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
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没有,凡是在跟我的对话中使用过“吐槽”,“喷”,“low”,…… 这类词汇的人,都会被我自动在心理上进行隔离。也许他们对我用了这些词,也许对其他人用了,也许对他们自己用了。不管怎样,他们被我自动划为“另一类人”。
使用了这类词的商家或者 app,也会被我划到“低级”的行列。比如有的商家在请求评价的菜单里给出这些选项:“1. 给个好评。2. 我要吐槽。3. 残忍拒绝……” 我只好对这种商家翻个白眼。
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这本来不是我的理智做出的决定,而是一种自然反应。但现在我想来分析一下,我的潜意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网络用语”。
首先我对一个词的感觉,大部分都来源于它的字面或者发音。我的潜意识不会去想这个词有什么渊源,是音译过来的还是什么,它只知道“好听”还是“不好听”。“吐槽”的两个字,不管是发音还是含义,都非常的不雅,甚至是恶心。“吐”你知道的,很恶心。“槽”是什么?猪的食槽吗?听到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头很脏的猪,吃东西时吐了,吐在它的食槽里。不管网络字典如何解释这个词的渊源,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的,非常难听,无法改变。
“喷”这个词也是差不多,感觉很恶心,不卫生,而且带有强烈的情绪特征。
那么“low”是什么问题呢?有些人喜欢说:“好 low。” 虽然他是在说其他人“低级”,他自己却被我放到了低级的类别里。你发现没有,我用了“低级”这个词,这跟“low”不是一个意思吗?虽然词义相同,它们表达的说话人的态度,却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他说“低级”,“低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要是他说“好 low”,就有问题了,自动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low”的问题就在于,作为一个中国人,明明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中文词汇“低级”,他却故意要用英文单词“low”。这说明这人的脑子里存在某种毛病,也许是自卑,也许是傲慢,也许是崇洋媚外,或者在显示自己会英文?总之,他不是他自己。他需要冒出英文来,才能在气势上压倒别人,这不正好说明他的地位其实很低吗?低不是问题,low 是问题。
我提到“地位”或者“身份”,可能会引起一些异议,难道我是在煽动社会等级和歧视吗?不是的。在我的心目中,人的“地位”不是指他的官职,衣着或者财富,而是他的文明程度。这类似于 Emily Post 的『Etiquette』(礼仪)一书中,对“best society”(最好社会,或者上等社会)的定义。一个人是否属于上等社会,不是看他有多少钱,他的官爵,而是他的礼仪和素质。更精确的说法,是文明程度。
之前说到的这些用语,都是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的,属于“网络用语”。为什么在中国人的社会里,网络用语层出不穷呢?我觉得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国人“人云亦云”的心理,再加上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成天被各种信息洗脑。某富豪,某明星说了什么,他们就跟着转。朋友圈看到别人说了什么,他们也不管是否难听,就跟着用。在知乎,BBS 之类的地方“交流”太多,深受毒害。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从没见过的词汇,忽然红遍网络,像“给力”,“也是醉了”,“不明觉厉”,“吐槽”,“喷”,“low”……
喜欢使用这类词汇的人,一般都属于“网民”,也就是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网络空间里,在各种论坛,知乎,MITBBS 这类地方进行“交流”的人。他们在网络上交流那么多,在现实世界却找不到人说话,所以他们沉迷于虚幻的世界。这种人在网络上看似幽默,能说会道,在现实生活中就显示出很严重的自闭现象。他们往往不修边幅,不懂得基本的礼仪,言谈举止看上去俗气,粗鲁,不近人情,总是关心“网络上发生的事情”。
这也许就是我对使用这类网络词汇的人产生无意识反感的原因。当今中国泛滥的网络用语,其实是文化垃圾,是对中华民族文字和文化的侮辱。它们已经泛滥到广告里,电视里,书籍里,成为反复出现,乏味又恶心的口头禅。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避免使用这类网络词汇。
另外对于“吐槽”,“喷”这类词,还有一个“类比心理”的误解问题。当我在指出一些事物的问题,说了一些实话的时候,有些人就产生了类比心理,说我在“吐槽”,“喷”或者抱怨。有些甚至开始跟我讲道,说:“无力改变的就接受……” 这种人可能就是自己平时抱怨太多了,或者上 MITBBS 之类看别人抱怨或者对骂太多了,所以不知道还有一种态度叫做“调侃”。当他们看到有人调侃一件事,就觉得别人像他平时的态度一样,在抱怨。
抱怨属于弱者,属于那种无奈,没能力改变事物的人。而调侃属于强者,属于独立于事物之外,不受其影响,甚至有能力改变现实的人。
大部分时候我看到一些不合理的事物,我喜欢调侃。比如我经常调侃一些设计有问题,社区质量低还自以为是的程序语言。我看到 Tesla 或者 Google 又在吹牛,误导群众,我会嘲笑一下,调侃一下。我看到某些地方的市政设施做工拙劣,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或者设计错误,花钱办傻事,我可能会拍个照片,调侃一下。
我在乎这些东西吗?它们对我有什么影响吗?没有。我都不用 Tesla 的产品,我不住在那个城市。我对这些不合理的事物并没有强烈的情绪。我只是从一个设计者和创造者的角度,提点一下更好的办法是什么,这样某些人可能会提高一下认识。当然,知乎和 MITBBS 上那些一本正经爱抱怨的人们,就习惯性地认为这是抱怨了。
对于程序语言就更是如此了。有些人说我“又在喷 Python”,就是完全没有明白抱怨和调侃的差别。我经常都是在调侃 Python,Ruby,JS 之类的语言,而不是在抱怨它们。如果一个普通程序员,用 Python 时觉得很痛苦,却无法改变它,他确实可能是在抱怨。而对于我来说,这些语言的设计者根本就是业余爱好者,还自以为是。我只能嘲笑或者调侃他们,而不可能抱怨。明白了吧。
所以有时候我只是幽默地嘲笑一下这些公司,这些设计者,同时利用信息的威力,间接地帮助每天都生活在这些地方,受到其影响的人。我不但独立于这些事物,不受它们影响,而且我有力量改变它们。利用我的洞察力和影响力,把正确的信息传播到很多人的头脑里,让他们认识到更好的设计和办事方式,逐渐引起社会的改变,这就是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