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_1 OSI参考模型

一、术语

image

二、OSI模型的功能层次

       对于OSI模型,主机实现了第1 ~ 7层的全部,集线器实现了第1层,交换机实现了第1 ~ 2层,路由器实现了第1 ~ 3层。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是实现相邻节点之间比特(0或1)的传输。

  1. 需要定义电路接口的参数(如:形状、尺寸、引脚数等)。
  2. 需要定义传输信号的含义、电气特征(如:5V表示1,1V表示0,每比特电信号持续时间0.1ms),但是可能会受环境的影响导致接受到的数据错误。

2、链路层

       链路层的任务是确保相邻节点之间的链路逻辑上无差错。包含以下功能:

  1. 差错控制:检错 + 纠错;或检错 +丢弃 + 重传。
  2. 流量控制:协调两个节点的速率,可以控制两个节点之间发送帧的速度。

3、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是把“分组”从源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因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据传输,需要经过几个路由器才能达到目的。

  1. 路由选择:构造并维护路由表,决定分组到达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
  2. 分组转发:将分组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3. 拥塞控制:发现网络拥塞,并采取措施缓解拥堵。
  4. 网际互联:实现异构网络互联。
  5. 其他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连接建立与释放(建立虚电路)、可靠传输管理(当接收收到分组后需要返回分组确认消息)。数据链路层是以帧为单位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网络层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4、传输层

       传输层任务是实现端到端通信(即为实现进程到进程的通信,“端”指“端口”)。在数据的发送方,多个进程可以通过端口号去请求传输层的服务,我们把这个功能称为传输层的复用,在数据的接收方,传输层会通过端口号将收到的数据分派给对应的进程,我们把这个功能称为传输层的分用,传输层和传输层之间会以报文段为单位传输数据,报文段可能会被拆分成多个分组,网络层再把这些分组发送给目的节点,最后由目的节点的网络层将这些分组拼凑成完整的报文段交给传输层。

  1.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多个高层实体复用一条底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
  2. 其他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连接建立与释放、可靠传输管理。

5、会话层

       会话层任务是管理进程间会话,主要功能是会话管理(采用检查点机制,当通信失效时从检查点继续恢复通信)。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

6、表示层

       解决不同主机上信息表示不一致的问题,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转换(如编码转换、压缩/解压、加密/解密)。

7、应用层

       实现特定的网络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直接面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功能。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典型应用层服务:FTP文件传输,SMTP电子邮件,HTTP万维网。

8、

       1-3层是通信子网,5-7层是资源子网

三、总结

image
       层次越高,数据传输单位越大,将大的数据拆分成小的数据叫作数据的分段,将小的数据组合成大的数据叫做数据的重装。在OSI模型中上层会使用下层的功能。
image

posted @ 2024-07-24 15:34  薛定谔的AC  阅读(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