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研报

很多逻辑,最早都是从券商的研报中出来的,券商研报年产逾16万份,还在不断增长,即使坚持一天看100份,一年也只能看五分之一。

 

研报数量是无限的,但研报所用的逻辑则是有限的。所以看研报的核心是“只看逻辑,不看结论。”

 

一些个股研报中经常会使用哪些逻辑呢?我总结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市占率提升

具体一点就是市场占有率提升,这其实是最常用的逻辑,所谓国产替代实际上也属于这一逻辑,企业经过磨砺之后产品的性能和价格逐步被市场接受,品牌形成价值,从而市占率提升,市值做大。

白酒的逻辑之一是高端酒的占比持续提升,所以一线酒表现最好,如果你能从研报中读出这一层来,基本就上道了。

这一点往往会提及渠道、份额、竞争优势、新增订单、高端业务等营销名词,不明觉厉。

 

第二、区域扩张

它主要体现在一些区域性上市公司里面,例如券商经常预测的通策医疗走出杭州,现在成了现实;青青稞酒走出西藏,目前走到青海了,哈哈。

零售连锁、轻工品牌往往适合这个逻辑,尤其在扩张途中,市场往往会给更高的估值。

但这些公司的优势往往也是他们从区域走向全局的桎梏。

 

第三、技术革新

当然这个吹得也是最多的,见效最快的,比如锂电代替铅电、oled代替lcd,5G代替4G,无线耳机代替有线耳机等等。

这一逻辑的主要痛点还是技术革新对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拐点产生在什么时间点。

很多题材为什么只能炒一波,主要是因为看不到利润释放时间点,机构不会进去锁仓。

尤其要关注以产业链的形势出现的新技术,非常适合逻辑传销。

医药公司往往是新药上市、消费公司往往是新品上市等等,不同的点,一样的结构。

 

第四、资产注入

这是A股市场中独有的一种概念,有些时候就变成炒作壳股。A股的很多国企,都是大集团小公司,市场上永远有着关于资产注入的种种幻想。

比如香溢融通的股民和中国烟草公司的爱恨情仇,世界铜王入主九鼎新材这种。

这个逻辑其实非常难以捕捉的,因为不可控的力量太多,尤其在注册制的冲击下,这个逻辑渐渐不讨好了。

其实就是“拼爹”了。

 

第五、政策推动

这最直接的例子大概就是雄安了吧,雄安未来会如何很难界定。但是上海自贸区的炒作我们是都看在眼里的,所以政策推动这个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对政策的持续性有一个判断。

 

第六、价值挖掘

这个很好解释,就是同行业都是100倍市盈率,这家是80倍市盈率,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但这类研报基本都没对的,为啥呢,因为就他自己是个聪明人,市场上所有人都是傻子,可能吗?便宜的东西一定是有他的道理。

 

第七、进入新领域

比如说原来做纸业的,然后转型做互联网了。

这个逻辑怎么说呢,金子在中国和美国一定都很值钱。在原领域做得好的企业,进入新领域确实有可能带来增长点。原来经营不善的,干啥都是换一个坑股民的套路。

 

第八、股权激励

用股权利益捆绑管理层,这种是比较灵活的,可以给公司未来业绩的确定性加分。

 

可以用我上面的逻辑分类硬套研报,直到扫一眼就大体明白这研报想说什么,这差不多就到家了。这时候,结合市场的风口,可能会到一个境界,当看到一份研报的时候,能感觉到会不会出牛股,大体如是。

posted @ 2020-07-31 16:34  丶仰望星空  阅读(131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