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图论的邂逅03:Lengauer-Tarjan

  回想一下,当我们在肝无向图连通性时,我们会遇到一个神奇的点——它叫割点。假设现在有一个无向图,它有一个割点,也就是说把割点删了之后图会分成两个联通块A,B。设点u∈A,v∈B,在原图中他们能够互相到达,而删了割点后他们就不能了。于是类似的,我们能不能够在有向图里面也找出这样的“割点”呢?也就是说,现在有两个点u,v,其中u可以到达v;而删去割点后,u不能再到达v。

  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吃一盘开胃菜——我们先给图中的边都取个名字。众所周知,用深度优先搜索遍历一张图,过程中走过的边和点会共同构成一棵树,它叫做这个图的搜索树。现在我们有一张有向图,我们找出它的搜索树之后,来观察一下这些边:

  红色边和所连的点就是搜索树。画出这么一个玩意儿之后,我们给这些边都取个名字:

1.树枝边:E(u,v)在搜索树中
2.前向边:搜索树中连向v的边
3.后向边:搜索树中v连出去的边
4.横叉边:不在搜索树上的边

  现在我们开始愉快地找规律。我们首先算出这些点的时间戳。假设图中每个点的时间戳都与自己的编号相同(假设是成立的)。先从树枝边开始,我们看E(1->2)并观察两个端点的时间戳,我们会发现,dfn[1]<dfn[2];我们再观察E(2->3),我们又发现dfn[2]<dfn[3];我们再观察E(3->4)......观察完所有的树枝边,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对于任意E(u->v)∈dfs tree,其中u∈V,v∈V,都有dfn[u]<dfn[v]。其实根据时间戳和搜索树的定义也是能够直接推出这个结论的。

  由于前向边和后向边都是包含于树枝边的,我们现在先不管它。我们看看横叉边。E(5->2)就是横叉边,我们发现,dfn[5]>dfn[2]。那是不是对于任意E(u->v)∉dfs tree,其中u∈V,v∈V,都有dfn[u]>dfn[v]呢?看完图中所有横叉边之后,我们发现这个猜想仍然成立。但这是不是正确的结论呢?显然是的。下面来证一下,顺便加深一下我们对时间戳和搜索树的认识。

    证明:假设我们搜索到了u,且图中存在E(u->v),且v已经被搜索过,现在在搜索树中。设u的时间戳为dfn[v],因为v已经被搜索过,所以E(u->v)不会加入到搜索树中,否则会形成环。易得出dfn[u]>dfn[v],所以对于任意E(u->v)∉dfs tree,其中u∈V,v∈V,都有dfn[u]>dfn[v]。证毕。

  好弱鸡的证明。。。但当时证这个的时候确实让我对时间戳和搜索树的认识加深了不少(其实还是我太弱了)。


  看完这些乱七八糟的边之后,我们再整些点来玩(sang xin bing kuang)。

  先看一下流图的定义:有向图G中,若存在一点r,从r出发能够到达图中所有的点,则称G为流图,记为(G,r)。

  于是又有了一些新东西:

  1.必经点。若(G,r)中r到v的所有路径都经过点u,则称u是v的必经点,记为u dom v(易懂吧)。v的所有必经点构成的集合记为dom(y),dom(y)={x|x dom y}。

  2.最近必经点。最接近v的必经点。首先,v的必经点的dfn肯定<v的dfn,在搜索树上越往上走,dfn越小。所以最接近v的必经点就是dom(v)中dfn最大的那个点。由于最近必经点唯一,可以记为idom(v)。


  搞了这么大半天,我们到底要干些什么?!不清楚......啪!好吧,我们来给自己出一题:给定一张有向图(G,r),求出对于每个点,有多少点以它为必经点。

  考虑暴力怎么写。考虑特殊情况,我们认为dom(r)={r}。然后对于其余任意点v,考虑它的所有前驱节点的所有必经点。为了方便,我们设v的前驱节点集合为pre。设存在u1∈pre,u2∈pre,并且存在w dom u1。若|pre|=2,即v的前驱节点只有u1,u2,现有两种情况:w dom u2和!(w dom u2)。若是第一种情况,可以推出w同样是v的必经点;而第二种情况则w不是v的必经点。推广为|pre|>=2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v的必经点集合就是v的所有前驱节点的必经点集合的交集,即∩u∈predom(u)。于是我们得出了一种通过前驱节点来更新必经点的做法。所以我们可以从r开始往外算,若是DAG则根据拓补序计算,若是一般图则迭代一下。时间复杂度为O(N2)。但是连模板都跑不了。

  那我们换一种思路求解。既然直接求出必经点太过突兀(?),我们为何不通过求出一个弱鸡一点的东西,再进一步求出必经点呢?

  所以我们再引入一个概念:

  半必经点。能通过走非树枝边到达v的深度最小的v的祖先u。其实这个定义也没说清楚。假设u是v的半必经点,存在一条u到v的路径,把u和v都去掉后,路径上所有点的dfn都大于v的dfn。这样的u就是v的半必经点。当然,若路径上去掉u和v就没点了,那u就是v的半必经点。画个图:

 

     根据那个讲得不是很清楚的定义可以得出,一个点的半必经点是唯一的,u的半必经点记为semi(u)。

  可以得出半必经点的一些性质:

1.x的半必经点一定是x在搜索树上的祖先,即dfn[semi[x]]<dfn[x].

2.半必经点不一定是必经点。

3.idom[x]是semi[x]在搜索树上的祖先(semi[x]也是自己的祖先)。

   第一条是显而易见的。然后我们看第二条,假设半必经点就是必经点,下面给一个图推翻假设:

  而第三条也是显然成立的,否则idom[x]就会位于semi[x]到x的路径上,而semi[x]到x的路径显然不止一条。

  那么我们怎么求半必经点呢?

int tmp=+∞;
for(each v∈pre(u))
    if(dfn[v]<dfn[u]) tmp=min(tmp,dfn[v]);//E(v,u)为树枝边
    else for(each w∈anc(v)) if(dfn[w]>dfn[u])
        tmp=min(tmp,dfn[semi[w]]);//E(v,u)为横叉边
semi[u]=id[tmp];

  这里的第二层for循环可以省掉。具体的做法是:用带权并查集来维护v的dfn最小的祖先,其权值就是dfn的值,用路径压缩可以达到logN级别,再加上按秩合并可以达到α(N)级别,增长率比log还慢,接近线性。然而我太弱了,只会打路径压缩。。。那么求出所有点的半必经点的时间复杂度就是0(NlogN)。

  然而这只是半必经点而已,并不是必经点。所以我们还要通过半必经点来求出必经点。其实是求出最近必经点。


  那么最近必经点怎么求呢?设semi[x]到x的路径上去掉了semi[x]之后的点构成的集合为path。

int y=id[min{dfn[semi[z]]|z∈path}];
if(semi[x]==semi[y]) idom[x]=semi[x];
else idom[x]=idom[y];

  那么这两个东西的求法怎么证呢?(太弱了证不出来)这一块等层次练高了再补上。


    然后就该解决问题了。我们来看一个神奇的东西:支配树。

  支配树:从每个点的最近必经点往它连一条有向边。由于每个点的最近必经点是唯一的,所以新连的边和原图的点就构成了一棵树。这棵树叫支配树。也就是说树上的点支配着它的子树嘛。支配树中存在E(u,v)当且仅当u=idom(v)。树中存在u到v的路径当且仅当u dom v。

  所以我们可以先求出有向图的支配树,那么对于一个点,它是多少点的必经点就等于它在支配树中有多少儿子了。怎么求呢?求支配树有一个算法,由Lengauer和Tarjan提出,那名字当然叫Lengauer-Tarjan啦~这个算法的原理是:

    1.建出搜索树并算出每个点的时间戳

    2.根据半必经点定理按时间戳从大到小计算出每个点的半必经点

    3.根据必经点定理,通过算出的半必经点得出每个点的最近必经点

  具体的过程:

    1.每计算一个点时,把这个点放进生成森林中,用并查集维护

    2.根据半必经点定理,若dfn[x]>dfn[y],计算semi[y]时则需要考虑x祖先中dfn大于y的点

    3.由于按时间戳从大到小的顺序计算,比y时间戳小的点还未加入生成森林,所以直接在生成森林中考虑x的祖先即可

    4.令dfn[semi[x]]为x到其父亲的边的权值,用带权并查集可以求出边权的最小值


  于是代码就能写得出来: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n 200001
#define maxm 300001

struct graph{
    struct edge{
        int to,next;
        edge(){}
        edge(const int &_to,const int &_next){ to=_to,next=_next; }
    }e[maxm];
    int head[maxn],k;
    inline void init(){ memset(head,-1,sizeof head); }
    inline void add(const int &u,const int &v){
        e[k]=edge(v,head[u]),head[u]=k++;
    }
}a,b,c,d;

inline int read(){
    register int x(0); register char c(getchar());
    while(c<'0'||'9'<c) c=getchar();
    while('0'<=c&&c<='9') x=(x<<1)+(x<<3)+(c^48),c=getchar();
    return x;
}

int bel[maxn],val[maxn],semi[maxn],idom[maxn];
int fa[maxn],dfn[maxn],id[maxn],tot;
int n,m,size[maxn];

void dfs(int u){
    dfn[u]=++tot,id[tot]=u;
    for(register int i=a.head[u];~i;i=a.e[i].next){
        int v=a.e[i].to;
        if(!dfn[v]){
            fa[v]=u;
            dfs(v);
        }
    }
}

int find(int u){
    if(bel[u]==u) return u;
    int tmp=find(bel[u]);
    if(dfn[semi[val[bel[u]]]]<dfn[semi[val[u]]]) val[u]=val[bel[u]];
    return bel[u]=tmp;
}

inline void lengauer_tarjan(){
    int u,v;
    for(register int i=tot;i>1;i--){
        u=id[i];
        for(register int i=b.head[u];~i;i=b.e[i].next){
            if(dfn[v=b.e[i].to]){
                find(v);//带权并查集维护最小边权
                if(dfn[semi[val[v]]]<dfn[semi[u]]) semi[u]=semi[val[v]];
            }
        }
        c.add(semi[u],u);
        bel[u]=fa[u],u=fa[u];
        for(register int i=c.head[u];~i;i=c.e[i].next){
            find(v=c.e[i].to);
            if(semi[val[v]]==u) idom[v]=u;
            else idom[v]=val[v];
        }//半必经点定理
    }
    for(register int i=2;i<=tot;i++){
        u=id[i];
        if(idom[u]!=semi[u]) idom[u]=idom[idom[u]];
    }//必经点定理
}

void dfs_ans(int u){
    size[u]=1;
    for(register int i=d.head[u];~i;i=d.e[i].next){
        int v=d.e[i].to;
        dfs_ans(v);
        size[u]+=size[v];
    }
}

int main(){
    a.init(),b.init(),c.init(),d.init();
    n=read(),m=read();
    for(register int i=1;i<=m;i++){
        int u=read(),v=read();
        a.add(u,v),b.add(v,u);
    }
    dfs(1);
    
    for(register int i=1;i<=n;i++) bel[i]=val[i]=semi[i]=i;
    lengauer_tarjan();
    for(int i=2;i<=n;i++) d.add(idom[i],i);
    dfs_ans(1);
    for(register int i=1;i<=n;i++) printf("%d ",size[i]);puts("");
    return 0;
}

  等厉害一点了再回来写证明......(逃)

 

posted @ 2019-04-28 19:03  修电缆的建筑工  阅读(43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