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对象(客户端)不能或者不想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目标对象),这时可以应用代理模式在这两者之间构建一个桥梁--代理对象。
按照代理对象的创建时期不同,可以分为两种:
静态代理:事先写好代理对象类,在程序发布前就已经存在了;
动态代理:应用程序发布后,通过动态创建代理对象。
静态代理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代理模式实现,在代理类中包装一个被代理对象,然后影响被代理对象的行为,比较简单,代码就不放了。
其中动态代理又可分为:JDK动态代理和CGLIB代理。
原创作品,可以转载,但是请标注出处地址http://www.cnblogs.com/V1haoge/p/5860749.html
1、动态代理(Dynamic Proxy)
代理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是在编译时就将接口、实现类、代理类一股脑儿全部手动完成,但如果我们需要很多的代理,每一个都这么手动的去创建实属浪费时间,而且会有大量的重复代码,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动态代理,动态代理可以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需要动态的创建代理类及其实例,来完成具体的功能。
其实方法直接调用就可以完成功能,为什么还要加个代理呢?
原因是采用代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将具体的实现与调用方进行解耦,通过面向接口进行编码完全将具体的实现隐藏在内部。
2、代理实现的一般模式
其实代理的一般模式就是静态代理的实现模式:首先创建一个接口(JDK代理都是面向接口的),然后创建具体实现类来实现这个接口,在创建一个代理类同样实现这个接口,不同指出在于,具体实现类的方法中需要将接口中定义的方法的业务逻辑功能实现,而代理类中的方法只要调用具体类中的对应方法即可,这样我们在需要使用接口中的某个方法的功能时直接调用代理类的方法即可,将具体的实现类隐藏在底层。
第一步:定义总接口Iuser.java
1 package ceshi1;
2 public interface Iuser {
3 void eat(String s);
4 }
第二步:创建具体实现类UserImpl.java
1 package ceshi1;
2 public class UserImpl implements Iuser {
3 @Override
4 public void eat(String s) {
5 System.out.println("我要吃"+s);
6 }
7 }
第三步:创建代理类UserProxy.java
1 package ceshi1;
2 public class UserProxy implements Iuser {
3 private Iuser user = new UserImpl();
4 @Override
5 public void eat(String s) {
6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理前置内容");
7 user.eat(s);
8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理后置内容");
9 }
10 }
第四步:创建测试类ProxyTest.java
1 package ceshi1;
2 public class ProxyTest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UserProxy proxy = new UserProxy();
5 proxy.eat("苹果");
6 }
7 }
运行结果:
1 静态代理前置内容
2 我要吃苹果
3 静态代理后置内容
3、动态代理的实现
动态代理的思维模式与之前的一般模式是一样的,也是面向接口进行编码,创建代理类将具体类隐藏解耦,不同之处在于代理类的创建时机不同,动态代理需要在运行时因需实时创建。
第一步:定义总接口Iuser.java
1 package ceshi1;
2 public interface Iuser {
3 void eat(String s);
4 }
第二步:创建具体实现类UserImpl.java
1 package ceshi1;
2 public class UserImpl implements Iuser {
3 @Override
4 public void eat(String s) {
5 System.out.println("我要吃"+s);
6 }
7 }
第三步:创建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的代理类
1 package ceshi1;
2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3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4 public class Dynamic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5 private Object object;//用于接收具体实现类的实例对象
6 //使用带参数的构造器来传递具体实现类的对象
7 public DynamicProxy(Object obj){
8 this.object = obj;
9 }
10 @Override
11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throws Throwable {
12 System.out.println("前置内容");
13 method.invoke(object, args);
14 System.out.println("后置内容");
15 return null;
16 }
17 }
第四步:创建测试类ProxyTest.java
1 package ceshi1;
2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3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4 public class ProxyTest {
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6 Iuser user = new UserImpl();
7 InvocationHandler h = new DynamicProxy(user);
8 Iuser proxy = (Iuser) Proxy.newProxyInstance(Iuser.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Iuser.class}, h);
9 proxy.eat("苹果");
10 }
11 }
运行结果为:
1 动态代理前置内容
2 我要吃苹果
3 动态代理后置内容
4、通过上面的动态代理实例我们来仔细分析研究一下动态代理的实现过程
(1)首先我要说的就是接口,为什么JDK的动态代理是基本接口实现的呢?
因为通过使用接口指向实现类的实例的多态实现方式,可以有效的将具体的实现与调用之间解耦,便于后期修改与维护。
再具体的说就是我们在代理类中创建一个私有成员变量(private修饰),使用接口来指向实现类的对象(纯种的多态体现,向上转型的体现),然后在该代理类中的方法中使用这个创建的实例来调用实现类中的相应方法来完成业务逻辑功能。
这么说起来,我之前说的“将具体实现类完全隐藏”就不怎么正确了,可以改成,将具体实现类的细节向调用方完全隐藏(调用方调用的是代理类中的方法,而不是实现类中的方法)。
这就是面向接口编程,利用java的多态特性,实现程序代码的解耦。
(2)创建代理类的过程
如果你了解静态代理,那么你会发现动态代理的实现其实与静态代理类似,都需要创建代理类,但是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创建方式不同!
不同之处体现在静态代理我们知根知底,我们知道要对哪个接口、哪个实现类来创建代理类,所以我们在编译前就直接实现与实现类相同的接口,直接在实现的方法中调用实现类中的相应(同名)方法即可;而动态代理不同,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创建,也不知道要创建针对哪个接口、实现类的代理类(因为它是在运行时因需实时创建的)。
虽然二者创建时机不同,创建方式也不相同,但是原理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仅仅是:静态代理可以直接编码创建,而动态代理是利用反射机制来抽象出代理类的创建过程。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之前的代码来验证一下上面的说辞:
第一点:静态代理需要实现与实现类相同的接口,而动态代理需要实现的是固定的Java提供的内置接口(一种专门提供来创建动态代理的接口)InvocationHandler接口,因为java在接口中提供了一个可以被自动调用的方法invoke,这个之后再说。
第二点:private Object object;
public UserProxy(Object obj){this.object = obj;}
这几行代码与静态代理之中在代理类中定义的接口指向具体实现类的实例的代码异曲同工,通过这个构造器可以创建代理类的实例,创建的同时还能将具体实现类的实例与之绑定(object指的就是实现类的实例,这个实例需要在测试类中创建并作为参数来创建代理类的实例),实现了静态代理类中private
Iuser user = new
UserImpl();一行代码的作用相近,这里为什么不是相同,而是相近呢,主要就是因为静态代理的那句代码中包含的实现类的实例的创建,而动态代理中实现类的创建需要在测试类中完成,所以此处是相近。
第三点: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方法,该方法是InvocationHandler接口中定义的唯一方法,该方法在调用指定的具体方法时会自动调用。其参数为:代理实例、调用的方法、方法的参数列表
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定义了几乎和静态代理相同的内容,仅仅是在方法的调用上不同,不同的原因与之前分析的一样(创建时机的不同,创建的方式的不同,即反射),Method类是反射机制中一个重要的类,用于封装方法,该类中有一个方法那就是invoke(Object
object,Object...args)方法,其参数分别表示:所调用方法所属的类的对象和方法的参数列表,这里的参数列表正是从测试类中传递到代理类中的invoke方法三个参数中最后一个参数(调用方法的参数列表)中,在传递到method的invoke方法中的第二个参数中的(此处有点啰嗦)。
第四点:测试类中的异同
静态代理中我们测试类中直接创建代理类的对象,使用代理类的对象来调用其方法即可,若是别的接口(这里指的是别的调用方)要调用Iuser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此法
动态代理中要复杂的多,首先我们要将之前提到的实现类的实例创建(补充完整),然后利用这个实例作为参数,调用代理来的带参构造器来创建“代理类实例对象”,这里加引号的原因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代理类的实例对象,而是创建真正代理类实例的一个参数,这个实现了InvocationHandler接口的类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代理类,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创建代理类的必备中间环节,这是一个调用处理器,也就是处理方法调用的一个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理类,可以这么说:创建一个方法调用处理器实例。
下面才是真正的代理类实例的创建,之前创建的”代理类实例对象“仅仅是一个参数
Iuser proxy = (Iuser) Proxy.newProxyInstance(Iuser.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Iuser.class}, h);
这里使用了动态代理所依赖的第二个重要类Proxy,此处使用了其静态方法来创建一个代理实例,其参数分别是:类加载器(可为父类的类加载器)、接口数组、方法调用处理器实例
这里同样使用了多态,使用接口指向代理类的实例,最后会用该实例来进行具体方法的调用即可。
另一篇参考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inyue/p/4519652.html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