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C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Category,可以动态的为已经存在的类添加行为(方法)
这样可以保证类的原始设计规模较小,功能增加时再逐步扩展
使用category进行类扩展时,不需要创建子类
category 使用简单的方式,实现了类的相关方法的模块化,把不同的类方法分配到不同的分类文件中
Protocol
简单来说就是一系列方法的列表,其中声明的方法可以被任何类实现,这种模式一般被称为代理(delegation)模式
在iOS 和OS X开发中,Apple采用了大量的代理模式来实现MVC中的View 和Controller的解耦
判断一个类是否有一个方法:
if ([_delegate responsToSeletor:@selector(onClick: )])
基本用法:
可以声明一大堆方法(不能声明成员变量)
只要某个类遵守了这个协议,就相当于拥有这个协议的所有方法声明。
只要父类遵守了某个协议,就相当于子类也遵守了
协议的总结
1.协议的定义
@protocol 协议名称 <NSObject>
//方法声明列表
@end
2.如何遵守协议
1>类遵守协议
@interface 类名:父类 <协议名>
@end
2>协议遵守协议
@protocol 协议名 <协议名,...>
@end
3.协议中方法声明的关键字
1>@required (默认)
要求实现,如果没有实现会发出警告
2>@optional
不要求实现,怎么样都不会有警告
4.定义一个变量的时候,限制这个变量保存的对象遵守某个协议
类名 <协议名> *变量名;
id <协议名> 变量名;
5.@property 中声明的属性也可以做一个遵守协议的限制
@property(nonatomic, strong) 类名 <协议名> *属性名
6.协议可以定义在单独.h文件中,也可以定义在某个类中
1>如果这个协议只用在某个类中,应该吧协议定义在该类中
2>如果这个协议用在很多类中,就应该定义在单独文件中
7.分类可以定义在单独的.h和.m文件中,也可以定义在某个类中
1>一般情况下都是定义在单独文件中
2>定义在原来类中的分类,只要求能看懂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