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猫的狗

拥抱变化

导航

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分析

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分析

当今社会,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投入到手机行业开发的浪潮中,其中发展势头最好,用户体验最佳的当属小米与华为这两家公司。他们凭借出色的产品和优质的价格一下子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那么,现如今,这两家企业发展怎么样了。谁是最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公司概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米公司。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现如今小米公司的CEO是雷军。他们本着“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主要针对低端市场,他们的手机被公认为性价比最高的手机,在公司刚创业的时期,出现了一机难求的火爆场面,其售后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也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赞许。甚至许多公司因为小米发现了低端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转向了低端市场。小米现在推出了各类附加值产品,例如小米电视,小米耳机,小米手机膜等等。这些产品都与小米手机息息相关。小米准备将来用手机控制他们所推出的产品,将物联网技术带入千家万户。

    让我们再来看看华为公司,华为,一个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品牌,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本着“以人为本的”的方针,华为创建最优秀的产品为人民服务。其服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远销欧洲,非洲。其总部在广州省深圳市,于1987年创立。现任总裁为任正非,华为特别努力,一年至少出5款手机,每一款都是精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本人曾经买过一款华为手机,用了很多年,从手感,内容,质量上用的都不错。让我抛弃了购买苹果的想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为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为祖国争光,其涉及领域之广令人咋舌,华为解决了数据通讯网,传输网,核心网,宽带接入网,移动无线网,终端,存储与安全等问题。华为对于员工的待遇也远超其他公司,在华为工作,大家都充满了干劲。据华为内部人士称,刚进入华为,工资在10k-20k左右,如果是老员工,工资会更高,达到30k-50k不足为奇。华为还设立培训中心,培养新员工能更快融入进公司并传授知识。

二.市场布局:

    在市场布局上,小米采用饥饿营销的模式,即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只向市场投放一小部分的产品,让用户感到货源短缺,显得特别枪手,于是群众效应,大家都认为这款手机不错,于是争先恐后的去购买,此模式一出来。效果非凡,小米手机果真卖的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这种行为感到了疲惫了,于是这种市场布局已经不能在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比于小米的饥饿营销,华为一直是稳稳地发展。华为每年都会有主推产品,荣耀产品是华为的主要产品,华为主要向国外发展,当然华为不仅仅发展手机行业,他也发展其他行业,就像小米一样,他也发展物联网。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多年的发展让华为成长成一个全球化公司,他已经不满足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现在是其主要资金来源。这样使得华为更能了解更多客户的需求,从而做出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三.经营模式:

    再看看经营模式,小米的经营模式是自己设计产品,当产品设计完成的时候,从各个其他公司引进材料进行加工,例如夏普、英伟达、高通等。然后生产也是在其他地方进行,当生产完成的时候。在回到小米的仓库进行销售,最后通过主要通过网上进行销售,实体店也有但是不是很多,通过与顺丰、EMS合作,将手机通过快递形式发给用户。另外小米手机主要的使用人群是80后,90后爱玩手机,不追求虚荣的年轻人,为发烧而生就是这个概念,小米手机的性价比高,让一些不是很富有的人群找到了低价格也能玩到高性能的手机。而这些人正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毕竟富有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一般人,而且其售后服务也是非常好,小米有米友,小米更积极回应用户的提问,并及时找到方案解决,在小米之家和小米论坛里,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的问问题,客服都会回答的。

    华为的营销模式中,即设有公司总裁,又有公司董事长,主要是两个职位相互合作,才能使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打破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思维常规,他们是任人唯贤,华为现在主要在全球发展自己的企业,壮大自己的公司,目前正在与苹果、三星等手机竞争,在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社会中,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千家万户都知道的品牌,华为真的下了苦功夫。不得不说,他的“一山能容二虎”的政策实在是太高明了。毕竟人多力量大,而且华为的这种不怕“引狼入室”的魄力成就了他的今天,他以客户为主要的方向,华为目前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这就是他努力回报用户所得到的回报,其全球化扩张有三个核心特征:全面细化,法律遵从,文化遵从,公司治理分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设计师、内部控制,结构严谨,环环相扣。绝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生态布局:

    接下来,就是从生态布局的角度来比对华为和小米的竞争。

    尽管华为有着远超过小米的历史底蕴与成熟的运营模式,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华为在这方面,即华为在自家全系列产品以及服务体系的整顿与整合这方面是处于劣势,甚至可以说是落后小米很多的。

    小米的生态是开放的。小米的核心产品主要是三个:第一个是手机,我们所熟知的小米系列和红米系列,第二个是小米电视系列,包括机顶盒和*板等产品。第三个是小米路由器。

    从上文我们提到的小米创业崛起的历程上来看,喂了突破国内BAT格局的束缚,小米的生态链布局是起手于硬件的。小米从MIUI系统做起,手机是*台型的硬件产品。于是小米抓住了触屏智能是u及用户的体验,以高配低价额价格定位以及前文讲到的小米的“饥饿营销”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紧接着小米推出了第二个核心产品系列,盒子、*板、小米电视。这个过程其实是很顺理成章的发展,在智能家居上进一步部署。这都是基于小米在手机方面取得的成功以及MIUI品牌的积累的效果。往后小米继续推出了小米的路由器。路由器可以说是所有智能家居中所有电子产品接入互联网的接口,作用自然hi不言而喻的。但小米的路由器似乎不是很成功。

    基于三大核心系列产品的布局,小米逐步开始大量投资多家只能硬件厂商。接踵而至的就是小米手环、小米智能插座、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智能灯泡等等智能家居设备。除此之外,小米进一步将智能家居扩展到智能家居,积极地在家电模块与美的合作。

    雷军号称小米的生态链三层结构,第一层自然是智能硬件生态链,第二层是内容产品生态链,而云服务就是小米布局的第三层生态链。第一层便是上文讲到的三大核心产品智能家居系列的布局。而第二层,在内容方面上,小米投入额大量资金。包括请来了新浪总编辑陈彤,此外还有投资了优酷与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第三层云服务方面,为解决云的问题,小米积极与云服务厂商寻求合作,包括与迅雷,投资金山和实际互联两家公司。

    除此之外,小米还注册了移动支付公司,带出了小米钱包。而且还申请了虚拟运营商资格。一步一步搭建着一个属于小米帝国的生态链。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看华为的生态布局。

    由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华为成立于1987年。相比与小米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蕴。虽然华为品牌的初步定位并不是手机,但是就现如今的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看来,华为与小米的竞争还是体现在交叉领域上。比如智能手机产业,智能家居等互联网新潮流上。正由于智能手机产业对于华为一直不是核心产业,他是一家主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公司。但在如今移动设备高速更新发展的大环境驱动下,华为也不得不在智能手机这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尽管华为也开拓了智能家居这一领域,但是竞争力还是不如小米的完善。

五.自主科研专利:

    自主科研专利方面的竞争其实说到底就是创新与自主研发方面的竞争。创新可以说就是一个企业前进的灵魂,一个企业若想摆脱在这急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被淘汰的命运,则其在创新与自主研发方面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发展到现在所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也是由于这方面的积累不足,关键技术的欠缺,导致需要大量的资金开销引入技术,从而产品的成本开支大幅度爬高。小米高配低价的定位也将难以维持下去。如果高性价比的优势一旦失去对于小米来说的很可怕的。

    当然小米也是重视自主创新的,但是起步晚,前期靠技术引入、工厂组装,导致技术的积累不足。不够成熟。*期小米自主研发的芯片也已经发布了,这使得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个同时具备有生产芯片与手机生产能力的企业。

    但是,华为的自主研发能力即使就国际而言也是上乘的。要知道,华为在国际上的专利数量可是蝉联第一的,总员工中有*一半是研发人员。每年的研发投入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再加上华为拥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背景,华为的产品在通信方面等多个方面拥有着非常多的知识产权。这些是小米望尘莫及的。

    所以说,自主研发能力便是华为竞争力一直在上升的动力所在,小米在这方面的欠缺也导致了与华为的竞争陷于劣势中。

六.产品定位:

    在产品的定位方面上,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大企业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先说华为的产品定位,华为的核心业务是通信业务和企业服务业务,往后才是消费者业务。也就是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笔记本等电子消费品为主体的业务。通信业务是华为的起脚点,通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大量的专利。竞争力远在国际上。而在企业服务业务中,华为也能乘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风行,在公共安全、金融、电力等领域的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份额。

    所以从上面所了解的可看到,华为的产品定位是偏重于企业商用用户。随着智能手机产品布局份额的进一步加大,华为的产品中已经也将更多的面向个人家庭方面。

    面向企业商用的业务发展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没有个人家庭消费的波动大。正是这个优势,使得华为在这些年能够有高速的发展。而不是像小米一样在企业发展的瓶颈上举步维艰。

    我们再看看小米的产品定位。

    小米成立于2010年,在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小米以手机产业起家,再到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可以看出,小米的产品以及服务基本都是面向个人以及家庭用户的。早期的互联网“饥饿营销”明显就是将产品定位在熟悉网络头脑“发烧”的年轻人上。在小米庞大的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生态布局上,小米的产品不断地拓展,使得范围越来越繁杂,而且种类也是越来越多,这个特点在未来还会被扩大。

    小米的定位在企业的早期为小米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消费者基础。但是也是这面向个人以及家庭用户的产品定位使得小米发展到了这两年,发展速度开始减缓,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进一步被华为、vivo、oppo企业所超越。定位的局限迫切地要求小米进行企业转型,以适应大潮流的趋势。如果小米无法在这个使其迅速地完成转型,小米在未来的几年将会面临更大的瓶颈。乃至被这股潮流中被淘汰。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米的产品定位主要是个人家庭用户,通过企业转型来提高小米自身的竞争力。而华为的产品定位则是面向企业商用的服务。而同时也在一步一步地增加偏重个人家庭用户。但是就目前现状看来,华为依靠深厚的技术支撑稳扎稳打,往个人家庭用户的定位的深入将会使其竞争力越来越强。但是小米面临的这个瓶颈能否顺利渡过将是一个很大的变数。所以在这点上华为的竞争力上还是稍胜一筹的。

七.产业环境分析:

    由于小米与华为公司规模相去甚远,有所涉足的产业也大相径庭,在做产业分析时,下文仅以撰写这部分文章的我的个人意见为参考分析二者主要竞争的智能手机市场的产业环境。产业环境,亦即对处于这个智能手机市场中的所有企业,公司及业务相关的企业,公司都会产生影响的种种环境因素,下文我们使用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即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和存在于市场上的竞争者之间的互相竞争,我们进一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华为与小米之间的竞争态势:

1.买方议价能力

这里的买方指的是两公司的客户群,由于华为在各渠道都有涉及,无论是网上销售还是实体店经营或是与运营商合作,面临更多的客户也就不可避免地更多的面临买家议价,就个人客户而言,市面上众多的智能手机品牌增加了客户的选择,提升了个体客户的议价能力,在实体店尤甚,在街头任意一家稍有规模的手机卖场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各品牌手机专柜以优惠折扣招徕顾客,反观小米专注与线上销售模式,打性价比牌,高配低价俨然成了小米的标签,大大减少了和个体客户的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在面对工业客户方面,由于小米的销售模式主要是线上,规模也远不如华为,在同各大运营商合作上也并不十分上心,比华为要面临的工业客户议价也就少的多,而华为的压力则要大一些,不仅是国内,同国外各大公司的合作更是一大挑战。

2.卖方议价能力

卖方即小米和华为两公司,由于现如今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不再是三星苹果两家独大,任何一个品牌都失去了垄断市场带来的议价能力,竞争对于消费者自然是好事,我们有了更多讨价还价的资本,但对于小米华为这样的公司来说,他们的议价能力又如何呢?先看华为,华为无疑是最令中国人自豪的民族企业之一,从初入世界五百强,到现在的“不仅仅是世界五百强”,华为的实力有目共睹,在我看来,华为的议价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断的创新,现如今,华为已经拥有了*五万项发明专利,这为他们的新产品研发扫清障碍,旗舰机搭载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更是其他诸多国产手机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也包括使用高通芯片的小米,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掌握了技术自然能在市场上有话语权,荣耀5x初上市时,反响极好,华为直接就涨价了,而市场也同样买账,这就是硬实力的体现,也是议价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华为的品控也十分出色,过硬的口碑和质量使得华为无论在千元机还是中端机型甚至是高端机型市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用一味打低价牌来促销,反观小米,一是不时传出侵权,在科技创新这件事上名声实在有些不堪,而是网络渠道销售,又没有自己的工厂,品控不如华为,很难有底气地与消费者议价,当然,这些都不是关键,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小米初期的宣传和营销方式,小米“高配低价”“性价比”的标签粘得太牢了,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你一两千的高配手机,认准了你就是性价比高的选择,对你的高价又怎么会买账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我看来,小米长久以来的营销策略确实是害了自己,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

从业内竞争来看,我认为华为和小米应该都是不惧新进入者的,因为二者都已在市场上立足许久,有了自己的口碑和一众拥趸,米粉和花粉都不在少数,譬如这几年的锤子手机,一加手机之流,都未能对这两家公司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如果一定要做比较,我个人认为在这方面,华为的应对要更充分一些,因为华为的鸡蛋没有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不同价位,华为都有它的解决方案,从荣耀系列到mate,华为可以说在所有价位段都占了不小的份额,而人们想起小米,始终是一两千元的手机,倘若真有强有力的新兴手机品牌进入市场,小米显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4.替代品的威胁

    同上,智能手机显然相互之间都可以替代,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形成粉丝群体,显然是最为核心的,在这方面,华为不断研发的发明专利显得很是未雨绸缪,而小米虽然没有手持那么多专利,但在创新上也是十分卖力的,曝光度和噱头也总是比华为来得足,*几年所推出的产品也总是有那么一两个惹人眼球的独特之处,可以说,二者对于来自其他品牌智能手机的威胁都有一定的信心和底气。

5.来自同一行业公司的竞争

    在这方面,个人认为就完全是资本的较量了,现如今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得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钻,只靠广告营销,和一两个噱头已经不足以吸引消费者了,小米的资本远远不如华为,科研投入也远远不及华为,这意味着华为手机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多的改变,而不仅仅只是外观上的区别和一两个特别之处,去年,小米可以说在同业竞争中败下阵来,销售惨淡,不急vivo oppo,而华为则是稳中有升,靠的还是过硬的实力。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比较看好华为。首先,我没有用过小米或者华为手机,但是周围有不少人都在用,既有小米手机的收藏爱好者,也有不少华为的支持者。如果是比较两个家公司的竞争,我们不能单单从手机行业进行对比,因为两家公司涉及的销售领域都很广。比如路由器,我很钟爱小米。但我认为小米迟早败于华为。

两三年前,小米手机风头正劲,小米这一品牌覆盖很多产品:据我所知就有手机、路由器甚至还有充电宝;而华为以电信基础设备起家,兼顾软件和硬件。记得当时小米手机连续季度销量在国产手机里排名第一,甚至有超越苹果三星的趋势。但是为什么几年已过去,华为手机的趋势明显好于小米呢?

两三年前小米手机的确是销售冠军,小米的一夜爆发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是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这种快速爆发伴随着的是危害与风险。华为公司则与其相反,他稳步增长,慢慢成为国产手机行业的冠军,这种一步一步的缓慢发展可以避免很多风险与危害。

再者,两家企业在企业文化与做事风格上上也大不相同。想说小米吧,小米走的是明星文化路线:工程师和创始人都是明星。第二,小米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消费者希望看到变化,小米就一周升级一次;消费者希望有丰富多彩的手机背景,小米就提供更多的背景。小米深度挖掘互联网的迅速到达、方便、沟通便携等特点。同时*等对待每个消费者。再说说华为吧,华为企业讲究的是团队,任正非就是一个很低调务实的人,他不爱接受采访,因此他的团队也不经常接受采访。

在产品面世之前,关于产品的信息都属于半封锁状态再者,华为满足所有需要手机的消费者,他们着眼于整个消费群体而不是群体的一部分。他们不会与眼下很强势的手机品牌竞争,而是避开他们,扩展自己的战略眼光。听学长说在华为公司工作很累,这主要是因为华为有着自己的加班文化,这是年轻一代奋斗的象征。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脊髓,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前进方向,跟决定着这个企业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小米的明星文化可以是小米在一瞬间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头,但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所以明星文化只能使一个企业短期取胜。但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则不然,它使一个企业低调前行,规避了大量风险。

至于消费者的喜好,则众口难调。当一个企业面向的消费者很少时,那么需要做市场调研,可以使产品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当消费者的数量很大时呢,市场调研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手机行业,现在人人都用手机。举个例子:在汽车还没有被发明的时候,如果你去问一名消费者他需要什么,他可能会说他需要一匹马!所以说创新在于企业自身而不在于消费者,消费者不会对没有面试的东西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建议。

从手机的初期定位来看,小米手机的初期定位是手机性能爱好者的最佳拍档,华为手机的初期定位则有三大类:高中低,性能方面与炫耀性方面都分为三大类。

从初期定位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小米手机的定位过于狭窄。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我看好华为是因为他的三个系列与其推广方式密切相关,华为早期通过借助于运营商的定制机得到大批订单,实体店与网店销售并重,兼顾多种消费者。而小米手机的大部分销售量是通过官网实现的,基于网上的消费,在网上宣称自己的理念与定位比较方便便携,成本接*于零。

众所周知,“米粉”是小米的忠实用户,我身边就有几个小米的强大“米粉”,这其实就是小米的一种文化。虽然小米的产能不足,但正是这种不足被小米所利用,从而发展出“饥饿营销”的这种独特销售方式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尽管这种方式也有缺陷,但是这种方式为了更好地发展不失为一种良策。

华为则不同,华为依靠的是渠道营销,华为公司以华为科技为后盾,在生产资金以及营销方面都远远比小米强大得多。但是渠道营销也有它缺点,由于渠道营销成本更高,所以价格肯定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小米在这方面有利。华为有着强大的渠道营销能力,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这些不足以保证华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要想更好地发展,华为公司需要学习小米的互联网模式,从而降低成本。产能不足是小米的最大的缺点,一个几乎是“一夜暴发”的企业缺点自然不用多说,小米可以选择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借助他人的资源从而提高自身产能。

2014年,小米绝对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当红企业。那一年,以雷军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开年,以小米被估值460亿美元结束。同年的第二季度,小米登顶国内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伴随着“万种创新,大众创业”而彻底走红中国。然而到了15年,小米的衰落期就到来了,华为在一些统计数据中甚至超越了小米成为了第一。比如15年的双十一活动,两个品牌争得你死我活,做后出现销量上小米第一,而销售额华为第一的局面。小米的产业领头羊地位被华为彻底挑战。

在网上找到了2016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及市占排名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市场前六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LG、vivo。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小米的身影。各项数据表明小米手机的疲软,曾经那个自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小米品牌已经在其他类的边缘,和小米不同的是,华为的市占率很稳固。

小米公司凭借着低价格高配置切入市场凭借着好又便宜的理念,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超越了国内众多顶尖品牌,成为国内第一。但是好景不长,时间来到了2015年。雷军站在台上,身后是黑色的荧幕白色的字“用户要的太多了,太难了。。。”道理我们很容易想懂,小米手机的核心就是低价格,但是几乎贴*成本的价格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更多需求。小米公司每次更新新一代产品都是在手机的配置上做文章,和其他国产手机相比缺乏更多的技术。

MIUI是小米发家的根本,更是小米现在得以依靠的获利工具。小米在国内有上亿的用户,随便弄个推广软件,做点广告推送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但是推送和广告多了,用户也会不耐烦。过多的广告和推送会让手机变得很卡。这样对用户伤害很大。举个例子吧,华为的麒麟芯片,这些有真正技术含量的东西真正抓住了消费者的内心。OPPO的VOOC闪充更是如此。

尽管这些产品价格比小米贵,但是他们的销售量也能在小米之前。现如今,国内手机厂商很多,竞争也很激烈。有实力的厂商不停地在技术上扩大差异化,努力让用户看到自己与其他厂商的不同之处,突出自家企业的个性。这是小米所欠缺的。如果说价格是小米的优势,那么小米这唯一的优势正在慢慢降低。通过华为公司2016年经营业绩看出,更多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这在降低,更多的消费者们不会拒绝在高端产品上投入。消费者们愿意多花一部分钱去购买更精致的产品。小米公司发现了这一点,但为时已晚,多项举措都以失败告终。

雷军为小米总结过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小米真的这样做了吗?之前我买了个小米的路由器还有充电宝,很好用。据我所知小米还有很多其他产品:电视、智能插线板、体重秤、甚至还有空气净化器。由此看来小米并不专注,而且坑多都是模仿其他领域的领军品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把小米看成一个山寨作坊。什么领域都插一手的小米和华为这种专注通信领域的技术性品牌相比就像是一个什么热门就做什么的短期竞争选手,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小米不专注。

现在网购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小米一开始就注意到线上市场的重要性。但是小米的电商模式忽略了线下的市场。线上的市场固然容量是有限的。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在线上购物不方便不放心,没有线下那种让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来的实在,购买的时候如果有问题就可以当面解决。线下的一些卖场更成为众多品牌出货量的保证。与此相比,小米的线下零售店少得可怜,然而开更多零售店会导致小米手机的价格变高,这与小米公司饥饿营销模式和理念不符。

春节已过,2017已至。现如今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放缓是不可逆转的形势,大部分国内厂商争相出海,布局海外市场,除去偶么等成熟市场外,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企业们竞争的主要战场。5G预计在2017年就要全面商用。国内手机用户更加看重品质,在成本上升、竞争加剧、市场饱和的背景下,预计在2017年不少品牌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2017在雷军回归初心的战略下,小米肯定会在品质价格上面大做文章,预计2017年的小米综合竞争力会很强。小米MIX由于定价过低被大众吐槽哦,而这款高端手机定价的背后是小米对性价比理念的坚定不移。华为公司向外界正式揭晓了2017年的战略目标:达到330亿美金。考虑到华为主要竞争对手苹果和三星整体下滑的趋势,我认为华为在2017年很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由此也可以看出,性价比对于华为来说不再试用。总的来说2017是两家公司的分水岭,各有各的优势。

国内把手机等移动端电子产品业务做得比较红红火的,当属新兴的一系列互联网发家的公司,和以务实为本却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华为。而在这些互联网公司中,不乏明星公司BAT和走进我们生活的小米、乐视。

这些互联网公司中能与国内巨头华为有利益相关的,小米、乐视排在前列,而在乐视*年从互联网走向硬件的模式中,我们又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小米的影子。所以今天我们不妨来细致分析一下,从互联网走向线下的小米,和自1987年开始闯荡商业界的华为的商业竞争。

华为自1987年在深圳立脚,*30年来一直在扩展着自己的商业版图。而如今华为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拍下了英国的移动运营商业务。在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上,有很高的话语权,并且十分重视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展望不久将要到来的5G时代,华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必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在移动*台等硬件领域,华为拥有自主研发的海思系列CPU,最*的麒麟960,以其出色的性能表现,足以和高通晓龙旗舰系列821、820相媲美,多核性能表现方面与苹果的A10也不遑多让。之前一直让国产芯片不能和世界级大厂相比的GPU,如今在麒麟960上也得到了180%的性能提升,今年的海思,凭借着麒麟960真正走出国门,向世界级行列迈进。

小米相对于华为而言绝对算一个年轻人,2010年在北京成立,在一年的时间里凭借自己的MIUI的认可度和充分的宣传,从移动互联网公司转型,开创了自己的手机业务,在2011年底,小米的第一台旗舰,小米1正式在网络上售卖。打着:“为发烧而生”旗号的小米,从发布开始,就与当时的手机品牌都不同,小米搭上了网络的热潮,以及产品十足的性价比,迎来了年轻人的关注和认可。转而几年,小米完成了几轮融资,产品线也愈加丰富,从手机业务,扩展向了智能家居领域,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小米插排等一系列小米家用产品,都是小米对新领域的尝试。小米自身,也在这6年的发展中,从诞生之初来到了如今独角兽规模的公司,不得不称得上是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典范,而它的发展速度也是让人惊叹不已。

一个是传统中国企业的典范,一个是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明星,在他们交织的手机业务的产品中,我们也能从中一窥两个公司的文化,与他们的价值观。首先以新星小米来说,它自创立之初打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走极具性价比的路线,着实吸引了数以千万级的粉丝。用户只用花上相当于“苹果”、“三星”旗舰机一半甚至四成的价格就能买到相似配置的手机,再加上MIUI的加持,简洁易用复合国人习惯,又有高性能,着实很吸引人。但是在小米来到“小米3”的时候,它的运营模式就被各家老牌手机厂商照搬,同有新兴手机厂商来瓜分利润。小米在性价比的路线上走的是愈发的艰辛,在15年乐视进入手机这个行列,彻底的从小米手中抢过性价比的牌,“便宜的没我好,好的没我便宜”的“神话”被打破,乐视同配置机型比小米还要便宜,这样小米每年堆彻顶级硬件的做法,在经历市场上大红大紫的欢迎之后,终于有些站不住脚了。抛开产品,小米的营销也是很有意思,作为互联网公司进军手机行业的小米,没有自己的硬件研发团队,因而会在CPU、屏幕等处受限于配件供应商,小米对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营销方式——“饥饿营销”,不得不配服小米营销团队的聪明,把产品的产能问题变成了一种吸引顾客争相抢购的营销策略。

而作为国内老牌移动品牌的华为来说,就没有了小米“饥饿营销”那样的策略,华为不论是产品的高中低三级划分——针对商务用户的MATE系列,走年轻时尚路线的P系列,以及针对众多互联网公司产品而做出对应的产品的荣耀系列。还是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都尽显一个有积淀的厂商的老道之处。这种多维度的商业模式,有它自身很强的稳定性,不容易随着市场情况大起大落。但是他也有他的弊端,就拿针对小米等众品牌而推出的荣耀系列来说,华为做出来的产品就没有真正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那么彻底。不论是从产品的宣传,还是它的营销方式,包括产品的UI设计,都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华为手机,很难主抓真正关注性价比,关注“好玩儿”产品的年轻人的心。不过抛开荣耀系列,华为其它产品还都是很有华为范儿的——成熟、稳重。即使对这个公司的概括,也是对它畅销产品的总结。

但是在今天,互联网手机公司的泡沫逐渐被吹得消散,一味的拼性价比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做法,以及很难实现长期盈利。而饥饿营销的销售噱头,在竞争厂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也逐渐受到网友的排斥,而非当初盲目的争抢那产能不足的产物。当下的小米已经得从年轻公司的“小聪明”,向成熟公司的稳重转型,拿出真正有自己话语权,有自己专利,自己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现在这个虎踞龙盘的行业接着站稳自己的脚跟。而小米的高层也正好在恰当的时机推出了颇有新意的产品——小米MIX,由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操刀,一款美若花瓶但不只是花瓶的产品横空出世,尽管褒贬不一,也有之前夏普的粉丝颇有微词。但是这个产品,无疑是小米通往新手机行业的救命稻草,这款产品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米已经做到了和众国产性价比手机的区分度,它不在是一张每家厂商都能做出来的大众脸,也不再是盲目堆彻最强硬件的性价比产品。它有靓丽的全面屏的正面,温润的陶瓷背板,大师操刀的噱头,还有相机边框镶金的高配版,在这款产品上,小米努力的向国际巨头靠*,而国内外手机评测机构,无一不对小米的这款产品竖起了大拇指。并且*来小米自主研发的松果处理器信息颇多,想来距离真正应用到自家产品也不远了。小米正努力脱下自己互联网性价比手机的帽子,竭尽所能解决自身产品的设计,以求不同,并努力研发自己的处理器,以便不在产能问题上受制于人,它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领先于同期的竞争者,在泡沫破裂之后谁仍能笑傲群雄,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对于华为来说,最*一年可谓意气风发第二春,持续数年的性价比热潮逐渐消退,消费者现在也更倾向于有设计感,有扎实的品质感,奢华但并不张扬,内敛却又有实力的产品。之前和众多互联网公司对弈没占优势的华为,在这一年,凭借着麒麟960处理器的认可度,莱卡加持的双摄,做到了当今最佳的产品力。在设计出色,外观精致,老牌相机信仰加持,核心处理器领先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力,那就是华为做到了自己自足,不用担心产能问题不说,还能再压低价格的情况下,不损失过多利益。在众多互联网手机公司苦死破敌之路的今天,华为凭借着踏实的研发积淀,在今天引来了爆发,傲视群雄!

说完两家厂商产品的外在产品力,再来讲讲他们的内在系统。小米作为从MIUI起家的公司,最开始的时候,小米的MIUI系统可谓是业界的一朵小清新,简洁,高效,又精致的UI设计,着实捕获了不少粉丝,甚至能做到系统一周一更的效率。但*几年MIUI却走上了下坡路,内置软件的复杂化已偏离了初衷,更严重的是各处飘过的内置广告,严重给品牌减分。而“为发烧而生”的标语,到今天仍然不能凭借系统优化,出色控制好产品的温度,是很不应该的。而与小米一周一更新的系统相比 ,华为的系统槽点更大,多年前的UI设计延续至今,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即视感,再加上买到手之后基本不更新大版本的情况,很难让人对这个系统有什么好感,或许这就是凭借硬件和软件起家的公司的不同吧,如今小米也开始涉足处理器领域,虽不说结果怎么样。华为这种量级的公司,做不好系统的UI真的很让人费解。

展望未来,两家公司的优势各不相同,在之前的几年或许算是在互相竞争上打了个*手,在被称为下一个手机元年的不久的将来,谁会同昔日的诺基亚一般消逝于大众的视野中,或是如三星一样趁风而上,与天空比高。小米与华为,在我看来,都有这样的实力和潜力,小米有年轻公司的出色创新与落实力,产品的话语权也非昔日可比,而小米重视的智能家居领域,也是一股潜力十足的黑马,凭借MIX而升华的小米逐渐摆脱了性价比的帽子,现在只剩下MIUI何时能轻装简行这一个槽点了,从大的战略上来说,小米已经不与往日的战友站在同一起跑线。华为作为当今国产手机的领头羊,这几年一直呈现着上升的态势,软硬件结合度,以及对产品的品质控制上,可谓国产最佳,大厂的研发实力和战略策略的制定上,华为还是更加老道,诟病颇多的手机系统,现今也加持了人工智能的黑科技,不管是硬件上的第二春,还是软件上如理工男的那股味道,都能看出华为在移动端的发展态势是蓬勃向上的,牢牢握住行业的脉络。但是华为也有作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厂商的问题,那就是产品研发周期长,在细节优化上不如小米那样洽和手心。

一个是年轻朝气蓬勃的劲儿小伙,一个是沉稳有内涵的老大哥,他们的竞争,更像是他们公司文化与理念的碰撞。

 

小米公司的LoGo是 “MI” 是米的拼音,也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代表是移动互联网公司。

小米公司崇尚创新和快速的理念。没有冗长的会议流程,每位员工都可以轻松愉快的发挥自己的创意。

“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具体体现在了产品的惊人配置上面。但是也有人发现同时手机”发烧“是真正的发烧。

在大多数人眼中,小米的商业模式尤其是营销方式简直是毁三观的,但也同时造就了他的成功。他们的管理层人数很少。其余都是普通员工级别都一样。

过去的工程师都是闭门造车。小米的工程师面对用户,与用户沟通交流。这样就啊权利交到了用户的手上。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优点。

相比与小米华为的企业文化就显得比较传统了。“追求完美无私奉献“这就是华为的文化。华为公司是以奋斗为本,不奋斗的员工将要被淘汰,任正非曾经说过 人性是懒惰的谁不想舒舒服服。

任正非经常说的三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为本,长器坚持艰苦奋斗。

华为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功,就是一直坚持他的奋斗理念。只有奋斗,才能进步,只有奋斗,才能成功。

华为企业精神是“狼性“,主要有三个特点:狼团队精神,浪嗅灵敏,寒天出动。解释为,团结,商机和市场的变化。华为的经营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对于创新,华为是积极的,华为的创新主要在技术和管理

华为对于人才的选拔更倾向于校园招聘的形式,先是校园推荐会在进过笔试和面试最后公司考察和宴会。经过着四步基本上就可以去华为报道了。 到了华为还要经过魔鬼培训,每个新员工都要接受华为的培训,经过魔鬼培训业务人员,缺乏的就是时间经验了。

华为自1987年在深圳立脚,*30年来一直在扩展着自己的商业版图。而如今华为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拍下了英国的移动运营商业务。在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上,有很高的话语权,并且十分重视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展望不久将要到来的5G时代,华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必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总结华为的文化,权利独裁,军事管理。华为的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推动的华为的改进和提高。

对比小米和华为两个企业的文化,各有千秋小米是年轻有力的小伙子,华为是沉稳的前辈。但是对于创新两者都是积极的,华为更注重于管理的创新,而小米则是更注重技术的创新。小米的管理更倾向于自由。所谓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为了更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对于人才的挖掘,华为做的更是专注。华为的聘人员在收来的简历中选取一些符合公司要求的毕业生,并通知他们来笔试。对比产品和营销方式小米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的产品不多,但是每款品的销售数量惊人,而华为则不同,华为的产品从低端刀高端的市场都有。试用与各种人群。这也与两个公司的理念有着必然联系。

*些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产业的发展,凭借经济的飞速发展、众多的消费人口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众多知名手机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中国也不断浮现出各种新兴的手机行业。作为后起之秀的小米与国内通信行业巨头华为在手机市场的竞争颇为激烈。小米与华为虽然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不同的战略布局,但是截止目前,二者均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鉴于二者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手机行业,我们主要就二者在手机行业的竞争进行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在以下6个方面对其竞争进行分析:

1.公司概况:

       正如华为官网所说:“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自1987年在中国深圳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拥有自己的硬制造工厂,科研资金投入巨大,专利创新数量在国内较为领先。

       小米公司较为年轻。2010年4月6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同年8月,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2011年7月12日,小米宣布进军手机市场;同年8月,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小米逐步开始打造自己的“小米生态系统”。目前,其产品已经涉及智能手机、游戏娱乐、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小米公司依托自己构建的小米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成立才6年的公司来说,目前取得的骄人成绩实数罕见。但是其产能欠缺,没有自己独立的硬件制造工厂,其产品所需的部件均需依托外部企业获取。

       所以说小米与华为在公司总体方面相比,华为遥遥领先,小米还是一个正在生长的萌芽。

2.市场布局:

       从华为官网获取的数据表明,华为公司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已经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其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可以更加贴*客户,倾听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华为公司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和开发,使华为的产品一上市,技术便与全球同步。目前。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是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

       小米公司年龄小,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小米公司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其海外市场则主要在东南亚地区,印度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

       所以说,小米公司与华为公司在市场布局方面相比,华为还是遥遥领先。

3.销售模式:

       华为的营销渠道主要分为两大类:分销渠道和直销渠道。分销渠道主要通过全国总代理、区域代理商、网上代理商实现。直销渠道主要包括自建销售网络、家电连锁商场、手机连锁销售店、电子商、大型超市、移动运营商营业厅、手机商城等。目前,华为也做了自己的电商——华为商城。但是数据显示,其渠道营销仍为其主要的销售方式。

       小米则主要依靠所打造的小米生态系统,利用互联网模式打造自己的产品以及配套的营销和支持产业。其销售成本比较低,给其产品定价也留下了足够的竞争空间。同时,小米还有强大的“米粉”,通过构建与“米粉”之间的关系来保证用户的忠诚度以及其品牌效应。

       所以说,在销售模式上,小米领先于华为。销售模式也是小米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4.产能方面:

       华为有其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作为后盾,很多核心部件均由其自己的生产工厂所生产。不会过分依赖于外部企业。根本不会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况。这一点小米公司则与之相反。

       小米成立才6年,资金、技术都没法和华为比,没有掌握一些核心技术,很多部件均需从外部企业采购,过分依赖于外部企业。因此,小米一直面临着产能不足的情况。然而,小米并没有因为产能不足而受到制约。相反,小米正是借助其产能不足造成的产品短缺,从而衍生出了“饥饿营销”——这种畸形的销售方式。通过这种销售方式,一则弥补其产能上的不足,二则吸引公众关注度,达到扩大知名度的目的。在其短期内无法扭转产能不足的局面,这不失为一良策。

       所以说,产能方面虽然小米不足与华为相提并论。然而,正是小米的产能不足为其销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科研专利:

       华为每年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的科研经费,凭借其在技术方面的原本基础以及资金的支持,其每年申请专利数量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凭借如此规模的专利、技术上的优势,华为制造出的产品价值会更加巨大,足以紧跟行业内的世界巨头。

       小米则还是因为年轻的原因,资金、人力方面的不足,投入科研的资金当然会少。*几年,其年专利申请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其创新能力依然匮乏,还需大量资金的投入。

       所以说,科研专利方面华为依然碾压小米。

6.产品:

       华为的产品主要有“个人及家用产品”和“商用解决方案”。个人及家用产品也就是手机等目前流行的智能家具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商用解决方案小米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我们不做讨论。华为在手机方面,其产品种类较多,配置、价格高低均有,可供不同人群选择,选择余地较大。进些年,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退出了一系列的性价比稍高的系列手机。但总体来说,华为手机主要偏向于中端到高端,价格也不菲。至于家用智能设备方面,华为也有笔记本、*板电脑、路由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性能也不错,但是价格也不菲。

       小米的产品主要是手机、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手机方面,有小米系列和红米系列,而在各自系列下,又退出了note系列。也就是说小米的手机目前主要有小米、红米、小米note、红米note、红米pro及最*推出的小米mix系列。与华为相比,其种类稍过单一,选择余地较少。总体来说,小米手机主要趋于中低端。目前,小米也有所调整,发布了一款高端产品小米mix,口碑也比较好。由此可见,小米也对其手机种类单一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依次来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小米也有自己的笔记本、*板、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核心词还是追求性价比。以足够低的价格制作出够高配置的产品。

       所以说,华为在产品的广度上战胜了小米,小米在性价比上优于华为。

       综上所述:小米与华为将来的竞争主要仍将持续集中到手机市场,逐渐会蔓延至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市场。华为凭借其雄厚的技术、资金上面的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领先于小米。小米由于年龄的关系,资金、技术仍然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阻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米用6年的时间能走到今天的地步,实属罕见。6年的时间有了取得如今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小米在面对产能不足时采取的“饥饿营销”模式仍值得我们思考。鉴于此,我个人对于小米与华为的发展有如下建议:

       对于华为:第一,华为应该学习小米的这种互联网销售的模式,由此可以节省成本,取得价格优势。第二,华为可以利用自己本身核心部件生产的优势,适当出一些性价比足够高,价格足够与小米相抗衡的手机。薄利多销,适当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粉丝。因为目前市场价格并不是一个产品好与坏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听说华为有时候会由于自己在一项专利中投入的资金过多,而将此专利用在自身产品上获得的利润较小的情况下会将该专利直接卖断给外国的某些公司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利益。其实,这样短期来看,华为是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但是长期来看,这样容易使自己的产品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而让某些外国公司渔翁得利。

       对于小米:第一,长期手机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但目前推出了一款高端机,这一趋势应该保持,以此来打破小米产品给人的印象是中低端的局面,争取在高端机上盈利较多以此来弥补在性价比高的竞争产品上盈利较少的缺口。第二,小米可以尝试与拥有巨大资源的国内硬件厂商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利用他们在硬件部件方面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产能不足上的空缺。毕竟“饥饿营销”只适合在一个公司发展初期来采用,而不适合长期发展。想要发展壮大,具有更宽广的海外市场,就要弥补产能不足的缺口。第三,在科研方面应该尽量投入更多的钱,尽量早日突破核心部件技术依赖于外部的局面。

       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将会对中国手机及相关行业产生推动性的作用,而二者在竞争中,将会不断取长补短,不断成长,二者都将获益

     谈到今天的国产手机,相信大家一定会想起小米和华为这两个品牌。这两家公司做手机产业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因其极佳的用户体验和极高的满意度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其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更是在全球安卓手机市场上占据了极大的比重。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从上世纪末才开始逐渐觉醒的新兴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创新尝试和什么样的市场策略使得他们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功呢。

我们先从小米开始

小米创始于2010年,从公司的创办时间上来看,它绝对算是一个“年轻人”。然而他并非一个手机制造商,而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以我个人观点来理解,也就是说小米更像是一个科技创意团队,提供科技设计方案给硬件加工厂商,类似于大脑和手脚。

     首先,小米制作了自己基于安卓系统的UI*台,称之为MIUI。并且创办了自己的线上社区,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推广宣传。于2011年,小米创意团队正式亮相并宣布了其旗下的包括米聊、MIUI和小米手机这三款产品,小米社区正式对外开放。在2011年底,小米手机的第一台旗舰:小米1 正式网络售卖,并创下5分钟内30万台售完的记录。之后的2012年是小米真正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的一年。通过前一年的经营和预热,小米继续推出旗舰机,通过网络预定加销售的方式创下了一个个记录。并在2012年6月宣布正式完成第一轮2.16亿美元的融资。

     13至14年,小米连续打出组合拳,在各个城市创办小米之家。并推出包括小米盒子、活塞耳机、充电宝等一系列的配套产品。并以其亲民的价格和较好的用户体验再加上品牌效应的发酵,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推出了*板电脑、电视甚至是*衡车。虽然在这几个产品上还不能与其他老牌的电器制造商竞争,但我认为这是小米对其他电器领域的一次极具开创性的尝试。

     15年至今,小米依然在探索各个领域,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创办了种类繁多的活动来吸引各方的关注。15年初,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成功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15年3月,微软正式宣布与小米合作,当时的旗舰机:小米4可以刷成Windows10操作系统。在之后的16年小米更是将目光放到了各个家庭小电器上,小到插座大到冰箱洗衣机,都充满着小米的创新和尝试。

     在我看来,小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的成功,不仅仅得益于它的产品和创意。更是抓住了当代青年人的兴趣和痛点。在这个互联网当道的时代,小米采用互联网线上预定排号的产品发布策略。不仅抓住了当代年轻人关于网络的兴趣,更是戳中了他们对新兴科技产品极度渴望的痛点。解决了所谓的“苹果”难吃问题,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和虚荣。甚至有一段时间,小米被称为是中国苹果,但是雷军却禁止员工讨论所谓的“中国苹果”。因为苹果固然是一家做到了极致的公司,而小米跟苹果的区别则在于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除了运用互联网饥饿营销的手段之外,雷军更是将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界的各位大牛都纷纷发博力挺小米,被称为“雷军的CEO朋友们的祝福”。

     如果到此,草草做下小米专注于手机产业的结论,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小米其实有着它更大的野心。

在2015年的暑假,我曾以暑期实践的方式去参观过小米位于北京的总部,在与几位接待者的交谈中得知,小米觉不仅仅专心做手机。从一位部门主管那里,我们了解到,小米的前瞻性极强,志在于打造整体的家庭智能终端。其实现方式归结于一个大功率的“路由器”。通过网络技术,将所有的米字号电器同意连接到一个终端进行整体调控。这也正是小米这两年来“不务正业”的原因,它其实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家电体系。

     小米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创意,与其企业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在参观中发现,小米的工作区并没有像BAT那样广阔的园区,反而是看上去十分拥挤,工位之间都安排的非常紧凑。但是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人文氛围都让人感觉十分的舒适,在那样拥挤的环境中并不会感觉到压抑。反而会感觉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的工作。在参观开发部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工程师们大都二三人一起进行讨论,手捧水杯面容轻松。这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程序员工作环境大不相同,但我想这也就是小米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一定可以给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创意空间和灵感。

     小米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对此总是有人在吐槽它的散热功能。对此我承认,小米手机的散热功能确实有待调整。但这个口号,更多的是对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极端概括。

     在这个通讯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仿佛一切都有可能。而小米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应运而生,成为了时代弄潮儿中的佼佼者之一。无论是它的产品创新还是它的公司管理策略再到营销策略,都给市场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而纵观历史,正是一个个如此有朝气有态度的集体引领着人类的科技大步向前。

再来看看华为

华为公司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如今的主要业务就是生产制造手机。作为国内一家老牌民营企业,华为至今仍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从目前来看,华为是国内手机制造业当仁不让的巨头。

个人认为华为能够占领国内很大一部分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为的营销手段,二是华为的生产技术。

首先来谈华为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早期的华为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时代采取相同的方式,做低端手机,抢占市场。

2013年,华为开始设计定制手机层次,划分高中低不同档次,最为出名的措施便是独立华为荣耀,剑指小米,抢占千元机市场。

2014年华为荣耀发布品牌口号“勇敢做自己”,宣扬不同于“发烧”的品牌理念,将目标受众定义为“理性社群主义”。直接与小米的“为发烧而生”针锋相对,同年,华为荣耀在红米Note发布之前,提前两小时发布荣耀畅玩版,价格比红米Note高配版低一元,结果华为荣耀畅玩版预约量高达1500万部,超过了红米Note,此举虽然不光彩,但成功的抢占了小米很大一部分客户,用性价比和质量以及相同的营销方式完完全全的击败了小米。

与此同时,华为也不忘研发mate、bug以及P系列,打造自己的高端机,用于竞争高端机市场,事实证明,在与苹果、三星等公司的角逐中,华为不落下风,在国外的口碑也非常不错。根据盖普索在全球32个国家开展的消费者调研,2014年华为品牌知名度从52提升至65%,品牌净推荐值上升至43%,意味着四成以上的华为手机用户曾经向周围人推荐过华为产品,口碑营销效果良好。

除了制造不同档次的手机之外,华为加快建设与客户交流以及处理客户问题的机制。例如,2014年华为发布麒麟芯片,按理来说肯定会饱受质疑,所以华为方面主动在交流网站上发表相关帖子,并且召开各种专题讲座来普及芯片知识,打消客户的疑虑。

在销售方面,华为采用线上与线下两个渠道,并且将其侧重点区别开,线上针对年轻且注重性价比的客户,线下主要针对更注重体验的客户,避免了线上线下的价格差异,既抓住了电商*台,也建设了自己的体验店,更加方便自己了解客户需求,售后等方面也会比其他企业更好做。

现在我们来看华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

华为手机的一大优势在于质量,小米手机的优势在于“便宜的没我好,好的没我便宜”,但这一点优势在华为荣耀出现之后便荡然无存,华为手机用比返厂率低于苹果的事实告诉所有消费者,华为手机可以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质量,在质量这一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次,华为注重自己的产品研发,每年投入超过年销售额10%的研发经费,专利超过五万,还有七万多的研发人员正在源源不断的拿出自己的成果。

华为在5G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未来必定会迈入5G时代,华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必定会使他在未来的角逐中取得巨大的优势。哪怕手机市场经历又一次的重大变革,华为也能依靠着5G方面的研究优势屹立不倒。

除了5G方面的研究,华为拥有自己生产制造的手机芯片——麒麟系列,这也是它的一项重大优势,拥有麒麟芯片,华为摆脱了高通等芯片制造商的钳制,有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手机的潜质,这一点可以促进华为在国内的销售,另一方面,拥有自主研发的芯片,华为可以降低自己的制造成本,在价格战方面具有了国内其他企业不具有的天然优势,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各种专利,依靠专利也能增加收入。同时,华为可以通过用户反应的需求,及时对自己的芯片进行调整,提高手机的稳定性,缩短反应周期,加快解决客户问题的速度。

当然,除了5G网络和麒麟芯片,华为公司在其他方面的研究投入取得的成果也是骄人的,例如,现如今最为火爆的AR与VR方面,华为均有建树。在产品研发方面,华为好像涉及了方方面面,这一点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和华为相比,华为已经利用庞大的研发机构以及超过50000的专利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总的来说,华为现如今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研发机构以及专利,成熟并且独立的技术,让他可以放心的将自己的手伸向海外市场;手机档次的划分,让华为将未来的竞争段位更加细化,同时开辟三四个战场进行角逐,与不同层次的对手进行比拼,不至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加的安全,而且同时与不同档次的公司进行博弈,华为的收获也会远远大于对手公司;华为在客户问题处理机制上的建设,提升了华为的口碑,让华为更加敏感,更能抓住时代,抓住机遇,赶超其他公司。

对比一下两家公司

看完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我们现在来对比一下两家公司。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小米从一开始便是走的性价比路线,其手机的价格是非常的亲民的,然而华为一开始便是将小米作为自己的一个主要对手,并且针对小米做了自己的营销攻略,用低端低价手机先行抢占市场并且通过营销手段与小米针锋相对,同时又用优异的质量来拉拢人心,树立品牌形象,可以说在营销手段上小米是不及华为的。虽说华为有时候的手段并不是非常的光彩,但是商场如战场,华为抢占了小米的一部分客户确实是不假的事实。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小米的针对人群是不及华为的广泛地。小米从开始便打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但这也就限制了其主要的受众人群是年轻人,是追随着技术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年轻人。然而,华为不同,不仅将自己定义为“理性社群主义”,更是十分的注重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线上针对着注重实惠性价比的年轻人,线下则关注着注重用户体验的人群。并且既有低端机抢占市场,又有高端机与非国产大牛竞争,可以说华为的策略是十分周全广泛的。营销策略的选择以及丰富的产品链使得华为比小米更加的有竞争力,其客户人群也比小米更加的庞大。

     虽然小米和华为两家的营销与受众不同,但是作为国内两家比较知名成功的公司,有很多地方两者也是比较相似的,但相似之中也有不同。

     首先,两家公司都利用价格优势来打开市场。在手机市场有三星和苹果两家巨头的情况下,两家都通过较为亲民的价格来攻占市场,这方面选择无疑是十分正确的,通过价格吸引顾客,再通过性能与质量巩固顾客群体,以此形成稳定的客户基础和良好的口碑,之后再陆续推出自己的后续产品步步做大,形成足以与苹果三星竞争的品牌。

     再者,两者都十分注重用户体验。小米手机的操作与界面是十分便捷的,也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行为习惯,相比而言,虽然华为手机的操作不如小米,但是华为优异的客户交流与售后机制却给他加分不少。毫无疑问,作为一家公司,用户的口碑是十分重要的。今年,三星公司推出note系列新机型note7,却频繁曝出炸机事件引起轩然大波,然而这并不是最致命的,在note7爆炸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事件,民众更是戏称note7为炸弹7的情况下,三星公司的策略却着实让人心寒。全球范围的召回却不包含中国大陆这件事令我们义愤填膺,三星公司的口碑也是一掉再掉。不少我身边的朋友都称自己再也不会使用三星的产品。再来看苹果公司,在推出了新的iPhone7后,网上曝出iPhone6s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自动关机,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对此,苹果公司对此声明可能是用户的使用不当(比如使用非原装充电设备如充电宝)造成手机的自动关机。这件事也在网上引起不小的反响,虽说比不上三星的爆炸事件,但是无疑是对苹果公司的一次信用折扣。比较来看,华为和小米的售后便要好得多,尤其是华为,我身边也有朋友在用华为手机,他曾跟我说过,维修华为手机的时候,你真的能体验什么叫做顾客是上帝,虽说不知道真假,但是也能大概看出华为的态度。

     另一方面,作为科技数码产品,技术才是硬道理。在技术创新这方面,两家公司自然做的也是不差的。

  小米在推出自己的旗舰款之后便打出了一套的组合拳,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品。同时,积极地尝试其他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手机这一方面,勇于进行创新,敢于走在技术的前沿。这也是迎合了他们自身的“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的。其次,小米的前瞻性十分的强,从一开始,他便有了自身明确的目标,那便是打造自身的属于小米的家庭智能终端。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就好比一个人,他生而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所以,他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的。不光是手机,小米从一开始便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其推出的相关产品都是为了这个大方向所服务的,这种极强的前瞻性眼光将为这个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不得不让人期待,当小米完成自身目标的那天。

     华为也是十分注重技术研发的,但相比于小米,华为则更倾向于稳扎稳打。华为每年都在科技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的资金,目前其在5G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前段时间,更是有新闻称“华为拿下5G时代”。毫无疑问,5G时代终将到来,而在这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华为很有可能成为赢家。其次,华为自身也研发了麒麟芯片,使得华为摆脱了高端芯片公司的束缚,拥有了自己的芯片使得华为在技术与价格上都将产生不小的优势。同时,专利也将给华为带来额外的收益,使得华为在不同方面都更加有竞争力。

     同时,两家公司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对于不同的领域,两家公司都有着各自的探索与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一个公司能够源源不断茁壮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创新与技术的追求,是这两家公司能够成功的关键。

相比于公司的硬实力,公司的企业文化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我更倾向于小米。虽然没有亲身体会过华为,但是从不少学长那里打听到,华为的工作真的是谈不上轻松,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据说加班到个两三点还是有的。相比而言,小米的就要轻松一些。我想,对于一个科技公司,一个富有激情与创造欲的软件工程师要比一个纯粹的码农强的多。然而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前面也说了,创新永远是推动一个公司前进的主要力量,有创造性的公司的竞争力会远强于只会套路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文化氛围是轻松而又人文的,那么,即使短时间内看不出差别,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其他方面类似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将会慢慢强于其他的公司。虽然技术不是艺术创作,但是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苹果之所以为苹果,正是他的每一个产品都充满着艺术性,从一行代码到一个logo,无处不散发出整个公司的内涵。所以,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公司十分重要的一环。

两家公司的竞争分析

     *心而论,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能做到unicorn级别的企业,都是优秀的企业,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主要分析对比了两家公司的手机业务的。不论是小米的追求人性关怀的公司文化,还是华为狼性的公司文化,只能说是每个企业的特点各有千秋,无法评论孰优孰劣。但是,衡量一家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是只看一部分,现在我们来看看两家公司的核心业务组成。

      对小米而言,小米的核心业务是以电子消费产品为主的消费者业务,其中由手机、路由器、电视业务构成了其核心中的核心业务,加之又不断衍生出以此为主体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小米生态链,构成了他们的业务。对华为而言,华为的核心业务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分别为运营商业务、企业端服务业务、以及电子消费业务。所以,在很多领域小米与华为并不是H2H的关系,比如在小米的生态链中,小米推出了小米排插、小米背包、小米旅行箱等,这些并不与华为的业务进行冲突,而在华为里一些面向运营商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并不与小米的业务进行冲突,而现今看来,他们的直接对标竞争领域主要在以电子消费品为主体的电子消费业务,如手机、电子穿戴设备等。

我们也看到了,在*期的消费市场当中,小米在市场表现中不敌华为,华为则是一路上扬的态势,在今年的手机市场占有率中华为则是超越了小米。在两家企业的手机业务不断扩大之际,两家企业也同时选择了走向国际化和多元化,选择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以及在国际市场上与更多的竞争对手正面竞争。

对小米而言,小米选择在公司业务扩张的瓶颈期选择走向多元,雷军在*期的公开演讲中表明了小米的三大主营业务——手机、电视、路由器,并且提出“新国货”理念。由小米生态链也可以看出,小米希望以核心业务为依托,打造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如一条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链,从小米路由器、到小米电视、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小蚁智能摄像头等。在小米手机陷入瓶颈期是,通过拓展自己的产品线,用小米生态链和小米手机业务相互促进,提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从前谷歌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加盟小米为小米走向全球化的标志起,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从成立海外研发设计中心,再到与各国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到进军印度市场,可以说在不断坚持国际化的步伐,也有一定成效。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的现状下,只有不断坚持国际化,才能够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对华为而言,华为*几年开始不断重视手机业务市场,在手机市场上不断发力,足可见当下移动电子消费市场的火热。但对华为而言,华为拥有三大业务,分别为运营商业务、企业端服务业务、电子消费业务。

总所周知,华为以通信业务起家,在运营商业务中,与高通等电信巨头厮杀多年,拥有大量的专利,在国际市场上也成功厮杀出一条血路,可谓是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华为的另一大主营业务企业端服务业务当中,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化等ICT创新技术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持续加强,华为在公共安全、金融、电力等领域的企业端服务业发展良好。华为的最后一大主营业务消费者业务当中,我们看到了华为以电子消费品为主体,其中又以手机业务为核心以及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笔记本电脑等构成的业务,目前也都发展良好。对华为来说,他们的国际化道路也并不*坦,也还是受制于专利限制以及受到了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我认为对于华为而言,需要不断保持各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公司屹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在上述文章当中提到的所有关于小米和华为的竞争力分析,我们认为华为与小米依然是两家出色的公司,不管小米在这一两年当中遇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也好,还是华为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程中遇到了许多阻碍也好,我们相信他们终究能够度过难关,能成为一家更强大的公司。

提到小米与华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最贴*我们生活的智能手机。作为国产手机生产商的前列,两者的市场竞争的硝烟从未消散过,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小米力求从低端走向高端,华为迈开步伐走出国门,企业之间步步紧逼,仿佛棋局上的博弈。当我们由表及里,智能手机产业的只是竞争的表象,棋局背后的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

小米,2010年4月在北京成立,全称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算得上是互联网手机的鼻祖,一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让我们记住了小米,然而“发烧”在今天却成为了小米的槽点。

提到小米,不得不提一位重量级人物——雷军,网友戏称其为“雷猴王”,其原因后文再详细说。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因为小米认识了雷军,在我们的印象里,雷军一直都是小米的创始人。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如果把雷军仅仅与小米捆绑在一起那就太小看他了。“金山软件”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接触过,1992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时的创办人正是雷军。在离任金山软件CEO后,雷军投资了例如凡客、多玩等多家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如今雷军作为小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担任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雷军说白了就是一个商人,但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商人。

小米最为人称道的是其自主研发的针对Android深度定制的MIUI系统,这也是小米公司最早的产品之一。针对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弥补原生Android的不足,MIUI无愧国内Android定制系统的第一梯队,称之为第一也不过分,毕竟人称“万物基于MIUI”,说的就是MIUI系统的先进性,被国内许多厂商效仿学习。

小米成立之初,国产手机被人们诟病,与国外品牌的产品根本没法比,价格虽然没有洋品牌贵,但也算不上亲民。在诺基亚、苹果、三星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的情形下,小米在成立之初就做智能手机的风险可想而知。自成立时隔一年,在MUI一周年庆典上,小米借机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智能手机“小米手机1”。在全新的互联网营销、低廉的价格、高品质的性能的加持下,销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米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真正助小米走向“人生巅峰”的是“小米手机2”,一波又一波的抢购,把饥饿营销发挥到了极致,小米在这股性价比浪潮中博得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小米把性价比理念带给了国内消费者,小米也被人们贴上了“性价比”的标签,这也为小米冲击高端埋下了隐患。

智能手机产业对于华为一直不是其主业,众所周知,华为是一家主要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公司,通信实力如今世界领先。在市场大环境的驱使下,华为不得不把重心相对地往智能手机上偏移。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激烈,而且华为本身也有手机生产销售的业务,若不多加重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必定会受到严重挤压,造成不可忽视的亏损。

华为的公司整体实力跟小米不是一个重量级,单从其员工人数和业务领域就能看出华为的综合实力之强。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世界500强行列,这也让华为看到了走向世界的曙光。华为的专利之多令人瞠目结舌,仅在华专利50000件左右,提案的网络通信核心标准数量居世界第一,真可谓通信领域的巨头。2016年,华为已跻身世界500强的129位,*年来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可阻挡。因此,华为也有一句引以为傲的宣传语“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

华为被称为民族企业,*年来更成为了国人的骄傲。华为在通信领域前沿的成就老百姓可能看不到,但*年来海思半导体的迅速发展真的是令人惊叹,告别了“国产无芯”的时代,海思也将华为的手机品牌推向了世界。海思半导体于2004年成立,它的前身是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五年之后,华为推出自家第一款智能手机芯片——K3V1,单由于技术并不成熟,该芯片并没有投入商用。2012年华为首次将自主研发的SoC——K3V2用在自家的手机上,但落后的40nm制程和糟糕的兼容性使得海思芯片开始了漫长的为国人诟病的道路。2014年开年,海思发布旗下第一款代号麒麟的SoC——麒麟910,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28nm制程,GPU采用了Mali-480MP4,并且首次集成了自主研发的Balong710基带。凭借这款SoC,海思麒麟逐渐被普通用户所接受,摆脱了性能羸弱的时代,可以满足大部分日常的使用。2014年年中,海思继续发力,发布旗下麒麟920芯片,它也成为全球首款集成LTE Cat.6基带的SoC。与此同时,首发麒麟920的华为旗下荣耀系列的荣耀6也成为全球首台支持LTE Cat.6的手机。10月推出麒麟925,相比920提升了核心主频,并首次集成协处理器——微智核i3。这款SoC搭载在华为Mate7和荣耀6 Plus上,笔者曾体验过这两款机器,尽管相对于920提升了频率,但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依然将续航和发热兼顾得十分到位。可以说,麒麟920是海思迈向高端的开始,逐渐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有了和高通*起*坐的实力。2015年高通遭遇“滑铁卢”,高通在没有获得三星14nm和台积电16nm的技术支持,冒险将发热功耗过大的台积电20nm和A57架构使用在自家年度旗舰SoC——骁龙810上。尽管当年骁龙810在各大跑分软件上独占Android阵营鳌头,但实际体验跟跑分结果相去甚远。采用该SoC的手机厂商为了控制这颗“火龙”的热量,不得不采用锁大核,限频率的策略,使得性能跟竞争对手海思和MTK相去甚远。骁龙810当年坑了额一大波旗舰手机,其中就包括小米冲击高端以及“2000元大关”的小米note。海思以及MTK则在2015年获得大丰收,华为当年旗下最高端SoC麒麟935广受好评,但这也只能说是在高通战略失误的情况下获得的成功,而且并未成为当年最强SoC。三星在2015年推出旗下旗舰级SoC——Exynos 7420,采用自家14nm工艺。这款SoC在性能超越骁龙810的情况下,发热续航也相当的优秀,放在2016年依然是能耗比相当出色的芯片。如果说三星将这款芯片像华为一样自产自销,用在自家年度旗舰机Galaxy S6/S6 edge/Note 5上,占据4000元以上价位,这也无可厚非,对华为不会有太大影响。然而,三星将这款当年无敌的芯片卖给了自己“亲儿子”魅族。魅族年底发布自家最高端旗舰机Pro5,搭载Exynos 7420,强大的性能和优秀的功耗,击碎了华为在2015年占据国产头名的梦想。梦想是用来坚持的,万一成真了呢?2015年11月,海思不声不响发布了麒麟950芯片,但并未在改年发布采用这款芯片的手机,华为选择了厚积薄发。2016年华为Mate8随麒麟950在德国柏林首发,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集成自研双核ISP,立即成为当时Android阵营性能最强,再次成为“中国制造”的标志。小米自然继续依附于高通,采用骁龙820对抗华为的麒麟950。对比这两款SoC,麒麟在性能上逊色一些,尤其是在图形处理上,公版Mali-T880和高通自研的GPU——Adreno 530差距不小,但在功耗发热上麒麟也有优势。不得不说,十年磨一剑,华为在自身的短板方面逐渐追上了国内的对手小米,而且在自身领先的做工品控方面依然保持高品质。11月华为发布搭载最新研发的麒麟960的Mate9,徕卡双摄加持,大幅提高麒麟950GPU性能的不足,成功在本年度冠绝Android阵营。

目前,在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中,主打线下、低配高价的OV两厂依然以巨大优势占据盈利比的前两位,最后一位盈利的厂商便是华为。在智能手机行当中,盈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如今全世界%95以上的厂商都在亏损,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厂商在坚持做手机呢?就连格力CEO“董大妈”都要来试试水,可见智能手机行业背后的诱惑力。让我们放眼世界,在“诺基亚”这位巨人倒下后,行业里形成了三星与苹果两极纷争的场面。与当初的小米、华为不同,谈到三星、苹果,大家的印象里只有“高端”,“低端”、“性价比”永远都属于国产机。在我们看来,国产品牌的销量节节攀升,甚至超过了三星和苹果,但真正暴利的依然是苹果三星。洋品牌卖出一台手机的利润,我们可能需要卖出20到30台才能达到,有时候我们卖出一部手机可能还在亏本。这就是为什么小米*年来发力冲击高端,为的就是盈利,扭转公司亏损的现状,毕竟主打性价比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小米note的失败并不是偶然,即使2015年骁龙810不“坑爹”,小米note帮助小米成功走向高端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事实上,不是一部性能卓越、做工设计精美的机器就能成就高端品牌,况且小米note在屏幕素质和整机做工也与高端机相去甚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OV两厂,把小米在千元机上用的芯片,例如Helio P10、骁龙625,用在3000元价位的手机上,而且在3000元价位还没有普及usb type-c这种其他厂商早已在各个价位普及的新一代接口,但就算如此显得没有诚意的机器依然广受市场的青睐。OV为自家的一部手机花巨额广告费,请大牌代言人,能在3000元档站住脚,靠的就是品牌溢价,三星苹果在品牌溢价上更为明显。2015年的小米显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在机器上不顾一切地堆料,自己吹得多么强大,但消费者并不会买账。2015年小米祭出这部高端希望之后,并没有做必要的市场营销,就连今天我们都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过小米的广告,“性价比”的帽子依然扣得紧紧的。小米当初打响了手机行业“性价比之战”的第一枪,引得许多厂商参与其中,销量数据固然漂亮,但背后的利润有多少自己心知肚明。走了这么多年的性价比的路子,小米的品牌形象早已烙印在消费者的心中。在消费者眼中,小米卖一千多就是正常价位,一旦超过2000元就会被吐槽价格昂贵,没有诚意。但当我们看看苹果三星琳琅满目的四五千元,甚至七八千元,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许并不会觉得定价过高,而是觉得这就是正常的价位。如今,就连华为卖4000元人们都能普遍接受,但小米想要摘掉“廉价”的帽子不仅需要打造新的品牌形象,还需要时间的打磨来消除消费者的普遍观念。

在小米刮起性价比之风时,华为应对地十分聪明。为了防止自己的品牌成为“低端”、“性价比”的代名词,华为在2013年打造旗下智能终端子品牌——荣耀,来对抗小米等一系列国产品牌。独立出荣耀品牌后,华为得以全心投入自身原有的定位,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品牌溢价,国内类似小米这样高性价比的对手全部交给荣耀品牌来应对。华为这一策略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而且在*两年来华为也收获了当初期望的成果。如今华为与苹果三星并驾齐驱在智能手机行业三足鼎立,荣耀系列在国内2000元价位也是毫不逊色于主要对手小米和魅族。“荣耀”和小米旗下的“红米”以及魅族旗下的“魅蓝”并不同。对于荣耀,华为将其品牌的自主权完全地分离了出去,在市场上华为与荣耀仿佛就是“陌生人”,少有联系。笔者曾去过华为的线下店,店里只有华为品牌的设备,并没有荣耀的影子。这种*乎完全的分离,可以让自身品牌的定位更加准确,经营策略更加明晰,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发展。反观小米和魅族,这里以小米为例,线下店可以既有小米,又有红米;官网可以既卖小米,又卖红米;发布会可以既发小米,又发红米。这样看来,“红米”并不能算是小米的一个子品牌,只能算是一个系列,它没有独立的运营机制,始终依附于小米来运作。小米本身主打2000元价位档,而红米主要定位千元机市场。这样的营销策略。长期以来,使消费者将红米的品牌印象不由地嫁接到小米身上,使得小米本身的品牌形象更趋向于低端,冲击高端更加困难。另外,这样的营销策略,容易导致产品线的混乱。2016年,红米发布了史上最昂贵的红米手机——红米Pro,价格直达1999元,这已经与小米的价格持*,使得品牌之间的定位出现了模糊,打乱了自身的发展战略。为了消除产品线定位的混乱,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红米Pro竟然从1999元降到了一千元左右,这降价速度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后,我们来谈谈系统的UI设计。说到国产Android定制UI,不得不提小米的MIUI。作为国产用户最多的系统,MIUI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相比华为的EMUI,MIUI的设计更趋向年轻化,界面独具特色,图标的设计简约美观,一打开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从2010年发布至今,经过6年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如今的MIUI8更加的成熟,系统稳定性较原生Android大大提高,而且系统功能性更加完善,稳坐国产UI第一梯队,是小米最为自豪的一个方面。华为的EMUI的发展期初并不顺利,在EMUI3.0版本之前,用糟糕来形容EMUI毫不过分。毫无新意的UI设计,丑陋的界面,毫无改进的交互设计……这一切让EMUI给最早的一批用户留下了噩梦般的回忆。在失败后,EMUI看到了自身与第一梯队如MIUI、FLYME的差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改进EMUI。好的机器更需要好的优化,糟糕的系统足以毁掉一部性能卓越的手机,而一款优秀的系统可以让一款手机越用越爱不释手。EMUI3.1焕然一新,几乎较原先版本推倒重做,效仿国内成功UI,走上了年轻态路线。基于庞大的UI设计团队,EMUI跟随Android版本的迭代较为及时。2016年底跟随Mate9发布的EMUI5.0是让用户最先吃上牛轧糖的Android定制系统,可见EMUI研发团队的庞大规模和雄厚实力。在总体实力上,EMUI较MIUI还是稍逊一筹,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EMUI5.0的版本中有机会登顶国产第一UI。笔者目前用的是荣耀8,非常期待EMUI5.0的更新推送,在Mate9上可以看出EMUI5.0有全新的交互体验。

作为一位“魅友”,个人在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分析中看得比较客观。在2014年之前,小米算是这个行业的“当红新人”。凭借全新的理念与物美价廉的产品,小米博得了市场的目光,但靠性价比走量这条路走不长远,必定要经历企业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华为逐渐地抬起头来,依靠海思半导体的迅速发展和EMUI的逐渐成熟,颇有做国产“大哥”的趋势。但就算我们今天无数次喷小米,小米依然是一个成功的革命者。小米的销售策略拉低了整个行业的产品价格,让普通收入的群体也能用上高性能的智能手机。尽管小米*年来在开拓高端市场,提高产品的价位,但其在原有价位的产品并没有在品质上缩水,每次看小米新品发布会最令人震撼的一直是价格,每次都为消费者带来福音。小米与华为的竞争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活力,让智能手机产业这个二十一世纪最热的产业从未降低热度,两者都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谈及小米与华为,在中国市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两家企业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两家企业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点,很多人对华为和小米的了解可能只限于电子产品,很多人说小米的存在是一个奇迹,作为一个山寨公司,幸运存活并成功转型在当代竞争十分激烈中国市场实数罕见,对于华为很多人也并不是很熟悉,认为这两家企业都是差不多性质的公司,其实不然,华为与小米的激烈竞争使得各自的发展呈现了不同的趋势,发展布局与战略也一直在不断的调整,从以下几个大方面可以看出:

         第一,产品定位。小米的产品以及服务以面向个人以及家庭用户为主,产品范围杂而且多,华为则偏重于企业商用用户,当然个人家庭产品也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份额,并且这一份额在不断增大,小米的定位以及服务使得小米的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局限,如果不积极转型,企业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瓶颈,反观华为,*些年来,一直以超越GDP的速度发展。

           第二,市场的转变。*几年来,由于国内市场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的饱和,小米正在一步步拓展海外市场,这其中以印度市场最为明显。而华为,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阻碍与瓶颈,企业整体布局转向海外市场,这其中以欧洲为主,当然现在也在拓展非洲,南美洲等市场。

         第三,自主研发与专利。要说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与动力,那应该就是专利与研发能力,科技是发展的动力。华为在这一方面可以说一直领头于中国甚至国内市场,研发投资比重年年增大,研发经费年年递增,研发能力也因此十分强悍,而小米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在此方面则要弱很多,大部分产品都是以复制山寨为主,因此小米的发展在经历高峰后,日渐*稳现在却遇到了瓶颈。

   第四,生态布局,这涉及到全系列产品以及服务体系的整顿与整合,在这方面华为则要落后很多,但这并不妨碍两家在交叉领域的激烈竞争。

        第五,企业文化,细看小米与华为,会发现这两家企业从诞生起就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这也决定了这两家企业的竞争必定十分激烈。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分析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分析:

        在小米初创时期,小米凭借着性价比极高的手机与及其十分成功的互联网营销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功,并在日后逐渐转型,从一家手机厂商逐渐扩大产品类别与范围,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小米百货商场”,华为也从最初只做通信领域慢慢接触并深入智能终端领域,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从手机来看,小米在2015年前,出货量年年暴涨,出货量达到了亿级单位,这个数字十分可怕,据统计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小米手机,华为在2014年前,手机卖的并不尽如人意,出货量基本以百万位单位,一方面是因为自家的产品都使用麒麟系列处理器,作为几乎唯一商用的移动处理器,其性能一直遭人诟病,计算能力弱,图形性能十分差使得手机从硬件上就被使用高通处理器的其他厂商超越了很多,但是由于*两年来,华为在处理器研发投入日益加大,940,950系列已经处于国际移动处理器的第一梯队,从而在处理性能上不在落后,甚至大有赶超之势,产品价格也一直在升,然而市场反响却非常好,*两年的出货量一直稳坐国内头把座椅,而反观小米,前几年出货量的持续爆炸加上国内市场智能终端的饱和,小米*两年出货量也一直在下降,被华为,vivo,oppo等国产厂商超越,小米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总结一下原因,有如下几条造成了今天智能终端市场的大洗牌,第一,市场营销,小米多年来互联网的营销一直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由于没有多级中间商赚差价,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厂商拿到机器,消费者从此获益不少,加之小米手机低廉的价格,使得前些年小米的销量一直非常好,但是小米*两年来,持续进行饥饿营销,消费者对此产生了十分严重的抵抗情绪,在一项投票中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宁愿选择有现货的产品,而不需要抢购。第二,小米产品的质量,虽说小米产品的价格十分低廉,使得普通百姓也能接触到智能终端,但是俗话说一分价格一分货,过低的价格也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不足,消费者越来越多想要选择质量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由于上游供应商的逐渐透明,话不夸张的说一个英语老师也能做手机,各家产品供应链都取自相同的上游,使得小米的性价比也在不断下降,各家价格趋于相同。第三,自主研发能力的缺失,可以说,小米产品的产品可以用组装机来形容,所有部件都是各大不同供应商,而华为更多的则选择了自助研发的道路,从自主处理器到使用国产摄像头,传言中的操作系统也一直流传民间,可以说,华为处理器的研发填补了国产移动处理器的空白。在桌面端,两家都今年推出了自己的笔记本,两家产品定位都为轻薄办公,市场份额也相差不大,在今后手机端市场更新步伐变慢后,两家在笔记本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智能硬件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始发展起步,目前华为和小米都在此混战中激烈竞争,小米手环总出货量也达到了亿级出货量,而华为虽有自己的手环和手表,但是由于价格较为昂贵,所以销售额并不是很大,除此之外,小米还有其他智能硬件,如:小米无人机,vr眼睛,扫地机器人,小米自行车,血压计等数十件产品,这些智能终端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整体的生态打造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华为在此领域产品却不多,随着智能硬件和健康问题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智能硬件领域必定在未来数十年内成为各大科技公司竞争的热点,而到时华为与小米在此竞争将十分激烈,只有拿出简单易用便携价格适中才能拉取到更多的客户,到时候又将是一场混战。

         以上的分析都是基于个人角度来看待的,而在家居产品方面,小米再次打破了当年互联网营销的先例,推出了很多带有智能硬件的产品,例如插线板,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电饭煲等很多产品,同样都是主打性价比与安全。华为则只有路由器,随身wifi,电视盒子几件产品,市场份额大部分都被小米所占据,除此之外,小米还涉足服装,箱包以及周边众多杂项,而华为在此方面都十分缺失,可见小米对于打造整个完整生态的野心。

          除此以外,华为相对小米而言还有一个核心业务,那就是通信,华为在欧洲通信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也是华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小米的定位,另外华为还针对企业推出交换机,云计算,云存储,服务器等大型服务,这也正是小米所缺失的,在此方面,小米相对华为毫无竞争力可言。

           市场定位的转变,前面提到,小米正在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印度为首要海外市场,由于印度本土经济水*较低,4g网络方兴未艾,还未普及,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硬件都未得到大面积铺展,因此印度市场这块大蛋糕被许多国际大厂商盯上,各家轮番上阵,小米也在*两年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凭借着极高的性价比,小米一登录印度,产品就遭到了抢购一空的情况,而华为在印度市场的表现并不算太好,反而在东南亚,欧洲,非洲获得了极佳的口碑与销量,相对于国内,海外市场带给华为的销量和利润反而更多更大,有了华为,小米想要在其他国家拓展市场就变得更加困难,除此之外,华为*十年来一直进军美国市场,毕竟国内厂商在美国市场做大的没有,真个美国几乎被苹果,谷歌,三星和微软所占据,由于华为与美国运营商的关系一直不太和谐,加之贸易壁垒,跟重要的是通信安全方面的问题,华为一直难以进入美国市场,而小米在此方面则没有任何困难,如果未来小米拓展海外市场到美国,华为未能成功进入,则两家公司的竞争差距将更加明显。

         还有一点便是创新与自主研发方面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正是小米发展到现在遇到了瓶颈的原因,由于小米之前的所有产品都是靠技术引进,工厂组装,自主创新能力一直上不去,高额的专利费使得小米的产品不再具有从前的极高性价比,如今市场上有了更多同价位相同条件的选择,小米重视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与专利也是这两年来才开始的,所以在技术积累不够成熟,专利积累不够多的情况下,小米如今的产品创新点仍然不多,反观华为,华为在国际来说,专利数量也是蝉联第一,研发人员占据了总员工的*一半,每年的研发投入增长多达一百亿美元,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华为产品在通信,处理器,甚至细致到后台进程优化都有自己非常多的专利很知识产权,这也正是小米失去竞争力,而华为竞争力一直在上升的源头所在。

          经过前面许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和华为在产品生态布局上的差距十分明显,华为在生态的各个方面均落后于小米,这也是小米在遭遇发展瓶颈后,逐渐转型的结果,当国内厂商还在谈及互联网思维的时候,小米也学着像苹果一样开始做起了生态布局,以此来增加用户粘性,一个及其简单的例子就是,只需通过手机的蓝牙,无线网络和手机应用就可以控制家中的所有设备包括电视,冰箱,空气净化器,监控设备等,这无疑来说对用户整体使用体验有着不小的提升。华为由于刚踏入移动领域时间不长,目前推出的产品也屈指可数,很难形成一个体系,对于用户来说则是很难形成一整套完整流畅的无缝的用户体验,因此,如果只是单个产品或者服务做到非常好,在目前看来发展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但当用户数量庞大到一定数量,生态就显得尤为重要,用户的需求也会不仅仅局限于单品的使用体验,而是对一整套产品与服务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在这方面华为几乎毫无竞争力可言,而小米凭借着*几年持续推出周边配套设备,使得用户体验十分不错,在用户中也有着很不错的口碑,市场份额也被其侵蚀。

         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或者说是起着根源性影响的便是企业文化的不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水*的不均,文化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小米公司,更多的是被定义为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的性质就是随着互联网的起起伏伏而波动,泡沫化是互联网的特性,不像传统的企业,互联网为虚拟的,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但是却对我们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首要的不是利润和销量,而是用户,像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一样,用户数量决定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优劣。只有足够的用户数量,用户基数庞大才能产生利润,即使是单体利润很微薄,而这恰恰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之道。华为作为一家传统的硬件公司,用户数量虽说很重要,但是远没有互联网企业那么重要,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就是技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句话放在华为身上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华为如此庞大的公司体积也决定了,其公司首要目标就是利润,因为只有巨大的利润才能撑起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这也体现在两家公司在相同产品上不同定价策略的布局上。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小米和华为到底谁能更顺利的走下去难以推测,但是未来几年必定是一场混战,而这就取决于小米与华为在接下来的战略布局如何定位,是该转移,还是该坚守,是创新还是沿他路前行。而上述的一切,片刻之内难以改变,只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PPT上面只有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分析,但是我觉得如果提这两个的竞争分析,倒不如直接提小米与苹果的竞争分析,因为这两个更具有对比性,甚至可以直接不提华为,虽然,小米和苹果的产品线相交汇的地方甚少。而提华为,则是因为我把华为看做小米与苹果的中庸版本。而这也是我认为在未来发展的最好的企业,当然,这也是PPT上面所要求的。或许小米更乐于我把它称为互联网公司,而不是手机品牌。但是不管怎样,他主要还是经营手机业务的,虽然他有其他众多的电饭煲,充电宝,*衡车,电视,甚至笔记本电脑等等产品。

在开头,我希望先表达我对这几个品牌概括性的观点,而后我们再来逐一分析。在未来,小米虽然可以继续发布超性价比的品牌手机,但是小米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那个神话了。而其中最大原因,则是小米赖以生存,甚至整天挂在嘴边的性价比。可以说,小米最后的结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苹果,也是我不看好的品牌。虽然,现在苹果依然有强大的活力和领先的科技。但是我从大二上学期就开始不看好苹果的发展,而他的发展似乎也大概像我想象的那样。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则也是和小米恰恰相反的售价问题。而其二,则也是因为其赖以生存的闭环生态。至于华为,我几乎可以确定的说,这是未来会发展的最好的品牌,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中国的三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来自于三点,企业精神,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

以下我们来一一阐述。

小米是靠着互联网营销的,当时我上高三,消息还比较闭塞,但已经听过我小米的众多好评。但是我上大学以来,小米的境况是与日剧下,常常看到那些科技新闻评论小米的估值大幅度缩水,百度上的新闻虽然不足为信。但是空穴来风,小米*几年的颓势已经在逐渐的显露。而小米走上今日这条路的原因则是因为一直迷信着性价比的套路。虽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很乐于接受这种产品,因为用一个一般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市面上高等配置的手机,何乐而不为。但是对于小米公司来说,这虽然是小米公司快速发展的一把利器。但是这也是后来阻碍小米公司,甚至是使小米公司倒退的一个重担。甚至在缺货的状态,都还要维持这个使小米背上重担的性价比。总的一句话,小米的定价不符合市场规律,更不会用市场来调节价格。对比华为来说,在华为荣耀5X上市的时候,市场反应很好,华为果断涨价。这样一来,又能保证货源的供应,又能维护华为公司自己利益。我们就听信小米自己所说,我们不是饥饿营销,确实是产能不足。按照我粗俗的想法,为什么小米不能涨价呢?为什么要拿一个低价来宣传一个买不到的手机呢?小米本来能做的更好,却为什么不能放弃这个极致性价比的玩法呢?虽然性价比看上去对于普通消费者很公*,但是,却造成了大量的黄牛的生存空间,最后消费者又不得不提高价格再去买黄牛的手机,当然,多花钱的毕竟是少数。但是买不到手机的人却是大量的存在,我就是曾经的其中之一。而这个性价比玩法,最终影响最大的还不是消费者,而是小米公司自己。因为一个不赚钱的公司,无法吸引人才,一个不赚钱的公司,无法发展,一个不赚钱的公司,无法进行合理的科技投入,一个不赚钱的公司,最后必然将黯然退场。开始可以不赚钱发展市场,但是发展市场好了以后还不赚钱,这就是对国家税收的不负责任,对员工收入的不负责任,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对管理者自身来所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甚至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因为不赚钱,势必难以拿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而小米自身也为着盈利而头疼,甚至最后想到了在系统里加广告的愚蠢做法。至少对于我来说,这种做法简直愚蠢至极,这也让我成为曾经对小米有着不错的看法的消费者,走向另外一边。或许有些人看来,这也许是个例,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厌恶广告的。但是这问题的实质却是,小米走投无路,不得不牺牲用户体验来提高盈利。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愚蠢至极的做法。一个好的盈利应该是你把用户想要的都给用户了,然后从用户满意度里面盈利,而不是通过加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毕竟这不是做小网站。前者是小米的盈利,愚蠢,后者是苹果的盈利方法,所以苹果的盈利是小米的许多倍。而我相信,小米的公司内部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的,但是出于对短期利益的考虑,而不敢做出有别于性价比之外的决策。因为一旦小米性价比战略调整,势必短时间内流失大量的客户。二则因为小米自身的努力。用户对小米的定位已经局限在性价比这唯一的一个方面了,要想改变,非常难。但是小米现在如果不进行战略调整的话,继续打着性价比的牌,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像小米5这样一代一代产品的出现会刺激一下消费者,但是小米会在这一惊一跳之中走着下坡路,最后不复存在。存在着另外一个和小米非常相像的公司,魅族。魅族一直都在和小米打着一样的牌,但是魅族已经觉察到小米面临的危机,而这也是魅族自己的危机。所以魅族在尝试着转型,就像我说的那样,试图盈利,但是市场反应却并不热烈。因为没有消费者愿意产品涨价。所以小米涨价的路也会走得非常难。但是小米不放弃性价比的战略,会逐步的死。但是放弃性价比的战略,也许一下就死了。也许开始过的很艰难,但是会慢慢重新发展起来。后者,小米尚有一线生机。前者,小米必死无疑。但是无论是哪条路,小米一样都会走的很艰难。而从去年开始,市场上就出现了另外一个与小米非常相像的另外一个公司,乐视,甚至连发展途径都非常的想象,都是凭借着互联网和性价比一下就崛起了。但是乐视的玩法和小米不太一样,乐视在性价比之中加入了生态这个词,试图打造一个以生态来补贴硬件的环境。但是像小米一样,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热烈欢迎,但是却对花钱买会员并不感冒,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对于版权的观念甚淡。而这也造成了乐视最*玩不下去的局面了。但是,我觉得乐视的玩法还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在国外,乐视成功的概率假如有75%,而在国内,则只能下降到30%。但是,这也不能不说是乐视的预见性。假如大家都有版权意识了,大家还不都做这一行了。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我希望乐视会成功。但是客观上来说,乐视这个先驱者会比较难。从这么多的例子,当然,小米是其典型代表来说。性价比有性价比的玩法,这是通常一个公司野蛮生长的非常好的途径,但是后期谁要想跳出这个圈子,那就非常难了。小米没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所以小米未来的道路很难。

接下来我们来说苹果,但是我们不直接说苹果,我们先来说万科。万科是国内第一大民营房地产企业,成立于八十年代,至今发展有几十年了,用董事长王石的话说,万科除了黄赌毒没有干过,其他只要赚钱的,万科都有干过。但是八十九年代那么多的公司,当时比万科大的也不计其数,为什么就只有万科活下来了。冯叔的《野蛮生长》里说,当时比万科大的企业不计其数,比万科资源好的企业也不计其数,当时由于刚刚改革开放,不论做什么生意都会有赚,而且那么利益惊人。但是只有王石觉得这么干不对,觉得钱太好赚了,这不正常。最后干脆出了一个硬性规定,盈利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生意不干。所以,当时泡沫经济过后,只有万科活下来了。当时冯叔也去海南发展了,凭着一张嘴,顺顺利利就赚到了几百万。而后又看到了海南经济好的不正常,心里一慌,回来了。后来怎么样,海南的泡沫经济破裂,昨天的富翁,今天全都变成了穷光蛋。这两件事说明什么,管住欲望,不要想着暴利,特别是不能拿暴利当饭吃。一旦把暴利当饭吃,最后一定死的很惨。而现在,我们来看苹果,这就是一个把暴利当饭吃的一个典型。人家卖一块,我就要卖十块。但是就是有人愿意买苹果,而且买的人还不少。为什么呢?人家东西好啊,好东西就该值这个价。但是苹果产品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苹果是第一个做智能手机的,又有乔布斯的领导,有前瞻性的眼光,又有对市场的准确判断。总之,苹果成功的理由有许多。但是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苹果的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吗?根本不可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永远领先的人。像中国,在清朝之前,在世界上作为像当今美国一个的超级大国存在。但是在清朝,不也快速的衰败了吗?所以,苹果在技术上的优势肯定不会一直保存下去。而现在看看安卓于IOS阵营,差距早已经越来越小了。而从*几代苹果发布的产品来看,虽然市场热度依然,但是毕竟不复当初。到如今几代产品,创新的地方更是几乎见不到。Iphone 7自从发布到现在,连连降价。这在之前的产品是没有的情况,说明苹果想单方面的维护高额利润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市场对于苹果已经开始变得冷淡了。而苹果肯定又不屑于和后辈为伍,所以这就是一个矛盾。或许有人会说,肯定还会有人买苹果,但是我想说,现在你看买索尼手机的人多吗?当然,我说的是大方面的,很少。虽然索尼有独到之处,虽然索尼这个品牌很有吸引力,但是他的产品和定价决定了消费者不会买他,其他更好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从来都不缺。我一直想给苹果这样下去的找到一个预想中的结局。但是发现想不出来,但是我知道把暴利当饭吃就是在玩火。有些人说,苹果会成为下一个微软帝国,我觉得有几分道理。但是我依然抱有很怀疑的态度。因为苹果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根本不想windows那样,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没有windows就没有电脑了,至于linux,这肯定会把普通用户逼疯的。但是对于苹果的一系列产品来说,都有替代品,手机有各家的android,笔记本就更不用说。反正是,离了苹果,你还可以买到任何一个替代品。所以,即使苹果想变成微软,那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苹果的高额利润一定会让苹果公司承受很大的风险,至于这风险该如何表现,老实说,我还没有想清楚。至于让苹果至于劣势的第二点,那就是苹果独家的甚至让苹果自己引以为傲的操作系统,老实说,许多的人都在夸赞苹果的操作系统如何好用。但是,我并没有发现。甚至,我都觉得这个操作系统有些反人类,至少不适合中国用户。但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毕竟不是个人的喜好问题,我们还是从另外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来看吧。苹果从自己的操作系统上面获得了许多利润,并且这个操作系统还做得有许多独到之处,这个操作系统在管理和效率上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问题在于,只有苹果自己的产品才能用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会让苹果的产品很独特。但是问题在于,这样一来,这样的操作系统在市场的占有率不高,甚至一旦苹果失势,这样的操作系统就会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就像今日的windows mobile一样,没有开发者愿意为极少数的用户开发一个应用。这样的事情,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已经出现过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苹果不长记性。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苹果做出了图形用户界面,微软建议苹果把这个授权给别人用,但是苹果不干,苹果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我自己都舍不得用,我还给你!结果微软模仿出来了一个,然后授权给别人,后来几十年内,微软就独占了桌面操作系统。而到了今天,在我看来,似乎情形差不多。而今天的安卓就是那天windows。你会发现,苹果好像就不喜欢和大家玩。你把接口弄成这样,我就把接口弄成那样,反正我就是不和你一样。这种就是一种想以一己之力干全世界的做法,那怎么可能!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大家伙可能还迁就一下你。但是苹果一旦衰败,即使想苟活也不能。一句话,苹果很大,但是气度不大,这个和国内得京东是差不多的一个境界。而这在其中也透露出苹果不能重视消费者,苹果不会在乎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利益和对市场的单方面判断来做事。比如内存问题,这就是一个典型。Ipad air 2 要不你买16G,要不就买64G,而这其中相差了好几百块钱,对于内存本身的价格来说,这个利润可能就要高达数倍了。而再来看一个对比,这个对比来自于两个我不太推崇,但是的确做的很好的手机品牌 OPPO和VIVO。有些人认为,oppo和vivo的成功,不过来自于厂妹和广告。但是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觉得不是那么简单。假如你想把手机,你一直不知道买哪款,你看看oppo和vivo,你就知道了。只要你能拿出两三千块钱,你总能在这两个品牌选出来一个自己心怡得手机。而这其中的道理,我觉得可以用vivo自己得话来说,这来自于对客户得关怀。Oppo和vivo很清楚客户得心理,只要客户想要的,我就给。至于广告和营销,这不过是手段而已,Oppo和vivo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总结性的说一句,虽然苹果现在有各种优势,但是我对苹果的未来并不敢看好。理由主要来自于以上三点,把暴利当饭吃,闭环生态,不能为客户着想。

到最后终于是说我最看好的华为的时候了。这是我认为未来会发展的最好的企业了。原因主要来自于三点,企业精神和科技投入,政策支持。前两天有个新闻是这样说的,记者问华为的董事长任正非先生,是不是打算干掉苹果。任先生是这样说的,为什么要干掉苹果,苹果账面上有两千亿美元,有了这钱干点什么不好,我们要跟在苹果后面。这虽然说不上是华为的企业精神,但是华为境界一下子就出来了。什么意思?一句话,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华为能利用各方面有用态势,成就自己。另一方面来说,华为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都遵循着稳扎稳打的走法,这样的公司,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样的公司,要突然完蛋很难。华为一直给员工强调一种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精神,所以华为不浮躁。我觉得这也是华为企业精神的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不浮躁,华为人才能潜心研究,因为不浮躁,华为才能发展的这么稳健。

前面说的是精神层面的,后面则来说物质上的,也就是说华为的科技投入。华为的科技投入在行业内是众所周知的,比苹果,三星都要高得多,虽然华为的盈利不如苹果和三星。这使得华为的每一代产品都有巨大的提升,从mate 7 mate 8到mate 9,还有P系列,荣耀系列,成长都很快。华为的手机不便宜,但是依然卖的很好。靠的是雄厚的科技积累,靠的是研究人员的投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华为的芯片全部都是自己设计的,这就与其他国产品牌扯开差距了。高通一不高兴,就不给魅族好脸色。但是华为一不高兴,可以去告苹果,这就是心里有底气。对于国家来说,势必会大力扶持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因为没有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势必不会将芯片,和通信技术这种东西依赖于进口。只有自己产的才放心,而放眼国内的品牌,只有华为有这个实力。甚至,在未来,华为甚至会带有国企的色彩。华为各方面的进步都离不开华为的科技投入。比起科技投入,其他像产品线,产品定位,这些真的算作旁枝末节了。只有科技投入才是华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常常在历史书上看到,哪个国家发展的特别快。其中就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另外一个就是重视科技的程度,而华为则是两个都有了。但是华为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华为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沉稳了。这表现在华为mate 9的海外定价方面,证明一个产品优秀的方法,不只有定价。在国内来说,华为对于定价一点也不手软,甚至和蓝绿联盟一样。而这显露的浮躁可能也和余承东有关系吧,我不太理解华为这么沉稳的一个企业为什么会找来一个这样的CEO呢,今天不是要超过这个,就是要干掉那个。但是,我还是非常衷心的希望华为能去掉现阶段的浮躁色彩,认真的做产品,搞技术。我对于我对出生在中国感到庆幸的事就是因为中国有华为。

*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从跨时代的手机——iphone4问世以后,手机从以前的多按键,功能匮乏,屏幕小逐渐转变为触摸式,功能强大的智能机。自苹果问世以来,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经济上来看,这次手机的跨时代对于诸多智能手机公司的起步都是一次机遇,他们在市场上早已打起了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其中,许多小公司一一破产或被吞并,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华为在这些年拥有了众多的专利以及核心技术,还有其丰富而成熟的线下市场,小米采用的“饥饿营销”战略也为他们的线上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华为和小米的竞争可以说是尤为激烈,下面分别从技术、市场、公司的整体走向和发展战略三个方面来主要讨论一下华为和小米。

    我们来看一下小米和华为在技术上的竞争,首先从他们的系统来看一下。虽然二者都是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但是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创新和不同的优化,用户体验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小米使用的是MIUI系统,该系统通过修改Android本地的用户接口并移除了其他的应用程序以及引入少量的苹果公司的技术,取代了Android的原装的音乐、调用、相册和通知栏等程序,还添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同时因为MIUI的开发者大多是一些中国爱好者,使得这个更贴*于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更容易上手操作。尤其在电话和短信方面,MIUI在原生系统上进行了多达百项的深度优化和创新,尽量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使用体验。MIUI团队开发人员组建了用户荣耀开发组,站在用户的角度,将系统功能选择权交给用户。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选择进行功能研发,并在每周固定时间更新和升级。这方面MIUI是非常人性化的处理,而华为使用的系统是EMUI,该系统是华为基于Android进行开发的情感化用户界面,这是对UI的重新解读,让其成为人与人直接的心灵交流,实在难得。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款性能再高再好的手机都比不让一部懂你内心的灵魂手机。主要体现在使用独创的Me Widge整合常用功能,快速便捷的合一桌面,触手可及的智能指导和贴心的语音助手。在应用程序上添加了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华为手机加入了亲情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手机的屏幕分享给对方,通话的同时也能够处理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大大拉*了用户和手机的距离。诸如此类的还有懒人模式,应用市场和一触即拍功能,这些都是华为自主研发的用户体验很好的新功能。可见在系统方面小米手机比较注重用户体验方面的开发,华为则更加偏向于功能实用方面的研发。

我们再看一下小米和华为在硬件上的比较。首先我觉得华为做的好的一点就是大部分的硬件是自主研发的,然而小米较多的用的其它公司的硬件设备。先不说他们的的好坏,就从硬件创新方面来讲,因为华为用的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资源,而不用受别的技术方面的限制,所以华为是走在小米前面的。我们来看一下处理器这个硬件,小米使用的是别人的,在软件开发上面可能受到的约束就比较大,假如小米开发出了一款新的功能,但是自己所用的cpu无法支持他的技术,这就限制了小米的开发和创新。对于华为而言,他的处理器自己研发的,根本不用担心技术支持这方面的问题,使得cpu在运行上面就更加切合与各种软件程序,并且更加适合于新系统的开发,而小米就需要依赖于别的技术支持。其次小米手机用的别人生产的硬件,自然在质量和价格上就要受别的公司制约着,这也是小米性价比不高的一个原因,但它的每个部件基本都是使用当前市场上主流的硬件设备,几乎都是旗舰级别的,质量上来说是走在最前面的。我们反观华为就不一样了,他的硬件大多数是自主研发的,能够使用自己的硬件使得华为手机在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的手机,也是华为机耐用而且不贵的主要因素。两个品牌除了核心硬件外大多数都是市面上较高质量的,基本上都是低耗能和高耐久的硬件,制作工艺和触摸感上面也是给人最舒适的感受,运行起来也是很流畅的,但二者在核心硬件上都有各自独树一帜的方面,这也是由于他们各自所采用的系统不一样而形成的。

最后我们看一下二者在使用和性能方面的比较。在外观上可以看出小米手机外观设计比较好看,比较小巧,华为则比较大适合看视频之类的。从运行速度上看二者都适应了当代互联网快速的要求,运行速度基本都是比较高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华为的摄像,屏幕显示和耗电率比小米好一点。应用程序方面,华为和小米都有装有自己原装的新功能,都是一些实用快捷的,但基本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里面。由于华为用的自己的系统,他的设置自然有点繁琐,很多东西找起来麻烦,也不突出不明显,较小米而言要差一点。比如设置屏幕旋转时,小米可以四个方向随便转,而且关闭后还可以固定在那个旋转的方向,而华为就一个横向,关闭后就复原了。截屏方面,小米也比华为方便一些,支持按键截屏,华为只能拉下功能单截屏,还有一定的时间差。按键方面,华为采用的是虚拟按键,小米用的是实体按键。品控方面,华为做的看起来要好看一点,特别是他的壳子,比小米要结实的,不容易摔碎和损伤,用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也很少出现一些小意外,小米的意外情况就相对要多一点。充电方面二者也是用的自己的原装充电器,华为采用的是较低规格的cpu,采用一种进口的芯片电池,续航能力上要比小米强一点。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华为使用的cpu跑分时容易发烫,比小米烫的多,但是他在*时生活的运行过程中很少发热,但是运行速度又要比小米慢一点,这也是华为在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电和降温的原因。总体上来说,华为和小米手机各有优劣,最多的不同都是一些前端设计方面,但在针对用户体验上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区别。

可见华为和小米在技术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之间的在技术上的竞争实质就是如何将自己的技术同用户体验结合到一起,让用户用的舒适、用的舒服、用的舒心。

*年来,国内手机市场相对于前些年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于*滑的减缓期,各个公司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市场战争,不得不承认,当今中国国内的手机市场仍然被苹果和三星所霸占着,年末,苹果公司的iphone7即将上市,三星NOTE系列手机的更新换代和优化方面也是完成的越来越出色。这对于现国内占有比较高的两家公司:华为和小米的市场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华为公司而言,据资料显示:华为公司2014年上半年营收1358亿,同比增长19%;下半年营收1524,同比增长24%;全年营收2882亿,同比增长20%。2015年上年营收1759亿,同比增长30%,下半年营收2191亿,同比增长43%;全年营收3950亿,同比增长37%;2016年上半年营收2455亿,同比增长40%。通过资料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华为公司*年来的市场营收一直在走上坡路,而且呈现出一个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华为公司的世界排名也在不断上升,前些日横空出世的华为MATE9更是华为公司在中国甚至是世界手机市场唱出的一首响亮的高歌。

对于小米公司而言,2015年之前的小米公司,可以说一直是中国最大手机制作销售公司之一,而到了2015年以后,华为通过对强大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对品牌、渠道的连接和投资,以及自主研究的众多专利技术,实现了飞速的发展,而对于小米,进来无论是市场份额,销售量,还是公司整体的宣传水*,仿佛都有些不尽人意,专利储备不足或许是小米当今亦或将来始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对于两家公司的市场竞争,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早期时候,当时的智能手机价位都存在一个共同点:普遍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在智能手机推出不久的日子里,这样的价格对当时很多人都显得有些昂贵,很多人都期望一款手机的价格比较低,但又是一款能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智能机,这也就表示,在当时,如果有一款合适的产品诞生,市场的购买力是充分的。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在当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抓住了市场的机遇,细致的讲也就是价格和成交量的一个关系,以999元的价格让客户以秒杀的形式限购手机,通俗的讲,这种策略就是让客户在以一个排队等候的机制在网上抢购手机,抢到了就获得其优惠,抢不到的下周继续排队,在当时,1000元的优惠是值得人们等待一周的时间的,小米这个举动也震惊了整个手机界。这种策略是整个手机界的一个历史性的创举——饥饿营销,当这种策略完全推广开来,随着手机制作成本的下降,成交量的增加,还有其在线上推广的模式,也省去了许多线下宣传的经费,凭借这些优势,小米手机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市场,这可以被形容为“横空出世”,这带来的小米商业的成功。那时国产手机的市场,可以说被小米,中兴以及华为所占有。然而这种三足鼎立的模式并没有维持下去,中兴由于背靠移动等通信集团,销售渠道得到保障,这使得公司没有充分的积极性和活力,最终在市场的波浪的冲击下,也沦为了二线角色。

面对于小米强势的市场占有和线上销售的冲击,华为和中兴都采取了跟随战略,然而华为拥有更强大的拓广精神,华为不久后推出了独立品牌“荣耀”,这款手机可以说是华为面对小米的压力打出的一张防守牌,荣耀手机的性能和小米不相上下,同样采用小米的策略:线上饥饿营销,但是荣耀的放货要比小米多,同样都在线上抢购,抢到荣耀手机的概率会更大,年轻的荣耀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这使得华为将线上被小米独霸的市场份额抢回了很多。在守住了市场份额之后,华为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荣耀以及小米这种线上的竞争的手机大多都在2000元左右,小米的成功本质上也得益于其高达1000元的优惠政策,即使购买力充分,但获得的利润也确实不高,华为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以及各种自主研发,专利项目的成果,去挑战了更大价格的市场,也就是高端机的市场,对于这个市场,基本上属于苹果和三星,小米对于这个市场由于其本身的定位,销售模式,可以说已经放弃。华为抓住了这个契机,推出了让他们一战成名的一款手机:MATE 7。Mate7在当时有着堪比三星苹果的优异性能,而价格只有2999至3699,这使得MATE 7在推出后,获得了一致好评。华为在当时小米横空出世时采用跟随战术,这使得华为的线上销售也没有落下,而小米则不同,在线下销售方面,小米则落后华为太多太多,华为的线下销售经历了多年的布局与优化,MATE 7推出后,由于在市场反应太好,在线下销售甚至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是国产手机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华为将小米的饥饿营销成功地得以优化和升华,这使得华为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都有其优势所在,这也说明了我们需要在价格和成交量之间定一个*衡的度量。华为MATE 7手机的发布,也让人们对于华为公司的印象得到了改变,相信在手机界,提起苹果三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属于高端机,小米则轻视了这一点,华为MATE 7的出现也就是向市场,客户改变他们对于华为的看法和定位。自此以后华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增长趋势越来越快,由于其出色的线下销售模式,也在国内成功造就了OPPO、vivo这样的厂商,这些厂商也在不断的挤压小米的市场空间,使得在2015年以后,华为在整体的市场份额上面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而小米却呈现出增长变缓,甚至负增长的局面。

从市场方面来看,华为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也就是牢牢抓住的市场带来的各种机遇,参考2016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报告,华为在总量上稳居第一,而小米却跌落到了第五。再看其线上销售总量和线下销售总量,线上小米仍居第一,而紧追其位的华为在线上销售如今也仅仅落后200万左右的销售量,而对比线下销售华为拥有2800万的销售量,位居第二,而小米仅仅只有620万的销售量,位居第九。这或许就是小米不去改变和优化线下市场所造成的后果。不过*来小米推出小米MIX,这款手机的定价市场也趋于高端,小米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华为面对在线下模式获得巨大成功的新秀OPPO、Vivo是否还能稳住局势,还得看两家公司之后的成绩说话。华为和小米的市场竞争到今天也还持续着,究竟谁还能再有历史性的突破,且看今朝。

从发展战略上来看,华为和小米两家公司所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小米和华为在做智能手机的起步阶段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是因为二者的发展战略不同的一个体现。

华为最早做智能手机是在2010年的时候,推出的是一款千元智能机,也就是华为C8500,这在智能机普遍在两千元一上的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通过和运营商的合作,使这一款手机的销量很快就突破了百万,这就开启了华为手机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征程。但是此时,华为并没有对C8500所使用的系统进行太多的优化,使用的安卓系统很接*原生版本。华为重视的是用千元的价格能给用户一个多么高的,看得见的参数的配置。与其它大多数厂商一样,对硬件的重视程度要超过软件,所以对系统的优化不是很好,这就给了小米机会。

小米是怎么样进入公众的视野的呢?小米最开始并没有自己生产手机,而是趁大多数厂商都没有意识到优化系统的重要性的时候,自己率先对安卓系统进行了深度的优化,推出了MIUI系统。并且因为小米当时没有自己的手机,所以小米还对MIUI做了很多小版本的改动,针对市场上销量很火的机型都做了优化。这就使得MIUI系统可以在其它品牌的手机上流畅的运行,功能性易用性超过了原生的系统,于是MIUI的名字在网友口中越传越广。人们也就越来越期待小米能推出一款自己的手机,然后小米就在这个最恰当的时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机,也就是小米1。MIUI系统在一年间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也就使得小米1一发布就被预订一空,取得了空前的成效。当然小米的期货模式也使得小米的性价比很高,采用的处理器也是同价位手机难以企及的。凡此种种也就成就了小米。

两家企业在开始阶段的不同选择,也就导致当时发展方式的不同。华为重视自己生产手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处理器,花很大力气来开发处理器。而小米则是选择优化自己的系统,处理器方面则选择移动芯片巨头高通的产品。由此也就看出来两家企业的区别,华为更加注重技术的积累,小米更加注重产品的营销。华为自己的移动处理器海思麒麟系列得到了国人的很大程度的肯定,也就成为了他自己的加分项,因此很多老一辈的人喜欢选择支持华为。而年轻人看重系统优化,手机的参数信息,自然喜欢选择追求性价比的小米。

华为看着小米觉得小米这样的战略发展的还不错,就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宣传,进行营销,2014年华为在网络上投放广告的花销仅次于三星电子,加大宣传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华为的手机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处理器,感觉到华为是中国的骄傲,于是也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支持华为。华为在跟小米的竞争中学习对手,调整自己,取得进步。

小米看着华为觉得华为这样的战略也不错,也就调整一下自己,开始重视技术的研发,除了申请一些专利外,自己也有研发很多新颖的技术,开始展现出各种的黑科技,比如最新的小米MIX上,就有很多技术很新颖,很有争议,但是又让人有点忍不住想体验一把的感觉。加大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也使得小米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整个大大发展战略上的不同,在他们两家企业的产品线上也有体现。登陆两家店官网也就可以很轻松的察觉。

华为提供给个人用户的产品现在大多是都是相关的电子产品,比如智能手环这类的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华为是技术上要处处争先,而且不只是跟国内比,还要在国际上比,要做世界上的第一。然而小米则更加贴*生活,小米会卖台灯,插板,空气净化器,水质监测笔,智能电饭煲,甚至是圆珠笔这些,但是又把这些东西设计的很有艺术感。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华为的科技感更足但是小米更加贴*生活,说小米更加贴*生活也是因为他的售价大多数会低于同类的产品,把一些科技的东西带给更多的人们来体验。比如小米和华为针对苹果的macbook系系列都发布了自己的竞争产品,华为的matebook高配版已经接*万元了,而小米的air系列笔记本高配也才四千多,也就印证了前面所说的,小米更加注重性价比,华为更加注重技术的高端。我个人认为,华为的发展战略更多的是争面子,最顶尖的技术别人有我们没有,我们脸上挂不住,而且对于国家的战略发展不利。小米的发展战略则是给大家带来*价的好用的科技的产品,比如,日本的智能电饭煲要一万多,小米的虽然没有别人的好,但是差不了太多,缺只要一千元不到,所以就感觉小米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定的实惠。两家企业缺一家都不可以,顶尖的要有,实惠的要有。上层建筑和基础都要有人来做才行,两家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补足。两者发展战略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的一定竞争,比如小米的笔记本卖五千,华为的卖一万,战略不同导致产品的售价差距很大也就不构成竞争了。但是随着两家企业的做大做强,势必会有更多的竞争,也会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使得对手的每一款产品自己都有对应的竞争产品。竞争会只增不减。

苹果的iPhone之所以能定价在五六千元这样一个相对于其他手机厂商来说十足的高价并且能够每年都吸引全球各地追求时尚科技流行的人们执着的购买,除了优秀的系统设计、丰富的应用程序生态圈以及超高水*的工业设计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便是大家接受了产品本身附带的品牌溢价。无论一家公司经营了多长时间,总是会有热衷于信赖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接受公司提供的服务的热情的购买者,在现今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交集越来越多的今天,他们也被视作了公司的粉丝。苹果便是一家在全球范围拥有数以万计粉丝的成功的公司,或许这也是苹果每年保持持续的营收增长的原因之一。小米和华为作为国内手机市场中的佼佼者,不同于OPPO、vivo这两家公司,或者说是同为步步高旗下的手机品牌。步步高在早期的家电、手机等领域便积累了大量的线下销售的经验,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目前几乎只有在线上销售的经验,在线下似乎完全不能与华为和OV一较高下其实也是与公司本身早期的定位和理念相关的。Android系统飞速的升级和发展大力推动了智能手机的进化,4年国内手机市场包括国际范围内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在慢慢兴起。由于是作为一种新兴的终端的推广,在保证厂家能够做到营收的情况下一款正常的定位于旗舰机型的通常要定价在三四千的价格。而在大家惊奇的目光中以1999的价格横空出世的从未闻名的小米手机迅速风靡了国内市场。相比于其他公司高额的售价,便宜一半价格的行为正是小米公司所一直秉持的理念:为发烧而生。虽然由于一部分价格因素导致的产能受限,小米手机不得不采用限时抢购的方式才能被大家得到,但这丝毫不影响发烧友们的热情,超高的性价比与在当时别出心裁的MIUI吸引了相当一大部分的年轻人并迅速在年轻市场上获得了相当优秀的口碑。在小米手机大获成功后,小米公司还推出了另一个至今仍占手机市场不少份额的品牌——红米。红米定位更低,一开始是竞争千元机市场,后来更是做到了499的价格。可是虽然红米系列令人骄傲的销量不仅给小米公司带来了喜人的业绩和更为广泛的接受,还有人们对小米公司定位低端的印象。占了如此比例出货量的红米在外界竟然被认为和小米划上了等号,这是雷军所不希望看到的。雷军希望红米不是因为买的便宜而拉低了公司的口碑,是以优秀的品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小米是不只满足于手机市场的,作为一家包括雷军在内都是发烧友的公司,小米是希望成为一家非常酷的公司的。在公司内部也是视优秀的工程师为明星一般的存在,类似于公司创始人雷军便是以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家的身份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不仅要推出符合公司理念的手机产品,还要推出符合具有创造性的使用黑科技的产品,例如不久前的新品小米MIX成功的抢走了发布会上其他所有旗舰的风头而且获得了众多媒体的一致好评。相比小米在线下实体销售领域与战略制定上经验的缺失,华为作为一家多年海内外经营的涉足多个科技领域开发的大型公司具有相当丰富的发展战略与产品销售经验。相比小米公司内外表现出的活跃的气氛,华为集团下华为终端公司要表现的相当沉稳低调的多。以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为代表,他是个及其低调务实的人,不愿意接受采访,公司的成就都被当做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突出团队协作的成果淡化个人的概念。在包括小米公司都瞄准高端机型市场的时候,公司还会细致分析消费者,着眼所有的消费群体,不局限于互联网消费者,也包括实体店会接触到的消费者,夺取每个区域的市场,暂时避开强势品牌的竞争。这种高超的战略布局,让他在今后的产品市场上占有了绝对的主动权,也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蓝海战略。在一个庞大的华为集团下,真正与小米分庭礼抗的其实是华为终端旗下的荣耀品牌,与小米相似的主打低价格高性价比的产品系列同属互联网手机品牌。在小米擅长的领域与小米竞争,看起来华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小米作为一家草根互联网公司,公司的发展是要循序渐进的,至少要先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才可以走得更远。然而华为终端拥有强大的资金与技术储备,华为不仅拥有可以与小米抗衡的荣耀,还为了迎合高端用户的需求而退出了Mate系列。随着三星爆炸门与大家对苹果新品的期待越来越低,目前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最成功的手机厂商之一。在2016年华为在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中的排名大幅上升,从88位迅速提升到72位,成为该榜单上一个焦点。华为所作为一家高度国际化的公司,有许多业务在国外规模十分庞大。作为一名科技公司,华为仍然务实的坚持以成就客户为自己的服务理念,提供了一系列的十分创新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由于其优质的服务,华为在全球各区域的品牌认知度都得到了显著地提升,除了原本的运营商和企业业务之外,其创新的形象在普通消费者中也逐渐树立起来。不同于小米曾经将精力用于销售和宣传,华为的每一步似乎都更加沉着。如此一家跨国公司,要良性的发展下去,其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必须不断进步,因此相比小米,华为每年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遍布全球的16个研发中心足以显示华为全球跨国高科技的公司的特性。小米在*两年的发展中似乎遇到了一些瓶颈,虽然人们普遍接受了这个亲民的品牌,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一些人对他低端廉价的印象。而务实的华为从一早就定下的荣耀子品牌不仅与华为Mate系列的联系明显比红米与小米更让人们能够轻易的区分开。于是在其他公司缓慢发展的过程中,如今的华为在高端市场争城掠地看起来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在两家公司的竞争中,小米现在似乎还有一战之力,凭借着4年内积累的口碑和足够的用户忠诚度。但是作为小米的竞争对手,华为终端只是华为集团一个并不占据主要份额的分支。华为终端所依靠的是一家有着远大理想和战略眼光的庞大的跨国企业,所能享受到的资金与技术是小米公司望尘莫及的。不过两家的公司都是国产品牌的佼佼者,虽是竞争对手但任正非和雷军都是出色的民族企业家。在手机的领域小米仍有不小的进步空间,而相信华为的目的也不会仅停留在现在的市场份额。

而在技术竞争对比来看,显然是华为完胜。

总体来说,这两家企业都是行业的模范,中国的骄傲,可以说各有各的优势。但是如果分角度和层面来分析的话,单单技术层面,我觉得这二者并没在一个次元,一个是成立6年左右的互联网公司,一个是*30年的老牌儿通信企业,在技术储备以及研发投入上,华为可以说领先了小米一个层次。

    为通信设备厂商,华为一直位居世界榜首,华为的研发投入一直占自身营收的15%——20%左右,而这些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却可以占到小米全年收入的50%左右。到目前为止,华为已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元,公司持有3.8万多个专利(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类似苹果华为专利战啊,苹果向华为缴纳很多专利费这些新闻的原因,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的的确确地发生了,而如此巨大的技术储备,为华为以后的发展也铺设了良好的道路。

从当前来说,华为在多项领域已经具备全球领先地位。在芯片领域,包括手机处理器芯片、基带芯片、图像处理芯片及各种大型通信设备核心芯片、电视芯片、WIFI芯片等均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服务器领域,华为的高端服务器、高端存储技术、云计算操作系统、高端核心路由器、大容量数据中心交换机、光网络骨干网技术和光网络接下技术、下一代WIFI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也同样居于全球领先水*。在通信领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特别是高铁通信上面,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铁通信网络使用的都是华为的设备和技术 。另外的还有材料技术(如石墨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企业级防火墙),图像处理技术等等这些华为同样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华为现在在众多核心技术领域为中国科技撑起了门面,为中国赢得了在世界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这么说,从技术层面讲,目前国产厂家中,由于通信技术的领先和4G核心技术专利的拥有,华为是唯一可以和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抗衡国内厂商,当然,个人觉得华为已经可以与三星苹果进行竞争与抗衡,Mate9在国外市场的发售与成功正说明了此观点的正确性。于此同时,由于海思CPU的成熟,达到了与MTK、高通产品可以相*的水*,麒麟芯片也正在进入全球主流芯片的阵营,华为手机无论是在品质、质量上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水准,而由于华为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自家的核心处理器和4G技术,使得华为手机CPU不依赖高通等CPU厂商,信号方面也有更好的保证。

小米作为在互联网浪潮中诞生的公司,在技术储备方面,虽然小米也加大力度投入研发,然而在体量上和华为差距依旧明显,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小米对于专利的重视,相比于成立初期只有35项专利的窘境,现在的小米,在研发上面的投入有目共睹,仅2015年一年,小米申请的专利就达到了3738项,目前专利总数已经超过6000件。关于这一点,我个人也深有体会,去年我在小米子公司实习的时候,公司就经常强调专利的研发,专利的申报及保护,小米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于任何一家手机品牌而言,掌握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显然雷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前斥资上亿元联合联芯科技组建公司致力于芯片的研发,小米的在芯片上的下一步发展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前段时间小米所发布的小米Mix,也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并不是一家纯靠营销的公司,也向我们证明了他们同样是一家专注研发的科技公司。同时小米所拥有的阳光屏技术让手机在强光下有更好的效果,高难度双曲面屏提升手机手感,内置大容量电池的同时手机却依旧做地轻薄,都是其在技术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小米旗下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类似于小米手环、小米*衡车等智能设备,与华为一样,小米所选择的发展面也是广而宽,智能设备这方面所掌握的技术相信对于其的发展也是一份助力。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从纯技术方面,华为遥遥领先,小米虽然落后前者一个档次,但并没有彻底掉队,依然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态势。华为在自己技术基础和技术储备的优势基础上继续巩固,而小米的行动也无声地说明了他们的目标和态度。

    在对创新以及新技术趋势的把控上,华为依旧要强于小米,华为在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所发布的手机及产品都紧跟了最前沿的发展潮流,紧跟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小米,除了小米Mix令人眼前一亮,鲜有创新,尤其前段时间令人诟病的小米笔记本更是令很多人对其失望。在对新技术趋势的把控上,越来越跟不上Android新技术发展的潮流,多款手机的旗舰机型在配置上掉队——掉队4G,掉队屏幕分辨率,掉队指纹识别等等,在这一方面小米仍然需要更加地去努力。

    生态布局及UI系统上,小米在国产的厂商中是毫无疑问的领军者,其生态布局之大,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其各种智能设备的发展,给用户们构造了一个万物互联的生态愿景。相对来说,华为对于其生态布局的重视程度远逊小米,其对于生态布局的打造也处在落后的地位,最*几年华为也在做智能可穿戴设备,不知道是不是也在打造自己的智能互联的生态布局呢?我们拭目以待。小米另外一个技术领先的方面便是其MIUI,其操作系统运行软件的能力,用户体验的贴心程度,界面美观度和功能易用度,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样可以说是国产厂商的领军者。相比而言,华为的EMUI就略显逊色,虽然*几年华为也在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但在易用性和美观性方面依然和MIUI还有一段距离。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技术竞争对比上,华为相比小米有更大的优势,其庞大的技术储备、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以及对新趋势的把控和利用都是小米所欠缺的,小米虽然也在努力追赶二者依旧有不小的差距。但在生态布局及操作系统方面,小米也的的确确有自己的优势,在这一方面华为却处于落后地位。相信二者之后在技术上的竞争会更加精彩。

对于这两大国内手机市场的主导公司小米和华为,在讨论了那么多的方面之后,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些和我们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的实际性问题,对我们目前其实最关注的所有商品而言,商品的价格可能是第一,但与价格相比,有大部分的人更关注的是外观与质量,毕竟物美价廉是我们所有人所追求最终目标。下面就小米和华为的手机的外观与质量来进行对比。

    小米的手机所使用操作系统都是采用小米自主研发的MIUI操作系统,这是基于安卓深度开发的系统。采用的CPU是市场上比较高端的高通骁龙的处理器,是手机CPU中很顶尖的了。而华为的手机不同于小米手机使用进口的CPU,而是开始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处理器。两大公司的手机相机像素也是比较高的,完全符合大多数的用户的需求。而作为我们最能看到的部分,屏幕的分辨率也都在随着一代一代的更新而加强,完全达到了肉眼能识别的最高清晰度了。手机的几乎也都分为了64G,16G等的不同内存不同价格以供不同需求消费者进行选择。

    就外观而言,小米最新推出了全面屏概念手机小米MIX,91.3%的屏幕占比完全击败了一般手机,正如他说的那样“当你点亮屏幕的一瞬间,200 多万颗像素的色彩,开满了整个屏幕,就像科幻电影中看到的一样”,这是最吸引人的一点,看过视频的我和室友确实被这个概念机惊艳到了。当然这是小米最新发布的,并不能代表小米其他手机也同样惊艳。人是一种爱美的动物,手机性能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好看的外观,最后的销量估计也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小米从一开始也一直很注重外观的设计,从m3的5英寸大屏,8.1毫米薄,大屏超薄大势所趋,但其实在大多数人眼里m3长得却不尽如人意,我刚进大学所使用的手机也是m3,在我看来塑料外壳的m3,长得方方正正的样子,二两侧的弧形突起确实不咋地。而且在长度方面来说,上下所余留的空间过大,导致m3显得尤其的长。

从百度搜索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并不买m3的帐。而m4的“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却也展示出了小米的对外观的追求,之后的产品也其实都比小米3好看,也更加的符合大众的审美。最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而华为手机呢,就以华为荣耀系列为例,从最开始的3c就是我们最开始所见到的最常见的智能机的方方正正的机型,到后来的7和7i的渐渐的把屏幕比例变大,适合大多数人单手使用,而华为荣耀8的评测显示,荣耀8“美得与众不同”,将设计美学和颜值标准再次拉高一个档位,机身采用了大量的圆润线条设计,结合双面 2.5D 玻璃,浑然一体仿佛是一整块通透的玉。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视觉美学。

    如果说外观是用来吸引人的目光的,那么质量就是用来牵住人的胃的,没有质量的手机外观再好看也没有任何竞争实力,所有的手机在用过一段时间几乎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看什么手机能撑的久那他的竞争力就会很强。

随意百度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到处充斥着对小米手机的质量差的不满。什么屏幕失灵,按键失灵和屏幕一落地就被摔坏了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出现在了小米手机身上,任何手机都会出现问题,但当问题出现的太多了那可就是生产商的大问题了。当然现在网络上到处都是喷子,但我也用过一段时间的小米,就我看来,小米手机的质量确实不怎么样,从并不怎么用就发热严重,真的是符合“为发烧而生”,其次因为用的是小米3,塑料质地,没事的磕磕碰碰就使得手机面目全非,用过一段时间后,什么自动重启,电池电量等问题也一并冒了出来,当时就对小米失去了兴趣。

华为手机的百度搜索当然也有大部分的负面消息,但是却也有不少的对华为手机质量的肯定,而且其中一个“华为手机挡住子弹证明中国制造质量并不差”也直接的肯定了华为手机的质量,就我同学使用一段时间的华为手机的体验来看,华为手机的质量还是值得肯定了,用了也已经有半年了,使用方面没有出什么问题,虽然摔过但也没出问题。

在外观看来,现在的手游手机都在追求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对市场上的消费者的对不同外观机型的喜爱,来发展和设计有着自己特色和符合大多数人审美的手机,就这点而言,华为和小米在我看来也就处于同一等级,因为他们现在所更新出的产品都很是吸引人。

就华为和小米的质量比较来看,在绝大多数的论坛都是华为的质量占优,而从京东商城的小米华为手机的销售可以看出华为的好评率普遍比小米高(数据见表一),也就是说其实大多数人更加认可华为而不是小米,这就是表示在正常的市场竞争方面,华为还是比小米更省一筹。 在销售上的比较,最能代表这两家公司竞争的是智能手机这一方面,其中华为荣耀系列手机是小米手机的主要竞争对手。

 手机型号

 价格

 好评率

 荣耀3c 移动3g高配版

 699

 97%

 荣耀3c 移动4g 标配版

 已下架

 96%

 荣耀畅玩4x 全网通

 1299

 98%

 荣耀畅玩4x 电信版

 999

 98%

 荣耀畅玩4x 移动标配、高配

 799、999

 99%、98%

 荣耀畅玩4x 联通标配、高配

 899、999

 98%、96%

 荣耀6移动低、高配、联通低、高配

 1699、1999、1699、1999

 97%、95%、95%、95%

 荣耀6plus  移动联通4g 32g版

 2499

 98%

 荣耀6plus  移动、电信、联通

 1999

100%、99%、100%

 荣耀6plus  电信高配版

 2499

 98%

 Mate7      电信、移动

 3199、3199

 96%、96%

 

 

 

 

 

 

 红米1s联通3g

 799

 94%

 红米2 移动4g 联通4g 电信4g

 899、799、799

 94%、95%、94%

 红米note 电信

 899

 94%

 小米4 移动

 2099

 93%

 小米4 联通

 1999

 95%

 小米4 电信3g                  

 2199

 94%

 表一(虎扑体育论坛某版主对京东商城对小米华为手机好评率的统计)

从销售对象上来讲,小米主打客户牌,MIUI系统作为小米手机根据Android原生系统开发,并根据发烧友的用户体验和建议进行设计和修改。华为作为我们口中的民族企业,它所要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层的人群,不管是产品的设计还有系统的设计,都不能像小米一样做得给人时尚,潮流的年轻代的娱乐性手机,通常华为的手机都给人一种稳重的商务用机的感觉。

而从销售手段方面,小米在手机发售之初,实行饥饿营销策略,一度造成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抢购现象,可以说这对于企业品牌的提升和企业形象的建立有很大的作用,而如今,小米更是推出自己出众的*100%屏幕外形的手机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对于华为来说,营业额和企业形象是一单一单跑出来的,每个华为销售员都需要完成自己每月的销售额度,这些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品牌的荣誉感,愿意发扬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每一步都踏得很扎实,而且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品牌信任的桥梁。

 

这是我根据2015/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所作的饼图,可以看出小米和华为呈龙头并行竞争关系,VIVO和OPPO还远远无法与二者匹敌,小米作为一家只成立5年的新兴公司,能与已经成立30多年的老牌通信公司相抗衡,足以见得小米在2015年前后的市场营销手段之成功。

同比今年第三季度,可以明显观察到小米在市场上的份额从原来的15.7%降到了9.4%,出现明显下滑,VIVO和OPPO所占市场份额大幅扩大,而华为公司却保住了自己在市场上的份额。

追其缘由,主要是VIVO和OPPO也做出与之前小米的政策,主要面向年轻的消费者,将手机外形和一些特定如美颜这些功能列为开发产品的首要指标,从夺目迷人的外形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也大打价格牌,所以作为小米手机忠实用户,也同样被同一个消费点所吸引的人群,而且相较之下,其他手机的价格会更加低廉,而且质量上也有过硬之处,相信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定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去买VIVO,OPPO这样的手机,所以导致小米在今年以来市场表现较差。

然而如今小米MIX的出世,全面屏,陶瓷机身等这些新概念的推出,使得小米公司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和小米Note 2的推出,使得一些小米手机的粉丝回归来使用一些小米MIUI的新功能,这些震撼信息,被各个媒体争相报道,为其品牌做了很好的宣传。相信在这样的局面下,小米能挽回一些它所丢失的市场份额。

 

上图为我根据2015/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厂额(万台)所做的柱形对比图,观察发现,虽然VIVO和OPPO已经急速追赶,但是华为在市场上还是龙头老大的地位,呈稳定缓慢上升的态势,反观小米今年,不光是市场份额的降低,而且出厂额也下降*1/3,可见VIVO,OPPO等这类与其销售方式类似,价格水*相当的公司对于小米的打击之大,只要小米能够处于时代的最前沿,例如今年出的小米MIX和小米Note 2不管是小米的风向和市场导向,毕竟大部分还是尊重消费者的,这一点是整个小米的核心。

再来说一下,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公司的海外营销,相比较而言,华为不管是从海外市场的宽度,还是对于了解消费者的深度,都是优于小米的。

首先,小米公司毕竟成立时间比较晚,其MIUI系统是根据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设计的,对于国外用户可能不够友好,且对于智能手机市场,它还是属于一个中途分蛋糕的角色,而华为的质量和发展高端机的决心也吸引着人们,并使得他们成为华为的粉丝。而华为作为一家老牌的通信公司,它拿到了5G制定标准,这无疑使它在国际上火了一把。

其次,我也从YouTube上看到一些关于小米的视频,韩国是一个保护民族企业很严重的国家。国外的产品很难进入韩国市场。比如说,当苹果公司进入韩国市场时,韩国人更加愿意选择三星手机。而小米却有产品能让韩国顾客抢购,而其中的原因的是小米首先用充电宝等小的移动设备打入韩国市场,由于其清新的造型,便宜实用,让韩国人对于小米这个品牌的印象十分好。这样使得小米手机登陆韩国市场时,韩国人民不会产生抵触的感觉,对于企业品牌有熟悉感,也使其对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信任。这就是高明的内部渗透的海外营销手段,也是因为小米进入国际时间过短,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小米的海外市场也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重要的是,华为在国外早已经培养了很多花粉,每次华为新品发售的时候,在许多国家都能看见人们排着长长的队,熬夜去购买华为新品,而这种情况,只在apple发布新品的时候才能看见,可见华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从各个角度来看,很明显华为更胜一筹,可见在华为与小米的竞争中优胜方是我们的“华为选手”。

21世纪以来,通信技术愈来愈快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的愈发成熟,通信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民生,大到国家,都已经离不开通信技术了。有发展就一定有竞争。在中国这个拥有将*14亿人口的购买力的大市场里面,通信技术这一块大蛋糕就不可避免地引来各大巨头竞争。在这些通信技术巨头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小米和华为。身为中国本土的公司,两家公司占着地利,又在各自的经营业务上有着重叠。所以两家巨头之间的竞争就越发的精彩。本文就旨在分析二者在竞争上的关系与得失,希望通过仔细的思考与缜密的分析,得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有用的结论,拨开市场的云雾,为以后的发展予以启发。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小米和华为的企业背景,竞争环境,以及两家的竞争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小米公司(全名是北京小米科技有限技术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我们认为,小米是一家很纯粹的公司。说他纯粹,是因为他这个公司本身成立之初,就是奔着手机这个行业去的,他的所有业务,所有的宣传,都是为了他的手机,小米全体员工所有的心血也是单纯地倾注在手机上面。可以说,无论是在2014年10月,雷军先生召集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成立小米科技;还是到现在,小米已经在中国手机这个市场,打出了名堂,干出了业绩,家喻户晓之时,小米公司还是纯粹的,正如他的产品概念,也是宣传语,“为发烧而生”(我们小组认为,小米科技于2014年12月9日涉足新领域,宣布发布第一台空气净化器——智米空气净化器,市场反响,直接地说,很差,包括后来的于2016年6月小米发布的小米笔记本AIR,还有2016年9月小米发布的小米电视3S等等,这些产品也仅是为了让小米MIUI系统更加趋于完善,也就是说还是,单纯为了让他的手机生态,为了让他的手机可以捆绑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让小米拥有更多的离不开小米的骨灰粉,仅此而已)。

小米公司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就是“为发烧而生”这个概念。小米公司本身是迎着市场大潮流而生的,他公司本身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小米首次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这个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说这个有趣的模式,也为小米科技框住了一大片死忠骨灰粉。

而华为(全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其实比起小米来说,无论是公司底蕴,还是公司规模,都超出的不是一丁点。华为公司本身就可以说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龙头。华为早在2010年,就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了。华为的经营范围包括无线电、微电子、通讯、路由、交换机等,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http://www.185186.com/win/news/2014/0601/82240.html】。2011年,华为更是打败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的电信设备商。此时的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电信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而且,华为注重专利发明,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8,719件,累计申请外国专利23,917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是中国企业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拥有量最多的。所以说,华为公司本身就可以说是中国的骄傲。多少年轻人怀着满腔壮志,都想进入华为,为国争光。

所以,从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在这场竞争中,小米更像是一只刚刚成年的矫健雄鹰,有锐气,有朝气,也有不怕输的勇气,斗志勃勃,渴望飞得更高;而华为,更像是一只茫茫草原上的雄狮,正值壮年,精力无限,眺望者远方,心中有着恢弘的霸业。

在手机这个大市场上,两家公司都占着很大的份额。

小米推出的手机价位主推低端,一般在2000元人民币以内,尤其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小米手机及其擅长饥饿营销,他号称自己的手机是,目前性价比最牛的手机,性价比最高的手机,噱头最高的手机。也正如事实所见,小米的旗舰产品,红米,首批100000台1分30秒便销售一空。这个记录,可以说,震撼了中国市场,至今无法打破。小米最新的产品为小米mix,以其91%的屏占比、全陶瓷机身和超高的配置为噱头,为现在市场上最热的产品之一。由此可见,小米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可以说是让人惊叹的。

而华为也是不遑多让。他的荣耀系列产品,市场好评如潮,身受年轻人的喜爱;华为MATE8\MATE9,P9\P9PLUS等手机产品不仅国内大卖,也同样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华为MATE8\MATE9,P9\P9PLUS等手机产品上,华为均使用,自家的,海思麒麟芯片!一直以来,我们说中国是“中国制造”,而现在,我们在自己的产品上用的是自己的芯片,是“中国智造”!这一点,令小米惭愧,也让国人自豪。而且,我们了解到,在华为最新的手机旗舰产品--“华为荣耀magic”上,华为使用“八面曲屏”,且拥有最先进的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使用麒麟950芯片,一宣布发售就被抢购一空。

   所以,回到本篇论文的主旨--论小米和华为的竞争,我们认为,其实主要就是手机这个方面。移动终端这个大业务,对于小米来说,是他的主要业务,根本业务,可以说是他的命脉,是他在这个暗流涌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里拼杀生存下来的根本;对于华为来说,虽然,手机并不是他公司本身崛起的根本业务,但是*年来华为对移动终端越来越重视。也是手机这个业务本身让这个公司变得越来越家喻户晓。加上,两家公司都是在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上,扎根,一步步生长起来,到最后枝繁叶茂,谁都想做中国本土里面,甚至是世界市场的老大,龙头企业。所以两家公司在这个方面的竞争,不可能不激烈。

我国*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软件和硬件同步发展,移动设备终端的功能不断加强。消费者对于手机的定义已经从以往的单一通信设备转向成为多功能个人媒体娱乐中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我国消费者文化水*和经济水*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随着网络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很多消费群体中,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需求。手机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通信设备,而是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智能手机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还能提供各种实实在在的娱乐功能: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等,人们在休闲空余时间都能够方便地利用手机进行消遣。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也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也开始追求更加时尚、简约实用、性价比高的手机。根据互联网消费调研数据显示:售价在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备受用户关注,获得34.3%的关注比例;其次为2001-3000元价格段的机型,关注度在两成以上。3001-4000元、4000元以上及千元以下智能机型的用户关注度较为接*,均在13%-15%之间。对于那些性价比较高的手机型号,它们在市场中则更受人们的欢迎。降低手机的生产成本,提高手机的性能来充分吸引客户也成为了各大手机品牌能在市场中站住脚的关键。

而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中,传统渠道品牌联想、金立、OPPO、步步高等凭借其完善的渠道网络,市场占有率都得到急速发展,同时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开拓方面走到了前列。运营商品牌华为、中兴、酷派等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来实现规模化销售,在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像魅族这样通过其独特的产品文化定位和建设,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上独特的力量,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不仅如此,山寨智能手机凭借其低价格的竞争优势,也在手机市场中占有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各大品牌的竞争可谓异常激烈。*年来兴起的华为,小米两大品牌主流手机型号所处的价格区间多半位于1000元至3000元,这一价格区间是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区间,所以竞争也是更为的激烈。

当今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的通信市场,由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各国纷纷出现了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其本土产业对通信设备这一领域的投入,可以也恰恰给小米和华为这样的中国品牌带来了机遇。

根据今年的Trend 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数量约3.5亿部,创今年新高。从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来看,前六名分别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LG、VIVO,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2.3%、12.9%、9.1%、6.1%、5.7%和5.2%,其他厂商归于在Others一类,共占38.7%。相比于上一季度,三星、苹果的市场份额均有2%左右的下滑,而华为和LG持*,但是OPPO和VIVO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涨幅甚至超过20%。可以看出中国手机品牌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这也是对中国制造的一种肯定。华为目前是中国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其第三季度手机出货量较上季度有了不错的增长,虽然相较于第二季度,华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是可以看出华为在全球手机市场中已经站稳住了脚。OPPO排名第四位,第三季度全球份额6.1%,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而在国内目前OPPO是销量第二的智能手机品牌。其中,华为在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Android智能机厂商,远远超过小米科技,可见华为目前的发展之盛。

而小米,在最*召开的谷歌I/O大会上,小米宣布与谷歌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其中就在谷歌I/O大会上发布了北美版的小米盒子,而且还表示会跟谷歌合作完成“Daydream”VR 设备。我相信凭借着谷歌特有的内容和庞大的生态系统,跟谷歌合作的小米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知名度,发展自己的市场。与谷歌这一巨头合作并不能满足小米,小米接着还跟另一巨头微软公司合作。微软将向小米出售旗下* 1500 项专利,涵盖无线通讯、视频和多媒体等智能手机核心技术。获得专利的小米将会扫清专利方面的障碍,在智能手机设计方面可以更大胆,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智能手机是小米的核心业务,但小米不断把精力向“非手机类”产品拓展也是这一两年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从最初的小米插线板,到帮助冲上全球第二的小米手环,再到再一次点燃无人机热度的小米无人机,都展现了小米

希望从一家“手机公司”转变为“科技公司”的尝试。凭借着这股发展势头,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小米所将取得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

   华为公司作为一个世界五百强的老牌公司,肯定是有它独特的发展与竞争策略的。在与小米的竞争中,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华为的产品策略则是充分利用自己老牌公司的优势,凭借公司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制定了不同的产品策略来尽可能的满足广大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例如华为公司在一年内发布了多款手机,如p系列、mate系列和荣耀系列,这一措施着实让中国很多公司叹为观止。利用原来就建立好的服务线,为客户提供了源源不断地、优质地软硬件服务,提高公司的售后软件服务能力。作为使用华为手机的我就能清楚的认识到华为的后续软件解决能力是多么的强大,基本上每过一个月,我就可以利用华为提供的新版系统来更新自己的手机。

  除了产品策略这一方面,华为另一个成功的策略则是制定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价格策略,就全球来说,华为新上市的手机的价格要比同期上市的其它品牌的手机低20%—30%,甚至更大的价格优势来迅速占据市场。在中国,华为公司的价格策略就受到了很多公司的模仿,新上市的手机价格与华为手机的价格极为接*。当然了,华为公司能够制定出这么低的价格策略也是和其优质的产品线分不开的。

  而对于促销策略这一方面,华为手机虽然做的很不错,但是相对于其他手机公司就做得少很多了。除了关注华为手机的花粉们,新手机的发布在不使用华为手机的用户中引起的浪潮很小。尽管如此,华为手机的销量仍然很高,这可以看出华为公司培养的花粉群众是多么的庞大。这是因为华为手机本身就是面向年轻人的,华为在各个学校都建立了花粉俱乐部。通过我们学校的花粉俱乐部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华为对这一方面是多么的重视,这些俱乐部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在校内人多的地方办一次外场,这为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客户。这种独特的促销策略也是华为公司的一大亮点,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下,华为手机怎么能不占鳌头。

  对于营销方面,在《华为的营销策略》一书中,我们认识到了华为制定的独到的营销策略,如客户营销,通过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感动客户、搞好铺垫客户关系等;如品牌营销,在国际市场上发布声音,加入国际“俱乐部”等。华为公司也有试验过饥饿营销,但是作为一个老牌的公司,华为手机主要做的是尽可能的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不需要用饥饿营销这一策略来吸引客户的眼球。这一点我也是深有感触的,我在买华为手机时就为其断货很不开心。

  讲完了华为手机的竞争策略后,我再说说小米手机的策略吧。相比于华为公司,小米就如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但是这个少年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咂舌。小米手机成立时间到现在才经过不到7年,然而它在中国的知名度已经远超了很多的老牌手机公司,这是与小米成功的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小米着重于概念营销,向消费者们传达一种属于小米的品牌文化。而概念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迅速启动消费认知、释放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产品在短时间内红遍市场。这一策略在小米公司的运作下,更是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众所周知,小米手机的定位是发烧友手机,它充分利用自己手机的高配和优质软硬件来吸引广大消费者。小米手机刚开始的定价很高,吸引发烧友用户的购买,把手机一个简单的产品复杂化,虽然这会让一部分用户望而却步,但却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与华为手机的低调发布相比,小米手机的每一款手机都会配上一个高调的、盛大的发布会。就如9月底发行的小米5s,其发布会的盛大都快赶上苹果手机了。小米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营销策略就是“饥饿营销策略”,因为与华为的成长时期不同,小米这一策略非常成功。小米为了得到高知名度而实施的这一策略取得了他想要的目的,甚至可以说比其预想的还要好。

  在产品策略这一方面,通达多数手机公司一样,小米也很重视用户的需求,但是小米手机的高效反应却是很多公司赶不上的。就如刚发的小米5s吧,为了满足用户对金属手机的需求,5s做成了金属材质的旗舰机;为了满足年轻人对剽悍手机的青睐,小米5s搭载了晓龙821处理器;为了满足用户对高像素手机的需要,小米5s配备了sonyIMX378传感器;为了解决误触问题,这款手机又采用了无孔式超声波指纹模块。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强大功能,让广大发烧友以及非发烧友都无法抑制自己购买的欲望。这样的产品策略使得小米手机在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中特别受欢迎,让其他公司不得不服啊!

  除了产品策略,小米手机的价格策略。1999的价格与2000的价格,实际上只差了一块钱,但就是这一块钱“欺骗”着用户的视觉,用户会以为2000与1999相差了很多很多。当然了,我也这样被“欺骗”了,这正说明了这一定价策略的成功,广大用户就是因为这一块钱的“欺骗”而买了小米手机。虽然我们可以在小米的竞争策略中发现老牌公司的套路,但是谁让小米是后来者,小米如今的成功就始于其对老牌公司成与败的总结,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这一点是很多新兴公司所要学习的。

    在营销策略几个方面,两家公司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另外,两家公司对人才的引进都很重视,也从国内高校高薪招收了很多相关方面的优秀人才。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炙手可热,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和培训制度都很严格,而且各成体系,俨然成为各中小企业相继模仿的对象。同时,两家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强有力的企业实力也不断地吸引年轻优秀人才来施展才华。

单从市场这个大因素来讲,其实每家手机公司都想不断地开发新的用户粉丝来巩固自己强大的市场地位,以此不断地创收形成很好的资金链来循环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开发时尚先进有创意的智能产品。

华为擅长硬件,小米擅长软件生态,但二者面对的其实是同一个市场和同一个消费群。同时,苹果的成功经验表明,在智能手机的世界里,硬件带来竞争力,生态系统带来用户黏性,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二者其实缺一不可。华为和小米之间的对抗,是手机行业两种发展模式的对决,并不是说结局只有简单的输赢,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实力,取长补短。在开发前沿技术与创造用户称心如意的好产品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形成良性竞争。华为和小米之间的较量,已经超越短期市场份额的争夺,而是哪种模式更能拥有未来。在布局未来的同时,华为和小米面临更多的压力其实来自产品本身的性能及体验、品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能力。华为和小米何时摸到成长天花板,取决于其未来应对市场的战略。

对此,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小米和华为的竞争与成长。期待两家公司会有更新更好的产品涌现出来,给用户新的、舒适的体验

21世纪以来,通信技术愈来愈快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的愈发成熟,通信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民生,大到国家,都已经离不开通信技术了。有发展就一定有竞争。在中国这个拥有将*14亿人口的购买力的大市场里面,通信技术这一块大蛋糕就不可避免地引来各大巨头竞争。在这些通信技术巨头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小米和华为。身为中国本土的公司,两家公司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又在各自的经营业务上有着重叠。所以两家巨头之间的竞争就越发的精彩。本文就旨在分析二者在竞争上的关系与得失,希望通过仔细的思考与缜密的分析,得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有用的结论,拨开市场的云雾,为以后的发展予以启发。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小米和华为的企业背景,竞争环境,以及两家的竞争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小米,全名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技术公司。小米科技由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成立于2010年4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是雷军先生。小米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首次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2014年时,年营业额为743以元人民币,市值为450亿美元。2014年12月9日,小米涉足新领域,宣布发布第一台空气净化器——智米空气净化器。不过市场反响并不是很好,但是,智米空气净化器的出现意味着小米开始涉足“国民健康”领域,关心国民生存问题。

小米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据很大份额,其推出的手机价位主推低端,一般在2000元人民币以内,尤其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小米手机号称,目前性价比最牛的手机,性价比最高的手机,噱头最高的手机。2013年8月27日,小米供货的50000台红米手机在3分39秒的时间内售罄,虽然未能打破首批100000台1分30秒便销售一空的记录,但是,与之同一时间放出的50000台售价1699元人民币的16GB的小米手机2S也在随后限售一空。由此可见,小米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可以说是让人惊叹的。

而另一巨头实力跟不能令人小觑。华为,全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裁为任正非先生,董事长是孙亚芳先生,宣传语为:“华为,不仅仅是世界五百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相比较于小米科技,华为的业务范围要广得多,经营范围包括无线电、微电子、通讯、路由、交换机等,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的著名产品有智能手机、终端路由器、交换机等。在经营范围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更是领先小米科技一大截。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而小米还是仅仅约束于中国境内。 早在2005年4月28日,英国电信宣布其21世纪网络供应商名单,华为作为唯一的一家中国厂商,与国际跨国公司入围“八家企业短名单”。此时的华为,仅海外销售就已达到220亿美元,产品已经进入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葡萄牙荷兰美国加拿大等欧美14个发达国家。而且,华为还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218亿美元,增长19%,约合1491亿元人民币。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而且,华为注重专利发明,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8,719件,累计申请外国专利23,917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其中,MATE8\MATE9,P9\P9PLUS等手机型号上,华为均使用自家的海思麒麟芯片。这一点,令小米惭愧,也让国人自豪。

由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公司底蕴上,比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深的不是一点点。在移动设备这个领域,尤其是手机上,小米和华为的竞争关系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而我国*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软件硬件同步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加强。消费者对手机定义已经从以往的单一通信设备转向成多功能个人媒体娱乐中心,而我国消费者文化水*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时间缩短。在很多消费群体中,“玩手机”已经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娱乐,在等人、坐车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使用其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快速娱乐。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消费追求更加时尚、简约实用、性价比高的手机。根据互联网消费调研数据,售价在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备受用户关注,获得34.3%的关注比例。其次为2001-3000元价格段机型,关注度在两成以上。3001-4000元、4000元以上及千元以下智能机型用户关注度较为接*,均在13%-15%之间。这样的情况对于小米与华为的销售还是有利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手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手机时代、GSM时代、2.5时代、3G时代和4G 时代。每一次手机行业的更新换代都是各大手机厂商的机遇。3G时代来临使中国手机市场重新洗牌,也使定制手机成为手机市场发展的趋势,消费者看重的不仅仅是手机产品的本身,还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国产手机企业拥有“*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随着单芯片技术的出现,以往在手机主板上所必须的功能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成本、空间的节省是非常直观的。高通公司的单芯片解决方案使手机功能增多、性能增强、通话和待机时间增长,减少芯片组面积、成本减低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因而,单芯片技术成为了解决手机“瘦身”的良药,也给新颖款式的手机在设计上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国内,智能手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研究公司赛诺(Sino)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Top20品牌销量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整体市场销量为2.5亿,其中华为销售量达4377万,坐稳国内市场的头把交椅,OPPO、APPLE分别以2902万和2766万的销量分列二、三位。此外,vivo和小米的销售量分别为2555万和2365万,位列第四和第五。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华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遥遥领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至5月份单月销量始终在300多万徘徊的小米,在6月份有了巨大提升,销量达到466万。

传统渠道品牌联想、金立、OPPO、步步高凭借其完善的渠道网络,市场占有率都得到急速发展,同时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开拓方面走到了前列。运营商品牌华为、中兴、酷派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实现规模化销售,在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像魅族这样通过其独特的产品文化定位和建设,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上独特的力量,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而小米和华为手机所处的价格区间1000至3000元,刚好是处于产品关注度最好的区间,竞争更为激烈。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各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就给小米和华为带来了机遇。

*日,Trend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数量约3.5亿部,创今年新高。从全球市场来看,前六名分别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LG、vivo,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2.3%、12.9%、9.1%、6.1%、5.7%和5.2%,其他厂商则在Others一类,共占38.7%。相比于上一季度,三星、苹果的市场份额均有2%左右的下滑,而华为和LG持*,但是OPPO和vivo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涨幅甚至超过20%。华为排名第三位,份额为9.1%。华为是中国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且第三季度手机出货量较上季度上涨幅度超过10%,相较于第二季度,华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下降了0.1个百分点。OPPO排名第四位,三季度全球份额6.1%。目前OPPO是国内销量第二的智能手机品牌,全球份额较第二季度上涨了0.5个百分点。VIVO三季度全球份额为5.2%,排名第六位。其中,华为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Android智能机厂商,远超小米科技。由此可见,华为在国际上的销售还是挺不错的。

而小米,在最*召开的谷歌I/O大会上,小米宣布与谷歌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其中就在谷歌I/O大会上发布了北美版的小米盒子,而且还表示会跟谷歌合作完成“Daydream”VR 设备。凭借着谷歌特有的内容和庞大的生态系统,相信跟谷歌合作的小米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知名度。与谷歌这一巨头合作并不能满足小米,小米接着还跟另一巨头微软合作。据有关消息报道,微软将向小米出售旗下* 1500 项专利,涵盖无线通讯、视频和多媒体等智能手机核心技术。获得专利的小米将会扫清专利方面的障碍,在智能手机设计方面可以更大胆,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智能手机是小米的核心业务,但小米不断把精力向“非手机类”产品拓展也是这一两年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从最初的小米插线板,到帮助冲上全球第二的小米手环,再到最*再一次点燃无人机热度的小米无人机,都展现了小米

希望从一家“手机公司”转变为“科技公司”的尝试。相信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小米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营销方面,小米的概念营销做得很成功。概念营销就是将这些准备传达到消费者的品牌文化,通过概念转换、概念传播,达到使消费者认知、购买产品的目的。概念营销是一种杠杆,可以迅速启动消费认知、释放消费欲望,令产品在短短数个月内红遍市场。

小米定位于发烧友手机,核心卖点其实是高配和软硬一体。这种定位是一个“伪”定位,小米手机的第一批用户应该是有两部手机,一贵一廉,小米是取代那部廉价手机的。小米定位于发烧,把手机一个简单的产品复杂化了,会让部分用户望而却步。前期小米靠发烧友带动没错,但是发烧友带动,不等于是发烧友手机。产品的研发采用了“发烧”用户参与的模式,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炒作和前期预热的噱头,但确实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形式。硬件配置是小米手机最为瞩目的地方,作为国产乃至全球目前最强的双核Android手机,小米手机再次刷新了我们心目中的硬件高度。在9月底发行的小米5s在硬件方面更是做了很大的提升。有些用户想要一款金属材质的旗舰机,因此小米5s做成了金属;年轻人需要一款性能剽悍的手机,因此小米5s搭载了骁龙821处理器;用户想拍出更好看的照片,因此小米5s配备了sonyIMX378传感器;为了解决误触问题,小米5s采用了无孔式超声波指纹模块,这项技术来自于高通基于超声波的3D指纹解决方案。这项技术相比传统指纹来说,拥有高的识别能力、适用性和集成性。

而华为利用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使他能够制定各种不同的产品组合策略来满足客户的各种具体要求,从而或得客户的认可,但是其在互联网解决方案中的高端路由器,华为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落后于美国的思科公司。在“电信管理服务”上业务竞争力弱。如果公司能够长期立足,还要在立足生产硬件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在当今,只是生产出质量过硬的硬件已经不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最为关键的是,公司是否能够、为客户提供后续的一系列公司问题软件化解决方案。努力和客户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为客户源源不断地提供软件服务,提高公司产品的后续软件解决能力,使公司具有长期发展动力。华为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公司,他的底蕴是小米无法比肩的,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华为手机推出了p系列,荣耀系列和mate系列,大大的提高手机的的更新速度。这一策略使得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迅速地上升。

华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制订了适合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价格策略,价格是华为发展出了技术因素外的又一重要法宝。作为以价格优势为立足之本的华为,是擅长于制定价格策略的。在价格方面,华为在不影响自己公司运营以及保证华为所需要的合理利润基础上,以低于其他同类公司20%~30%甚至更大的价格优势上迅速占领市场。

小米手机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产品的价格策略运用得当,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反之,则会制约小米手机的生存和发展。小米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强的信心和市场分析,他们的决策是有依据的。前期预热够足够长够吊人胃口,这也是基于苹果的习惯套路,也是基于在业内的光环效应。这并不是什么公司都可效仿。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的正式版尚未发布,先采用秒杀的形式出售工程纪念版。8月29-8月31日三天,每天限量发售,比正式版手机优惠300元。此消息一出,在网上搜索如何购买小米手机的新闻瞬间传遍网络。而且需8月16日之前在小米论坛达到100积分以上的才有资格参与秒杀活动,销售对准之前就已经关注小米手机的发烧友们,客户精准率非常高。小米手机这一规则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对小米手机充满了好奇,越来越多的人想买一台,拥有一台小米手机就是身份的象征似的!消息半遮半露,让人猜测。小米手机工程机的秒杀告一段落,没有资格参与活动的米粉们可是憋足了劲等待着9月5号的预定。开始传言小米手机正式版的预定限量10000台,没有资格的限制。然后传言9月5号需要500积分的米粉才有资格预定。小米论坛里刷米的人都闹翻了天。小米手机的这个营销策略也非常酷似苹果的公关,苹果的新产品上市之前的造势也是煞费苦心,消息总是遮一半露一半,让媒体跟着跑,让果粉跟着追,然后在万众瞩目下发布新产品。而且在新产品发布之后,总是会出现货源不足的情况,让人消费者买不到。

   对比小米,华为在促销方面做得很少。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华为公司在对产品的宣传和广告投放上比较保守。除类似于手机等终端产品有少许广告投放外,其他业务和产品、公司形象宣传行为很少。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华为主要是通过邀请目标客户以及参加各种展览会来树立和改善产品形象。因为公司发展阶段的不同,对比小米的饥饿营销的巨大成功,很多人都认为饥饿营销这一策略严重阻碍了华为的发展。

从手机营销渠道演变的历史来看,随着产品技术的进步和更新,产品生命周期从导入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的过程也带来了营销渠道的变革。目前小米还是个初生者,渠道和运营商的谈判难度我相信很大,没有那么快速达成合作,这两者也是要观望小米的实际销售状况。全线上售卖的方式,省掉了后面的市场和渠道成本,很有时尚感,这是可以加分的。物流和库存是凡客支持,对于小米,这肯定是节约成本的。而华为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营建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渠道策略。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渠道建设上华为采用的是总经销加总代理的模式,在互联网产品上采用直销、分销模式。在发达国家华为的渠道与其发展水*相适应,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原因,分支机构较为缺乏。渠道建设还有待于改善。

在这几个方面,两家公司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两家公司对人才的引进都很重视,也从国内高校高薪招收了很多相关方面的优秀人才。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炙手可热,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和培训制度都很严格,而且各成体系,俨然成为各中小企业相继模仿的对象。同时,两家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强有力的企业实力下不断地吸引年轻优秀人才来施展才华。

单从市场这个大因素来讲,其实每家手机公司都想不断地开发新的用户粉丝来巩固自己强大的市场地位,以此不断地创收形成很好的资金链来循环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开发时尚先进有创意的智能产品。

华为擅长硬件,小米擅长软件生态,但二者面对的其实是同一个市场和同一个消费群。同时,苹果的成功经验表明,在智能手机的世界里,硬件带来竞争力,生态系统带来用户黏性,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二者其实缺一不可。华为和小米之间的对抗,是手机行业两种发展模式的对决,并不是说结局只有简单的输赢,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实力,取长补短。在开发前沿技术与创造用户称心如意的好产品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形成良性竞争。华为和小米之间的较量,已经超越短期市场份额的争夺,而是哪种模式更能拥有未来。在布局未来的同时,华为和小米面临更多的压力其实来自产品本身的性能及体验、品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能力。华为和小米何时摸到成长天花板,取决于其未来应对市场的战略。

对此,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小米和华为的竞争与成长。期待两家公司会有更新更好的产品涌现出来,给用户新的、舒适的体验

*来,随着三星走下坡路,国产手机凭借着成本的优势,逐步的崭露头角,小米,华为都跨进全球领先的手机制造行列。正所谓:商场如战场,有市场就会有竞争。华为,作为“中华酷联”之一的元老,与异军突起的小米不可避免得会进行一场厮杀。

天猫双十一刚过,在新出炉的“天猫双十一全球手机热卖榜”上,华为荣耀系列在品牌销售额与销售量上位居榜首,小米位居第三,而华为品牌位于第五,综合来看,华为与小米不相上下,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天猫双十一全球手机热卖榜”上,华为与小米分别占据销售额与销售量的首位。“花旗小妹”就此诞生。

华为手机,在“3G元年”开启之际,依靠自身强大的研发优势,并且与经销商、手机店合作的方式,使自己的产品遍布各类城市,各种人群,高中低端多款机型全面覆盖,得到了大量的群众基础,在传统的运营商渠道占尽先机。

再接着,“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成为了一匹黑马,相比于传统营销,网络营销的力量越发引人注目,小米在互联网这连通全球的*台上充分发挥,完全的线上*台,降低大量成本,与各大知名电商*台合作,如淘宝,京东,并且开设了 MIUI 社区等等。

从华为手机的战略来看,它包括了高中低端的手机,而小米手机实行集中化的战略,专注小米系列的手机研发。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在今年,华为的占据着15%的市场份额。而小米手机占据的市场份额为10.6%。数据提供商GfK数据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的增长主要依靠中低端手机增长了25%,高端手机(500美元以上)的销量反而下降了6%。雷军曾经在 CMIC 论坛上谈到过,中国手机市场的生态需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小米更多关注的是 Android 系统的应用拓展。小米手机并不集中在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有想利用MIUI系统的市场来提高在中国应用的地位。而作为硬件优势的荣耀手机还是有待提升。但是,荣耀与小米不同的地方是,荣耀仅仅是华为的一个战略扩展,而小米是依靠手机吃饭,就像三星的子公司手机部门与华为抗衡。

华为与小米各具优势,各有其特色手段,但是有优势,同样也有短板。作为知名企业,他们也很快的认识到这点,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对于小米,“小米之家”便是对策之一,小米之家是小米手机公司成立的直营客户服务中心,为广大米粉提供小米手机及其配件自提,小米手机的售后维修及技术支持等服务,是小米粉丝的交流场所。

而华为,同样借助电商渠道,推出荣耀系列中高端手机,并以高性价比、高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推出华为喵王,旨在借助电商渠道,大力发展中高端机型,提高其品牌价值以及产品利润率。

从小米的路由器再到华为喵王,不仅仅是手机行业,华为与小米又试着开阔了新的邻域,华为目前已经拥有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云业务等支持。小米的无人机也正在势头,而现在到了pc市场。

调查机构 Gartner 和 IDC 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的全球PC出货量继续出从现下滑,这样的下滑已经是连续7个季度出现。排名第一的联想在 2016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下滑 7.2%,惠普和戴尔分别下滑9.0% 和 0.4%。联想更是在 2015 财政年报中直接提出了全球 PC 市场遭遇萎缩的说法。但在此后,华为发布Matebook,小米不甘示弱,自己的小米Air笔记本发布。

全球最大PC电脑制造商惠普CEO韦斯勒把PC市场形容为“鱼市”:“目前充斥着太多不新鲜却很贵的鱼,谁家的鱼新鲜,谁就卖得好。”新鲜,让华为与小米看到了机遇,从手机行业进军pc市场,正是让人们感到了“新鲜感”,就苹果而言,其在手机、*板电脑、个人电脑均有分布,甚至还有电视,从长远上看,进入PC市场,大有发展余地。越早进入,之后的竞争优势则不会拉开过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比对小米笔记本Air与其他厂商笔记本电脑的功能配置时提到,小米的 PC 更像是一台手机,至少“移植”了相当一部分智能手机上才有的性能:超长续航、半秒唤醒、人脸登录等。而华为的 Mate Book 采用的无声 CPU 就是一次技术突破,解决了之前 PC 产品 CPU 发热以及风扇噪音的问题。

总而言之,商业间的竞争应该是良性的,避免行业间的垄断现象,而且现在各个*台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开,使得华为与小米二者之间在竞争的同时,走共同合作发展的道路。

简介

         华为,全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路、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并且致力于使能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其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小米,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首创了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产业环境分析

产业环境是小米和华为所都要面对的,此处运用五力模型对华为和小米所面临的产业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即以下五个方面: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客户价格谈判能力和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

1.潜在进入者威胁

先看华为公司,由于其进入电信市场已有多年,因此他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顾客对于华为也有较高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在产品市场销售和营销渠道方面华为也已经成熟。再者由于华为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他的生产经验可谓是及其丰富,而且其公司规模也比较庞大,再除了手机的其他方面华为也是非常成熟的。

再看小米公司,由于其进入电信市场仅有5年的时间,因此在规模以及产品多元化方面都无法与华为相比,生产经验也有欠缺。

从两者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应对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方面,华为相比于小米具有很大的优势。简单的来说,在公司规模和生产线路方面,小米无法与华为相提并论。

2.替代威胁

在应对替代品威胁方面,华为或许会比小米更加从容一点。其一,由于华为公司的规模要比小米庞大,其产业相对比较多,技术也更加成熟。其二,仅对于手机来说,华为走的是高中低都发展的路线,品牌也较多,如荣耀,p系列,mate系列等。相比而言小米就显得比较单一了。但另一方面,由于小米专与某一系列高端机的发展,也为其在这方面建立的一定的优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华为拥有专门的研发团队,而小米在这方面是略有欠缺的。但在对于现在的这两个公司都加大了产品高技术的研发,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3.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现如今的手机品牌可谓是繁多。在国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有:iphone,三星,vivo,魅族,oppo,小米,华为。

今年,由于三星的爆炸事件导致三星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却不至于动其根本。这对于小米和华为来说是一大机遇。华为则适时推出了mate9这样的高端机,可谓是一款媲美iphone的手机,使得华为在高端机市场有了很大的优势。小米的MIN也使其在高端机市场紧跟步伐。但在应对竞争中华为相对于小米而言有一定的优势。

4.客户价格谈判能力

在这方面,华为和小米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对于华为,由于其在不断拓展国外业务,那么其面临的国外大公司的考验是非常巨大的,在这方面,华为所做的便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强大其产品。这也是其渠道销售所必然面临的问题。对于小米而言,由于其成熟网络销售,使得他在产品的成本,以及销售渠道成本方面不太受制于客户,也使其能够更快发展。

因此,在这个方面来说,小米是比华为有一定的优势。

5.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

    在这方面,其实非常容易就可以知道,华为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华为,有着成熟的产业链以及良好的供求规划,以及庞大的规模。此外由于其较为成熟的招聘培训制度(即工资高,为自己而干)使其在人才招聘方面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我们也知道,身边是由非常多的人想要进入华为,可见其影响力。

小米,由于还处在企业创立之初,在价格谈判能力上与华为还有一定的差距。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也是众所周知的,其实这何尝不是其未成熟的产业链所导致的呢?同时也没有建立良好的供求规划。因此对小米而言,供应商有这极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在产业环境方面,华为相对于小米而言有者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两者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要面临的问题。

发展战略分析

      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被普通大众所熟知我认为大多是通过其手机产品开始的。在上文两公司的简介中,可以看出华为科技公司所涉及的产品更为广泛,面向的客户也更为复杂、众多,而小米尽管也有很多方面的产品,但与华为相比仍有差距。所以两者的竞争大多集中于手机领域。同时,两公司的开发理念、发展目标、销售方式等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当然,虽然战略各有特点,但在各自的战略的指导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占据着手机市场的很大份额。

    华为根据客户需求来指导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正确的策略指导下,可以做到适时地推出新产品或新技术。华为“灰度”战略思维方式与该公司所涉及行业特性十分吻合,是其长远发展的保障。

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主要有:

  1. 市场主导战略

战略的选择一定是根据市场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所确定,所以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公司发展的指向标,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市场是公司的生命

华为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实力。从华为早期的发展可以看出,技术上并不是很先进,也是通过发展逐步提升的。而技术不是顶尖产品却能通过强有力的客户关系进行弥补。

(2)一切工作围绕市场展开

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如产品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如何确定,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主要面向的对象群体等等,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反馈进行选择的。

2. 核心技术战略

在我看来,研发与营销是一个公司最为关键的两部分,要保证公司具有长远发展能力、强有力的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是该问题的关键。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能被淘汰,因为永远无法保证走在行业的前端。所以,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华为确信公司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故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

  1. 全民持股战略

众所周知,全民持股制度是华为特有的,在华为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

用,没有这个制度,华为几乎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在公司创业初期,资本少的可怜,根本无法用现金吸引和维持一只团队,老板只好给员工许诺未来,即华为公司的内部股权和高分红制度,这个办法不仅可以给予员工在未来拥有高额回到的预期和承诺,而且还给了员工一种归属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因而鞭策和激励了员工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1. 国际化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公司企业的全球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公

司所面向的客户不再仅仅的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面向全球,只有做到公司国际化才能扩大用户群体,占领全球市场更大份额。

小米一直秉承着“为发烧而生”的理念,其公司发展策略差异化贯穿始终。差异化战略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于竞争对手有着明显的区别,以获取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小米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产品差异化

小米收集的两大标签:高性价比和MIUI是其在产品推行差异化战略的主要体现。小米的“高配低价”使其快速抢占大众市场。MIUI是小米公司基于Android的二次开发,具有很高的易用性、美观性。

(2)营销差异化

雷军有言: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营销是小米产业链上最强大的一环。互联网营销战略是小米采用的重要策略。充分利用了微博、论坛、专业网站评测、电子商务销售。在小米的营销过程中,饥饿营销一直是其代名词。小米先是利用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台宣传,再利用发布会造势,让大众眼前一亮,最后限量发售,导致一批用户买不到,从而有一种“买不到的是最好的”感觉。

除了产品差异化战略,小米生态链战略也是其公司发展战略之一

小米生态链就是指小米通过控资控股与其他公司或团队合作,复制小米模式,

使做出的产品机具“小米特色”,即高性价比,以此来吸引大众眼球,然后在小米*台上销售。就好比滴滴和Uber没有一辆车,却整合了出租车市场一样,雷军想做的是一个不用自己公司研发制作的只能硬件交易*台。步骤分为:开发MIUI系统和米聊发展用户->发布高性价比手机吸引用户->小米生态链扩展小米业务->将小米用户变成小米生态链用户。【http://wenku.baidu.com/link?url=WEFQLsVzaQb1QP7pYzAM6RagwKiaMozowXjbaDd9MbmMzart57UgciH-_FNtElYUGEgWMMCXAWBlvDjkReeZ0M3LStXchXiMCmHBj_deUAq】

    综上,小米和华为在各自的策略指导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国产品牌树立了榜样。

发展战略比较

1.  发展目标

在这方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小米从开始就走的时高端机路线,而华为则是一路从低到中再到高端机。不过可以看出,两者未来目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小米更是为大众所生产的手机,而华为则慢慢走向了高阶层的舞台。

2. 发展基础

在发展基础方面,毋庸置疑华为比小米要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华为手机仅是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业务,其雄厚的实力不是小米可比。如果单从手机方面来看,小米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其在产能,产业链方面均与华为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种差距,小米又何尝不是在尽力弥补。“与其建立一家100亿美元的公司,倒不如建立100家1亿美元的公司”,这也将是小米公司的一个发展路线。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线,对于现阶段的小米而言。不仅加快了加强公司实力的步伐,同时也为自己招揽的更多的人才。

3. 销售方式

在销售方式方面,华为在一些方面不如小米。

小米的主要营销方式是电商,同时也有其米粉,可以保证维持一定的顾客量,当然也是相对于现在的产量而言。电商销售其成本低,并且由于现在网购的普及,其面向的对象也不再那么局限,这对于一个年轻的企业来说有非常大益处。这也使得小米手机在市场上的性价比更高,也更具优势。

华为手机主要渠道营销。渠道销售其优势在于涉及范围广,可以面向更多的人群。其不足之处在于,这种传统销售方式成本高,从手机出厂到真正到顾客手中,其手机价格已经增加了很多。这也使其在市场价格方面相对于小米而言有一定的不足。虽然其也在开发电商,但还处于幼年期。在这方面华为不如小米。

竞争战略看法建议

华为*年来更加注重高端手机的研发,随着p9,mate9的推出,华为今年在高端机市场可谓是得到了众多眼球,其mate9以高性能,高配置的优势,已经可以和苹果媲美。而小米在这块却没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随着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的提高,电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方式,华为需要从小米手中获取经验,增强自己的销售能力。而对于小米而言,小米一直致力于面向收入不高的青年人,然而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如果小米不加大在高端机方面的研发,那么最终其市场份额或许会越来越少。同时,华为做为国产手机高端机的代表,华为已经全面走向了世界。小米作为国产手机年轻企业的代表,需要为其走向世界做出一定的规划。

简单的来说华为和小米在国内的竞争,那么就是小米除了在销售方式上紧跟时代步伐以及手机所适应的对象比较广泛之外,其他方面相比华为没有优势。以上也仅是自己的见解,同时自己也是比较钟爱华为。

随着我国移动宽带技术和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由于广阔的市场前景已经成为了像苹果、三星等全球手机厂商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加入了手机行业。华为和小米也是其中的企业,它们起家不同,发展轨迹不同,施行的战略也不同,但是在目前看来,二者发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对二者相关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先简单了解下两家公司。1988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信设备,到08年,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占位全球第三(来源Informa报告),移动宽带产品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来源ABI数据),09年,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14年华为手机销量居全球第三,同年上榜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16年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可以说,华为是一个有着深厚沉淀,有着丰富内涵的巨型公司,他在通信市场就是一个鲜有对手的大鳄,特别是*年来,华为开始发力,年年都有突破,可谓是一年一个脚印,大踏步的向前发展,向着市场第一的目标奔去。

而另一位同样也有着一些传奇色彩的公司——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是通信市场上一位有力的竞争者。小米公司创建于2010年4月,小米的第一款产品并不是手机而是到现在都令小米引以为豪的MIUI操作系统。它的开发以及发布走的是互联网的路线,与第三方民间团队合作,每周快速更新版本,顿时积累了大量的粉丝。而且MIUI一直支持小米的旧机,这确实小米的一大亮点。2011年8月16日发布了第一代手机小米1,再次之后大货成功。小米凭借其独有的互联网模式,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小米的理念“和米粉交朋友”没通过和米粉进行互动,公司听取粉丝的意见决定战略决策和生产工艺,以及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小米超高的性价比,也就不难想出为什么自从小米1推出之后的大获成功。自从小米成立至今,虽然依旧是一家极其年轻的公司,但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科技公司,经过多轮融资之后最高估值已经到达哦450亿美元。小米的经营业务已经不止是手机,聚焦在手机、电视和路由器三大核心业务。并且已经拓展到了各个方向,旗下的产品多样,以空气净化器、笔记本、手环、移动电源、插线板为代表的生态链企业目前已经有56家。小米正在期望通过小米网和小米的销售渠道,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小米手环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小米移动电源是全世界出货量最大的移动电源。小米空气净化器销量也进入前十;路由器小米化为分列2、3名。电视盒子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二……小米在多个生态链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一个“百货公司”

既然是竞争分析,那么首先就需要明白到底竞争什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小米则是国内著名的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如此,我们便知道了两者主要在硬件方面——智能手机方面存在着竞争。然后我们就要从方方面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

文化建设是一个公司的灵魂所在,一个人有了灵魂,才不会是行尸走肉,而一个公司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才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才不会迷失自己,不会被这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散发自己的创意,坚持“为发烧而生”的理念,同样坚持着让用户省一点心的理念,让用户更加舒心。而华为则崇尚狼性文化,让员工们时刻觉得自己是一头狼,保持敏锐的嗅觉,具有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另外还有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但其实我觉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如同饥饿的野狼,敢于吃掉面前的一切敌人,狼并不可怕,但是群狼就没有不怕的了。

    二、企业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的发展非常依赖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华为采用的是轮值CEO制度,轮值结束后并不退出核心管理层,这种制度目前看来是非常适合的,避免了一家独大,防止企业领导者把公司带入错误的境地,而且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最高决策者的连续工作能力,避免了因长时间的处理事务而产生的厌烦情绪,这种模式是一个创新,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大的弊端还未显现,可能需要时间去验证吧。小米公司则就是扁*化管理,雷军模式了,雷军大肆挖人,都是一群充满热情的人一起工作,雷军一人说了算,这样精炼了管理层次,似的命令能够快速的执行,不存在第二种声音,但其实在我看来这种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弊端,一个人带领整个团队,就必须考虑诸多事情,考虑许多方面,但人终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时候会因为错过机遇或者作出错误的判断而怠慢了公司的发展或者甚至将公司带到进退两难的境地,或许是因为现在小米企业做的还不够大,不必考虑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这种雷军模式还是应该被替代,就这方面来说,我觉得还是华为更胜一筹。

三、企业发展基础与研发团队

其实说到这个方面,大家都觉得那华为是赢定了,是的,毕竟华为公司开始的很早,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华为是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之一,以华为科技为后盾,在生产、资金以及销售方面都是有利的;而小米手机作为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基础与华为相比比较薄弱,2011年由几个发烧友建立的企业,企业还很年轻,产能不足,也没有渠道营销。华为拥有6万多人的研发团队,而小米只有区区几百人,如此就可见一般了,但是小米这样还是在华为嘴里抢下了大量份额,我还是很佩服的。

四、产品的发展目标与针对消费者群体

小米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所做的手机款式比较单一,目前市场主打小米,一直在提升机器的工艺以及追求高配置,一直打着性价比超高口号的小米更多的是面对工资并不高的青年人。华为手机则是没有明确地目标,没有特意针对哪一群体,高中低端都在做,但是起初低端机配置并不是很好,导致用户并不买账,于是华为推出了配置高价格也不高的荣耀系列,这就与小米形成了直接的竞争。从这一方面看,华为还是占着一定的优势,它甚至可以把高端机带来的利润来填补低端机有可能带来的亏损以此来打击小米,小米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要守好自己市场的同时去占领其他的市场,但是绝不能丢弃自己的市场。

    五、产品比较

    华为和小米应对极其重要的手机业务的竞争,采取着多种的措施,现在从各个方向开始一一进行对比。

    (1)品牌

     华为将旗下的手机分为了华为与荣耀两个品牌,荣耀品牌定位中高端性价比,与小米进行死磕。而且华为手机还有多个系列比如说mate系列,p系列,针对不同的群体与需求进行了不同的针对性机型。小米分为红米和小米系列,但是不如华为将品牌划分的科学,红米和小米系列在定位上有重合,而且小米被人诟病是地段手机,最*小米也正在进军中高端市场,从小米MIX和Note2的成功可以看出,小米正在积极开拓这一市场。

    (2)性价比

     小米一直以低价高性价比而著称,也正是由于小米这样的“搅局者”让国产智能机不再昂贵。华为的手机以高性能还有品牌而著称,在价格方面除了荣耀系列,一半都会比小米手机要贵,性价比方面小米更甚一筹。

    (3)配置方面

     从外观上来说,用户对于小米的观感是外观世纪单调,而华为的设计也比较中庸,没有突出的亮点。当然,最新出的旗舰版并不包括在内,只是普遍的感受。小米手机质量上存在发热与死机的问题,华为手机运行中的问题要比受诟病的小米好,在内存以及像素等发面,主打高配置的小米手机在同等价位的前提下,要优于华为。两家公司通过不同的思路,使得用户进行不同的选择,这样的竞争好不能彻底分出谁更胜一筹。

    (4)用户体验

    户的意见,共同参与改进,而华为的ui是相差又一段距离的。在使用时长上,华为在节电上有相当的技术积累,所以会有更好的续航时间,对于手机作为娱乐的现在,显然很重要。

    六、华为与小米的营销策略

1、小米的营销方式:

   (1)培养忠实用户粉丝、线上论坛、互动。小米是第一家利用粉丝模式的科技公司,极其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在小米、MIUI论坛上经常与用户互动,培养忠实的粉丝,然后通过粉丝的宣传来营造良好口碑的效果。

   (2)饥饿营销,限量销售等。小米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造成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景象,让用户需要去抢购,可以引起热点,同时显得销售火爆。另一边呢,批量销售有利于把控产品的品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当然,产能问题也是促成小米饥饿营销的一个原因。

   (3)互联网方式的销售方式。小米手机采用的是互联网的销售模式,不设线下渠道,最大规模地减少中间渠道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价格的门槛,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中间渠道的成本需要数百元,而这样又节约了成本。

   (4)小米模式的问题。小米这样的互联网模式确实颠覆了传统的手机行业,但是后期国内厂商都在学习小米的模式,其自身的优势不多,在今年的销量上遭遇挫折。而oppo和vivo深挖线下模式,大力投放广告,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米现在也在增加线下小米之家的数量。

2、华为的营销模式:

   (1)成立荣耀,学习小米营销。华为通过成立荣誉,形成手机上的双品牌,在营销模式上学习小米,追求性价比,与小米及其他手机品牌打价格战。

   (2)销售渠道改变。华为销售渠道以前以线下销售为主,氛围直接销售与通过代理商分销的方式。从以运营商贴牌为主、追求大规模和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变为追求性能和用户体验的精品战略。之前运营商充话费赠送手机虽然扩大了销量,但是对于口碑来说不利,现在适应了现在的市场现实。

   (3)精品战略、高端机。华为从2013年开始进军高端市场,通过准确的市场分析以及定位,取得了大卖,mate系列、p系列口碑销量都很不错。使得华为的口碑变得更加优秀。

   七、缺点分析

   小米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其产能问题,除了饥饿营销之外的因素之外,其产能确实是影响其销量,主要因素是小米的生产常常受制于供货商,像今年最新推出的Note2产品,最*陷入了停产的传闻当中,原因就是屏幕的供应商LG公司供货的问题。同时小米自身科技实力还不够强大,大多数手机技术都要通过授权。而华为公司则由深厚的积累,本身技术专利众多,手机大多数部件可以自给自足。

而华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华为荣耀系列学习小米的模式,通过饥饿营销等方式进行运作,导致一部分用户对于华为品牌形象的不满,对于部分用户来说难以接受。还有,华为对于用户需求与意见的把握,并不如小米做得好。小米的MIUI系统基本就是用户与开发者一同完成的,小米会根据用户的意见修改战略及产品形象。华为需要在倾听意见这方面做得更好。

八、使用者个人感受

很凑巧,我们两个人刚好使用的分别是华为和小米,胡的是荣耀6plus,张的是小米5s。胡使用华为的感受:华为使用起来感觉不错,因为我的是这个型号的高配版,不会感觉到卡顿,能够畅玩大型游戏,当然手机不会发热,我之前是用过红米nete的,充电的时候手机会发热,另外使用到后期手机充不上电,让我感觉极差,决定换别的手机,当然现在的华为手机也有一些问题,相应的配件没有,很难找到,不能贴钢化膜,也没有配套的耳机,总的来说,我还是会倾向华为一点。张使用小米的感受:这手机是我上个月才入手的,内存非常大,用着还可以,本来准备买黑色的,结果没有存货,这就暴露出了小米的产能问题,这一点很是不好,其他的方面暂时来说还行吧,没有遇到别的问题。

 

posted on 2017-01-18 16:27  anf  阅读(2939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