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行业概览(三) 有线电视:宽带运营

1.行业结构

 有线电视:增值运营, 有线运营, 宽带运营, NGB网络, HFC网络, 机顶盒;

   地面电视:手持电视, 移动电视, 发射基站, 电视手机, 平板电视, 高频头;

   电视前端:前端硬件, 运营支撑, 条件接收, 摄录编辑, 中间件;

   电视节目:付费频道, 卫星电视,新媒经济;

   广电技术:行业标准, 通讯技术, 视频技术, 码流复用, 测试仪器;

   广电业界:广电总局, 村村通, 数字广播, 移动3GTV, 电信IPTV

2.结构分析

   有线电视:宽带运营

  《宽带接入网NGB发展仍在初期阶段》 2009-11-5 8:33:00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文章主要分析了宽带接入网中NGB成市场热点,同时指出目前NGB的发展仍在初期阶段,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解决好出现的问题,才能稳步的提升。

  现在的宽带接入网市场需求量还是非常多的,同时NGB技术的应用也给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但是相信其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今年的数字电视市场上,NGB(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由于能为视频点播、高清视频直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视频培训等流媒体宽带接入网技术应用带来普及和快速发展的机会,而备受业内关注。

NGB成市场热点

  3月20日,CCBN2009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简称CCBN2009)的主题报告会将举行,记者从有关途径获知,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成为今年展会的重要议题。

  去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国家广电总局共同签署《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科技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开始联合支持开发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预计用10年时间建成。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核心传输带宽将超过1000Gbps、保证每户接入带宽超过 60Mbps。据悉,NGB将综合集成已经取得的高性能宽带接入网信息网(3TNet)、有线电视网整体转换、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等国内外相关的核心技术成果,使其成为以“三网(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融合”为基本特征,满足现代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广电之所以开始推NGB,也与其正在积极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规模试验的基础上,广电在全国100多个地市开展CMMB传输覆盖网络建设。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数字化的推进,为构建有线无线相结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国家高性能宽带接入网信息网奠定了基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表示:“其实NGB已经经历了将近10年的摸索。NGB是在有线电视整体转换、CMMB和3TNet这3个主要技术支撑基础上提出的概念。3TNet是面对下一代网络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广科院、北大等众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参与其中。其重点解决了城际之间的干线传输问题,使带宽比以前至少提高了1000倍;在接入上,3TNet提出的目标是接入的带宽到用户端,要达到每秒100Mbps。”

  记者了解到,目前NGB网络试验已经在上海推进。东方有线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可承载百万级互动数字电视用户的有线双向交互宽带接入网网络。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基础上,东方有线正在推进以3Tnet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致力提供更高品质、更为丰富的内容和交互应用,并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中为用户提供高速宽带接入网、视频通话、语音通话等三网融合新应用。不过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由于NGB的实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短期内只能在局部地区实现,要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尚需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因此,虽然目前业内对NGB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的大动作。

150余城市进行双向改造

  梳理广电网络近些年的发展,其从模拟到数字化改造,再到双向网络改造,然后是现在的NGB,一直处于不断升级之中。NGB必须在网络双向改造的基础上方可实现,而与此同时,双向改造还处于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加快双向改造的进程,才是目前业界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IN-STAT(研究公司)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150个城市在进行广电网双向改造,其中完成主干网络建设的城市20余个。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广电网双向改造在去年的进度非常快,而且这一趋势今年还将继续。这一点,记者从广电主管部门处也得到了证实。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明确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我们要求,各地网络运营商2009年要完成主城区超过60%的双向网改造。当然,双向改造只是一种手段,需要靠业务来驱动。从2005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提出推动有线数字电视要向双向、宽带、全功能网的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在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发展。”

  纵观各地的动态情况,记者了解到,2008年,辽阳广电在数字电视平移工作中,投入资金扩充了城域网核心层、汇聚层,并开始将原来的以太网入户方式改造成为EPON入户方式,先期建设的10多万线宽带接入网网络已覆盖整个辽阳市区,并将互联网接入与数字电视互动进行捆绑,大大提高了竞争力。宁波鄞州和北仑广电2008年进行了大规模网络双向改造,目的是为后续转型进行宽带接入网业务、标清/高清互动电视业务、大客户专网专线等综合业务运营奠定坚实网络基础。广西广电在基本完成网络双向改造后,将在今年4月推出双向增值业务,包括视频点播、高清等业务。淄博广电则是在去年推出双向互动增值业务后,将在今年继续扩大用户群,实现增值业务的快速增长。从政府部门的态度,再到各地广电部门的响应来看,今年将是广电网双向改造的加速期,也是各地广电增值业务的加快发展期。

资金瓶颈仍需突破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广电网络改造的一个问题。在2008年,各地的广电运营商通过各种方法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区尝试利用外来资金来推进广电网建设,如湖南有线在去年6月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3.3亿元贷款,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对全省各市、州、县有线电视城域网进行双向改造。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地区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赠送机顶盒,而是通过预付半年费用的方式赠送机顶盒,以此来缓解资金压力。不过总体而言,资金问题依然是一个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大问题。

  淄博广电天网视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万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针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目前我们的网络在技术上实现对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和设备成本。”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涂钧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此外,让各地运营商比较担心的还有核心应用问题。一些运营商表示,其高投入建成高带宽网络后,没有充分的应用去提供给消费者也是一个问题。淄博广电天网视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万峰形象地比喻说,这就好比路修好了,要让用户上去开车跑一跑。而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运营商,需要产业链各方集体发力。

  虽然目前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不过来自各方的观点都认同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其一是具备回传功能,可实现交互使用;其二是一个大融合,实现三网融合,让电视成为终端;其三是在全国范围覆盖,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看电视,满足用户单向和双向的需求。

 

《姚永:思考下一代广播电视接入网》

2009-9-8 17:06:00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人气(869) 作者:姚永 来源: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接入网?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下一代”的概念。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按照目前网络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看,一代大概也就是3-5年。因此笔者认为要回答的是3-5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广播电视接入网。紧接着还需要明确下一代广播电视接入网要做什么,换句话说,下一代广播电视接入网要承载哪些业务?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全业务”。但笔者以为恰当的回答应该是:以视频为核心的多业务。电信运营商提全业务是因为这次重整前除了联通有固话、移动、互联网三张牌照以外,其它运营商都没有。广电提全业务是什么都做。笔者认为,广电还是应该首先做好原有的业务和延伸的业务 ——主要是单改双以后的互动业务,在此基础上,从自身优势领域进入电信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主要是互联网业务和视频通信业务(包括监控、视频会议等)。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文就是想探讨3-5年后以视频传送、分配为核心的广播电视接入网应该有哪些要求。

  一、带宽需求

        带宽需求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应用场景、组网模式用流量工程进行测算,需要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笔者不具备这些条件,只能根据一些简单假设来推算: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网络流量,了解各种业务所需带宽,需要对各种业务作出流量模型。各种业务的流量(L)属性可以有以下变量:

  T-平均业务时长(视音频业务,主要是视频业务)
  C-总用户数(覆盖用户数)
  c-订户(渗透用户)数量,c=C×N,N-订户比率(渗透率)。渗透率与竞争优势、业务适应性、业务定价以及用户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职业、行为习惯等因素相关。
  M-激活(在线)订户数量,M=c×m,m-峰值激活(在线)用户比率。主要和订户数量以及时间相关。订户数量越大,峰值在线率越低;时间主要指时间段,比如特定节假日、特定事件、特殊内容发生时段等,还有工作时间、休息时间。
  n-忙时使用率,主要和平均业务时长、内容更新速度相关。
  l-单位业务流量,实际发生的单个业务流量。主要和业务性质、编码方式相关,一旦选定就是固定的。
  则某项业务流量L=L(l,T,C,c,M,n)=L(l,T,C,N,m,n)

  其中忙时使用率和在线率是最难掌握的两个变量,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模型,而且是随业务发展和时间变化的,需要不断统计分析。

  通常的业务模型有以下几种:
  1、用户管理
  2、网络管理
  3、网页浏览
  4、文件和视音频下载(上载)
  5、视频通信(IP语音、视频)
  6、网络游戏
  7、IPTV(含VOD、时移电视)

  用户管理、网络管理是运营商自己内部的两项业务,占用的流量是基本固定的。语音通信的忙时使用率和激活订户数量主要取决于用户本身需求,已经有足够多的传统话务理论研究和实际统计数据。其他业务则与网络内容的提供、资费策略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相关,是经常变化的,是个交互的过程,需要经常统计分析、归纳调整。

  流量模型应该分级——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因为流量是逐级汇聚、逐级收敛的,每层都要有合适的流量。比如接入层收敛比是3/5,汇聚层收敛比是1/2,总收敛比就是3/10。下面首先对接入层流量模型进行分析。接入按50户一个节点考虑。

 各种业务流量模型:

  1、互联网(宽带接入、浏览网页):
  渗透率:N=10%
  订户数:c=C×N=5户。
  峰值在线率:m=80%,忙时点击率n=30%
  l=0.5Mbps ,每个网页浏览的平均数据速率[按每个网页0.1MkByte(文字、图片)=0.8Mbit,封装以后1Mbit,点击后显示时间不超过2s计算(2s下载),每次点击需要的速率大约0.5Mbps]
则L1=l×c×m×n=0.5×5×80%×30%×3=1.8Mbps

 2、下载
  渗透率:N=8% ,是上网用户的一部分,按4/5计算。
  订户数:c=C×N=4户
  在线率:n=80%
  忙时并发率:m=80%
  l=5Mbps (3小时下载1部5.4GByte的高清电影)
  L2=5×4×80%×80%×3=38.4Mbps

  3、上载
  渗透率N=6%,按上网用户的3/5考虑
  订户数:c=C×N=3户
  在线率:n=70%
  忙时并发率:m=50%
  l=10Mbps (10秒发送一封带10M附件的邮件)
  L3=3×10×70%×50%×3=31.5Mbps

  4、网络游戏
  渗透率:N=4% ,是上网用户的一部分,按2/5计算。
  订户数:c=C×N=4户
  在线率:n=80%
  忙时并发率:m=30%
  l=2Mbps (考虑到下一代游戏大量采用实景图像,比如环游世界、遨游太空、赛车等)。L4=2×80%×30%×3=2.88Mbps

  5、IPTV
  渗透率:N=8% ,和上网用户有部分不重叠
  订户数:c=C×N=4户
  在线率:m=80%
  忙时并发率:n=50%
  视频业务实时性和连续性要求很高。忙时重合率是内容热度和资费的函数,也是节目时长的函数,目前没有现成的数学模型,也很难有固定的数学模型,由于广电系统宽带上网的优势主要在视频服务,视频节目时间又很长,因此忙时重合率取较高值80%。
  l=10Mbps 每个激活的AVS或H.264编码的视频数据流量
  L5=4×10×80%×50%×3=48Mbps

  6、可视电话
  渗透率:N=10% ,和上网用户关联度不大,但肯定会有重叠。
  订户数:c=C×N=5户
  在线率:m=100%,电话本来没有在线率,为了和其他业务一致。
  忙时通话率:n=30%,最繁忙时段用户同时通话的比率。
  视频通信和语音通信有很大不同——语音通信是两个方向轮流占有信道的,还有通话间歇;视频通信双方图像始终显示,因此两个方向的流量在通信持续期间基本恒定。假定下一代视频通信图像码率是2M,则双向共4M,语音流量可以忽略。
  l=4Mbps
  L6=l×2×100%×30%=2.4Mbps

  7、视频监控
  渗透率N=2%。
  订户数:c=C×N=1户
  在线率:n=100%,全天候实时监控。
  忙时使用率:m=100%(与监控方式有关,如果集中存储,流量始终不间断,就应该是100%,如果本地存储,循环监控,流量就是间歇的。此处取前者)
  l=2Mbps
  L7=2×1=2Mbps
  总流量是L=L1+L2+L3+L4+L5+L6+L7=126.98Mbps。

  以上是从统计角度按低渗透率计算出来的流量需求。还需要考虑单个用户的极限流量需求:
用户按3口之家设定,极限情况下每人一个高清视频流(10M×3)、一个高速下载(5M×3)、一个高速上载(5M×3);可视电话(2M);视频监控(2M);按照TDD双工模式总共64M。其它应用带宽远低于视频和高速下载,而且在上述应用情形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因此可以在64M范围内涵盖。以此确定单台终端设备最低有效接入速率不能低于64M。再考虑到订户居住可能较集中,比如5个订户集中在一个单元,从工程角度考虑,不能用多个接入设备为不同订户服务,即单局端台设备需要满足50户节点的总流量,因此单台局端设备最低有效接入速率不能低于126.98Mbps。

        宽带渗透率在不同住宅会有很大差异,可以从0-100%(完全可能,比如广电自己的住宅区),平均能达到20%就不错了。因此还需要考虑平均渗透率和高渗透率的情况。为简单起见,不再重复上述过程,把结论列在下表中:

image

image

根据上表,极限情况下50户节点的局端带宽需求要高于623.1Mbps。

        现在的GEPON有效可用带宽是856M,如果再考虑到以太网的效率,640M应该是比较有保障的。也就是说,1个PON口(OLT)只能满足一到两个(上表中的速率是TDD双工方式的速率,GEPON是全双工方式)50户节点的需求。除非采用FTTH方式,GEPON相对于千兆光纤收发器没有任何优势。考虑到今年9月10GEPON的标准就会正式完成,3-5年后应该可以成熟应用了。因此还有另一种组网方案,那就是采用10GEPON。 10GEPON有保证的带宽应该大于6400M,在双向完全不对称的应用情况下可以为10个100%渗透的50户节点提供服务;在双向应用完全对称的情况下,折算到TDD方式相当于带宽12800M,可以为20个100%渗透的50户节点提供服务。此时EoC局端的最低有效接入速率必须保证在640M(不低于10GEPON ONU)以上,实现方式可以是单台单信道,也可以是单台多信道捆绑,还可以是多台分布式。

        如何考虑物理层速率?当采用OFDM调制时,数据荷载子载波是总子载波数的80-90%,在一个数据帧内净荷载占60-90%(帧头、帧尾、纠错、间隔、定时等都要占用荷载),还要考虑加密、MAC层效率等因素,实际有效速率大约只能占物理层速率的50-80%。下一代技术物理层(WiFi、HPNA、 MoCA、Home plug)基本都是1G,而且只有1G物理层速率才能保证640M有效速率,因此广播电视接入网物理层速率应该选1G。
        如何考虑物理带宽?在目前技术和网络条件下QAM调制指数不宜超过1024=210,也就是调制效率不超过10bit/Hz。照此推算,1Gbps物理层速率需要100MHz物理带宽,也就是一个信道的工作带宽需要100MHz。如果滤波器的滚降系数是1.15,那么一个信道占用的带宽就是115MHz。为了降低成本,局端可以采用信道捆绑方式,如果采用4信道捆绑,每个信道30MHz就够了。终端只要满足一户极限速率64Mbps即可,如果在较差的条件下有效速率只占物理层的50%,那么物理层速率就是128Mbps,当调制效率是6bit/Hz(64QAM)时物理带宽需要128 /6=21.3MHz,工作带宽需要21.3×1.15=24.5MHz,取24MHz。考虑到广电系统宽带用户总体能达到20%就不错了,因此还有大量窄带需求。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终端速率在1Mbps以下(除少数视频之外的大多数应用都可以满足)。此时取较高调制效率10bit/Hz,物理带宽只需 100kHz.。
  如何规划频谱?为了充分发挥同轴电缆的优良特性和可用带宽,可以按照5M~2500M全频段来规划。理由如下:
  1、笔者曾经对部分同轴电缆进行过测试,在3000MHz以下,衰减频率特性和反射损耗都符合理论分析因此把同轴使用带宽扩展到2500MHz是没有问题的。
  2、卫星电视的中频是950-2150MHz,许多国家都把卫星中频和有线电视在同轴中一起传输、分配。根据中国城市的居住环境(高楼的低层和阴面无法直接接收卫星电视)和对直播卫星的管理需要,笔者认为在中国城市也需要将卫星中频跟有线电视共缆传输。
  3、数字化以后传输层面全部都统一为数据了,而且可能都将是IP格式的数据,因此原有的频率规划可以改变。
  具体规划可以分为5-120-120-240-480-950-2150-2500几个波段:5-120M做管理(双向),120-240、 480-950和2150-2500做交互,240-480和950-2150做广播。具体应用可以从低频段开始,逐步向高频段扩展。
二、几点建议

  1、同轴信道环境优于无线、优于双绞线、更优于电力线,可以采用高效率的编码方式,减少纠错开销。同轴分配网终端电平分配比较均匀,因此动态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2、局端发送电平可编程调整、终端发送电平自适应(自动按照局端接收电平需要调整发送电平,这是Cable modem的优点,借用)。
  3、接入终端数至少50×3。因为每户至少考虑1个数据接口、1个电视接口、1个通信接口。
  4、子载波物理带宽256KHz以下、200KHz以上。物理带宽越低,控制越精细、应用越灵活,但子载波数量将会增加,开销也会增大,技术复杂度增大,成本也会增加。建议设置允许用户占用子载波数及编号,并据此实现带宽控制和用户以及业务分级。最高级用户及业务任意占用,最低级用户及业务只允许占用某几个子载波中的1个或几个(窄带用户)。用子载波控制带宽、保证质量。业务激活时间内每个实时视频业务占用一定数量和编号的子载波,相当于频分复用。这样可以保障视频传送质量,而不会降低带宽利用率,因为实时视频业务激活期间是不会释放带宽的。单纯子载波控制粒度太大,实际业务带宽占用还可以结合时隙做精细控制。

三、EoC的干扰与被干扰

 EoC的干扰主要指通过同轴系统对电视信号的干扰和辐射对其它系统(主要是收音机、移动电话)的干扰;被干扰主要指同轴系统的各种干扰,其中包括外界的侵入噪声(脉冲、单频、调制波)、相邻端口的噪声(分支分配器隔离度不够)、电源干扰、反射波等,特别是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噪声和电源。本文主要探讨EoC和电视之间的相互干扰。
1 、CNU对电视机的干扰

 如图1所示,CNU(EoC终端)输出的带外杂散PCNUZ通过分割滤波器的CNU通带到达混合端口,由于端口存在反射,有部分信号反射回分割滤波器。其中与TV同频带的部分通过TV通带到达电视机射频输入端口。这部分信号电平=PCNUZ-LZ-LT-16。其中LZ是分割滤波器中CNU通带滤波器的阻带(TV的通带)损耗,LT是电视信号通带损耗,16是分割滤波器混合端口反射损耗。这部分杂波产生的载噪比C/N=PTVI-(PCNUZ-LZ-LT-16)因此PCNUZ允许的幅度应该满足PCNUZ≤PTVI-C/N标准+LZ+LT+16
在数字电视系统C/N标准目前没有看到,根据IEC标准,256QAM调制时要求MER≥30dB,C/N应该比MER高1-2dB,因此可以认为C/N 标准≥32dB;LT应该可以做到≤1dB;LZ应该可以做到≥50dB。数字电视最低接收电平要求≥40dBμ,这样一来,CNU的带外杂散要求做到 PCNUZ≤40-32+1+50+16=75dB(CNU输出端)或PCNUZ≤25dB(分割滤波器混合端)是合理的。
  分割滤波器工艺不好时会产生CNU端口和TV端口之间的直接耦合,为此,应该对分割滤波器增加一项指标:当混合端终端匹配电阻时,CNU端口与TV端口之间在TV通带内的隔离度≥50+1+16(直接耦合代替了滤波器损耗和反射损耗之和)=67dB。

     以上只讨论了数字电视的情况,模拟电视类似,只不过C/N标准≥43dB,最低接收电平要求≥57dBμ,因此PCNUZ≤57-43+1+50+16=81dB(CNU输出端)或PCNUZ≤31dB(分割滤波器混合端)。

2 、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噪声对CNU的影响

 如图2所示,电视机射频端口的反馈噪声通过分割滤波器TV通带滤波器到达混合端口,由于端口存在反射,有部分信号反射回分割滤波器。其中与CNU同频带的部分通过CNU通带到达CNU端口,这部分信号电平=PTVZ-LHZ-2×Ll-16-LLT。其中PTVZ是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噪声,LHZ是高通(TV通带)阻带损耗,16是连接电视机的第一个分支分配器端口反射损耗,LLT是低通(CNU通带)通带损耗。
  按照C/N标准≥32dB考虑,PCNUI-(PTVZ-LHZ-16-LLT)≥32dB。即应做到PTVZ≤PCNUI- 32+LHZ+16+LLT。当LHZ≥50dB、LLT≤1dB、CNU最低接收电平=40dBμ/8MHz时,应做到 PTVZ≤40-32+50+16+1=75。

根据实测,部分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噪声在15MHz以下某些频点高达90dBμ,8MHz带宽内噪声功率也达到90dBμ。因此,在上述条件下指标有15dB缺口。要想满足条件,一是提高接收电平(到 55dBμ/8MHz),二是提高滤波器阻带损耗LHZ。第一条比较简单,第二条要增加设备成本。

CNU输入电平PCNUI=PCBATO-L,其中 PCBATO是CBAT(EoC局端)输出电平,L是分配链路损耗。因此提高CNU输入电平也有两条途径:提高CBAT输出电平或降低分配链路损耗。提高输出电平会增加辐射和干扰,也会提高设备成本。数字信号输出电平一般应控制在110dBμ/8MHz以下,因此分配链路损耗应控制在55dB以内。对于 50户的节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此处同样需要注意TV端口与CNU端口通过分布参数的直接耦合,当CNU接收电平=40dBμ/8MHz时,如果C/N=40-(90-隔离度)≥32dB,则要求两个端口在CNU带内隔离度 ≥32+90-40=82。这个要求比较高,不容易满足。如果CNU接收电平提高15dB,则要求隔离度≥67dB,这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干扰信号既有白噪声,又有单频和调制波,还有脉冲和电源(目前有许多建筑物保护地线是和电源零线接在一起的,这就导致电视机射频端口外导体跟电源0线相连而带电),这些干扰对CNU的影响是不同的。单频、调制波和脉冲对OFDM调制方式只影响部分子载波,高电平电源干扰可能造成CNU信道过载而产生大量非线性,严重时甚至造成阻塞。因此电视终端盒必须加隔离。


3  、CBAT对电视机的干扰

 如图3所示,CBAT输出的带外杂散通过分割滤波器的CBAT通带(对带外杂散是阻止的),经过同轴分配网到达终端分割滤波器,再通过分割滤波器的TV通带到达电视机射频端口干扰电视机。
  由于局端分割滤波器输出端的TV信号与CBAT干扰信号同频段,链路损耗相同,因此局端滤波器输出端TV输出电平与CBNT干扰电平的差值跟用户端电视机 

输入端是相等的,因此C/N=PTVO-LT- PCBATZ+LZ。其中PTVO是局端分割滤波器TV输入电平,LT是TV通带损耗,PCBATZ是带外杂散,LZ是CBAT通带滤波器的阻带损耗。当 PTVO=104dBμ/8MHz、LT=1dB、LZ=50dB、要求C/N标准≥32dB时,需满足PCBATZ≤PTVO-LT-C/N标准+LZ=104-1-32+50=127dBμ/8MHz。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说明局端分割滤波器的阻带指标和CBAT的带外杂散指标可以大大降低。 

4、 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噪声对CBAT的影响

        如图4所示,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噪声通过分割滤波器、经过同轴分配网上行到达局端分割滤波器,再通过分割滤波器CBAT通带干扰CBAT。由于终端分割滤波器混合端的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噪声与CNU信号是同频段,因此终端分割滤波器混合端CNU输出电平与电视机射频端反馈的低频噪声干扰电平的差值跟局端端CBAT输入端是相等的。因此C/N=PCNUO-LL-(PTVZ-LHZ)-10lgN 

其中PCNUO是CNU输出电平,LL是低通通带损耗,PTVZ是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噪声,LHZ是高通滤波器的阻带损耗,N是CBAT覆盖用户数,10lgN反映了汇聚。如果终端分割滤波器高通阻带损耗LHZ=50dB,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低频干扰电平PTVZ=90dBμ/8MHz,覆盖用户N=50,CNU输出电平 PCNUO=110dBμ/8MHz,则C/N=110-1-90+50-10lg50=52dB。

        当高通阻带损耗LHZ=30dB时仍可满足C/N≥32dB的要求。在此,前提是每个覆盖用户都安装了分割滤波器或高通。当不开通的用户没有加装高通时,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因为高通阻带损耗至少有30dB。 

        如果有10户没有装滤波器,则C/N=110-90-10lg10=10dB。 

        如果有1户没有装滤波器,则C/N=110-90=20dB,CBAT已经不能全速工作了。 

四、动态范围

        当EoC应用于50户节点时链路损耗较小,局端发送电平可控制在90dBμ~110dBμ/8MHz之间,根据应用环境可编程调整;终端发送电平自适应,由于双向链路损耗相同,因此范围与局端相同;接收电平40dBμ~60dBμ/8MHz。因此链路损耗范围30~70dB。

五、几种组网方式

1、GEPON+EoC
  这是目前正在采用的组网方式,到下一代,在某些业务量少的节点仍然可以采用。

2、GEPON到户
  这种组网方式适合有高带宽需求的地方,但这种方式要求分前端到楼头有直达光纤,因此目前已建小区一般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当具备这一条件时,如果采用1G光纤收发器+多端口交换机也许更有成本优势。除非是别墅区,不适合集中交换,采用这种模式是恰当的。

3、10GEPON+1GEoC
  这种组网方式在前面已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4、10GEPON+1GEPON到户
  这种方式解决了第二种方式分前端到小区光纤不足的问题,但增加了一个层次——是10G和1G两级EPON的叠加。比较适合原来已经部署了GEPON到楼(FTTB)的地方做FTTH升级改造。

5、10GEPON到户
  10GEPON总分路比可以做到1:128或1:256,因此比GEPON更适合直接到户,因为到小区的光纤可以更省(4到8倍)。

        这种方式是光纤到户的终极方式,最少运维,但初期部署成本较高,适合于有高带宽需求的、居住分散的别墅区。当10GEPON ONT的价格降到低于ADSL时,密集居住区也到了光纤直接到户的时代。到那时,EoC还可以在家庭联网中发挥作用。

   6 、10GEPON到户+GEPON+EoC到户
        由于10GEPON和GEPON可以共纤,因此可以用一根光纤把10GEPON和GEPON同时与小区联通,在小区用波分技术分离10GEPON和 GEPON。10GEPON每栋楼设一个分路器,根据宽带用户多少设置分路比。GEPON通过EoC接入每个用户。这种方式兼顾了密集居住区部分用户高带宽的需求,又降低了不需要高带宽的用户的接入成本。这种方式可以作为早期部署了GEPON的区域的升级方案——在GEPON的基础上增加10GEPON。当然,如果早期没有部署GEPON,也可以在楼头用一个10GEPON ONU+EoC接入不需要光纤到户的用户,使得这部分用户也能享受更高的带宽。具体如何选择,需要做成本核算。

        六、讨论两个问题

1、FTTH还是EPON+EoC?

  前面已经说明,GEPON到户不能普遍适用,只有在分前端到小区的光纤足够多、居住足够分散的情况下才比较合理;GEPON+EoC是目前正在应用的模式,到下一代有些业务量少的地区还可以继续使用;10GEPON+1GEPON到户和10GEPON+1GEoC是两种下一代普遍适用的模式,在速率等级和性能上没有本质差别,关键要看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详细情况需要作出模型来分析对比,还需要做些预测。因此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应该专题研究。本文只能大体测算一下,做个简单评估。两种模式中10GEPON部分是相同的,只要对比GEPON和1GEoC即可。假定GEPON的OLT和1GEoC局端造价相当(5000元左右),ONT和EoC终端(1GEoC和目前的EoC按笔者前面的分析可以设定终端速率等级相当,因此价格相近)价格相当(200元左右,对于EoC这应该比较现实,目前已经基本达到;ONT做到300元以下应该也没有问题),由于FTTH还要增加ODN部分的造价和运维成本,因此显然后者有成本优势。再者,还可以有80%左右的窄带终端,EoC终端造价可以做到50元左右,那么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但是由于EoC只适合最后100米的情况,因此当居住分散(比如别墅区)时就体现出FTTH的优势来了。总之,笔者的结论是:当居住比较集中时采用10GEPON+1GEoC比较合理,当居住比较分散时采用FTTH比较合理。
2、FTTH的ONT是集中安装还是分散到户?布线采用皮线光缆?塑料光纤?还是CAT5(5类线)?
  分散安装是指ONT安装在用户家中,集中安装是指ONT集中安装在楼头。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FTTH就是要把OUT安装在用户家中,不然就不叫 FTTH。电信运营商早期为了减少入户维修,把ONT和后备电池安装在用户门口的安装箱里。笔者认为,根据中国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是集中安装为好。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便于维护管理——设备集中在一起显然比分散更便于管理和维护,切换备倒比较方便,调度也比较灵活。安装在用户门口的方式显然不安全。
  第二,便于集中供电。这点十分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都是电池供电的,用户要求交流电停电以后运营商能够提供不间断服务,因此接入设备必须保证不间断供电。而集中后备比分散后备显然更经济、更安全。
  第三,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首先,集中安装可以把设备做成机架插卡式,安装在楼梯间。集中维护管理、集中供电、集中后备,必然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更加安全可靠。其次,从工程角度,集中安装的成本也比分散安装的低。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画图的时候都把ONT集中在楼头。但是在居住分散的情况下,无法实施集中安装,这主要受限于5类线(塑料光纤同样)的传输距离。
  当采用分散安装方式时,只能选用单模光纤,因为现在设备接口都是单模光纤的,转换成其它接口除了增加成本没有任何好处。而单模光纤中最适合室内布线的是皮线光缆——线径细、弯曲半径小,便于施工。当采用分散安装方式时,由于接口是RJ45的,因此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选用CAT5(5类线)。但考虑到 3-5年后塑料光纤造价可能低于CAT5(大概可以做到1元/米,一对塑料光纤收发器50元),又有施工简便(线径细、不需要专用工具、对线方便)和抗雷击的优点,因此塑料光纤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皮线光缆由于收发器造价较高,而且接头连线需要熔接,因此此处不宜采用。
  总之,对上述问题必须提前研究,制订工程规范,做好规划设计,这对将来的接入网建设、甚至房建布线都有指导意义。建议总局组织力量,进行专项研究。

五、如何对待下一代?

  7月29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xinjiang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有线网络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演进,已经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的有线网络要加快网络双向化改造,尚未完成整体转换的有线网络,网络建设和改造要直接向双向化过渡。2010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城区有线网络的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2011年底,大中城市城区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其它城市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12年底,全国城市有线网络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力争达到80%以上。”这些都是这一代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只有完成这些任务才谈得上向下一代演进。
  下一代都是从这一带发展得到的。如果没有这一代积累的经验教训,下一代不会进步。因此积极对待下一代的态度应该是首先积极做好这一代,消极等待没有出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下一代,再下一代……永无止境。如果不抓住眼前,就会应了一句老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以上只是笔者近几年的研究心得,不是全面论述,愿与同行共享。同时,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当前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建设和改造若干问题的思考》2009-9-15 19:45:00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目前全国有线电视运营商都在加大双向网络建设改造的力度,但多年以来进展缓慢。近几年由于竞争而带来的改造压力越来越大,又出现了 EPON+EoC等新技术。但尽管呼声很高,实质进展却并不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业内都在思考。有人说是资金问题,有人说是技术问题,也有人说是业务问题。笔者认为都有道理,而且这三点可以说是双向成功的三个要素,但却不是问题的核心。以上问题在今天都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有好项目,愿意投资的人有的是,今天的有线电视行业融资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就技术而言,除了有十分成熟的DOCSIS和局域网技术以外,现在EPON+EoC也是不错的选择;盈利的业务虽然还不多,但许多先行者已经找到了方向。杭州华数增值业务收入已经超过基本业务。笔者以为关键在于规模和决心。规模影响了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但规模只有政策、资本、联合运营三管齐下才可能整合扩大,此非笔者能力所及。笔者只能把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思路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对下决心有帮助。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和做什么

许多人下不了决心是因为找不准方向。都说要双向,但究竟为什么要双向?双向以后要做什么?能否盈利?怎么盈利?

       笔者认为实现双向的第一位理由是增强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被逼的。如果没有竞争,双向改造的迫切性并不充分——广播业务还有潜力可挖,通过跟有双向网的运营商合作和本地存储也可以实现部分交互业务。笔者四年前就曾主张把广播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现在不行了,就广播业务而言,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都有比较优势,特别当二者是免费时。二者对有线电视都存在替代关系,因此是生死存亡的竞争。而交互业务如果没有双向网络支撑多数无法实现。电信运营商的IPTV已经渐渐进入成熟和高速发展期,在广电增值业务发展不充分和电信广播业务高成本的现阶段还看不到明显的替代关系。但随着双方业务的发展和融合,必然存在替代关系。从长远看,也是生存竞争。因此对于竞争必须有充分认识,不双向就是等死。必须早下决心、快下决心。在此必须提一下时间成本,时间往往代表机会。时机时机,错过了时间往往就丧失了机会。

第二是自身经营管理的需求。

 

       模拟时代单一业务的粗放式经营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时代多业务运营的形势,以我为中心(从我出发向广大用户广播)的运作模式必须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按客户需求提供业务)的模式。多业务运营需要运营支撑系统,而运营支撑系统的网络基础必定是双向——网络管理需要双向,用户行为感知需要双向,用户自服务也需要双向。精细管理本身就会产生价值——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更多的新业务和盈利机会也源自精细管理。

第三是发展增值业务,实现三网融合。

 

       发展业务既是双向的理由,更是双向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双向发展增值业务,从而增加盈利。否则双向就是找死,比不双向死得更快。

       讲到业务,笔者以为,多数、特别是中小运营商需要循序渐进,从已经成熟的、低成本的、简单的业务切入。

       许多先行一步的运营商首先开展的业务是因特网接入,而且最早盈利的也是这项业务。尽管许多广电运营商起初既无资质(经营许可)又无资源(出口),有人说是给电信打工。打工有什么不好?只要盈利!现在还有人说,电信搞IPTV是给广电打工呢!况且一号文件出来以后资质的问题从政策层面已经得到解决。资源可以有许多解决办法,既可以通过跟当地非主流电信运营商合作,又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互换,首先是广电内部。如果控制了视频资源(笔者提过建议),还可以和电信运营商互换。

       其次,许多简单的、低成本的休闲类游戏和益智类游戏都被实践证明是受用户欢迎并有盈利潜力的,特别是带有博彩色彩的。不仅是交互电视,也被 IPTV实践所证明。并非只有复杂的、高成本的才能盈利,短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有线电视双向网跟本地电视交互比电话、短信和互联网更有优势,因为更直接、成本更低。如果规模足够大,则不仅可以和本地电视互动,还可以和央视以及省市电视互动。因此与电视互动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越是低成本、高附加值而又简单易行的就越要抓紧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至于VOD,这是老百姓很喜欢、很需要的东西。尽管投入大、运营成本又高、眼前很难盈利,但不得不做。这也是为了竞争——IPTV。你不做 VOD,用户就跑到IPTV那边去了。对今天的有线运营商而言,VOD靠收费盈利的主要制约条件是规模。另外,中国最困难的就是向老百姓收费。据统计资料,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VOD真正收费的也只占5%,还有95%是送的。盈利模式靠广告。

       在中国,有线运营商做广告受到很多限制,一方面是政策,另一方面是跟电视台的关系。因此有线运营商做广告不能跟电视台争利,要做一块新蛋糕 ——新型式(互动、用户自已按需搜索、作为电视商务的信息流)、新客户(非电视台原有)、新领域(电视台不做的新领域),避免竞争和内耗。

       视频通信近两年发展很快,其中包括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监控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着力发展这项业务。一方面,这是广电、电信共同的新领域,双方应该都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这项业务的目标对象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富人,因此盈利的空间较大。

       数字化、双向化为增值业务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有许许多多的新业务有待我们开发。但凡是新业务就会有风险,不能保证做一项成功一项,更不会一下子就成功。都要不断摸索、不断试验,只有坚持才会取得最后胜利。有些人总希望拿一项业务来就可以盈利,这是不现实的。即使在别人那里成功运营的业务,拿到自己这里也不

一定成功。即使成功,也是根据自身的经营环境、资源条件仔细策划、全力运作才实现的。

       为了使增值业务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笔者呼吁:有线运营商联合起来,为把有线电视做大做强而奋斗!

选择什么技术?

       现在市场上技术很多、产品更多,很多人反而无所适从。其实技术多是好事: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情况;另一方面竞争促使技术进步、产品降价。

       不知道选什么技术也是下不了决心的重要原因。这里用得上一句经常提到的话:最适用的技术是最好的技术!

       搞技术的人往往容易追求技术的先进和完美,但现实中完美的技术是不存在的,技术总是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先进总是相对的,在一段时间内领先的技术不一定最后成为主流,甚至不一定有生命力。ATM、铱星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对运营商而言,适用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这里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叫适用。适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要明确做什么,对于双向改造就是要明确要做哪些双向业务,技术与业务相匹配。如果只是做点播回传、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等应用,窄带就可以应付;如果仅开展数据业务,就不需要过多考虑QoS;如果要多业务运营、特别是开展视音频业务,那就必须考虑 VLAN划分、QoS。二是适应原有基础,主要是选用技术要与自身资源相匹配。对于双向改造就是要与原有的网络状况、人员素质、资金状况等相匹配。比如,原来已经进行了HFC网络的双向改造,那就应该把CMTS技术进一步应用好,待业务进一步发展、带宽需求有较大突破时再上EPON;如果原来没有进行 HFC的双向改造,那就可以选择EPON+EoC。如果光节点覆盖范围较大,那就需要选择动态范围大、传输距离远、可靠性高、运营稳定、接入用户多的技术;如果光节点覆盖范围小,那就着重选择性价比高、带宽高、调制效率高的技术。

       目前EPON+EoC方案应用的关键是EoC。因为EPON已经是成熟技术。这里对EoC几个技术相关的问题有一点儿不成熟的考虑:

基带与调制

       一般讲,基带技术简单、成本低、户均带宽高、不需要单独的网管。但传输距离近、动态范围小、带宽利用率低,只适用于一个楼道内的集中分配系统;容易受电视机漏电干扰(已有成熟解决方案),施工比较麻烦;还需要选择抗端口环回的交换机。调制技术带宽利用率可以做得比较高(调制指数高),动态范围比较大,抗干扰性能比较好,施工也比较简单。但相应的成本相对较高、管理相对复杂。

高频与低频

       一般讲,低频段损耗低、传输距离远,不另外占用高端频段;但低频段干扰较严重,无论是外界无线电干扰还是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噪声都集中在低频段,而同轴电缆频率越低,屏蔽性能越差;还有,低频段频率资源有限,扩展空间较小。高频段频谱比较干净,可利用的频率资源相对较多。但高频段损耗大,传输距离相对较近。

       综上所述,每种技术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没有一种技术是十全十美的。各地只有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网络状况、资源占有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

    最后一公里与最后一百米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EoC技术应用定位的:是用于光纤到楼还是光纤到小区?本来这种方案是伴随光纤到楼产生的,因此,这种技术适合最后 100米,甚至最后30米。问题是现状80%以上的网络光节点用户数在500以上。因此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都想努力使这种技术适应现状。这样一来就带来了许多问题:传输距离、接入用户数、媒介控制协议。传输距离尽管比较好解决:加中继。但中继带来一系列问题:成本增加、维护复杂。低频段技术本身传输距离可以远一些,但仅仅是电缆损耗小,器件损耗跟高端是一样的。因此用户数多了以后损耗同样很大(分支分配损耗),不中继也不行。即使从传输角度可以不中继,但随着损耗增加,速率肯定会下降,不管高端、低端。最难解决的是接入用户数。现有的EoC技术有不少原来是为解决家庭联网的。家庭联网接入终端比较少,要求终端之间互联互通,传输距离也比较近,这些跟接入要求正好相反。即使经过改进,现有的EoC技术接入用户的能力也有限,一般只有几十户。接入用户数还受媒介控制协议限制。最初各种调制技术基本上都是基于CSMA/CA(载波侦听、避免碰撞)的,这种协议比较适合总线型共享介质(无线环境类似),前提是可以侦听。但在同轴分配网条件下、特别是多级分支分配级联的条件下许多终端之间无法侦听,因此造成无序碰撞,无法维持正常通信。针对这一问题,各种技术都改进了协议,使之支持TDMA。但技术改进一般都不到一年,因此都还不十分成熟:多用户情况下不能很好兼顾速率与链路损耗,特别是各用户损耗不同时。

       另外,EPON适合光纤延伸的应用场合。如果光纤不延伸,光纤收发器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此时不需要重新敷设光缆,而光纤收发器成本更低、技术更简单(只是物理层),带宽也占优势:GEPON按32分路计算,ONU平均带宽只有30M;光纤收发器可以是100M,也可以是1000M。

       以上主要从技术角度分析,在EPON+EoC系统中,EoC比较适合最后100米的应用;大范围覆盖主要靠EPON等光技术。

       从市场角度看,要加快光纤到楼的步伐。这里面包含几层意思:一层是光纤比面条便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低于铜缆。还有一层是竞争。电信去年部署EPON的指导意见是:第一,有需求的上,这是正常的做法;第二,有竞争的上,这是超常的做法。现在电信在新建小区推行光纤到楼、到单元,老区光纤逐步向前推进。我们不做就把地盘让给对手了。另外,从竞争的角度,电信目前用户带宽开始向4—8M推进。如果把EoC用于大范围、多用户(500户以上),带宽肯定没有优势。

如果光纤到楼,一个ONU覆盖50—100户,那么在带宽上很容易超过电信。我们要用两只手抓紧干自己的事,要用两只眼盯着对手,特别是强大的、走在前面的对手。一方面可以借鉴、学习,另一方面做好竞争的部署。最后,这是方向。5年左右大概基本上都是光纤到楼、到户了。日本目前EPON 80美元一线,百万量级。中国千万量级,5年之内肯定可以降到跟DSL差不多的价格水平。

       总之,笔者主张加快光纤到楼的步伐,用EoC技术解决最后100米接入。现在这种技术出现的问题(技术、经济)多数都是因大范围、多用户产生的,如果用在最后100米就好得多。

       关于WiFi

 

       最开始推向市场并在各地试点应用的EoC是WiFi技术,但目前WiFi在市场上的表现很一般。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市场问题。从技术上说,WiFi(应用于同轴)技术进步比其它EoC技术慢、频谱效率较低。其实WiFi技术本身进步并不慢,在采用802.11n标准后频谱效率也大大提高了。WiFi还有应用上的优势:在IP领域除了LAN以外还没有看到那种技术比WiFi应用更广泛。现在它不仅应用于WLAN,还在向 MAN和PAN领域延伸;不仅应用于无线,还应用于有线。由于应用广泛,产品销量很大,因此价格低廉。有统计资料表明,60%以上的通信业务量发生在室内;同时60%以上的通信业务量由移动终端产生。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室内移动业务是最主要、最大量的,室内移动多媒体通信是最有前景的。室内移动恰恰是WiFi最强的领域。如果用有线做接入,无线做室内联网应该是WiFi(EoC)最大的优势:技术统一,好管理、价格低。还可以把接入和室内联网做成一体化的产品,更好管理、价格更低。

近期与长远

        任何技术都有生命周期,任何技术都不是静止的,市场需求也是变化的。特别是今天,技术发展实在太快了。网络建设和改造不可能一劳永逸,想选一种产品管一辈子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今天改完明天又改,今天选一种产品,明天又换一种。必须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做好规划和选择,合理兼顾长期发展与短期需求。把三到五年当作一个投资周期是比较合理的。

运营商与供应商的关系

        这两年我感受最深的是:运营商和供应商应该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数字电视发展到今天,运营模式跟原来不一样了,原来只做单向广播,从卫星上下几套节目下来,一转就可以坐地收银。现在不行了,多种业务运营,你一家能有多大本事?像前面提到的视频通信,介入初期,我们自身肯定不专业。所以一定要找很多合作伙伴,靠大家的力量,不单是双向改造。其实有很多业务不需要我们自己做,我们只需要搭建好网络平台,业务完全可以交给专业合作伙伴做。发展肯定会更快,空间也会更大。这个里面有一个合作共赢的思想。美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就是运营商和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Comcaste跟摩托罗拉合作,时代华纳跟SA合作。如果中国也能形成这样一种情况的话,有线电视就能兴旺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供应商而言,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比卖一件产品更重要;同样的,对运营商来讲,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比买一个好的产品更重要。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关键是要向合作伙伴让利。李嘉诚说过一句话:本来可以拿10%,只拿9%,财源滚滚来。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一方面运营商觉得供应商动作太慢——技术改进太慢,降价太慢;另一方面供应商觉得运营商光说不练,改造实施进展缓慢。这也是个鸡和蛋的关系,如果非要有个先后那就是个死循环,永远解不开套。如果换个角度,鸡和蛋谁也离不开谁,共生共荣共存亡。这才是运营商和供应商共同发展的光明大道。有线电视行业的供应商都比较小,一旦投入长期得不到回报就拖死了。具体讲,目前EoC的产品已经比较丰富,技术相对成熟(50Mbps以上吞吐量、10ms 以下时延、支持TDMA和VLAN划分、;有的还支持组播、带宽控制、VLAN优先级)、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300元以下一线)。下一步就是需要运营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使得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更加成熟、运营更加稳定、业务更加丰富。价格随着量的增加自然会进一步降低。

       有线电视行业是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组成的,如果双方不建立伙伴关系,互不信任、互相等、互相埋怨,那就只有一起等死。

新技术与成熟技术

       笔者反对不经过试验就盲目采用新技术,主张大规模应用一定要采用成熟技术。但技术成熟总是有个过程的,新技术往往不成熟。这又是一对矛盾。这就需要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试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永远也没有成熟技术——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直到今天也不会有人吃螃蟹。所以运营商、特别是大运营商,应该有这种胆魄,要敢于使用新技术。只要看准方向,就要努力把它试验(不是被动地等设备供应商试验,而是主动试验)成功,把新技术变成成熟技术。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电信。像EPON,本来互通性不好,国际标准本来也没有要求,可是中国电信提出互通标准,做了两年时间的反复测试,搞成了一个成熟的东西,在这当中他是主导的。现在EPON在电信大规模推广了。笔者希望有线运营商也可以这样。大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第一个吃螃蟹的责任,在新技术推广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可惜,从笔者提出最后100米到现在已经4个年头了,EoC技术还没有大规模推开。

       笔者期待EPON+EoC技术大规模推广,希望中国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建设和改造早日成功。

 

《广播电视网EoC系统比较与评估》

1、 EoC网络技术及系统结构

1.1 广电网络现状

1.2 下一代广电网络(NGB)系统结构描述

2、 多种基于无源同轴网的宽带接入(EoC)方案

2.1 有源EoC技术频率应用

2.2 HomePNA技术方案

2.3 HomePlug技术方案

2.4 Wi-Fi 降频技术方案

2.5 MoCA技术方案

3、 EoC 系统主要方式技术参数对比

4、 评估测试结论

1、 EoC网络技术及系统结构

伴随广播数字化进程,为配合数字电视多种业务加快发展,建设宽带、双向的有线电视网络,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Internet,VoD,交互电视等综合多媒体业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而我国广电同轴电缆Cable接入覆盖达1.5亿用户,是覆盖最广泛的有线线路之一,同时同轴电缆拥有宽频率,高带宽等特性,因此如何在现有的同轴网络上承载以太网、IP业务,提供Ethernet Over Cable成为各种技术的焦点。目前主流技术有无源EoC和有源EoC,有源EoC中有基于高频(MoCA,WiFi降频),低频(HomePlug BPL、 HomePlug AV、HomePNA)等不同技术。本报告书从广电网络特点和要求出发,对各种有源EoC技术进行对比和分析。

1.1 广电网络现状

目前广电网络基本是为适合广播电视传输的基于光纤同轴混合传输的HFC(Hybrid Fiber Coax)网络。通常由一个总前端和若干分前端、一级和二级光链路干线、用户分配网三大部分组成。

一级光链路一般是指总前端之间、总前端和分前端之间或者分前端之间的光路,一般采用环型、网状结构实现路由冗余备份,在光链路物理连接上仍采用星型结构方式;二级光链路一般是指分前端到光节点(Optical Node)之间的光路,一般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条件好的地方可能采用环型、网状结构实现路由冗余备份。

用户分配网一般指光节点到用户家中的同轴电缆分配网络,一般采用树型结构。典型的广播电视网络如图所示。目前用户分配网的线路参差不齐,区别较大,一般只考虑正向传输指标,较少考虑反向传输指标。

随着光进铜退的发展趋势,光纤会越来越靠近用户端,光节点覆盖用户数也会逐步减小,-9,-12电缆会逐步被光纤替代,逐步消失,同样放大器也会逐步减少到1级或者无源网络。

有线电视网典型结构

1.2 下一代广电网络(NGB)系统结构描述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对下一代广电网络(NGB)系统结构进行了描述

在光传输改造方面,相比有源光网络(AON)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具有拓扑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并且其网络拓扑结构与HFC网光纤部分的拓扑结构相类似,因此在现有HFC网络中采用PON技术,不需要对现有HFC网络进行大幅度改造,需要在原来的光网络上作相应的配置,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网络的升级。在光传输改造方面,除了采用PON技术以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各种光接入技术。采用PON技术作为光接入技术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并不排斥其他光接入技术的应用。

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网络用于解决电缆接入改造技术问题。由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和无源光网络技术一起构成有线电视网宽带接入技术。基于电缆接入技术(EoC)的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络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作为宽带接入解决最后100米的方案,如电信大部分利用双绞线和xDSL接入技术,广电对EoC技术上选择应考虑利用大部分现有用户分配网,小部分网络做很少的改动就能提供简单方便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

典型的用户分配网络涉及的设备有:Cable电缆,分支器,分配器,放大器,还可能有寻址器:

评估测试环境与主要测试项目

2、 多种基于无源同轴网的宽带接入(EoC)方案

目前可以用于无源同轴网的双向接入技术越来越多,通称为EoC(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2.1 有源EoC技术频率应用

按照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以及实际应用,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受网络设备、分配网络线路衰减、前端发射设备、放大器等因素影响,存在 300M,550M,750MHz,860M的网络。为兼容现有的频率分配,可供EoC使用频率有两个部分,一是低频5~65MHz,将来随着数字化改造完成,且88~108是FM频道,在同轴电缆中仍可传输,因此低频将有可能扩展至110MHz,低频技术主要有HomePNA和HomePlug BPL、HomePlug AV,后两种也被称为PLC技术。

有线电视网频率分配图

如果采用高频技术,考虑到实际要和860MHz数字电视频道兼容,我国目前大部分分支分配器支持5~1000MHz,因此,实际采用高频技术实际可用频率为900~1000MHz,高频技术方案主要是WiFi (降频)、MOCA。

2.2 HomePNA技术方案

HomePNA 是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的简称,Home PNA技术可以利用家庭已有的电话线路,快速、方便、低成本地组建家庭内部局域网,利用家庭内部已经布设好的电话线和插座,不需要重新布设5类线,增加数据终端如同增加话机一样方便。

目前,该组织共发布了三个技术标准,1998年发布HomePNA V1.0版本,传输速度为1.0Mbit/s,传输距离为150米;1999年9月发布V2.0版本,传输速度为10Mbit/s,传输距离为300米。到了2003年所推出的3.0版规格(2005年成为世界标准—ITU G.9954),将传输速率大幅提升到128Mbps,且还可扩充到240Mbps。

HomePNA 3.0提供了对视频业务的支持,除了可以使用电话线为传输媒体外,也可使用同轴电缆,HomePNA over Coax为广电行业应用HomePNA技术奠定了基础。它可与大部份的家庭网络设备,如Ethernet 、802.11 及IEEE1394等设备联接使用。

HPNA3.0是国际(ITU-T)标准,目前已到3.1版本,速度将进一步提高,由于是ITU-T标准,可能会有更多芯片和产品厂家加入。它工作在低频段(4-28MHz),传输损耗小,但干扰大(目前采用12-28MHZ)。

2.3 HomePlug技术方案

HomePlug(HomePlug Powerline Alliance)是家庭插电联盟(HomePlug Powerline Alliance,Inc.)成立于2000年,在全球拥有75个成员,是领先的开发全球互联电力线通讯规格的开放标准组织。该组织自成立以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PLC技术规范,包括HomePlug 1.0、HomePlug 1.0-Turbo、HomePlug AV、HomePlug BPL、HomePlug Command&Control,形成了一套完整的PLC技术标准体系,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HomePlug 技术能实现在电力线、电话线、以及同轴电缆上数据传输。目前广电行业已将该类技术广泛应用到同轴电缆,采用OFDM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工作频率为2-28MHz,PHY 速率可达72Mbps。由于HomePlug 技术是基于电力线传输基础上发展的,考虑到电力线应用的恶劣环境,其协议中关于纠错方面考虑较多,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传输时有效数据载荷的效率,但同时也增强了该方案的抗干扰性能。

2.4 Wi-Fi 降频技术方案

Wi-Fi 降频技术方案也称WLAN,采用802.11b标准,通常应用是采用高频段2.5GHz,在Cable上承载时,可移频至950M,占用40M频宽,可为用户提供108MHz的物理层速率;WLAN自身是一种经广泛验证和规模使用的无线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终端内置了WLAN模块,但在广电特殊的应用环境下不可能照搬WLAN技术,必须降频使用,因此应用上又有新的特点。

2.5 MoCA技术方案

MoCA 是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MultimediaoverCoaxAlliance)的缩写,MoCA成立于2004年1月,MoCA希望能够以同轴电缆(Coax)来提供多媒体视频信息传递的途径;它们利用Entropic的技术(c-link)作为MoCA1.0规范的依据,为多媒体业务提供更好的 QoS。

与其他EOC技术相比较,MoCA本身就是基于同轴电缆的家庭网络技术, MoCA的频率与原广电的频率不同,是从800MHz到1500MHz,其每一个频段50MHz,可以支持31个用户62个用户,共享高达270M的物理带宽,MOCA技术的调制速率最高,达270Mbps,但在标准化方面,只有一个联盟协议。

3 EoC 系统主要方式技术参数对比

序号

参数/功能

HomePNA

HomePlug BPL

HomePlug AV

Wi-Fi 降频

MOCA

1

EoC 类型

低频调制 EoC

低频调制 EoC

低频调制 EoC

高频调制 EoC      

高频调制 EoC

2

参考规范

HomePNA3.0(3.1)

( ITU-T G.9954)

HomePlug BPL

HomePlug AV

WiFi

MOCA

3

设备采用芯片

CopperGate CG3110

SPIDCOM

Intellon INT6300

atheros

Entropic

4

工作频段

12MHz-28MHz

2MHz-62MHz

5MHz-30MHz

960MHz-1060MHz

800MHz-1500MHz

5

输出电平

(dBmV)

118.8

118.8

123.4

114.2

103.7

103.7

116.0

116.0

122.8

107.7

107.3

107.3

6

链路衰减(dB)

0~60

0~60

10~75

0~55

0~70

0~70

0~60

0~60

10~75

0~45

10~65

10~65

7

上下行频段是否分离

8

是否支持多频道工作

是,2 频道:2~30/34~62

是,2 频道

是,4 频道

9

每频道标称带宽

16MHz

28MHz

25MHz

40MHz

50MHz

10

调制方式

FDQAM ,8 个子载波

OFDM(BPSK、QPSK、16QAM、64QAM、 256QAM、1024QAM)子载波数量:1024 或896  

OFDM(BPSK、QPSK、64QAM、256QAM、1024QAM)子载波数量:1155 个,可用 917 个

OFDM

子载波数量:每频道64 或 52 个子载波

OFDM

子载波数量:256        

11

MAC 层工作模

CSMA/CA

TDMA

CSMA/CA

CSMA/CA

TDMA

12

MAC 层最大传输带宽

96.9Mbps

66.4Mbps

94.4Mbps

78Mbps

120Mbps

13

MAC 层数据带宽(Mbps)

包长1518B(下/上行)

97.73/16.36

67.22/65.33

95.47/86.94

64.23/61.20

101.20/63.52

14

MAC 层数据传输时延(ms )(下/上行)

2.33/4.26

397.82/261.31

6.27/3.74

1.25/2.83

2.71/1.85

15

是否支持组播

支持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支持

16

是否支持 VLAN  

17

单局端支持最大终端数

32

64

253

256

31

18

中继方式

RF 低端通过型桥接器

RF 低端通过型桥接器

RF 低端通过型桥接器

调制中继、无源跨接器 器

调制中继、 无源跨接器

19

抗单频干扰能力(单位:dBmV)

68

100

116

85

115

注 :输出电平、链路衰减接收大于等于最大带宽的 90%为正常工作电平,测试时间24小时。

4、 评估测试结论

根据目前评估测试掌握的各种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基于各种技术方案的 EoC 系统均能够实现电视信号与数据业务等综合业务在同轴电缆中的双向传输。

2) 各EoC 系统均有待完善提高;各方案在物理层性能、数据处理能力、组网能力、业务和设备管理能力以及设备稳定性等方面均各有特点与优势,目前没有一种方案能完全具有所有优点。

3) 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有可能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

4) 各种技术方案实现的 EoC 系统有较大差异,目前不能实现不同技术方案设备间互连互通。

(2)

posted @ 2010-01-21 16:56  Allen Galler  阅读(498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