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干啥的
1.避免重名(封装)
2.避免代码重复(继承)
3.将复杂的流程抽象地封装起来
4.模块化程度高,应对复杂编程问题
1)划分职责-要做的事情方法:函数
2)根据行使职责主体:区分不同的对象
3)一个对象实现多个职责:封装多个不同的方法
特征:
封装,继承,多态
类,对象(实例)
属性,行为(方法) 抽象成类
类实例化成对象
类命名: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中间无下划线连接
类是一个特殊的对象,也会被加载到内存,但只有一份
类属性,类方法; 实例属性,实例方法;静态方法
实例会优先查找实例属性,再找类属性。 类属性也可以继承
class Person:
count = 0 #__init__外的是类属性,类似static 这里用于记录这个类创建了几个实例(有几个人)
@classmethod
def f(cls): #类方法
print(cls.count) #cls. 可以调用类属性和类方法
@staticmethod
def run(): #静态方法
print("人在跑")#不需要使用类属性类方法也不需要使用实例属性和实例方法
def __init__(self, name): #实例方法
self.name = name #__init__里的是 实例属性
Person.count += 1 #用 类名. 访问类属性
x = Person('zhao')
Person.f() #类名调用
Person.run()或x.run() #均可
访问类属性/方法时不要用实例.
,应该用类.
,否则可能会出现新建了一个实例属性的问题
注意类属性是会继承的,但是有些毛病。如A,B(A),C(B)
, 如果只在A中定义类属性cnt
那么A.cnt+=1
是使A,B,C得cnt都加1,B.cnt+=1
是使B,C的cnt都加1.即后继加
封装
继承是不会创建父类的实例的,即不会调用父类的__init__
dir(a)
用于获得 类/对象 a中的 属性/方法
a.blabla=blabla
可以给对象添加属性(不建议!)
__name
私有属性或私有方法。本质被python处理成了_类名__name
,所以是伪私有
__init__(self,...)
方法,类实例化时的初始化函数,构建类时()
内的东西即init中传参。属性可在这里定义
__del__(self)
方法,类被回收时调用. 如程序结束或使用del classname
__str__(self)
方法,类被print时显示什么。必须返回字符串。默认返回类名+地址
__new__(cls)
方法,构建类时先调用new分配空间再init。默认调用super().__new__(cls)
__mro__
属性,类被调用方法的查找顺序。如多继承时C(A,B)
先看C再看A再看B再看object
继承
class 子类(父类):
或称作派生类(基类)
class 子类(父类1,父类2,...):
多继承,避免又重复方法。
联系__mro__
思考上面多继承的重复方法问题,和继承时的方法重写
python3会自动在最靠后的位置继承object类,内有一些类的基本属性和方法(新式类)
而python2中默认没有继承object类(经典类)
所以为了兼容,用class A(object)
,而class B(A)
没必要再加object(爷爷边没有用)
多态
用相同方法名即可重写方法
在新方法内用super().方法
可以调用直接父类的方法(不能是父实例),可用于原方法的扩展
单例
使用模块
或修改__new__(cls)
,增加类属性instance,存储None或对象地址,在new里加if语句判断该变量是否为None
这样每一次调用cls()
返回的地址相同,称单例
如果要避免每次初始化,__init__
同理设置类属性flag即可
如果要实现回收, __del__
里恢复init的flag和new的instance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