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这本书在说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故事圣手”的英国知名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这本书的情节取材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Gauguin)的生平改编,毛姆透过第一人称的说书人视角,娓娓道来这一段看似离经叛道却耐人寻味的追梦故事。

你是否有未完成的梦想、却又必须屈就现实而低头?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这段故事的主角名叫“史崔兰”,他选择追逐月亮。

史崔兰是一位过著优渥生活的证券经纪人,家有贤妻又有子女。但在中年四十岁的时候,突然回应内心的呼唤,抛妻弃子,捨弃原本优渥的生活,先是两手空空奔赴巴黎,后来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与土著一起生活。无论是否能实现理想与热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画,就算最后被众人唾骂、穷困潦倒、病痛缠身……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这本小说的写作角度很特别,讲这段故事的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起自己的名字,我姑且叫他“叙事者”。这个叙事者的角色设定是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作家,他描述起这段史崔兰的故事,带有一种很中性、克制的语调,每次当他批评别人的时候,还会反省自己不应该这么武断。

整本书随着叙事者的视角,前半段他从史崔兰的妻子口中,推敲出史崔兰外表的大致模样。中段他前往巴黎,遇见史崔兰本人后,却跟他想像中的截然不同。后半段他到了大溪地游玩,这个时候史崔兰虽然已经过世,叙事者仍然从当地人的口中,拼凑出史崔然余生的最后样貌。

我们只能听见叙事者对这场故事的描述,却没办法真正听见史崔兰内心的声音。当我们只能从外表、谈吐、甚至是旁人的转述来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真的认识这个人吗?就像叙事者在第一次目睹史崔兰的画作时,他虽然觉得令人震撼,但他却看不懂也无法参透史崔兰究竟想表达的意思。

当时叙事者的内心说道:“人在世间无不孤独,他被关在一座黄铜塔中,仅能透过符号与同伴沟通,而符号并无共通的价值,因此其意义依然暧昧不明。我们可悲地想对他人传达我们内心的珍宝,但他们却无接收的能力,因此我们终究孤独,比肩而立却不同行,无法了解对方,也不被对方了解。”

读完这本书后,对于史崔兰这个令人费解的追梦者,我仍无法了解他背后真正的动机。毛姆似乎很刻意地把这个动机埋藏起来,连叙事者的描述中也不透漏蛛丝马迹。回头想想,这种昂首追梦的烈火,我们就算从第三人口中得知了其动机,又如何?可能,我们终究无法完全评断,史崔兰也毫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他只在乎他的月亮。

后记:低头还是昂首?

在这本书的后半段,叙事者讲述了他碰到两名师出同门,而命运截然相反的医生的故事:医术高超的亚伯拉罕听从内心的召唤,丢下伦敦的优职厚禄,到港口当起朴素的检疫员;技艺稍逊的卡迈克尔则幸运地顶替了亚伯拉罕留下的医师空缺,成为趾高气扬的社会名流。

卡迈克尔吹嘘着自己幸运顶替这个位置的时候,叙事者的内心浮现这段话:“从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让自己开心的状态底下,自己过得心安理得,这样算是把人生给搞砸了吗?还是成为知名的外科医师,年收上万英镑,取得美娇娘,这样就算成功了吗?我想,这取决于你赋予人生的意义,你对社会的要求,以及你个人的要求。”

回到这本书抛给我们的问题:“你选择为金钱闪耀?还是被梦想照亮?”我想,现在很多人可能想回答:“小孩才做选择,大人两个都要。”如何在朝梦想迈进的路上,同时取得收货丰富的金钱报酬?不同于以往,或许在资本主义和数位时代的结合之下,这是个更有意思且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posted @ 2024-05-27 16:15  情歌z  阅读(3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