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连模型和 TCP 协议

Author: ACatSmiling

Since: 2024-07-23

网络互联模型

为了更好的促进互联网络的研究和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在 1985 年制定了网络互联模型,即 OSI 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

OSI 参考模型具有 7 层结构,实际应用时,多使用TCP/IP 协议,在高校研究中,则多采用 5 层结构。三者关系如下:

image-20221110215338352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可以当作就是网线。(一层设备)

交换机记录的有 MAC 地址,工作一般是两层: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二层设备)

路由器记录的有目标 IP,工作是三层: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三层设备)

网络请求过程

客户端发送数据时,从应用层到物理层,层层包装,传递给服务器后,服务器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层层解包,最终拿到数据。服务器返回数据给客户端时,遵循相同过程。同时,客户端的包装和服务器的解包,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image-20221110220525799 image-20230129102048719

不同层的数据,对应不同的专业术语名称,也对应不同的网络协议。

TCP 协议

TCP 的几个要点: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连接控制。

数据格式

image-20230202161252896
  • 数据偏移 (Data Offset)

    • 占 4 位,取值范围是 0x0101 ~ 0x1111。
    • 乘以 4,才是实际的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
    • 首部长度 = 固定首部 + 可变部分,范围是 20 ~ 60 字节。
      • 首部长度最小长度为 20 字节,此时数据偏移值为 0x0101。
      • 首部长度最大长度为 60 字节,此时数据偏移值为 0x1111。
    • UDP 的首部中,有个 16 位的字段,记录了整个 UDP 报文段的长度(首部 + 数据),但是,TCP 的首部中,仅仅只有个 4 位的字段,记录了 TCP 报文段的首部长度,并没有字段记录整个 TCP 报文段的数据长度。
      • UDP 首部中占 16 位的长度字段是冗余的,纯粹是为了保证首部是 32 bit 对齐。
      • TCP/UDP 的数据长度,完全可以由网络层的 IP 数据包的首部计算出来。
        • 传输层的数据长度 = 网络层的总长度 -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 - 传输层的首部长度。
  • 保留 (Reserved)

    • 占 6 位,目前全为 0,暂时没什么用。

    • 有些资料中,TCP 首部的保留字段占 3 位,标志(Flags)字段占 9 位,例如 Wireshark 中即是如此,但最终效果是相同的。

      image-20230202164749934
  • 检验和 (Checksum)

    • 跟 UDP 一样,TCP 的校验和的计算内容:伪首部 + 首部 + 数据。

    • 伪首部:占用 12 字节,仅在计算校验和时起作用,并不会传递给网络层。

      image-20230202181105830
  • 标志位 (Flags)

    image-20230202182618817
    • URG (Urgent)

      • 当 URG = 1 时,首部中的紧急指针字段才有效,表明当前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优先尽快传送。
    • ACK (Acknowledgment)

      • 当 ACK = 1 时,首部中的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 PSH (Push)

    • RST (Reset)

      • 当 RST = 1 时,表明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
    • SYN (Synchronization)

      image-20230202183616869
      • 当 SYN = 1、ACK = 0 时,表明这是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 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回复 SYN = 1、ACK = 1。
      • 收到对方回复后,发送 SYN = 0、ACK = 1,表明成功建立连接。
    • FIN (Finish)

      • 当 FIN = 1 时,表明数据已经发送完毕,要求释放连接。
  • 序号 (Sequence Number)

    • 占 32 位。
    • 首先,在传输过程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会有一个编号。
    • 在建立连接后,序号代表:这一次传给对方的 TCP 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 确认号 (Acknowledgment Number)

    • 占 32 位。
    • 在建立连接后,确认号代表:期望对方下一次传过来的 TCP 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 窗口 (Window)

    • 占 16 位。
    • 这个字段有流量控制功能,用以告知对方下一次允许发送的数据大小(单位为字节)。

可靠传输

停止等待 ARQ 协议

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

无差错情况:

image-20230203180022010
  • B 收到 A 发送的 M1 后,返回确认信息给 A。
  • A 接收到 B 的确认信息,并发送 M2 给 B。
  • B 收到 A 发送的 M2 后,返回确认信息给 A。
  • A 接收到 B 的确认信息,并发送 M3 给 B。

超时重传:

image-20230203180121302
  • B 未收到 A 发送的 M1,或者收到的 M1 有差错,则不返回确认信息给 A。
  • A 收不到 B 的确认信息,等待超时后(定时器),重新发送 M1 给 B。

确认丢失:

image-20230203180737371
  • B 收到 A 发送的 M1 后,返回确认信息给 A。
  • 确认信息发送过程中丢失,A 未收到,等待超时后,A 重新发送 M1 给 B。
  • B 再次收到 A 发送的 M1 后,返回重传确认 M1 的信息给 A。
  • A 收到 B 的重传确认 M1 的信息,并发送 M2 给 B。

确认迟到:

image-20230203181314978
  • B 收到 A 发送的 M1 后,返回确认信息给 A,但确认信息发送过程耗时很久。
  • A 因未收到 B 的确认信息,等待超时后,A 重新发送 M1 给 B。
  • B 再次收到 A 发送的 M1 后,返回重传确认 M1 的信息给 A。
  • A 收到 B 的重传确认 M1 的信息,并发送 M2 给 B。
  • 之后,A 收到 B 第一次发送的确认信息,但什么也不做。

重传次数:

image-20230208003952903
  • 若有个包重传了 N 次还是失败,会一直持续重传到成功为止吗?这个取决于系统的设置,比如有些系统,重传 5 次还未成功,就会发送 reset 报文(RST=1)断开 TCP 连接。

连续 ARQ 协议 + 滑动窗口协议

停止等待 ARQ 协议,虽然能保证可靠传输,但效率很慢。使用连续 ARQ 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能够对此改进。

image-20230204000251319
  • A 一次性发送 M1、M2、M3 和 M4 给 B(这四个数据是连续的),B 收到后返回 M4 的确认信息,也是表明 M4 之前的数据都收到。
  • A 收到 M4 的确认信息后,继续发送 M5、M6、M7 和 M8,以此类推。这个过程,就是连续 ARQ 协议
  • A 发送数据的窗口,其大小由 B 决定,当第一批数据传输完成,窗口向下滑动,形成新的一批待发送数据,即滑动窗口协议
  • 如果接收窗口最多只能接收 4 个包,但是发送方只发送了 2 个包,此时,接收方在等待一定时间后,如果还没有第 3 个包,就会返回确认收到 2 个包给发送方。

假设有一段数据,1200 个字节,分为 12 个数据包,每一个 100 字节,并有一个编号:

image-20230204214238347

使用连续 ARQ 协议,加滑动窗口协议,数据传输过程如下:

image-20230204233710213

窗口的大小,不是固定的,B 返回的确认信息中,包含下次 A 发送数据的窗口大小。

SACK

TCP 通信过程中,如果发送序列中间某个数据包丢失(例如 1、2、3、4、5 中的 3 丢失了),TCP 会通过重传最后确认的分组后续的分组(最后确认的是 2,会重传 3、4、5),这样,原先已经正确传输的分组,也可能重复发送(4、5),这降低了 TCP 的性能。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发展出了SACK (Selective Acknowledgment,选择性确认) 技术,SACK 会告诉发送方哪些数据丢失,哪些数据已经提前收到,使 TCP 只重新发送丢失的包(3),而不用发送后续所有的分组(4、5)。

SACK 信息会放在 TCP 首部的选项部分,其数据格式如下:

image-20230206151911842
  • Kind:占 1 个字节。值为 5 时,代表这个是 SACK 选项。(TCP 首部的选项部分,并不全都是用来存储 SACK 信息的)

  • Length:占 1 个字节。表明 SACK 选项一共占用多少字节。

  • Left Edge:占 4 个字节,左边界。

  • Right Edge:占 4 个字节,右边界。

  • 一对边界信息需要占用 8 个字节,由于 TCP 首部的选项部分最多 40 字节,所以:

    image-20230206153537984
    • SACK 选项最多携带 4 组边界信息。
    • SACK 选项的最大占用字节数:4 * 8 + 2 = 34 字节。
    • 左边界和右边界,确定了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块,如上图窗口中的 301 ~ 400、501 ~ 600、701 ~ 800 和 901 ~ 1000,都是已收到的数据。同一个窗口中,如果有超出 4 组边界信息,剩余的无法记录,再次传输时,会出现重复发送的情况。
    • SACK 就是通过左边界和右边界,来最大程度的,避免数据重复传输的情况出现。

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选择在传输层就将数据分成多个段,而不是等到网络层再分片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 因为可以提高重传的性能。
  • 需要明确的是:可靠传输是在传输层进行控制的。
    • 如果在传输层不分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整个传输层的数据都得重传。
    • 如果在传输层分了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只需要重传丢失的那些段即可。

流量控制

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接收方的缓存区满了,而发送方还在持续发生数据,就会导致接收方只能把收到的数据包丢掉,而大量的丢包会极大的浪费网络资源,因此,需要进行流量控制。

定义: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处理。

原理:

  • 通过确认报文中窗口字段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窗口大小。
  • 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窗口的大小为 0 时,发送方就会停止发送数据。

特殊情况:

image-20230708143547143
  • 上图是模拟正常情况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其中,rwmd:receive window,即接收窗口大小。
  • 有一种特殊情况是:
    • 一开始,接收方给发送方发送了 0 窗口的报文段。
    • 后面,接收方又有了一些存储空间,给发送方发送非 0 窗口的报文段。
    • 但是,因为某些原因,非 0 窗口的报文段丢失了,此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一直为 0,没有发送数据。
  • 解决方案:
    • 当发送方收到 0 窗口的报文通知时,发送方就停止发送报文。
    • 并且,同时开启一个定时器,隔一段时间就发送一个测试报文,询问接收方最新的窗口大小。
    • 如果接收方返回的报文窗口大小还是为 0,则发送方再次刷新启动定时器。

拥塞控制

image-20230708152910567
  • 理想情况下,1000 M 带宽的链路吞吐量能达到 1000 M/s,但实际情况下,随着输入负载的增加,链路吞吐量在达到一个峰值后,便会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死锁。

拥塞控制的定义:

  • 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
  • 避免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过载。
  •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
    • 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 相比而言,流量控制是点对点通信的控制。

拥塞控制的方法:

  • 慢开始(slow start,慢启动)。
  • 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 快速重传(fast retransmit)。
  • 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

几个缩写:

  • MSS:Maximun Sgement Size,每个段最大的数据部分大小。
    • 在建立连接时确定。
  • cwnd:congestion window,拥塞窗口。
  • rwnd:receive window,接收窗口。
  • swnd:send window,发送窗口。
    • swnd = min (cwnd, rwnd)。

慢开始

image-20230708213100909
  • MSS = 100,rwnd = 3000,理论上,发送方可以一次发送 30 个包,但实际上,第一轮,发送方只发送一个包,cwnd = 100,接收方成功接收后,第二轮,发送方发送两个包,cwnd = 200,然后第三轮,发送方发送四个包,以此类推,成指数增长,直到达到 rwnd 最大值 3000。

cwnd 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image-20230708215903096
  • cwnd 的初始值比较小,然后随着数据包被接收方确认(收到一个 ACK),cwnd 就成倍增长(指数级)。

拥塞避免

image-20230708220352383
  • ssthresh:slow start threshold,慢开始阈值,cwnd 达到阈值后,以线性方式增加。
  • 拥塞避免(加法增大):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 乘法减小:只要网络出现拥塞(通过丢包判断),把 ssthresh 减半,于此同时,执行慢开始算法(cwnd 又恢复到初始值)。
  • 当网络出现频繁拥塞时,ssthresh 值就下降的很快。

快速重传

image-20230708222713561
  • 接收方:
    • 每收到一个失序的分组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使发送方及时知道有分组没有到达,而不要等待自己发送数据时才进行确认。
  • 发送方:
    • 只要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总共 4 个相同的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重传计时器到期后再重传。

对比超时重传。

快速恢复

image-20230708223822950
  • 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执行 "乘法减小" 算法,把 ssthresh 减半,这是为了预防网络发生拥塞。
  • 由于发送方现在认为网络很可能没有发生拥塞,因此,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现在不执行慢开始算法,即 cwnd 现在不恢复到初始值,而是把 cwnd 值设置为 ssthresh 减半后的数值,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加法增大"),使拥塞窗口缓慢的线性增大。

慢开始算法:ssthresh 成指数增长。

拥塞避免算法:慢开始算法达到 ssthresh 后,"加法增大",ssthresh 成线性增长。

快速重传算法: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时,"乘法减小",ssthresh 减半。

快速恢复算法:从快速重传算法得到的新 ssthresh 值,直接执行拥塞避免算法,而不是执行慢开始算法。

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发送窗口的最大值:swnd = min(cwnd, rwnd)

  • 当 rwnd < cwnd 时,是接收方的接受能力,限制了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 当 cwnd < rwnd 时,时网络的拥塞,限制了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序号和确认号

序号和确认号的相对值:

image-20230709191957206

序号和确认号的原生值:

image-20230709212955308
  • 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时,客户端除了发送 SYN = 1、ACK = 0,还发送了序号 seq 的原生值,这个值是随机产生的。
  • 随后,服务器回复确认信息,发送 SYN = 1、ACK = 1,并发送了自己的序号 seq 的原生值,这个值也是随机产生的。

序号与确认号值变化推演:

image-20230709191611859
  • ①、②、③ 三个步骤,是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 ④ 是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
  • ⑤、⑥、⑦、⑧ 四个步骤,是服务器发送数据包给客户端。
  • ⑨ 是客户端发送确认信息给服务器。

在每个阶段,序号与确认号值的变化情况:

image-20230709191909974 image-20230710220118852 image-20230710220221293

序号与确认号值变化:

image-20230710220911131

连接控制

建立连接:3 次握手

image-20230716155651995
  • CLOSED:一开始,Client 处于关闭状态。

  • LISTEN:一开始,Server 处于监听状态。

  • SYN-SENT:Client 发送连接请求(SYN 报文,第 1 次握手)后,状态变为 SYN-SENT,表明 Client 已发送 SYN 报文,等待 Server 的第 2 次握手。

  • SYN-RCVD:Server 接收到了 SYN 报文,状态变为 SYN-RCVD,并发送连接请求确认。

  • ESTABLISHED:Client 接收到了 Server 发送的连接请求确认,状态变为 ESTABLISHED,表示连接已经建立。然后,Client 发送确认请求(ACK 报文),当 Server 接收到了 ACK 报文后,也会变为 ESTABLISHED 状态。

  • 前 2 次握手的特点:

    • SYN 的值都为 1。
    • 数据部分的长度都为 0。
    • TCP 头部的长度,一般都是 32 字节。
      • 固定头部:20 字节。
      • 选项部分:12 字节。
    • 双方会交换确认一些信息:
      • 比如 MSS、是否支持 SACK、Window scale(窗口缩放系数)等。
      • 这些数据都放在了 TCP 头部的选项部分中。
  • 问题一:为什么建立连接的时候,要进行 3 次握手?2 次不行吗?

    • 主要目的:防止 Server 一直等待,浪费资源。
    • 如果建立连接只需要 2 次握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 假设 Client 先发出了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因为网络延迟,Server 迟迟未收到请求。
      • 因为第一个连接请求没有收到回复,Client 发出了第二个连接请求报文段,Server 收到,并与 Client 做正常的交互,之后,Server 释放资源,连接断开。
      • 在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Server 收到 Client 发送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连接请求,但 Server 收到此失效的请求后,误认为是 Client 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Server 就向 Client 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 如果不采用 3 次握手,那么只要 Server 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
      • 由于现在 Client 并没有真正想连接服务器的意愿,因此不会理睬 Server 的确认,也不会向 Server 发送数据。但 Server 却认为新的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 Client 发来数据,这样,Server 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
    • 采用 3 次握手的方式,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第 2 次握手之后,因为 Client 没有向 Server 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 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 Client 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也就会把资源进行释放。
  • 问题二:第 3 次握手失败了,会怎么处理?

    image-20230716193158661
    • 此时 Server 的状态为 SYN-RCVD,若等不到 Client 的 ACK,Server 会重新发送 SYN + ACK 包。
    • 如果 Server 多次重发 SYN + ACK 都等不到 Client 的 ACK,就会发送 RST 包,强制关闭连接。

释放连接:4 次挥手

image-20230716195010715
  • ESTABLISHED:一开始,Client 和 Server 都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

  • FIN-WAIT-1:表示想主动关闭连接(主动方)。

    • 一方向对方发送了 FIN 报文,此时进入到 FIN-WAIT-1 状态。
    • 想主动关闭的一方,既可以是 Client,也可以是 Server。TCP/IP 协议栈在设计上,允许任何一方先发起断开请求,此处演示的是 Client 主动要求断开。
  • CLOSE-WAIT:表示在等待关闭(被动方)。

    • 当主动方发送 FIN 报文给被动方,被动方会回应一个 ACK 报文给主动方,此时被动方进入到 CLOSE-WAIT 状态。
    • 在此状态下,被动方需要考虑自己是否还有数据要发送给主动方,如果没有,则发送 FIN 报文给主动方(之后被动方进入 LAST-ACK 状态)。
  • FIN-WAIT-2:只要被动方发送 ACK 报文确认后,主动方就会处于 FIN-WAIT-2 状态,然后等待被动方发送 FIN 报文。

  • CLOSING:一种比较罕见的例外状态。

    • 表示一方发送 FIN 报文后,并没有收到对方的 ACK 报文,反而也收到了对方的 FIN 报文。
    • 如果双方几乎在同时准备关闭连接的话,那么就出现了双方同时发送 FIN 报文的情况,即会出现 CLOSING 状态。
    • 表示双方都正在关闭连接。
  • LAST-ACK:被动方在发送 FIN 报文后,就进入 LAST-ACK 状态,等待主动方发送的 ACK 报文。

    • 当被动方收到主动发的 ACK 报文后,被动方就进入到了 CLOSED 状态。
  • TIME-WAIT:表示主动方收到了被动方的 FIN 报文,并发送了 ACK 报文,此时,主动方进入 TIME-WAIT 状态,一般在等待 2 MSL 后即可进入 CLOSED 状态。

    • 如果 FIN-WAIT-1 状态下,收到了对方同时带 FIN 标志和 ACK 标志的报文时,可以直接进入到 TIME-WAIT 状态,而无须经过 FIN-WAIT-2 状态。(此时是 3 次挥手)
    •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最大分段生存期,MSL 是 TCP 报文在 Internet 上的最长生存时间。每个具体的 TCP 实现,都必须选择一个确定的 MSL 值,RFC 1122 建议是 2 分钟。
    • 等待 2 MSL 后在进入 CLOSE 状态,可以防止本次连接中产生的数据包,误传到下一次连接中,因为本次连接中的数据包,都会在 2 MSL 时间内消失。
    • 如果 Client 发送 ACK 报文后不等待马上释放资源,然后又因为网络原因,Server 没有收到 Client 的 ACK 报文,Server 就会重发 FIN 报文,此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① Client 没有任何响应,Server 会干等,甚至多次重发 FIN 报文,浪费资源。
      • ② Client 有个新的应用程序刚好分配了同一个端口,新的应用程序收到 FIN 报文后马上开始执行断开连接的操作,而实际上,这个新应用程序可能是想跟 Server 建立连接的。
  • CLOSED:关闭状态。

  • 问题:为什么释放连接的时候,要进行 4 次挥手?

    • TCP 是全双工模式。

    • 第 1 次挥手:当主机 1 发出 FIN 报文时:

      • 表示主机 1 告诉主机 2,主机 1 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此时主机 1 还是可以接收来自主机 2 的数据。
    • 第 2 次挥手:当主机 2 返回 ACK 报文时:

      • 表示主机 2 已经知道主机 1 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主机 2 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 1 的。
    • 第 3 次挥手:当主机 2 也发出 FIN 报文时:

      • 表示主机 2 告诉主机 1,主机 2 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 第 4 次挥手:当主机 1 返回 ACK 报文时:

      • 表示主机 1 已经知道主机 2 没有数据发送了,随后正式断开整个 TCP 连接。

完整流程

Client 和 Server 建立和释放连接全过程流程示意图:

image-20230721090633040 image-20230716203200323

有时候在使用抓包工具的时候,可能只会看到 3 次挥手:

image-20230722093530106
  • 这其实就是将第 2 次挥手和第 3 次挥手合并了。
  • 当被动方接收到主动发的 FIN 报文时,如果被动方此时也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动方,这时,被动方就可以将第 2 次挥手和第 3 次挥手合并,同时告诉主动方两件事:
    • 被动方已经知道主动发没有数据要发送。
    • 被动方本身也没有数据要发送。

图中的三向握手,也就是指特殊情况下的 3 次挥手。

netstat命令可以查看 TCP 连接的状态,但由于有些状态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很难用 netstat 命令看到,比如 SYN-RCVD、FIN-WAIT-1 等。

C:\Users\XiSun>netstat -n

活动连接

  协议  本地地址          外部地址        状态
  TCP    127.0.0.1:4292         127.0.0.1:63342        ESTABLISHED
  TCP    127.0.0.1:4297         127.0.0.1:49152        ESTABLISHED
  TCP    127.0.0.1:4374         127.0.0.1:8500         ESTABLISHED
  TCP    127.0.0.1:4374         127.0.0.1:12359        ESTABLISHED
  TCP    127.0.0.1:4376         127.0.0.1:40166        ESTABLISHED
  TCP    127.0.0.1:7890         127.0.0.1:7285         ESTABLISHED
  TCP    127.0.0.1:7890         127.0.0.1:7294         ESTABLISHED
  TCP    127.0.0.1:8694         127.0.0.1:7890         TIME_WAIT
  TCP    127.0.0.1:8741         127.0.0.1:7890         TIME_WAIT
  TCP    127.0.0.1:8743         127.0.0.1:7890         TIME_WAIT
  TCP    127.0.0.1:8771         127.0.0.1:9229         SYN_SENT
  TCP    127.0.0.1:9066         127.0.0.1:9067         ESTABLISHED
  TCP    127.0.0.1:9067         127.0.0.1:9066         ESTABLISHED
  TCP    127.0.0.1:9792         127.0.0.1:9793         ESTABLISHED
  TCP    127.0.0.1:9793         127.0.0.1:9792         ESTABLISHED
  TCP    127.0.0.1:11090        127.0.0.1:7890         ESTABLISHED
  TCP    127.0.0.1:11149        127.0.0.1:7890         ESTABLISHED
  TCP    127.0.0.1:11256        127.0.0.1:7890         TIME_WAIT
  TCP    127.0.0.1:11258        127.0.0.1:7890         TIME_WAIT
  TCP    127.0.0.1:11283        127.0.0.1:7890         TIME_WAIT
  TCP    127.0.0.1:11883        127.0.0.1:7890         ESTABLISHED
  TCP    127.0.0.1:11895        127.0.0.1:7890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7287     122.195.90.181:7826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7295     112.65.211.215: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8349     220.196.139.176:80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8656     114.112.207.71: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8673     58.254.138.133:443     TIME_WAIT
  TCP    192.168.3.144:8679     152.195.38.76:80       TIME_WAIT
  TCP    192.168.3.144:8684     34.170.65.59: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8716     114.112.207.33:443     TIME_WAIT
  TCP    192.168.3.144:8731     114.112.207.33:443     TIME_WAIT
  TCP    192.168.3.144:8742     106.11.40.32:443       TIME_WAIT
  TCP    192.168.3.144:8744     106.11.40.32:443       TIME_WAIT
  TCP    192.168.3.144:8749     202.89.233.101: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8758     211.94.93.212:443      CLOSE_WAIT
  TCP    192.168.3.144:8759     211.94.93.212:443      CLOSE_WAIT
  TCP    192.168.3.144:8769     114.112.207.1:443      TIME_WAIT
  TCP    192.168.3.144:9065     192.168.3.23:22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9485     59.82.58.85: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11091    101.37.44.209: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11858    58.243.179.131:443     CLOSE_WAIT
  TCP    192.168.3.144:11859    117.18.232.200:443     CLOSE_WAIT
  TCP    192.168.3.144:11886    122.195.90.174:7826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11897    112.83.140.11: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11999    112.65.211.215:443     ESTABLISHED
  TCP    192.168.3.144:12000    114.250.52.78:443      ESTABLISHED

原文链接

https://github.com/ACatSmiling/zero-to-zero/blob/main/Network/network-protocol.md

posted @ 2024-07-23 15:42  ACatSmiling  阅读(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