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我是如何学习和工作的(2) - 番茄工作法(2)

2019-05-14 02:00  叶伟民  阅读(1732)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

自从我发表了<我是如何学习和工作的(1) - 番茄工作法(1)>之后, 不知不觉已经4个月过去了.

在这4个月时间里, 不少朋友说这个方法很赞, 但是也有不少人质疑. 质疑来自两方面:

  1. 有多少人在用番茄工作法?
  2. 番茄工作法这个理论是什么?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无数人!
让我们回到我们的学生生涯, 在长达十几年的学生生涯里面, 我们不断的重复以下操作:

  1. 上40分钟课. 
  2. 课间休息10分钟. 
  3. 每节课专注一样东西, 比如这40分钟课是上数学, 那就整堂课都在学数学, 不会去学语文.

这三点不就是番茄工作法吗? 只不过在现在流行的番茄工作法里, 是每25分钟专注做一件事情, 然后休息5分钟. 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而已. 本质是一样的啊.

See! 清晰了吧! 你顿时发现不但有无数人在使用番茄工作法, 而且自己也用了番茄工作法十几年!

说到这里, 顿时有人反驳了. 觉得自己用了番茄工作法十几年也没怎么见效有用啊. 这个问题问得十分好! 问到了本质了!
本质就是你是被强迫使用番茄工作法还是你主动去使用番茄工作法?
读书的时候,

  1. 如果你是被学校被老师被整个环境强迫去学习去使用番茄工作法的, 学习成绩极大概率不会顶尖.
  2. 如果你是自己主动去学习, 去使用番茄工作法的, 学习成绩极大概率不会差到哪里去.

顿时又有人说, 博主你这不是在讲废话吗? 既然本质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主动去学就能学好, 那还需要什么方法嘛?
No! No! No!
让我们回到学生生涯, 有多少人在学生生涯有过肩周炎\颈椎病等办公室疾病的? 很少
但是为什么读了十几年书没有得肩周炎\颈椎病. 出来工作就得了呢?
就因为我们学生生涯里使用了番茄工作法啊! 每上40分钟课就休息10分钟啊. 出来工作之后没有使用番茄工作法, 基本就没有了中间休息这个说法了.

另外额外补充一下, 我们学生生涯里每个星期至少有两节体育课, 还经常放学了就去踢球, 出来工作之后有多少人的运动时间有学生生涯多?

还有人说, 读书是在被动的接收知识, 工作很多时候是主动的去创新, 充满了不确定性. 所以不适用番茄工作法.
我认为, 首先工作时候需要创新的时间并不多, 很多程序员日常工作其实是CRUD.
然后, 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 做创新工作时使用番茄工作法, 经常能够在番茄工作法那5分钟休息时间里恍然大悟, 走出死胡同, 避免钻牛角尖.
最后, 为什么很多程序员的日常工作就是CRUD, 但是还是经常觉得充满不确定性, 觉得不能控制和计划时间. 这就涉及到对时间的规划和管理能力了. 在欧洲的这几个月里, 我发现欧洲人干事十分慢, 有关注我朋友圈的朋友应该会看到很多事迹, 比如找一份工作通常要一个月才能走完四轮面试流程. 那么欧洲人节奏这么慢, 凭啥变成发达国家啊? 如果是靠侵略, 那么芬兰,瑞典,瑞士, 比利时, 挪威并没有侵略其他国家, 甚至还被其他国家侵略, 为啥还能出诺基亚宜家这种巨头, 还能变成发达国家?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欧洲人对时间的控制和计划能力很强! 特别是德国人. 所以节奏虽然慢, 但是从容不迫, 最终产出高啊.
所以说程序员工作其实是适用番茄工作法的, 觉得不适合的更多是因为对时间的控制和计划能力不强.

回答完大家的问题后, 我开始讲讲番茄工作法的理论基础.

番茄工作法的理论基础就是: 钟摆型管理.

再讲钟摆型管理之前, 我先说说放弃了学生生涯那十几年番茄工作法的小伙伴所属的方式: 直线型管理。

直线型管理:
大部分人毕业出来工作之后管理精力的方式是直线消耗型—就是一直工作,累到停为止,然后休息,一直到不累继续工作。这时,休息是一种“没法工作”的虚弱的表现,或者为了工作不得不做的事。听说原来李开复和人比赛晚回邮件 ,我们也常常比赛谁能熬夜,这是一种很糟糕的精力管理方式。

精力好比手机电池,直线型的管理是一直用到关机,然后充到能开机20%的电量又匆忙继续使用,常年保持在半电量的恐慌状态。这也是你的精力管理现状,你不断地喝咖啡、抽烟,相当于给这个手机加一个移动电源,但如果你不改这个习惯,你会发现电量总是不够用,人也永远缓不过来。
精力其实是一种节律性的东西,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钟摆一样,有自己的节奏和高低谷。高手从来不把精力电池用到没电,而是理解和配合这些节律,主动进行休息和补充。
注意, 精力和体力是两码事哦.


钟摆型管理:
采用钟摆型管理, 也就是我们在学生生涯里使用了十几年的番茄工作法, 是懂得掌握节奏,主动或被动休息。休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能的工作方式。《精力管理》的作者吉姆花了数百个小时观察顶尖网球选手的比赛,他发现顶级选手特别擅长用得分间隙恢复体力。他们通过改变呼吸方式、放松肩膀和手臂、大吼一声等方式来发泄紧张情绪。他们在得分间隙的 16-20 秒里,平均每分钟的心率可下降 20次。而他们对手的心率居高不下,一场比赛下来体能消耗要高20%,这些细小的差距,造成了顶尖选手和优秀选手的区别。

今天暂时先讲到这里, 欢迎大家问问题.
写到这里, 突然很想念在天堂里的老朋友 装配脑袋!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啊. 希望广大程序员使用番茄工作法, 再健康生活几十年.
广州.NET俱乐部会在这个话题上持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