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经济学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已置于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

人类面临着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无一不是为了适应这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

 

 

一.经济学的视角看真实的世界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1.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仅靠关爱是不够的,必须发展起市场交易才能够互相帮助,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够公平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哪怕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

    

    2.战俘营中的价格与价格波动

    有交易就有价格,有价格就有价格波动。

 

    3.战俘营里的货币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

    有了货币,就有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4.战俘营里的通胀和通缩

    只要有货币,就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

 

  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都起作用。

 

  马粪争夺案

    人们谈到公平和效率,总会说要么是公平优先,要么是效率优先,二者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一点儿马粪判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会对后代产生怎样的影响。

 

    1.公平背后是效率考量

    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猎心起,不能顺手牵羊,这是一种普世的公正观。但在这种公正观背后,却是效率的考量 -- 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月时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哪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一个人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把比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天平两边去比对。而经济学要教给大家的是,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也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1.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

 

  区分愿望和结果

    1.美好的愿望不一定有美好结果

 

    2.坏人干坏事的影响其实有限

 

    3.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最低工资制度

      同工同酬制度

    

    4.政府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处于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害的后果。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通的地方在于,它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

 

 

二.人性观 -- 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1.万物存活看条件,和理性与否无关

      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人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存活条件(达尔文进化论)。有也就是说,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能够存活下来,而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发生怎样的改变。

 

    2.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人是自私的,“每一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的福利,他只需关心自己,追求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但是在他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1.人性自私,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2.人的爱心有限,随着距离拉远而减弱

 

    3.仅靠爱心不够,陌生人互相需要市场协调

      每个人的爱心极为有限,而他们又时刻需要别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铅笔的故事

    

    1.市场力量造就铅笔神话

    生产铅笔涉及成千上万人的一代一代努力。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掌握了制造一支铅笔的全部知识,每一个参与生产铅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一支铅笔的产生,每个人只是做他自己手头的事情。虽然一支铅笔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积聚着一代一代人的知识,但是购买一只铅笔所要支付的代价却微乎其微。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那个让成千上万陌生人互相协作的平台。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1.慈善难见成效的原因

     1.缺乏反馈机制

      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二扶贫行善没有。

    2.委托代理问题

      许多负责行善的人,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3.所托非人问题

      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如果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养懒汉效应

    

    而商业行为,由于市场机制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

 

 

三.区别对待

  

  稀缺

    

    1.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

    经济学建立在“稀缺”这个基础上。稀缺并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基本事实。稀缺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

    稀缺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仅指矿产,森林等有形资产的匮乏,还指空气,美貌,天资等无形资产的不足。

 

    2.稀缺的原因

    1.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2.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和升级。

    

  选择和歧视

     资源总是稀缺的,人们在利用有限资源时,就不得不对资源的用途进行选择;而每当要做选择时,都必须采取某种选择的标准;一旦确定了选择标准,就意味着存在区别对待,而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1.歧视不可避免

    稀缺,选择,区别对待和歧视这四个概念,其实是一体的,只要有一个就意味着同时有其他三个。

    只要稀缺不可避免,选择就不可避免,区别对待就不可避免,其实也就不可避免。

 

    2.歧视与逆向歧视

    为了照顾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又不包括某些人群,也算一种歧视。    

    为了消除歧视,却产生了新的歧视,称之为逆向歧视。

 

    3.歧视不是问题,如何歧视才是问题

    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既然不可避免,那么谁进行了歧视,谁就承担歧视的后果。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歧视,而是应该如何歧视。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一般人认为,歧视别人就是欺负别人,被歧视就是被欺负,歧视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单向行为。其实并不是,它是一种双向行为。

 

    1.歧视的起源  

    第一是偏好;

    第二是信息不对称。

    人们经常以偏概全,有时是不得已,因为信息费用很高。以偏概全做判断肯定会发生错误,但是需要跟为了获取信息付出的成本做比较。有时候歧视是成本最低的。

 

    2.对人歧视越多,自己代价越大

    当我们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时,就会纵容自己歧视的习惯;当我们要付出很高代价时,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

 

    3.市场竞争让人心胸宽广

    越是在繁华的地方,越不会歧视,因为歧视的代价很大。

    在私营企业里,竞争压力较大,雇主如果以貌取人,就得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他们会更看重雇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

    可以使用歧视的概念来分析更为复杂的现象。比如,歧视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合理的歧视被禁止会有什么后果。

 

    1.东南亚华人的歧视故事

    他们把人分成七等,做生意的时候,针对不同等级有不一样的条款,贷款收取的利息也不一样。

    在当地,华人没有政府关系,也不懂当地法律,正式的司法系统很难保护他们,就只能用这种距离的计算进行自我保护。

 

    2.歧视行为的效率含义

    这种方式不仅不会减少当地华人做生意的收益,反而能够增加。因为同村的人,同族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道德约束,有自己的关系和声誉,这些可以成为生意信用的保障。

    可见,歧视有时候是有建设性的。

 

    3.禁止合理的歧视

     2008年次贷危机

 

    在现实中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也是有效率的。如果强制改变歧视,可能会适得其反。

 

 

 

 

 

 

    

posted @ 2021-09-06 07:07  Ruby_Lu  阅读(94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