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及组队情况
1.队名:新建小组1
2.团队成员
班级 | 姓名 | 身份 |
---|---|---|
计算1511 | 林芃 | 组长 |
计算1511 | 叶鹏 | 组员 |
计算1511 | 乔冠宇 | 组员 |
计算1512 | 刘沁颜 | 组员 |
计算1512 | 李伟豪 | 组员 |
计算1513 | 王文 | 组员 |
计算1513 | 刘宇凡 | 组员 |
3.组员情况
R(Responsible):负责把具体事情做好,具体负责操控项目、解决问题。
叶鹏:对自己严格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乔冠宇:想法新颖,有突出的领导能力,面对问题时有沉着冷静的态度和明确的解决思路。
A(Accountable):对任务负全责,有批准的权力。
林芃:提出了项目的构思,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多人合作完成项目有经验。
S(Support):对任务提供支持,辅助任务的完成。
王文:于学习中稳扎稳打,基础知识扎实,能吃苦耐劳,帮助团队较好的完成项目。
刘宇凡:勤劳能干,认真负责,能够在队伍担任协调者,帮助完成任务。
刘沁颜: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自学能力和一点点多人完成项目的经验,配合组员完成任务。
C(Consulted):咨询,拥有完成项目所需的信息或能力的角色。
李伟豪: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从中反映用户的需求
I(Informed):知会者,应该事后及时通知结果的角色。
4.组队原因
1.小队成员互相熟悉,便于更好合作完成项目。
2.团队成员都拥有很强的能力,能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选题背景
背景:
在如今IT行业日益繁荣的环境下,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纷纷涉猎互联网领域,尤其在一些小型公司内部,并不需要互联网人才的条件下,往往会将部分互联产品外包,这一情况也促成了众包平台一定程度的繁荣。
共享经济的深入让所有的开发者能够自由工作成为现实,整理了一下目前比较活跃的技术类众包平台如下:
当代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往往都会找一些兼职来赚取零用或是充实自我。而在网络上盛行的各种鱼龙混杂平台之中,虽然机会众多,但是缺乏监管也极少有适合学生身份的工作。
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市场,我们小组打算做这样一个基于校园环境,并且有老师来作为中间媒介的校园程序员平台——极客猿。
意义
选题的意义初始想法并不复杂,由于当前学校许多老师做项目的时候缺乏人手,但寻求学生帮忙的途径较少,也比较繁杂,只能在某个班级群或者小范围的地方询问,而我们这个平台就可以将整个学校乃至更大的范围地区的信息集合到一个网站上,这就好比人才网。
这样就对于学生来,就是让他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去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课余时间加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提高自己还能为今后的求职道路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老师来说也更加方便,不用在向各年级或者班级的学生通告,只需要将项目信息往平台上发布,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找到自己感兴趣自己的项目。
当然也可以不只局限于校园内,往更广泛的来发展我们可以服务于各类程序员。当今政府助力发展外包产业,抓住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素和脉搏,中国服务外包业正高速增长,拥有基础设施优势、人才成本以及风险可控等利好,使得自身日渐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外包市场。这就使得各企业在不需要互联网人才的条件下就可在此将产品外包并在我们平台发布,寻找合适的人才。
NABCD模型分析
N(Need)
刚性需求:
(1)解决了老师/老板对于某种专业性人才的需要
(2)解决了学生/求职者对于合适项目的投入需要
(3)解决了因为沟通原因造成的项目阻塞和拖延
(4)解决了因为项目的需求和实际用人对不上口的尴尬
辅助需求
(1)推荐功能,能够让双方找到合适的人选/项目,并且能够相互联系,以免因某些原因错过合作
(2)满意度指标,能够对怠工和欺诈行为进行惩罚,并且在用人时有个清晰的印象
A (Approach)
为了方便学生与老师间,或者将来求职者与老板之间的信息交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产生了做一个网络人才对接平台的想法。
(1)技术上,我们使用web页面作为前端,结合数据库和J2EE技术制作这个网络平台,对于用户而言更加方便快捷。
(2)数据上,我们可以与学生会进行对接,借用他们手上现成的数据作为平台的第一批用户。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天然优势,更好的发掘用户需求,制作出一个更加贴心方便的平台。
(3)随着逐渐的使用,平台可能会面对大量数据的考验,例如对大量信息的检索和排序,我希望我们能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克服这些困难,完成平台的编写和创建。
B (Benefit)
我们产品的受众用户主要是在校学生、老师及相关企业项目负责人,为负责人和学生提供发布项目信息及查阅项目信息并选择性加入的服务,解决了项目和人员的供求关系–––学生找不到合适的项目,项目招不到合适的学生,形成互利双赢的模式。
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更为直观地查阅所有项目,所需信息一目了然,从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及适合自己的角色,不用再盲目地寻找项目,渠道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认识的老师,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从负责人的角度:项目需求的透明化,能够在全院甚至全校范围内吸引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各类人才。
C (Competition)
目前类似程序员找团队协作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还是通过熟人介绍之类,即便有一些网站也存在审核时间长,技术要求高,经验要求等等。
我们的平台主要是针对在校的学生,教师团队可以直接在网站是发表需求,与感兴趣的学生沟通,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此类平台在学校没有出现过,相信会有较好的前景。
D (Delivery)
我们项目因为受众有两个人群,学生以及项目招募者,所以在推广区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群体,感受到这个程序的便捷实用,以及得到项目招募者的认可,这个十分重要。同时,如果能得到相关校级协会的支持,例如校就业会,则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