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实现“热更新”和“热加载”(webpack3.6新增)

之前的博文有提到怎么样去实现热更新,但是居然要用到另外一个node框架(express)而且新增了一个入口(entry)两个插件(plugin)来实现,大大提高了配置的复杂度,这样其实对使用webpack的开发者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

之后我在技术胖的博客发现,原来早在webpack3.6的时候已经推出了webpack-dev-server,而且使用非常简单:

1.安装

npm i webpack-dev-server -D

2.配置webpack.config.js(可以跳过不配值)

//省略一堆配置...
devServer:{
    host: 'localhost', //可选,ip
    port: 3000, //可选,端口
    contentBase:path.resolve(__dirname,'dist'), //可选,基本目录结构
    compress: true //可选,压缩
}

3.在package.json的script添加

webpack-dev-server不能直接在cmd使用,要通过npm run才能使用,因为npm run才会找到当前目录的安装的包,直接是找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需要全局安装gulp和webpack的原因,其实只是偷懒想在cmd直接跑webpack和gulp命令罢了)
"scripts":{
    "server": "webpack-dev-server"
}

4.跑起来(如果没有配置,默认为localhost:8080)

npm run server

如果忽略掉可有可无的第二步,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安装和使用而已,甚至还不需要配置服务器,比起之前的做法实在简单太多了。


 

调试:需要有浏览器调试的话,在webpack.config.js加上

devtool:'eval-source-map'

就行了


关于hot-update.js

其实webpack有watch功能,当我们打包范围内的文件被修改的时候,webpack是能够检测到的,并马上进行重新打包,而为了快速完成打包,webpack会生成hot-update.js和hot-update.json文件来快速替换buddle.js的对应被修改的模块。

而我们之前都在使用webpack-dev-server,这个其实只能满足初期开发,到了后期开发我们是需要和后端合并在同一个服务器的(前端使用服务器返回静态文件的功能,后端使用服务器接口返回动态数据的功能),而其他一般服务器并没用像webpack-dev-server一样使用“memory-fileSystem(内存文件系统)”,所以我们只能实时更新打包到真实的文件上,所以在对接后端的环节上,我们只能用webpack:watch的功能,这样的热更新显然会比之前使用webpack-dev-server要慢上一些,但是webpack的watch使用hot-update.js这种替换更新的方式显然使得热更新也不会太慢。


 

当然想要在开发期间,前端用自己的服务器,不和后端共用一个服务器也是有办法的,就是使用代理proxy

1.express有一个“http-proxy-middleware”的中间件,可以让我们的express服务器充当代理

2.webpack-dev-server也可以配置代理:

devServer: {
    //省略其他设置。。。
    代理
    proxy: {
        '/api': {
            target: 'http://localhost:8081',
            pathRewrite: {'^/api': '/data'} //本来是反向代理去http://localhost:8081/api,rewrite之后就反向代理去http://localhost:8081/data
        }
    }
} 

 

代理可以使得服务器既可以访问本地服务器的静态文件,又可以作为中转站替我们访问后端接口。

posted @ 2018-01-22 14:04  张啊咩  阅读(153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