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调优实践

JVM调优是一个非常依赖实践的工作,本文就是在某些场景下对JVM调优方法的整理。

CPU占用高

CPU占用高是我们在线上会遇到的场景。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定位消耗CPU资源的代码。

我们以下面的代码为例,介绍怎么定位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ublic class InfiniteLoo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ong i = 0;
while (true) {
i++;
}
}
});
thread.start();
}
}

这段代码就是一个简单的死循环。

执行程序后,执行top命令:

top-cpu

通过top命令,我们发现PID为10995的Java进程占用CPU高达99.9%

下一步如何定位到具体线程?

执行以下命令显示线程列表:

1
ps -mp pid -o THREAD,tid,time

ps-thread

找到了占用CPU最高的线程11005,占用CPU时间为02:23

然后通过以下命令将找到的线程ID转换为16进制格式:

printf "%x\n" tid

printf_%x

最后通过以下命令打印线程的堆栈信息:

jstack pid | grep tid -A 30

jstack_pid

通过线程堆栈信息,我们可以定位到是InfiniteLoop中的run方法。

Full GC频繁

在线上环境,频繁的执行Full GC会导致程序经常发生停顿,从而导致接口的响应时间变长,这时就需要对JVM的状态进行监控,确定Full GC发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在启动程序的时候可以加上GC日志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 -XX:+PrintGC:输出GC日志
  • -XX:+PrintGCDetails:输出GC的详细日志
  • -XX:+PrintGCTimeStamps:输出GC的时间戳(以基准时间的形式)
  • -XX:+PrintGCDateStamps:输出GC的时间戳(以日期的形式,如2018-08-29T19:22:48.741-0800
  • -XX:+PrintHeapAtGC:在进行GC的前后打印出堆的信息
  • -Xloggc:gc.log:日志文件的输出路径

现在通过程序来模拟Full GC频繁发生的情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lass Object1 {
int size = (10 * 1024 * 1024) / 4;
int[] nums = new int[size];
public Object1() {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nums[i] = i;
}
}

}

class Object2 {
int size = (1 * 1024 * 1024) / 4;
int[] nums = new int[size];
public Object2() {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nums[i] = i;
}
}
}

public class HeapOO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Object1 object1 = new Object1();
while (true) {
Object2 object2 = new Object2();
Thread.sleep(100);
}
}
}

我们知道Java堆被划分为新生代老年代。默认比例为1:2(可以通过-XX:NewRatio设定)。

新生代又分为EdenFrom SurvivorTo Survivor。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使JVM能够更好地管理堆内存中的对象,包括内存的分派以及回收。默认比例为Eden:From:To = 8:1:1(可以通过参数-XX:SurvivorRatio来设定,-XX:SurvivorRatio=8表示Eden与一个Survivor空间比例为8:1

一般新建的对象会分配到Eden区。这些对象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如果仍然存活,将会被移到Survivor区。在Survivor每熬过一轮Minor GC年龄就增加1

当年龄达到一定程度是(年龄阈值,默认为15,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就会被移动到老年代。

fromto之间会经常互换角色,from变成toto变成from。每次GC时,把Eden存活的对象和From Survivor中存活且没超过年龄阈值的对象复制到To Survivor中,From Survivor清空,变成To Survivor

GC分为两种:

  • Minor GC是发生在新生代中的垃圾收集动作,所采用的是复制算法,所采用的是复制算法,因为Minor GC比较频繁,因此一般回收速度较快。
  • Full GC是发生在老年代的垃圾收集动作,所采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速度比Minor GC慢10倍以上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比如很长的字符串以及数组。通过设置-XX:PretenureSizeThreshold,令大于这个值的对象直接在老年代分配。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在Eden和两个Survivor之间发生大量的内存复制。

什么时候发生Minor GC?什么时候发生Full GC

  • 当新生代Eden区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
  • 老年代空间不足时发起一次Full GC

我们以下面的命令来执行程序:

1
java -Xms30m -Xmx30m -Xmn2m -XX:SurvivorRatio=8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dump/dump.hprof dump.HeapOOM

以下是对上面JVM参数的说明:

  • -Xms:堆初始大小
  • -Xmx:堆最大值
  • -Xmn:新生代大小(老年代大小=堆大小-新生代大小)
  •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发生内存溢出时生成heapdump文件
  • -XX:HeapDumpPath:指定heapdump文件

我们之所以将新生代的大小设为2m,是因为这样新建的Object2对象就无法在新生代上分配,从而直接进入老年代,当老年代空间占满后就会触发Full GC。

程序执行之后,我们从GC日志中看到频繁发生Full GC,于是我们开始定位Full GC发生的原因。

gc_log

以下面的两段GC日志,来看一下GC日志的含义:

1
2
3
1.840: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573K->432K(1536K)] 28221K->28088K(30208K), 0.0014619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1.842: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432K->400K(1536K)] 28088K->28056K(30208K), 0.0005985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1.843: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400K->0K(1536K)] [ParOldGen: 27656K->10558K(28672K)] 28056K->10558K(30208K), [Metaspace: 2657K->2657K(1056768K)], 0.0038527 secs] [Times: user=0.01 sys=0.00, real=0.01 secs]

最前面的数字1.840:1.842:1.843:代表了GC发生的时间,这个数字的含义是从Java虚拟机启动以来经过的秒数

GC日志开头的[GC[Full GC说明了这次垃圾收集的停顿类型,而不是用来区分新生代GC还是老年代GC的。如果有”Full GC”,说明这次GC是发生了Stop-The-World的。

接下来的[PSYoungGen[ParOldGen[Metaspace表示GC发生的区域。这里显示的区域名称与使用的GC收集器是密切相关的,例如上面的PSYoungGen表示采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ParOldGen表示采用Parallel Old收集器。如果使用Serial收集器显示[DefNew,如果使用ParNew收集器显示[ParNew

后面方括号内部的400K->0K(1536K)含义是”GC前该内存区域已经使用容量->GC后该内存区域已使用容量(该内存区域总容量)”。而在方括号之外的28056K->10558K(30208K)表示”GC前Java堆已使用容量->GC后Java堆已使用容量(Java堆总容量)”。

再往后的0.0038527 secs表示该内存区域GC所占用的时间,单位是秒。有的收集器会给出更具体的时间数据,如[Times: user=0.01 sys=0.00, real=0.01 secs],这里面的usersysreal与Linux的time命令所输出的时间含义一致,分别代表用户态消耗的CPU时间、内核态消耗的CPU时间和操作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墙钟时间(Wall Clock Time)。CPU时间与墙钟时间的区别是,墙钟时间包括各种非运算的等待耗时,例如等待磁盘IO、等待线程阻塞,而CPU时间不包括这些耗时,但当系统有多CPU或者多核的话,多线程操作会叠加这些CPU时间,所以读者看到user或sys时间超过real时间是完全正常的。

下面开始定位问题。

首先执行jps命令定位程序的进程号。

然后执行jstat命令监视Java堆的状况.

1
jstat -gc 11172 1000

其中11172是进程号,1000表示每隔1000毫秒打印一次日志

jstat_g

  • S0CS1C(Survivor0、Survivor1):两个Survivor区的大小
  • S0US1U(Survivor0、Survivor1):两个Survivor区的使用大小
  • EC(Eden):Eden区的大小
  • EU(Eden):Eden区的使用大小
  • OC(Old):老年代大小
  • OU(Old):老年代使用大小
  • MC:元数据区大小
  • MU:元数据区使用大小
  • CCSC:压缩类空间大小
  • CCSU:压缩类空间使用大小
  • YGC(Young GC):年轻代垃圾回收次数
  • YGCT(Young GC Time):年轻代垃圾回收总耗时(秒)
  • FGC(Full GC):老年代垃圾回收次数
  • FGCT(Full GC Time):老年代垃圾回收总耗时(秒)
  • GCT(GC Time):所有GC总耗时(秒)

可以看到,程序在不断发生Full GC。

执行jmap把当前的堆dump下来:

1
jmap -dump:live,format=b,file=dump.hprof 11172

其中11172是进程ID

然后将dump.hprof文件使用VisualVM来打开

dump_hprof

我们可以看到,int[]对象占用的空间最大,其中int[]#1的GC Root指向了dump.Object1对象,无法被回收,这样一个大对象占用了老年代空间,因此导致了频繁发生Full GC。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路:

  • 一般情况下原因都是代码问题,导致某个大对象没有及时释放,在多次GC之后进入老年代空间。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定位到占用大量空间的对象,优化其中的代码,及时释放大对象,腾空老年代空间
  • 增加新生代的大小,让对象都在新生代分配与释放,从而不进入老年代空间。这样就会大大减少Full GC的发生
posted on 2020-12-09 17:15  adolfmc  阅读(53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