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持续部署(CI/CD们)
本篇带领大家走入研发内部来看看,首先介绍下这几个英文单词:CI、CD、CD
CD还是重复的,介绍下他们是什么的缩写:
- CI----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
- CD---Continuous Deployment(持续部署)
- CD---Continuous Delivery(持续交付)
软件开发过程上,有个很著名的模型---瀑布开发模型,如下:
主张的是一个过程节点完整走完后,再进入下一个过程节点,一个项目一个大过程。
这个过程的问题就是太大了,导致无法敏捷,并且到编码阶段转入测试阶段时,由于一次性构建了太多,这个时候想要集成,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测试也进行不下去,更别说交付、运营了。
后来,又引进了敏捷开发,都是用来解决大瀑布模型导致的太重问题,无法敏捷。
怎样才能敏捷起来呢?先来分析分析大瀑布为啥就不不能敏捷呢,问题在哪?
- 大瀑布模型里,需求一次性全部梳理清晰,所花费的时长肯定长,而且由于整个过程长度长,因此等到反映过来不是想要的,那就很麻烦了
- 分析节点里,同样的道理,由于分析内容多,所以容易遗漏,时间长,如果稍有问题,后面的环境再进行一放大,再去整改会更麻烦
- 编码到测试环节里,由于工件是需要交付的,需要部署的,然后才能进行测试。但是部署牵涉到环境配置、服务部署等,都容易出错,因此这2个节点之前的迁移也是个麻烦事
- 测试环节里,由于先前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进行一整个的测试,可想而知,脱节比较严重,如果代码质量再不行的话,测试人员就别提有多么痛苦了,测试这关过不了,就别提上线时间了
研发一般都是根据需求来评估以及进行日常开发行为的,是不是把需求分割小点,多批次进行开发,或者说分多个批次进行上述的瀑布模型? 似乎行
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切分需求,分批次来进行需求分析、测试呢?似乎行,能敏捷吗?可以相对快速的调整方向上的问题吗?似乎行
scrum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框架之一
总体思想是分批次进行开发,这样有利于整体的敏捷性,快速响应,以及优先级的调整(关键在需求如何拆分、如何管理需求、以及各环节之间如何自动化)。
打住,我们的主题CI/CD。对于scrum来说(乃至敏捷开发来说)CI/CD是个内建特性(必须项),有了CI/CD,scrum才可能敏捷,先切入CI/CD。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上,需要落地的是怎样把写好的新代码集成到主干上,commit后会不会导致broken、会不会导致需求意义上的broken,这些新代码是不是存在质量问题,是不是存在安全问题,等等。
最常见的实现方式,就是jenkins配好特性分支,针对这个特性分支进行各种管道处理,比如:sonar静态代码扫描、mvn单元测试的运行、单元测试覆盖率验证、zab安全扫描等等。
从上面的单词可以看出,要内建质量,CI这个过程很重要,是需要重点抓的,如:单元测试的编写、sonar规则需要根据项目乃至公司自定义部分的配置、等保安全等等。
引申出来的地方其实挺多的,比如单元测试怎么写,为了写单元测试,需要做到OO,代码架构也要跟着变、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要求其实高了很多很多的。
持续部署
持续部署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持续的部署代码到各种环境中(除了生产环境外),部署后,测试工程师过来验证,UAT的话,用户也会过来验收。
现代服务一般都是微服务,code+配置+数据库,都是需要考虑到的,code部分经过了CI步骤,可以比较平滑的部署到后续环境,但是配置、数据库呢?其实也是需要寻找自动化工具来解决的
这里介绍个名词:GitOps,既:所有的变更全部进git版本控制系统中,没有人工操作,这样的好处是,一键即可构建整个环境、并且也方便了回滚,如:k8s生态圈
持续交付
持续交付,生产环境的发布一般是很谨慎的,早期是手工发布,手工核对的较多。但是随着自动化能力的提高,发现自动化发布的越多,对生产环境越顺畅,人工发布反而会导致不稳定性。
因此生产环境的自动化部署,也是门很深的学问,并不是简单的持续部署延续。
prd发布,需要考虑工件的版本(经过测试的工件版本,比如在prd分支下再次打包,这个行为其实是存在引入和test环境不一致因素的操作,最好的办法是原封不动的拷贝镜像,不做重复工作);
是不是考虑api的版本化,兼容性 ,以及灰度发布,都是要考虑的。
CI/CD部分就简要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带领大家用研发的视角来看待需求的交付,当然本篇说的还只是需求交付的一部分,本篇关注于研发内部。
感谢大家的聆听。
心怀远大理想。
为了家庭幸福而努力。
商业合作请看此处:https://www.magicub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