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ICPC区域赛总结

青岛区域赛结束了,本赛季第一个全铁的队伍就此产生。

两场比赛最后都是差一点,还是太菜了。连着两场打铁,说明问题还是在于实力不足。

沈阳站,锅是我的。推公式极具迷惑性的推对了一半,中间过程对了,但是最后结果却有漏洞,导致我们按照错误的公式搞了半天,最后出题太慢,打铁回家。归根结底还是对数字不够敏感,毕竟老赵半个小时就推出了公式。菜是原罪。

青岛站,可能更多的问题在于心态。一开场我就翻开了最后一题,看到了下图: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傻逼出题人又想搞我,换题”。过了一会发现不太对,看着场上升起的气球意识到,那真的是个签到题。然后林哥和小韩就去搞那个题了,过了一会他们成功签到。我开了C,他们开了J。看了一下就发现,这玩意就是个分情况讨论,但是不敢相信这么简单,就又想了一下然后才开始列举情况。把各个情况写完觉得更简单了(尤其是有两段不同时答案总是6),不相信,就自己又重新推了一遍,后来又给林哥一起论证了一遍,才最终确定它就是这么简单(事实上这时场上这个题已经过了好多队了)。写的时候又因为cin T了一发,头大。后来小韩搞J题搞了很久,搞不出来,就跟我说了下题意,说感觉像是个贪心,他就去开别的题了。我接手后一开始按的思路继续想,在想要用什么贪心思路跳过一本书不买,然后后面要买哪一本,一直想不出来选取方案。后来不知道怎么脑子里一闪,想到 他为什么要跳过一本书不买?如果他的钱够的话根据规则肯定要买,如果他的钱不够的话,那直接给他加钱不就得了,反正题目问的是他可能带的最大钱数。就是这么傻逼,卡了一万年的破题。在出了三题后排名离铜牌区很遥远,想要拿牌就必须再出一题,此时距比赛结束还有两小时。这时候我们三个看了下榜,选了DEF开始读,最后确定一个题一起写。我看的是D,刚开始读题很懵逼,看着那么大的数,感觉怎么都不可写。这时对面队伍过了D,给了我读下去的信心,后来又觉得好像只要确定了第一位,后面的就跟着确定了,还没来得及仔细想,林哥就读完了E,说是要找一个最大的最小值。一听就感觉是个二分,我就读题想了一下如何check二分的值,分析了一下复杂度发现完全可以。我们就把E确定为最后写的题,这时候是非常激动的,真的是感觉胜利就在眼前,就是一个裸的二分。劈里啪啦(实际上是紧张的一批敲个scanf都要想一想)赶在刚封榜时交了一发,WA了,感觉很不可思议,我觉得我的check方案很完美,没有漏洞。自此就开始了debug的痛苦之路。后来就试了各种更改,说实话,心态崩了,从WA那一发到比赛结束,我们都没有很有条理的来测试,排除bug,一直都是在瞎改,东改一点西改一点。期间林哥一直觉得我代码里有一行写的不合理,他又说不出为什么不合理,我仔细跟他说了下我那行代码的意思和作用,他能听懂我的意思,但还是觉得我那行代码有问题,还是说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只是感觉,我又觉得我那行代码写的很有道理,就没再管那行代码。就这样瞎改,直到比赛结束也没有AC。赛后证明,我们的bug就是林哥觉得有毛病的那行代码,sad。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场比赛最大的问题在于心态,一开始的不够自信,不敢写题。到最后一小时心态不稳,那样胡乱搞debug。

虽然没有拿到牌,但这两场比赛还是比较开心的。很喜欢比赛的过程,比王者荣耀什么的有意思多了。喜欢和队友一起在赛场上拼搏的过程、喜欢那种大脑全负荷运转的感觉、喜欢那种冥思苦想之后想到解法时的喜悦、喜欢在发现题目的各种神奇的坑之后骂出题人傻逼然后默默的记下这个坑以后再也不踩。

关于日常的训练,感觉老师和同学付出的时间精力是已经够多了,但是收获却跟付出有些不成正比。学校条件是一部分,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现在补题上,感觉补题的意义甚至要超过训练赛本身,训练赛是查漏,补题算是补缺,只有把缺口补上了,才能不断进步。暑假以来感觉老师对补题越来越重视,但仍有一部分同学补题积极性不足(尤其是我……)。

关于自己个人状态,首先要纠正在赛后补题上的懈怠,充分利用待办清单,赛后即把要补的题目加入清单,然后按照清单及时补题。有时间了多翻下自己的博客,巩固一下以前补题学习的知识。另一点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我觉得按照算法书来系统的学习效率会比训练赛或者codefoces高许多。但是又存在很大问题,坚持不住,《算法竞赛进阶指南》自从看完第二章后迟迟没有翻开第三章。说到最后还是自制力的问题,心中杂念略多,对代码的兴趣没有去年强,去年还可以为了一道题不吃饭不睡觉,现在专门坐下来写代码有时都难以静下心。

posted @ 2018-11-05 11:51  Albert_liu  阅读(11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