脑),去分析其他的内容讲了什么。不要把所有的字都读一遍。

往往一段话里甚至一个小节,只有几个关键信息。大脑是用来分析、汇总、理解知识的,不是用来识字的

做书摘

书摘让我们能把本读薄,也方便我们后期回顾以及进一步阅读学习。

使用符号

阅读过程中,使用符号可以快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还能增强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 讲定义的并且只有一两行,可以使用画线
  • 如果关键的限定词可以使用圆圈
  • 如果整段讲的不错,使用三角型
  • 如果有疑问的地方,使用打叉,并且写上原因

写书评

用自己的理解的话写

  • 联想:想一下工作中哪些遇到相同的问题或者能用于哪些场景
  • 正误:判断对与错。
  • 回顾、总结:看完一整块完整的、有价值的内容、一小节、一章或者一部分,可以写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书摘方式

一定要把书摘固化出来。 可以使用笔和纸,xmind,UML图等等

  • 一句话。
  • 关键词。
  • 书的目录。
  • 自己的知识体系。
  • 图形表达。

趁热打铁

阅读完马上写书摘、阅读效果会翻倍。相当于再次快速阅读了这本书。

应用

没有应用的知识价值是很小的。

写博文

锻炼写和表达的能力,还能做自媒体。

分享

锻炼说和沟通的能力,还可以赢得被分享者的信任感。

用于实践

用于生活或者工作。把阅读到的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更多的资源(比如:工资和话语权)

推荐书单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如何高效阅读》
  • 《如何高效学习》
  •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posted @ 2017-04-14 16:14  庄君祥  阅读(554)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