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网络编程
Socket网络编程
课程目标
网络模型
TCP协议与UDP协议区别
Http协议底层实现原理。
什么是网络模型
网络编程的本质是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当然,在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主要指计算机。数据传递本身没有多大的难度,不就是把一个设备中的数据发送给两外一个设备,然后接受另外一个设备反馈的数据。
现在的网络编程基本上都是基于请求/响应方式的,也就是一个设备发送请求数据给另外一个,然后接收另一个设备的反馈。
在网络编程中,发起连接程序,也就是发送第一次请求的程序,被称作客户端(Client),等待其他程序连接的程序被称作服务器(Server)。客户端程序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启动,而服务器为了能够时刻相应连接,则需要一直启动。例如以打电话为例,首先拨号的人类似于客户端,接听电话的人必须保持电话畅通类似于服务器。
连接一旦建立以后,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进行数据传递了,而且两者的身份是等价的。
在一些程序中,程序既有客户端功能也有服务器端功能,最常见的软件就是BT、emule这类软件了。
下面来谈一下如何建立连接以及如何发送数据。
IP地址与域名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要打电话则需要知道对应人的电话号码,如果要寄信则需要知道收信人的地址。在网络中也是这样,需要知道一个设备的位置,则需要使用该设备的IP地址,具体的连接过程由硬件实现,程序员不需要过多的关心。
IP地址是一个规定,现在使用的是IPv4,既由4个0-255之间的数字组成,在计算机内部存储时只需要4个字节即可。在计算机中,IP地址是分配给网卡的,每个网卡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如果一个计算机有多个网卡,则该台计算机则拥有多个不同的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内部,IP地址不能相同。IP地址的概念类似于电话号码、身份证这样的概念。
由于IP地址不方便记忆,所以有专门创造了域名(Domain Name)的概念,其实就是给IP取一个字符的名字,例如163.com、sina.com等。IP和域名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把IP地址类比成身份证号的话,那么域名就是你的姓名。
其实在网络中只能使用IP地址进行数据传输,所以在传输以前,需要把域名转换为IP,这个由称作DNS的服务器专门来完成。
所以在网络编程中,可以使用IP或域名来标识网络上的一台设备。
端口的概念
为了在一台设备上可以运行多个程序,人为的设计了端口(Port)的概念,类似的例子是公司内部的分机号码。
规定一个设备有216个,也就是65536个端口,每个端口对应一个唯一的程序。每个网络程序,无论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端,都对应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端口号。由于0-1024之间多被操作系统占用,所以实际编程时一般采用1024以后的端口号。
使用端口号,可以找到一台设备上唯一的一个程序。
所以如果需要和某台计算机建立连接的话,只需要知道IP地址或域名即可,但是如果想和该台计算机上的某个程序交换数据的话,还必须知道该程序使用的端口号。
小结
网络编程就是使用IP地址,或域名,和端口连接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对应的程序,按照规定的协议(数据格式)来交换数据,实际编程中建立连接和发送、接收数据在语言级已经实现,做的更多的工作是设计协议,以及编写生成和解析数据的代码罢了,然后把数据转换成逻辑的结构显示或控制逻辑即可。
对于初学者,或者没有接触过网络编程的程序员,会觉得网络编程涉及的知识很高深,很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你的语法熟悉以后,其实基本的网络编程现在已经被实现的异常简单了。
网络模型图
Socket入门
什么是Socket?
Socket就是为网络服务提供的一种机制。
通讯的两端都有Sokcet
网络通讯其实就是Sokcet间的通讯
数据在两个Sokcet间通过IO传输。
TCP与UDP在概念上的区别:
udp: a、是面向无连接, 将数据及源的封装成数据包中,不需要建立连接
b、每个数据报的大小在限制64k内
c、因无连接,是不可靠协议
d、不需要建立连接,速度快
tcp: a、建议连接,形成传输数据的通道.
b、在连接中进行大数据量传输,以字节流方式
c 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连接,是可靠协议
d 必须建立连接m效率会稍低
UDP协议
通过UDP协议实现课程案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传输
UDP服务器端代码
//socket服务器端 class UdpSocket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udp服务器端启动连接....");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8080);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ytes, bytes.length); // 阻塞,等待接受客户端发送请求 ds.receive(dp); System.out.println("来源:"+dp.getAddress()+",端口号:"+dp.getPort()); // 获取客户端请求内容 String str=new String(dp.getData(),0,dp.getLength()); System.out.println("str:"+str); ds.close(); }
} |
UDP客户端代码
// udp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Udp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udp客户端启动连接....");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 String str="蚂蚁课堂"; byte[] bytes= str.getBytes(); DatagramPacket dp= new DatagramPacket(bytes, bytes.length,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8080); ds.send(dp); ds.close(); }
} |
TCP协议
TCP握手协议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四次分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 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1)客户端A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A到服务器B的数据传送。
(2)服务器B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
(3)服务器B关闭与客户端A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A。
(4)客户端A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1.为什么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的LISTEN状态下的SOCKET当收到SYN报文的建连请求后,它可以把ACK和SYN(ACK起应答作用,而SYN起同步作用)放在 一个报文里来发送。
但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通知时,它仅仅表示对方没有数据发送给你了;但未必你所有的数据都全部发送给对方了,所以你可以 未必会马上会关闭SOCKET,也即你可能还需要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之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你同意现在可以关闭连接了,所以它这里的ACK报 文和FIN报文多数情况下都是分开发送的.
2.为什么TIME_WAIT状态还需要等2MSL后才能返回到CLOSED状态?
这是因为虽然双方都同意关闭连接了,而且握手的4个报文也都协调和发送完毕,按理可以直接回到CLOSED状态(就好比从SYN_SEND状态到ESTABLISH状态那样);但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假想网络是不可靠的,你无法保证你最后发送的ACK报文会一定被对方收到,因此对方处于LAST_ACK状态下的SOCKET可能会因为超时未收到ACK报文,而重发FIN报文,所以这个TIME_WAIT状态的作用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
服务器端代码
//tcp服务器端... class Tcp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ocket tcp服务器端启动....");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080); // 等待客户端请求 Socket accept = serverSocket.accept();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accept.getInputStream(); // 转换成string类型 byte[] buf = new byte[1024]; int len = inputStream.read(buf); String str = new String(buf, 0, len);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内容:" + str); serverSocket.close();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Tcp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ocket tcp 客户端启动....");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 8080);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write("我是蚂蚁课堂".getBytes()); socket.close(); } }
|
BIO与NIO
IO(BIO)和NIO区别:其本质就是阻塞和非阻塞的区别
阻塞概念:应用程序在获取网络数据的时候,如果网络传输数据很慢,就会一直等待,直到传输完毕为止。
非阻塞概念:应用程序直接可以获取已经准备就绪好的数据,无需等待。
IO为同步阻塞形式,NIO为同步非阻塞形式,NIO并没有实现异步,在JDK1.7后升级NIO库包,支持异步非阻塞
同学模型NIO2.0(AIO)
BIO:同步阻塞式IO,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连接一个线程,即客户端有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就需要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如果这个连接不做任何事情会造成不必要的线程开销,当然可以通过线程池机制改善。
NIO:同步非阻塞式IO,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请求一个线程,即客户端发送的连接请求都会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多路复用器轮询到连接有I/O请求时才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
AIO(NIO.2):异步非阻塞式IO,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有效请求一个线程,客户端的I/O请求都是由OS先完成了再通知服务器应用去启动线程进行处理。
同步时,应用程序会直接参与IO读写操作,并且我们的应用程序会直接阻塞到某一个方法上,直到数据准备就绪:
或者采用轮训的策略实时检查数据的就绪状态,如果就绪则获取数据.
异步时,则所有的IO读写操作交给操作系统,与我们的应用程序没有直接关系,我们程序不需要关系IO读写,当操作
系统完成了IO读写操作时,会给我们应用程序发送通知,我们的应用程序直接拿走数据极即可。
使用多线程支持多个请求
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连接一个线程,即客户端有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就需要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如果这个连接不做任何事情会造成不必要的线程开销,当然可以通过线程池机制改善
//tcp服务器端... class Tcp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ocket tcp服务器端启动....");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080); // 等待客户端请求 try { while (true) { Socket accept = serverSocket.accep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accept.getInputStream(); // 转换成string类型 byte[] buf = new byte[1024]; int len = inputStream.read(buf); String str = new String(buf, 0, len);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内容:" + str);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handle exception }
} }).start();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erverSocket.close(); }
}
}
public class Tcp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ocket tcp 客户端启动....");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 8080);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write("我是蚂蚁课堂".getBytes()); socket.close(); } }
|
使用线程池管理线程
//tcp服务器端... class Tcp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System.out.println("socket tcp服务器端启动....");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080); // 等待客户端请求 try { while (true) { Socket accept = serverSocket.accept(); //使用线程 newCachedThreadPool.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accept.getInputStream(); // 转换成string类型 byte[] buf = new byte[1024]; int len = inputStream.read(buf); String str = new String(buf, 0, len); System.out.println("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内容:" + str);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handle exception }
} });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erverSocket.close(); }
}
}
public class Tcp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ocket tcp 客户端启动....");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 8080);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write("我是蚂蚁课堂".getBytes()); socket.clos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