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设计模式——享元模式
一、什么是享元模式
说到享元模式,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池技术了,String常量池、数据库连接池、缓冲池等等都是享元模式的应用,所以说享元模式是池技术的重要实现方式。
比如我们每次创建字符串对象时,都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的话,内存开销会很大,所以如果第一次创建了字符串对象“adam“,下次再创建相同的字符串”adam“时,只是把它的引用指向”adam“,这样就实现了”adam“字符串再内存中的共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络联机下棋的时候,一台服务器连接了多个客户端(玩家),如果我们每个棋子都要创建对象,那一盘棋可能就有上百个对象产生,玩家多点的话,因为内存空间有限,一台服务器就难以支持了,所以这里要使用享元模式,将棋子对象减少到几个实例。下面给出享元模式的定义。
享元模式(Flyweight),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UML结构图如下:
其中,Flyweight是抽象享元角色。它是产品的抽象类,同时定义出对象的外部状态和内部状态(外部状态及内部状态相关内容见后方)的接口或实现;ConcreteFlyweight是具体享元角色,是具体的产品类,实现抽象角色定义的业务;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是不可共享的享元角色,一般不会出现在享元工厂中;FlyweightFactory是享元工厂,它用于构造一个池容器,同时提供从池中获得对象的方法。
1. Flyweight抽象类
所有具体享元类的超类或接口,通过这个接口,Flyweight可以接受并作用于外部状态。
1 public abstract class Flyweight { 2 3 //内部状态 4 public String intrinsic; 5 //外部状态 6 protected final String extrinsic; 7 8 //要求享元角色必须接受外部状态 9 public Flyweight(String extrinsic) { 10 this.extrinsic = extrinsic; 11 } 12 13 //定义业务操作 14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e(int extrinsic); 15 16 public String getIntrinsic() { 17 return intrinsic; 18 } 19 20 public void setIntrinsic(String intrinsic) { 21 this.intrinsic = intrinsic; 22 } 23 24 }
2. ConcreteFlyweight类
继承Flyweight超类或实现Flyweight接口,并为其内部状态增加存储空间。
1 public class ConcreteFlyweight extends Flyweight { 2 3 //接受外部状态 4 public ConcreteFlyweight(String extrinsic) { 5 super(extrinsic); 6 } 7 8 //根据外部状态进行逻辑处理 9 @Override 10 public void operate(int extrinsic) { 11 System.out.println("具体Flyweight:" + extrinsic); 12 } 13 14 }
3.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类
指那些不需要共享的Flyweight子类。
1 public class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extends Flyweight { 2 3 public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String extrinsic) { 4 super(extrinsic); 5 } 6 7 @Override 8 public void operate(int extrinsic) { 9 System.out.println("不共享的具体Flyweight:" + extrinsic); 10 } 11 12 }
4. FlyweightFactory类
一个享元工厂,用来创建并管理Flyweight对象,主要是用来确保合理地共享Flyweight,当用户请求一个Flyweight时,FlyweightFactory对象提供一个已创建的实例或创建一个实例。
1 public class FlyweightFactory { 2 3 //定义一个池容器 4 private static HashMap<String, Flyweight> pool = new HashMap<>(); 5 6 //享元工厂 7 public static Flyweight getFlyweight(String extrinsic) { 8 Flyweight flyweight = null; 9 10 if(pool.containsKey(extrinsic)) { //池中有该对象 11 flyweight = pool.get(extrinsic); 12 System.out.print("已有 " + extrinsic + " 直接从池中取---->"); 13 } else { 14 //根据外部状态创建享元对象 15 flyweight = new ConcreteFlyweight(extrinsic); 16 //放入池中 17 pool.put(extrinsic, flyweight); 18 System.out.print("创建 " + extrinsic + " 并从池中取出---->"); 19 } 20 21 return flyweight; 22 } 23 }
5. Client客户端
1 public class Clien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int extrinsic = 22; 5 6 Flyweight flyweightX = FlyweightFactory.getFlyweight("X"); 7 flyweightX.operate(++ extrinsic); 8 9 Flyweight flyweightY = FlyweightFactory.getFlyweight("Y"); 10 flyweightY.operate(++ extrinsic); 11 12 Flyweight flyweightZ = FlyweightFactory.getFlyweight("Z"); 13 flyweightZ.operate(++ extrinsic); 14 15 Flyweight flyweightReX = FlyweightFactory.getFlyweight("X"); 16 flyweightReX.operate(++ extrinsic); 17 18 Flyweight unsharedFlyweight = new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X"); 19 unsharedFlyweight.operate(++ extrinsic); 20 } 21 22 }
运行结果如下:
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第一次创建X、Y、Z时,都是先创建再从池中取出,而第二次创建X时,因为池中已经存在了,所以直接从池中取出,这就是享元模式。
二、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
上面享元模式的定义为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细粒度和共享对象。我们知道分配太多的对象到应用程序中将有损程序的性能,同时还容易造成内存溢出,要避免这种情况,用到的就是共享技术,这里就需要提到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了。
因为要求细粒度对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使对象数量多且性质相近,此时我们就将这些对象的信息分为两个部分: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
内部状态指对象共享出来的信息,存储在享元对象内部并且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外部状态指对象得以依赖的一个标记,是随环境改变而改变的、不可共享的状态。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棋牌类游戏大家都有玩过吧,比如说说围棋和跳棋,它们都有大量的棋子对象,围棋和五子棋只有黑白两色,跳棋颜色略多一点,但也是不太变化的,所以棋子颜色就是棋子的内部状态;而各个棋子之间的差别就是位置的不同,我们落子嘛,落子颜色是定的,但位置是变化的,所以方位坐标就是棋子的外部状态。
那么为什么这里要用享元模式呢?可以想象一下,上面提到的棋类游戏的例子,比如围棋,理论上有361个空位可以放棋子,常规情况下每盘棋都有可能有两三百个棋子对象产生,因为内存空间有限,一台服务器很难支持更多的玩家玩围棋游戏,如果用享元模式来处理棋子,那么棋子对象就可以减少到只有两个实例,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对象的开销问题。
三、享元模式的应用
1. 何时使用
- 系统中有大量对象时
- 这些对象消耗大量内存时
- 这些对象的状态大部分可以外部化时
2. 方法
- 用唯一标识码判断,如果在内存中有,则返回这个唯一标识码所标识的对象,用HashMap/HashTable存储
3. 优点
- 大大减少了对象的创建,降低了程序内存的占用,提高效率
4. 缺点
- 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需要分离出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而外部状态具有固化特性,不应该随着内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5. 使用场景
- 系统中存在大量相似对象
- 需要缓冲池的场景
6. 应用实例
- String常量池
- 数据库连接池
7. 注意事项
- 注意划分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否则可能会引起线程安全问题
- 这些类必须有一个工厂类加以控制
四、享元模式的实现
应用实例的话,其实上面的模板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类似于String常量池,没有的对象创建后存在池中,若池中存在该对象则直接从池中取出。
为了更好的理解享元模式,这里再举一个实例,比如接了我一个小型的外包项目,是做一个产品展示网站,后来他的朋友们也希望做这样的网站,但要求都有些不同,我们当然不能直接复制粘贴再来一份,有任希望是新闻发布形式的,有人希望是博客形式的等等,而且因为经费原因不能每个网站租用一个空间。
其实这里他们需要的网站结构相似度很高,而且都不是高访问量网站,如果分成多个虚拟空间来处理,相当于一个相同网站的实例对象很多,这是造成服务器的大量资源浪费。如果整合到一个网站中,共享其相关的代码和数据,那么对于硬盘、内存、CPU、数据库空间等服务器资源都可以达成共享,减少服务器资源;而对于代码,由于是一份实例,维护和扩展都更加容易。
那么此时就可以用到享元模式了。UML图如下:
1. 网站抽象类
1 public abstract class WebSite { 2 3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 4 5 }
2. 具体网站类
1 public class ConcreteWebSite extends WebSite { 2 3 private String name = ""; 4 5 public ConcreteWebSite(String name) { 6 this.name = name; 7 } 8 9 @Override 10 public void use() { 11 System.out.println("网站分类:" + name); 12 } 13 14 }
3. 网络工厂类
这里使用HashMap来作为池,通过put和get方法实现加入池与从池中取的操作。
1 public class WebSiteFactory { 2 3 private HashMap<String, ConcreteWebSite> pool = new HashMap<>(); 4 5 //获得网站分类 6 public WebSite getWebSiteCategory(String key) { 7 if(!pool.containsKey(key)) { 8 pool.put(key, new ConcreteWebSite(key)); 9 } 10 11 return (WebSite)pool.get(key); 12 } 13 14 //获得网站分类总数 15 public int getWebSiteCount() { 16 return pool.size(); 17 } 18 19 }
4. Client客户端
这里测试用例给了两种网站,原先我们需要做三个产品展示和三个博客的网站,也即需要六个网站类的实例,但其实它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代码,可以利用用户ID号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具体数据和模板可以不同,但代码核心和数据库却是共享的。
1 public class Clien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WebSiteFactory factory = new WebSiteFactory(); 5 6 WebSite fx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产品展示"); 7 fx.use(); 8 9 WebSite fy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产品展示"); 10 fy.use(); 11 12 WebSite fz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产品展示"); 13 fz.use(); 14 15 WebSite fa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16 fa.use(); 17 18 WebSite fb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19 fb.use(); 20 21 WebSite fc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22 fc.use(); 23 24 System.out.println("网站分类总数为:" + factory.getWebSiteCount()); 25 } 26 27 }
运行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做了6个网站,但网站分类只有2个。这样基本算是实现了享元模式的共享对象的目的,但想想上面提到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这里实际上没有体现对象间的不同,只体现了它们的共享部分。
5. 用户类
所以我们再加一个用户类,作为网站类的外部状态,并在use()方法中传递用户对象,UML如下:
下面添加一个User类。
1 public class User { 2 3 private String name; 4 5 public User(String name) { 6 this.name = name; 7 } 8 9 public String getName() { 10 return name; 11 } 12 13 }
然后再对use()方法进行修改,添加参数,以抽象类为例: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User user);
而客户端中只需对每一个网站添加一个用户即可,如: fx.use(new User("adam"));
(具体内容可参考源码,源码地址见最下方)
运行结果如下:
这样就可以协调内部与外部状态,哪怕接手了上千个网站的需求,只要要求相同或类似,实际开发代码也就是分类的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