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四)堆排序

参考文章:

https://www.cnblogs.com/chengxiao/p/6129630.html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

堆具有以下性质:

  • 是完全二叉树: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 h 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 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如下图:

同时,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该数组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堆结构,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

 

步骤一  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由于[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换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6最大,交换4和6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

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a.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



b.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c.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8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代码实现:

/**
     * 堆排序
     * 时间复杂度nlog2n
     * 空间复杂度o(1)
     *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1.构建大顶堆
        for(int i=arr.length/2-1;i>=0;i--){
            //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从下至上,从右至左调整结构
            adjustHeap(arr,i,arr.length);
        }
        //2.调整堆结构+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
        for(int j=arr.length-1;j>0;j--){
            swap(arr,0,j);//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
            adjustHeap(arr,0,j);//重新对堆进行调整
        }
    }
     /**
     * 调整大顶堆(仅是调整过程,建立在大顶堆已构建的基础上)
     * @param arr
     * @param i
     * @param length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int temp = arr[i];//先取出当前元素i
        for(int k=i*2+1;k<length;k=k*2+1){//从i结点的左子结点开始,也就是2i+1处开始
            if(k+1<length && arr[k]<arr[k+1]){//如果左子结点小于右子结点,k指向右子结点
                k++;
            }
            if(arr[k] >temp){//如果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将子节点值赋给父节点(不用进行交换)
                arr[i] = arr[k];
                i = k;
            }else{
                break;
            }
        }
        arr[i] = temp;//将temp值放到最终的位置
    }

    /**
     * 交换元素
     * @param arr
     * @param a
     * @param b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a ,int b){
        int temp=arr[a];
        arr[a] = arr[b];
        arr[b] = temp;
    }
View Code

 

算法分析:

  • 时间复杂度:最好最坏均是O(nlogn)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在初始化堆过程和每次选取最大数后重新建堆的过程;

    • 初始化建堆过程时间:O(n)

        假设高度为k,则从倒数第二层右边的节点开始,这一层的节点都要执行子节点比较然后交换(如果顺序是对的就不用交换);倒数第三层呢,则会选择其子节点进行比较和交换,如果没交换就可以不用再执行下去了。如果交换了,那么又要选择一支子树进行比较和交换;
        那么总的时间计算为:s = 2^( i - 1 )  *  ( k - i );其中 i 表示第几层,2^( i - 1) 表示该层上有多少个元素,( k - i) 表示子树上要比较的次数,如果在最差的条件下,就是比较次数后还要交换;因为这个是常数,所以提出来后可以忽略;
        S = 2^(k-2) * 1 + 2^(k-3)*2.....+2*(k-2)+2^(0)*(k-1)  ===> 因为叶子层不用交换,所以i从 k-1 开始到 1;
       等式左右乘上2,然后和原来的等式相减,就变成了:
        S = 2^(k - 1) + 2^(k - 2) + 2^(k - 3) ..... + 2 - (k-1)
        除最后一项外,就是一个等比数列了,直接用求和公式:S = {  a1[ 1-  (q^n) ] }  / (1-q);
        S = 2^k -k -1;又因为k为完全二叉树的深度,所以 (2^k) <=  n < (2^k  -1 ),总之可以认为:k = logn (实际计算得到应该是 log(n+1) < k <= logn );
        综上所述得到:S = n - longn -1,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

    • 更改堆元素后重建堆时间:O(nlogn)

       循环  n -1 次,每次都是从根节点往下循环查找,所以每一次时间是 logn,总时间:logn(n-1) = nlogn  - logn ;
       综上所述: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1) 就地排序

  • 空间复杂度:O(nlogn)
  • 稳定性:不稳定

应用:

算法优化:

posted @ 2018-01-12 18:01  情歌z  阅读(27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