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点滴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博客园  :: 首页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冯仑:掂量关系成本

Posted on 2008-07-28 10:21  Ady Lee  阅读(55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中国人爱讲关系、好争面子,面子的核心运作模式中有三个角色很重要,见证人、施与者及接受者。
      面子下面掩盖的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人情互动,即施与和回报,面子须和人情配合在一起,才能如鱼得水。面子是熟人之间的通行证,既是一种担保,也是一个利益交换的手段。有了面子,人们之间的人情就可以储存和转换。
    中国人把人的关系分成了三种。一种叫家人关系,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家人关系里对利益保护没有条件,而且不讲回报。家人关系不好的时候,当然会有沮丧、焦虑、愤怒和敌意,但更多的是忍耐,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第二层关
系是熟人关系,比如同学、邻居、同事和同村乡亲。熟人关系对人情的回报有一些期待,会通融但也有条件。第三层关系则是中国文化中最少涉及的生人关系。公事公办是生人关系的特点。生人之间往往不给任何照顾,只讲利害,对回报要求最高。人情面子的这三层关系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产生许多微妙的玄机。家人关系超越制度、超越规则,面子最大、人情至上;熟人关系有选择、有条件,有时好用,有时不好用;生人关系人情最少,面子最少,规则最多。
    熟人的成本
    我们常常讲的人情面子,主要是指在熟人之间的关系运作。一些民营企业的领导总有一个感觉:熟人多了好办事,要用熟人,用熟人可靠。我算了一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熟人实际上也不是都能赚钱的事,用熟人不一定就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另外,熟人通常不会给你个人带来很大利益,相反,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成本上的过度支出,收入是递减的。
    举个例子,你开车闯红灯了,被警察拦住,你一看那警察恰好是位熟人,他对你说:“大哥,你怎么在这儿?”你说:“对不起,刚才没看见红灯,打了一个盹儿。”对方说:“没事儿,过去吧。”这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觉得有面子。为什么?别人闯红灯会被警察拦住,受处罚,而这个警察当着别人的面管你叫大哥,按照我们刚才讲的人际关系模型,在第三者面前管你叫大哥,是给你面子。你又有了面子,又省去了一笔罚款,你今天就很开心。然后你说:“兄弟,改天一块儿吃个饭。”他说:“行。”
    第二次路过这儿,不是闯红灯,而是拐错弯了,一看又是这哥们儿,这回不道歉了,你说:“又是您当班啊?”对方问:“最近买卖不错,要请客啊。”你说:“行啊,改日喝酒。”又省了一笔钱,面子大了去了。但因为觉得麻烦了人家两次,都被拦住又放了,你会找理由请他吃饭,还这个人情。跟警察哥们儿一吃一喝一高兴,花费少不了一两百元。警察这会儿觉得很有面子,因为你请他喝酒,而中国人喝酒时要敬酒、要吹捧,他的感觉肯定好得不得了。两个人的关系于是由一般熟人变成亲密熟人,甚至是家人那种,更有面子了。于是,吃完了以后,你多问了一句:“最近弟妹忙什么呢?”警察说:“你这弟妹不争气,一天在家没啥事儿,找工作特别难。要不上你那儿找个活儿干,能开点钱开点钱,别让她在家待着。”你说:“没问题,哥们儿的事嘛。”因为你不答应是不给他面子,答应了就是给他面子。于是他又敬你一杯,然后散了。过两天,警察媳妇儿来上班,怎么开工资呢?按照当下的标准,工资不可能太低。这工资月月都得开,每月至少1000元。还要买保险,加上其他开支,差不多2000元钱,每个月都得给。
    上班3个月之后,警察兄弟打电话来了,说:“大哥,您那公司咋管的,这么乱。媳妇回来见天跟我闹,您好好管管您手下,不能老欺负我媳妇,她不就是没上大学嘛,没上大学也是人。”第二天,你被迫变着法儿让下属都知道她老
公跟你是哥们儿。而这时,你可能已经不开车,也不可能违章了。同时,你也对这位警察媳妇不耐烦了,对警察说:“弟妹在这儿不舒服,干脆让她回家吧。这样吧,她不用上班,我每月给她开一千两百元,一年给她发两万四千元。这就是中国人的搏弈,你花了钱,一年搭进去两三万元,还不好意思停这工资,最后钱花出去了,又得罪了哥们儿。
    如果当初警察一上来敬礼说罚款的时候,你乖乖给,任他扣分,你就会责备自己不留神,并开始小心驾驶。回家后,媳妇问你为什么不高兴,你告诉她今天开车闯红灯被罚了,老婆就会骂你说:“你牛什么.你跟警察又不是哥们儿,赚的这点钱还不够被罚的。”你会说:“行了,别说了。以后我小心就是了。”从此,你就变成好公民,尽量不再违规、不被罚款。
    很多事实证明,熟人关系是超越制度而且破坏制度的。
    熟人关系是有选择地超越规则,熟人之间有亲疏、分利害;亲密的、利害大的关系,超越制度就多一点;疏远的、一般关系,超越就少一点。熟人越多的地方,越没法遵守制度,结果只能由习惯和传统文化来支配。我因此意识到这几乎成为一个规律:熟人多的公司,执行力度就不好。所以,我们万通公司很早就提出生人原则,建立生人文化,另外,还提出了担保制度;也就是说,公司不主张用熟人,都用生人,从那以后,公司内部的制度执行情况比原来好很多。
忠诚的成本
    民营企业本能地喜欢用忠诚的人,强调人和人的忠诚关系,并在熟人中把一部分关系发展成为忠诚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早期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制度、规范没有保障,只能通过人来获取保障,只能通过人来获取基本保障。人和人这时候的保障,最高的目标是结成相互忠诚的关系,特别是员工对于老板的忠诚关系,以此来应对制度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的不公平性,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和我们讲的竞争力。特别有意思的是,西方的民营企业不太讲究忠诚,他们强调所有员工对公司忠诚,而不是强调少数人对公司老板忠诚。
    中国民营企业强调的忠诚并不是对所有员工而言的,而是在所有员工里分出小圈子,然后小圈子里的人变成对自己私人忠诚甚至变成家里人,而把多数人变成生人,让他们讲规则。西方则强调大家对企业的归属和忠诚,而不是对企业老板的忠诚,因为他们的法律健全,老板没有不安全感。这和中国不一样,老板有时候强调个别人对他的忠诚,是因为
个人没有安全感,需要少数人忠诚地帮助他做一些事情。换句话说,中国民营企业重视忠诚问题.是出于不得已的,但是,这种忠诚关系往往被一些老板过分使用,以至于公司内部少数人结成特殊关系。
    这种特殊关系,对公司经营到底是利还是弊呢?我认为短期有利,长期来看不利。不按照制度办,越忠诚的人越容易超越制度,最后,会使组织内部发生混乱,组织成本不断地上升。另外,从中国民间文化上来看,要想让人忠诚,你付出的成本也很大。到底怎样才算忠诚?很多事往往与老板的想法背道而驰。
    正常情况下,忠诚到底会有多大的成本?一个忠诚的员工,他和公司领导的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第一,要求特殊回报的关系.因为忠诚一定要有回报。按照中国的人际关系模式,一旦变成熟人,熟人又变成亲密的人、变成家人,他既可以不要回报,表现为无限牺牲,也可能无限地要求回报。他可能会在心里嘀咕:我跟大哥这么多年,大哥就得管我的事,老婆孩子都得管。当你要给他更多回报的时候,制度不允许,你就得在制度以外处理。于是,这个人会产生凌驾于制度之上的优越感。他忠诚了,其余99%的人就都不忠诚,组织就开始分裂。
    第二,如果他跟随你几十年,预期特别高,最后发现有落差。于是就会生怨。这种怨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积在心里不说,另一种是经常说,说出来以后也可能被别人利用,于是当你的对手  要加害于你的时候,就会从这些人身上打开缺口。你为什么要用可靠的人?往往是因为要做一些在企业或机构内部不便公开的事情,在企业或机构内部属于保密的事情,而他掌握这些秘密。他离开的时候,因为怨,他可以拿这个事情来要挟你。所以,江湖上历来有一句话:最可靠的也是最危险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哥”,都是被身边最可靠的人弄死的。包括傅筱庵被厨师砍死、张啸林被保镖枪杀,中国历史上无数江湖故事都是这样,因为时间太长,厨师、保镖总要求特殊回报,主人有时候没做好或疏忽了,他们就把怨恨埋在心里。
    所以,一家民营企业的进步,应该有一个标志,即老板身边直接对他忠诚的人在减少,遵守制度的人在增加,公司的规范和透明度在增加。反之,不断拉拢身边忠诚的人去做见不得人的事,同时瞒住其他员工,令其他员工变得不忠诚,公司内部就会越来越危险。因为,总会有人打听到不规范的事并出去举报,你要是用忠诚的人排除他,结果更多的人会生怨,最后公司就垮了。我觉得,一家民营企业进步的最终标志之一,就是老板消灭身边最后一个对他个人忠诚的人,让所有员工去忠诚于体制,忠诚于公司的制度。好的公司没有秘密,唯一保险的办法就是按规则办、按法律规章办,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