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Wzhao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一,前言
本次blog是对Java作业pta第4~6次作业的总结,主要总结最后一题,包括对这三次作业的难度,知识点进行概括,对作业的源码进行分析,并且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改进建议。
第四次作业知识点,题量,难度总结
第四次作业
第四次作业题量偏少,除第一题外其他两题偏基础几乎是入门难度,第四题相较前三题新增了多选题要求和填空题要求,对答题的输入和输出都有较大影响
知识点:主要考察了Java中的字符串处理类以及正则表达式对输入字符串数据进行合法性校验及计算
难度:相对于前三次作业难度更大,要考虑到的东西也更多
第五次作业
第五次作业和第四次题量相同,第一题改为了新的题目,其他两题难度较低,第一题与第二次作业最后一题相似,但电器线路之间的电压联系较为复杂,做的时候要想半天
知识点:主要涉及List的使用方法,正则表达式的使用,以及HashMap的运用
难度:因为是最开始的架构所以难度较低,已经做过四次大作业所以看到题目时
已经有些明白该从哪里着手
第六次作业
只有家居强电电路模拟程序一题,但相对于前两次练习难度更高,老师关闭了测试点导致错误只能自己一个个去尝试
知识点:主要涉及List的使用方法,正则表达式的使用,以及HashMap的运用
二,设计与分析

7-1答题判题程序-4

题目
设计实现答题程序,模拟一个小型的测试,要求输入题目信息、试卷信息、答题信息、学生信息、删除题目信息,根据输入题目信息中的标准答案判断答题的结果。本题在答题判题程序-3基础上新增的内容统一附加在输出格式说明之后,用粗体标明。

输入格式: 

程序输入信息分五种,信息可能会打乱顺序混合输入。

1、题目信息
题目信息为独行输入,一行为一道题,多道题可分多行输入。

格式:"#N:"+题目编号+" "+"#Q:"+题目内容+" "#A:"+标准答案
格式约束:
    1、题目的输入顺序与题号不相关,不一定按题号顺序从小到大输入。
    2、允许题目编号有缺失,例如:所有输入的题号为1、2、5,缺少其中的3号题。此种情况视为正常。
样例:#N:1 #Q:1+1= #A:2
     #N:2 #Q:2+2= #A:4
     
2、试卷信息

  试卷信息为独行输入,一行为一张试卷,多张卷可分多行输入数据。 \

格式:"#T:"+试卷号+" "+题目编号+"-"+题目分值+" "+题目编号+"-"+题目分值+...
格式约束:
   题目编号应与题目信息中的编号对应。
   一行信息中可有多项题目编号与分值。 
样例:#T:1 3-5 4-8 5-2   
        
3、学生信息

  学生信息只输入一行,一行中包括所有学生的信息,每个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和姓名,格式如下。

格式:"#X:"+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  
格式约束:
    答案数量可以不等于试卷信息中题目的数量,没有答案的题目计0分,多余的答案直接忽略,答案之间以英文空格分隔。
样例:
       #S:1 #A:5 #A:22
       1是试卷号 
       5是1号试卷的顺序第1题的题目答案    
4、答卷信息

  答卷信息按行输入,每一行为一张答卷的答案,每组答案包含某个试卷信息中的题目的解题答案,答案的顺序号与试 卷信息中的题目顺序相对应。答卷中:

格式:"#S:"+试卷号+" "+学号+" "+"#A:"+试卷题目的顺序号+"-"+答案内容+...
格式约束:
       答案数量可以不等于试卷信息中题目的数量,没有答案的题目计0分,多余的答案直接忽略,答案之间以英文空格分隔。
       答案内容可以为空,即””。
       答案内容中如果首尾有多余的空格,应去除后再进行判断。
       答卷信息中仅包含试卷号、学号,而没有后续内容的,视为一张空白卷,为有效信息,不做格式错误处理。
样例:
       #T:1 1-5 3-2 2-5 6-9 4-10 7-3
       #S:1 20201103 #A:2-5 #A:6-4
       1是试卷号
       20201103是学号
       2-5中的2是试卷中顺序号,5是试卷第2题的答案,即T中3-2的答案 
       6-4中的6是试卷中顺序号,4是试卷第6题的答案,即T中7-3的答案 
注意:不要混淆顺序号与题号
     

5、删除题目信息

  删除题目信息为独行输入,每一行为一条删除信息,多条删除信息可分多行输入。该信息用于删除一道题目信息,题目被删除之后,引用该题目的试卷依然有效,但被删除的题目将以0分计,同时在输出答案时,题目内容与答案改为一条失效提示,例如:”the question 2 invalid~0”

    

格式:"#D:N-"+题目号
格式约束:
       题目号与第一项”题目信息”中的题号相对应,不是试卷中的题目顺序号。
       本题暂不考虑删除的题号不存在的情况。  
样例:
#N:1 #Q:1+1= #A:2
#N:2 #Q:2+2= #A:4
#T:1 1-5 2-8
#X:20201103 Tom-20201104 Jack
#S:1 20201103 #A:1-5 #A:2-4
#D:N-2
end 

输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1+1=~5~false
the question 2 invalid~0
20201103 Tom: 0 0~0
答题信息以一行"end"标记结束,"end"之后的信息忽略。


输出格式:


1、试卷总分警示


该部分仅当一张试卷的总分分值不等于100分时作提示之用,试卷依然属于正常试卷,可用于后面的答题。如果总分等于100 分,该部分忽略,不输出。
格式:"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试卷号+" is not 100 points"
约束:有多张试卷时,按输入信息的先后顺序输出警示。

  样例: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2 is not 100 points


2、答卷信息


一行为一道题的答题信息,根据试卷的题目的数量输出多行数据。

格式:题目内容+"~"+答案++"~"+判题结果(true/false)

约束:如果输入的答案信息少于试卷的题目数量,每一个缺失答案的题目都要输出"answer is null" 。

样例:

     answer is null

     3+2=~5~true

     4+6=~22~false.

     answer is null

     

3、判分信息

 判分信息为一行数据,是一条答题记录所对应试卷的每道小题的计分以及总分,计分输出的先后顺序与题目题号相对应。

格式:学号+" "+姓名+": "+题目得分+" "+....+题目得分+"~"+总分
格式约束:
     1、没有输入答案的题目、被删除的题目、答案错误的题目计0分
     2、判题信息的顺序与输入答题信息中的顺序相同
样例:20201103 Tom: 0 0~0
     根据输入的答卷的数量以上2、3项答卷信息与判分信息将重复输出。
    
4、被删除的题目提示信息


当某题目被试卷引用,同时被删除时,答案中输出提示信息。样例见第5种输入信息“删除题目信息”。


5、题目引用错误提示信息


试卷错误地引用了一道不存在题号的试题,在输出学生答案时,提示”non-existent question~”加答案。例如:

输入:
#N:1 #Q:1+1= #A:2
#T:1 3-8
#X:20201103 Tom-20201104 Jack-20201105 Www
#S:1 20201103 #A:1-4
end
输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non-existent question~0
20201103 Tom: 0~0
 如果答案输出时,一道题目同时出现答案不存在、引用错误题号、题目被删除,只提示一种信息,答案不存在的优先级最高,例如:

输入:
#N:1 #Q:1+1= #A:2
#T:1 3-8
#X:20201103 Tom-20201104 Jack-20201105 Www
#S:1 20201103
end
输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answer is null
20201103 Tom: 0~0
6、格式错误提示信息


输入信息只要不符合格式要求,均输出”wrong format:”+信息内容。

      例如:wrong format:2 #Q:2+2= #4


7、试卷号引用错误提示输出

 

如果答卷信息中试卷的编号找不到,则输出”the test paper number does not exist”,答卷中的答案不用输出,参见样例8。

 

8、学号引用错误提示信息


如果答卷中的学号信息不在学生列表中,答案照常输出,判分时提示错误。参见样例9。

 

本次作业新增内容:

1、输入选择题题目信息

题目信息为独行输入,一行为一道题,多道题可分多行输入。

格式:"#Z:"+题目编号+" "+"#Q:"+题目内容+" "#A:"+标准答案
格式基本的约束与一般的题目输入信息一致。

新增约束:标准答案中如果包含多个正确答案(多选题),正确答案之间用英文空格分隔。
例如:
   #Z:2 #Q: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家,分别是: #A: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多选题输出:

    输出格式与一般答卷题目的输出一致,判断结果除了true、false,增加一项”partially correct”表示部分正确。
多选题给分方式:

   答案包含所有正确答案且不含错误答案给满分;包含一个错误答案或完全没有答案给0分;包含部分正确答案且不含错误答案给一半分,如果一半分值为小数,按截尾规则只保留整数部分。
例如:
#N:1 #Q:1+1= #A:2
#Z:2 #Q: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建设。A 政务诚信 B 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A:A B C D
#T:1 1-5 2-9
#X:20201103 Tom
#S:1 20201103 #A:1-5 #A:2-A C
end
输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1+1=~5~false
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建设。A 政务诚信 B 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A C~partially correct
20201103 Tom: 0 4~4
 

2、输入填空题题目信息

题目信息为独行输入,一行为一道题,多道题可分多行输入。

格式:"#K:"+题目编号+" "+"#Q:"+题目内容+" "#A:"+标准答案
格式基本的约束与一般的题目输入信息一致。
例如:#K:2 #Q:古琴在古代被称为: #A:瑶琴或七弦琴
填空题输出:

输出格式与一般答卷题目的输出一致,判断结果除了true、false,增加一项”partially correct”表示部分正确。

 

填空题给分方式:

答案与标准答案内容完全匹配给满分,包含一个错误字符或完全没有答案给0分,包含部分正确答案且不含错误字符给一半分,如果一半分值为小数,按截尾规则只保留整数部分。

例如:
#N:1 #Q:1+1= #A:2
#K:2 #Q:古琴在古代被称为: #A:瑶琴或七弦琴
#T:1 1-5 2-10
#X:20201103 Tom
#S:1 20201103 #A:1-5 #A:2-瑶琴
end
输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1+1=~5~false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瑶琴~partially correct
20201103 Tom: 0 5~5
 

3、输出顺序变化

只要是正确格式的信息,可以以任意的先后顺序输入各类不同的信息。比如试卷可以出现在题目之前,删除题目的信息可以出现在题目之前等。

例如:
#T:1 1-5 2-10
#N:1 #Q:1+1= #A:2
#K:2 #Q:古琴在古代被称为: #A:瑶琴或七弦琴
#X:20201103 Tom
#S:1 20201103 #A:1-5 #A:2-古筝
end
输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1+1=~5~false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古筝~false
20201103 Tom: 0 0~0
 

4、多张试卷信息

本题考虑多个同学有多张不同试卷的答卷的情况。输出顺序优先级为学号、试卷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按学号排序,再按试卷号。

例如:
#T:1 1-5 2-10
#T:2 1-8 2-21
#N:1 #Q:1+1= #A:2
#S:2 20201103 #A:1-2 #A:2-古筝
#S:1 20201103 #A:1-5 #A:2-瑶琴或七弦琴
#S:1 20201104 #A:1-2 #A:2-瑟
#S:2 20201104 #A:1-5 #A:2-七弦琴
#X:20201103 Tom-20201104 Jack
#K:2 #Q:古琴在古代被称为: #A:瑶琴或七弦琴
end
输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2 is not 100 points
1+1=~5~false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瑶琴或七弦琴~true
20201103 Tom: 0 10~10
1+1=~2~true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古筝~false
20201103 Tom: 8 0~8
1+1=~2~true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瑟~false
20201104 Jack: 5 0~5
1+1=~5~false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七弦琴~partially correct
20201104 Jack: 0 10~10
点击查看代码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va.util.regex.Matcher;
import java.util.regex.Pattern;
 class Topic{//题目
     private int no;
     private String cotent;
     private String standaraAnswer;
     int y=0;//1题目不存在 2答案不存在
    public Topic()
    {}
    public Topic(int no,String cotent,String standaraAnswer)
    {
        this.no=no;
        this.cotent=cotent;
        this.standaraAnswer=standaraAnswer;
    }
     public boolean answer(String s)//判题
     {
         if(standaraAnswer==null)
             return false;
         if(s.equals(this.standaraAnswer))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public String getC()
     {return cotent;}
     public String getS()
     {return standaraAnswer;}
     public int getN()
     {return no;}
     public void setC()
     {cotent="shanchu";standaraAnswer="shanchu";}
     public void setY(int n)
     {y=n;}
}

class Test{//试卷
    int num=-1;//试卷编号
    int tN;//试卷题目数量
    int fen;
    Topic[] tt=new Topic[100];//题目
    Sort[] ss=new Sort[100];//题目对应分数
    public Test(){}
    public Test(int n)
    {num=n;}
    public void tNo(int n)
    {tN=n;}
    public void F(int f)
    {fen=f;}
    public boolean answer(int n,String a)//判题
    {return tt[n].answer(a);}
      public void get(int n,String q,String a)//创建题目
     {tt[n]=new Topic(n,q,a);tN=n;}
    public void getS(int n,int f)//创建分
    {ss[n]=new Sort(n,f);}
    public int getN()
    {return num;}
}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um;
    private String name;
    Student(){}
    Student(String num,String name)
    {
        this.num=num;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num+"-"+name);}
    public String getNum()
    {return num;}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public String getS()
    {return num+" "+name;}
}

class Answer{//答卷
    int n;//答卷的试卷编号
    String id;//学生学号
    int num;
    String name;
    String[] answer=new String[100];//答案列表
    boolean[] a=new boolean[100];//判题列表
    boolean[] b=new boolean[100];
    int[] fen1=new int[100];//每一题的得分
    int fen;//总分
    public Answer(){}
    public Answer(int n)
    {this.n=n;}
    public void q(int n,boolean b)//保存判题结果
    {a[n]=b;}
    public void nu(int n)
    {num=n;}
    public void id(String n)
    {id=n;}
    public void name(String n)
    {name=n;}
    public String p(int n)//输出
    {return answer[n];}
    public void a(int n,String s)//保存答案
    {answer[n]=s;b[n]=true;}
    public void f(int n,int f)
    {fen1[n]=f;}
    public void P()
    {
        System.out.printf(id+" "+name+": ");
        int sum=0;
        for(int i=0;i<num;i++)
        {
           System.out.printf("%d",fen1[i]);
            sum+=fen1[i];
            if(i!=num-1)
                System.out.printf(" ");
            else
                System.out.printf("~");
        }
        System.out.println(sum);
    }

    public int getN()
    {return n;}
    public String getid()
    {return id;}
}
class Sort{//分值
    private int num;
    private int fen;
    public Sort(){}
    public Sort(int n,int f)
    {
        num=n;
        fen=f;
    }
    public int getF()//获得分信息
    {return fen;}
    public int getN()//获得编号信息
    {return num;}
    
}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Answer[] a1=new Answer[100];
    public static Test[] t1=new Test[100];
    public static Topic[] tt=new Topic[100];
    public static Student[] ss=new Student[100];
    public static int numSJ=0,numStu=0,an=0,sj=0,tiha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input=new Scanner(System.in);
        Pattern NQA=Pattern.compile("#N:[0-9]+\\s+#Q:.+\\s+#A:.+");//题目 1
        Pattern T=Pattern.compile("#T:[0-9]+(\\s+[0-9]+-[0-9]+)*");//试卷 2
        Pattern S=Pattern.compile("#S:[0-9]+\\s+[0-9]+(\\s+#A:[0-9]+-.*)*");//答卷 4
        Pattern X=Pattern.compile("#X:([0-9]+\\s+\\w+-)*([0-9]+\\s+\\w+)");//学生 3
        Pattern DN=Pattern.compile("#D:N-(.+)");//删除 5
        String s=input.nextLine();
        while(s.equals("end")==false)
        {
            Matcher m1=NQA.matcher(s);
        Matcher m2=T.matcher(s);
        Matcher m4=S.matcher(s);
        Matcher m3=X.matcher(s);
        Matcher m5=DN.matcher(s);
            if(m1.matches())
            { setTimu(s);}
            else if(m2.matches())
            { setShijuan(s);}
            else if(m3.matches())
            { setXuesheng(s);}
            else if(m4.matches())
            {setDajuan(s);}
            else if(m5.matches())
            { Shanchu(s);}
            else
            {System.out.println("wrong format:"+s); }
            s=input.nextLine();
        }
        p();
    }
    public static void answer(int x)
    {
        if(x==1)
         System.out.println("non-existent question~0");    
        if(x==2)
        System.out.println("answer is null");
    }
    public static void Tihao1(int[] x,int n)
    {
        for(int i=0;i<n;i++)
        System.out.println("the question "+x[i]+" invalid~0");
    }
    public static void setTimu(String s)
    {
        //存入题目
                String[] s1=s.split(" #");
                String[] s3=new String[3];
                for(int j=0;j<2;j++)
                {
                    String[] s2=s1[j].split(":");
                    s3[j]=s2[1].trim();
                    //System.out.println(s3[j]);
                }
        String[] s2=s1[2].split(":");
        if(s2.length>1)
        {
            s3[2]=s2[1].trim();
        }
        else
            s3[2]=null;
                  tt[Integer.parseInt(s3[0])]=new Topic(Integer.parseInt(s3[0]),s3[1],s3[2]);
                //System.out.println(tt[n].get());
    }
    public static void setShijuan(String s)
    {
       Pattern p1=Pattern.compile("[0-9]+");
                Matcher p11=p1.matcher(s);
                int flag=0,j=0,f2=0;int ti=0,t0=0,n0=0;
                while (p11.find())
                {
                    t0=Integer.parseInt(p11.group());
                    if(flag==0)
                  {
                        n0=t0;
                       flag++;
                        t1[n0]=new Test(t0);
                        numSJ++;
                        continue;
                   }
                     if(flag%2==1)
                    {
                        for(int i=0;i<100;i++)
                        {
                            if(tt[i]==null)
                                continue;
                            if(t0==tt[i].getN())
                            {
                                t1[n0].tt[j]=new Topic(tt[i].getN(),tt[i].getC(),tt[i].getS());
                                ti=1;break;
                            }
                            else
                                ti=0;
                        }
                         if(ti==0)
                         {
                            t1[n0].tt[j]=new Topic(j,"cuo","cuo");
                             tihao=ti;
                             t1[n0].tt[j].setY(1);
                         }
                         flag++;
                         continue;
                   }
                    if(flag%2==0&&flag!=0)
                    {
                        f2+=t0;
                        t1[n0].getS(j,t0);
                        j++;
                        flag++;
                    }
                }
                t1[n0].tNo(j);
                t1[n0].F(f2);
                 if(f2!=100)
                    System.out.println("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n0+" is not 100 points");
    }
    
    public static void setXuesheng(String s)
    {
        Pattern p1=Pattern.compile("\\w+");
                Matcher p11=p1.matcher(s);
                int flag=0;int i=0;
                String[] stu=new String[2];
                while(p11.find())
                 {
                    //System.out.println(p11.group());
                    if(flag==0){flag++;continue;}
                    else if(flag%2==1)
                    {
                       stu[flag%2]=p11.group();
                        flag++;
                        continue;
                    }
                    else if(flag%2==0)
                    {
                        stu[flag%2]=p11.group();
                        ss[i]=new Student(stu[1],stu[0]);
                        numStu++;
                            i++;
                        flag++;
                    }
                 }
    }
    public static void setDajuan(String s)
    {
        int t0=0,n0=0;
        Pattern p1=Pattern.compile("[0-9]+");
        Matcher p11=p1.matcher(s);
        Pattern p2=Pattern.compile("#A:(.+)");
        Matcher p22=p2.matcher(s);
        int j=0,i=0;
        while(p11.find()&&i<2)
        { 
            t0=Integer.parseInt(p11.group());
                if(i==0)
                  {   
                        a1[an]=new Answer(t0);
                        sj=t0;
                       i++;
                   }
                   else if(i==1)
                    {
                        a1[an].id(p11.group());
                        i++;
                    }
        }
        while(p22.find())
        {
            String s0=p22.group();
            String[] s1=s.split(" #A:");
            for(int k=1;k<s1.length;k++)
            {
             String[] s2=s1[k].split("-");
                if(s2.length==1)
                {
                    int l=Integer.parseInt(s2[0]);
                    a1[an].a(l-1,null);
                }
                else if(s2.length==2)
                {
                    int l=Integer.parseInt(s2[0]);
                    a1[an].a(l-1,s2[1]);
                }
            }
        }
                an++;
    }

    public static void Shanchu(String s)
    {
        Pattern p1=Pattern.compile("[0-9]+");
        Matcher p11=p1.matcher(s);
        while(p11.find()){
            int t0=Integer.parseInt(p11.group());
            //System.out.println(t0);
            for(int i=1;i<=numSJ;i++)
            {
                for(int j=0;j<t1[i].tN;j++)
                {
                  //System.out.println(j);
                    if(t1[i].tt[j].getN()==t0)
                    {
                        t1[i].tt[j].setC();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p()
    {
        int fg=1;
        for(int k=0;k<an;k++)
        {
            int[] tihao1=new int[100];
            int tihao2=0;
            int ans=2;
            int fg2=0;
            //System.out.println(a1[k].n);
            for(int l=1;l<=numSJ;l++)
            {
                if(a1[k].n==t1[l].num)
                {
                    fg=0;
                    break;
                }
                else
                {fg=1;continue;}
            }
            if(fg==1)
            {
                System.out.println("The test paper number does not exist");
                continue;
            }
            int sj0=a1[k].n;
            a1[k].nu(t1[sj0].tN);
                for(int i=0;i<t1[sj0].tN;i++)
                {
                    if(a1[k].p(i)==null)
                     {
                       if(a1[k].b[i])
                         {
                             a1[k].q(i,false);
                             a1[k].f(i,0);
                              System.out.println(t1[sj0].tt[i].getC()+"~~"+"false");
                         }
                         else
                            t1[sj0].tt[i].setY(2);
                     }
                    else 
                     {
                         if(t1[sj0].tt[i].getS()==null)
                         {
                         System.out.println(t1[sj0].tt[i].getC()+"~"+a1[k].p(i)+"~"+t1[sj0].answer(i,a1[k].p(i)));
                             a1[k].q(i,false);
                             a1[k].f(i,0);
                         }
                        if(t1[sj0].tt[i].getS().equals("cuo"))
                        {
                            a1[k].q(i,false);
                             a1[k].f(i,0);
                        }
                        else if(t1[sj0].tt[i].getS().equals("cuoti"))
                        {
                            tihao=0;
                        }
                         else if(t1[sj0].tt[i].getC().equals("shanchu"))
                         {
                             tihao1[tihao2]=t1[sj0].tt[i].getN();
                             tihao2++;
                         }
                         else
                         {
                         System.out.println(t1[sj0].tt[i].getC()+"~"+a1[k].p(i)+"~"+t1[sj0].answer(i,a1[k].p(i)));
                         a1[k].q(i,t1[sj0].answer(i,a1[k].p(i)));
                         if(t1[sj0].answer(i,a1[k].p(i)))
                         {
                             a1[k].f(i,t1[sj0].ss[i].getF());
                         }
                         else
                             a1[k].f(i,0);
                         }
                     }
                    answer(t1[sj0].tt[i].y);
                }
            for(int i=0;i<numStu;i++)
            {
                if(a1[k].getid().equals(ss[i].getNum()))
                {
                    a1[k].name(ss[i].getName());
                    fg2=1;
                    break;
                }
                else
                    fg2=0;
            }
            if(fg2==0)
            {
                System.out.println(a1[k].getid()+" not found");
                continue;
            }
            Tihao1(tihao1,tihao2);
            a1[k].P();
        }
    }
}

这次题目一共设计了12个类,分别是:Question,Questions,Choicequestions,Fillquestions,Paper,Students,Answer,Delite,Show,Agent,Check和主函数

新增类

Choicequestions类:主要包括题目中的填空题的判断方法和输出方式;

Fillquestions类:这个类代表试卷中的一个问题,包含题目的顺序号、题目对象和题目分值。
judge_markAnswer 方法用于判断一个答案的得分。

Agent类:这个类继承自 TestPaper 类,代表一个包含最终得分的试卷。
包含最终得分、分值数组和题目排名。

踩坑心得:写代码时使用了多层嵌套,少写了注释写着写着就乱了,后面来改的时候自己都看不出是什么

改进建议:使用if-else语句太多,代码复杂度不够高,有些测试点还是没有做出来,有许多方法都没用上,可以设计的更简单直观


7-1家居强电电路模拟程序

题目
1、控制设备模拟

本题模拟的控制设备包括:开关、分档调速器、连续调速器。

开关:包括0和1两种状态。

 开关有两个引脚,任意一个引脚都可以是输入引脚,而另一个则是输出引脚。开关状态为0时,无论输入电位是多少,输出引脚电位为0。当开关状态为1时,输出引脚电位等于输入电位。
分档调速器

按档位调整,常见的有3档、4档、5档调速器,档位值从0档-2(3/4)档变化。本次迭代模拟4档调速器,每个档位的输出电位分别为0、0.3、0.6、0.9倍的输入电压。
连续调速器

没有固定档位,按位置比例得到档位参数,数值范围在[0.00-1.00]之间,含两位小数。输出电位为档位参数乘以输入电压。
所有调速器都有两个引脚,一个固定的输入(引脚编号为1)、一个输出引脚(引脚编号为2)。当输入电位为0时,输出引脚输出的电位固定为0,不受各类开关调节的影响。

所有控制设备的初始状态/档位为0。

控制设备的输入引脚编号为1,输出引脚编号为2。

2、受控设备模拟

本题模拟的受控设备包括:灯、风扇。两种设备都有两根引脚,通过两根引脚电压的电压差驱动设备工作。

灯有两种工作状态:亮、灭。在亮的状态下,有的灯会因引脚电位差的不同亮度会有区别。
风扇在接电后有两种工作状态:停止、转动。风扇的转速会因引脚的电位差的不同而有区别。
本次迭代模拟两种灯具。

白炽灯:

亮度在0~200lux(流明)之间。
电位差为0-9V时亮度为0,其他电位差按比例,电位差10V对应50ux,220V对应200lux,其他电位差与对应亮度值成正比。白炽灯超过220V。
日光灯:

亮度为180lux。
只有两种状态,电位差为0时,亮度为0,电位差不为0,亮度为180。
本次迭代模拟一种吊扇。

工作电压区间为80V-150V,对应转速区间为80-360转/分钟。80V对应转速为80转/分钟,150V对应转速为360转/分钟,超过150V转速为360转/分钟(本次迭代暂不考虑电压超标的异常情况)。其他电压值与转速成正比,输入输出电位差小于80V时转速为0。
输入信息:

1、设备信息

分别用设备标识符K、F、L、B、R、D分别表示开关、分档调速器、连续调速器、白炽灯、日光灯、吊扇。

设备标识用标识符+编号表示,如K1、F3、L2等。
引脚格式:设备标识-引脚编号,例如:K1-1标识编号为1的开关的输入引脚。

三种控制开关的输入引脚编号为1,输出引脚编号为2。
受控设备的两个引脚编号分别为1、2。
约束条件:

不同设备的编号可以相同。
同种设备的编号可以不连续。
设备信息不单独输入,包含在连接信息中。

2、连接信息

一条连接信息占一行,用[]表示一组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引脚,引脚与引脚之间用英文空格" "分隔。

格式:"["+引脚号+" "+...+" "+引脚号+"]"
例如:[K1-1 K3-2 D5-1]表示K1的输入引脚,K3的输出引脚,D5的1号引脚连接在一起。
约束条件:

本次迭代不考虑两个输出引脚短接的情况
考虑调速器输出串联到其他控制设备(开关)的情况
不考虑调速器串联到其他调速器的情况。
不考虑各类控制设备的并联接入或反馈接入。例如,K1的输出接到L2的输入,L2的输出再接其他设备属于串联接线。K1的输出接到L2的输出,同时K1的输入接到L2的输入,这种情况属于并联。K1的输出接到L2的输入,K1的输入接到L2的输出,属于反馈接线。
3、控制设备调节信息

开关调节信息格式:

#+设备标识K+设备编号,例如:#K2,代表切换K2开关的状态。
分档调速器的调节信息格式:

#+设备标识F+设备编号+"+" 代表加一档,例如:#F3+,代表F3输出加一档。
#+设备标识F+设备编号+"-" 代表减一档,例如:#F1-,代表F1输出减一档。
连续调速器的调节信息格式:

#+设备标识L+设备编号+":" +数值 代表将连续调速器的档位设置到对应数值,例如:#L3:0.6,代表L3输出档位参数0.6。
4、电源接地标识:VCC,电压220V,GND,电压0V。没有接线的引脚默认接地,电压为0V。

输入信息以end为结束标志,忽略end之后的输入信息。

输出信息:

按开关、分档调速器、连续调速器、白炽灯、日光灯、吊扇的顺序依次输出所有设备的状态或参数。每个设备一行。同类设备按编号顺序从小到大输出。

输出格式:@设备标识+设备编号+":" +设备参数值(控制开关的档位或状态、灯的亮度、风扇的转速,只输出值,不输出单位)
连续调速器的档位信息保留两位小数,即使小数为0,依然显示两位小数.00。
开关状态为0(打开)时显示turned on,状态为1(合上)时显示closed
如:
@K1:turned on
@B1:190
@L1:0.60
本题不考虑输入电压或电压差超过220V的情况。

本题只考虑串联的形式,所以所有测试用例的所有连接信息都只包含两个引脚

本题电路中除了开关可能出现多个,其他电路设备均只出现一次。
电源VCC一定是第一个连接的第一项,接地GND一定是最后一个连接的后一项。


家居电路模拟系列所有题目的默认规则:

1、当计算电压值等数值的过程中,最终结果出现小数时,用截尾规则去掉小数部分,只保留整数部分。为避免精度的误差,所有有可能出现小数的数值用double类型保存并计算,不要作下转型数据类型转换,例如电压、转速、亮度等,只有在最后输出时再把计算结果按截尾规则,舍弃尾数,保留整数输出。

2、所有连接信息按电路从电源到接地的顺序依次输入,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

3、连接信息如果只包含两个引脚,靠电源端的引脚在前,靠接地端的在后。

4、对于调速器,其输入端只会直连VCC,不会接其他设备。整个电路中最多只有一个调速器,且连接在电源上。

 

家居电路模拟系列1-4题目后续迭代设计:

1、电路结构变化:

迭代1:只有一条线路,所有元件串联
迭代2:线路中包含一个并联电路
迭代3:线路中包含多个串联起来的并联电路
迭代4:并联电路之间可能出现包含关系

电路结构变化示意图见图1。

2、输入信息的变化

串联线路信息:用于记录一段串联电路的元件与连接信息。

例如: #T1:[IN K1-1] [K1-2 D2-1] [D2-2 OUT]
      #T2:[VCC T1-1] [T1-2 M1-IN] [M1-OUT D2-1] [D2-2 GND]
并联线路信息:用于记录一段并联电路所包含的所有串联电路信息。

例如:#M1:[T1 T2 T3]
3、计算方式的变化

迭代1只包含1个受控元件,不用计算电流,之后的电路计算要包含电流、电阻等电路参数。

4、电路元件的变化

每次迭代会增加1-2个新的电路元件。

image.png


图1:电路结构示意图


设计建议:

1、电路设备类:描述所有电路设备的公共特征。

2、受控设备类、控制设备类:对应受控、控制设备

3、串联电路类:一条由多个电路设备构成的串联电路,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电路设备

其他类以及类的属性、方法自行设计。


image.png

图2:建议设计类图

输入样例1: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K1-1]
[K1-2 D2-1]
[D2-2 GND]
#K1
end
输出样例1: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K1:closed
@D2:360
输入样例2: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K1-1]
[K1-2 D2-1]
[D2-2 GND]
#K1
#K1
end
输出样例2: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K1:turned on
@D2:0
输入样例3: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F1-1]
[F1-2 D2-1]
[D2-2 GND]
#F1+
end
输出样例3: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F1:1
@D2:0
输入样例4: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F1-1]
[F1-2 D2-1]
[D2-2 GND]
#F1+
#F1+
end
输出样例4: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F1:2
@D2:288
输入样例5: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F1-1]
[F1-2 D2-1]
[D2-2 GND]
#F1+
#F1+
#F1+
end
输出样例5: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F1:3
@D2:360

输入样例6: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L1-1]
[L1-2 D2-1]
[D2-2 GND]
#L1:1.00
end
输出样例6: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L1:1.00
@D2:360
输入样例7: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L1-1]
[L1-2 D2-1]
[D2-2 GND]
#L1:0.68
end
输出样例7: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L1:0.68
@D2:358
输入样例8: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L1-1]
[L1-2 B2-1]
[B2-2 GND]
#L1:0.68
end
输出样例8: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L1:0.68
@B2:149
输入样例9: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L1-1]
[L1-2 B2-1]
[B2-2 GND]
#L1:1.00
end
输出样例9: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L1:1.00
@B2:200
输入样例10: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VCC L1-1]
[L1-2 R2-1]
[R2-2 GND]
#L1:1.00
end
输出样例10: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L1:1.00
@R2:180
点击查看代码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util.regex.Matcher;
import java.util.regex.Pattern;

abstract class Dianqi {
    int num;
    double yinjiao1;
    double yinjiao2;
}

class K_Switch extends Dianqi {
    private int zhuangtai = 1; // 默认打开

    K_Switch(int num, double yinjiao1, double yinjiao2) {
        this.num = num;
        this.yinjiao1 = yinjiao1;
        this.yinjiao2 = yinjiao2;
    }

    public void dianya_shuchu(double yinjiao) {
        if (zhuangtai == 1) {
            yinjiao2 = 0;
        }
        if (zhuangtai == 0) {
            yinjiao2 = yinjiao;
        }
    }

    public void show() {
        if (zhuangtai == 0) {
            System.out.println("@K" + num + ": turned on");
        }
        if (zhuangtai == 1) {
            System.out.println("@K" + num + ": closed");
        }
    }
}

class F_Fun extends Dianqi {

    Map<Integer, Double> dangwei = new LinkedHashMap<>();

    F_Fun(int num, double yinjiao1, double yinjiao2) {
        dangwei.put(0, 0.0);
        dangwei.put(1, 0.3);
        dangwei.put(2, 0.6);
        dangwei.put(3, 0.9);

        this.num = num;
        this.yinjiao1 = yinjiao1;
        this.yinjiao2 = yinjiao2;
    }

}

class L_tiao extends Dianqi {
    double dianwei;

    L_tiao(int num, double yinjiao1, double yinjiao2) {
        this.num = num;
        this.yinjiao1 = yinjiao1;
        this.yinjiao2 = yinjiao2;
    }

    public void dianweicha() {
        dianwei = yinjiao2 / yinjiao1;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f("@L%d:%.2f\n", num, dianwei);
    }
}

// 串联电路
class Series_Circuit {
    int num;
    ArrayList<Dianqi> device_list = new ArrayList<>();

    Series_Circuit(int num) {
        this.num = num;
    }
}

abstract class Dianqi2 extends Dianqi {
    double cha;
}

class White_light extends Dianqi2 {
    int liangdu;

    White_light(int num, double yinjiao1, double yinjiao2) {
        this.num = num;
        this.yinjiao1 = yinjiao1;
        this.yinjiao2 = yinjiao2;
    }

    void Light() {
        cha = yinjiao1 - yinjiao2;
        if (cha <= 9) {
            liangdu = 0;
        } else if (cha == 10) {
            liangdu = 50;
        } else if (cha == 220) {
            liangdu = 200;
        } else {
            liangdu = (int) ((cha - 10) * 150 / 210 + 50);
            if (liangdu > 200) {
                liangdu = 200;
            }
        }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f("@B%d:%.0f\n", num, liangdu);
    }
}

class sun_light extends Dianqi2 {
    int liangdu;

    sun_light(int num, double yinjiao1, double yinjiao2) {
        this.num = num;
        this.yinjiao1 = yinjiao1;
        this.yinjiao2 = yinjiao2;
    }

    void dianyacha() {
        cha = yinjiao1 - yinjiao2;
        if (cha == 0) {
            liangdu = 0;
        } else {
            liangdu = 180;
        }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f("@R%d:%.0f\n", num, liangdu);
    }
}

class Fun extends Dianqi2 {
    int zhuansu;

    Fun(int num, double yinjiao1, double yinjiao2) {
        this.num = num;
        this.yinjiao1 = yinjiao1;
        this.yinjiao2 = yinjiao2;
    }

    void zhaunsu() {
        this.cha = yinjiao1 - yinjiao2;
        if (cha == 80) {
            zhuansu = 80;
        } else if (cha >= 150) {
            zhuansu = 360;
        } else if (cha > 80 && cha < 150) {
            zhuansu = (int) ((cha - 80) * 280 / 70 + 80);
        }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f("@D%d:%d\n", num, zhuansu);
    }
}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代码设置了Dianqi ,K_Switch,F_Fun,L_tiao,Dianqi2等类;

Dianqi类:作为其他几个电器的主类使用抽象;
K_Switch:开关类

两个大类表示控制设备和被控制设备,这两个大类中将其相同变量表示出,如有特殊变量,在自己类中继续表示即可。使用ArrayList制造链表

踩坑心得:需要更新控制设备的状态在eclipseDebug后才发现是存储控制设备的状态后并未保存状态,导致电路不通,后面新增方法记录设备状态

改进建议:与其使用for语句可以改为使用遍历,在过链表后更新链表


7-1家居强电路模拟程序-2

题目
1、控制设备

本题模拟的控制设备包括:开关、分档调速器、连续调速器。

开关:包括0和1两种状态。

 开关有两个引脚,任意一个引脚都可以是输入引脚,而另一个则是输出引脚。开关状态为0时,无论输入电位是多少,输出引脚电位为0。当开关状态为1时,输出引脚电位等于输入电位。
分档调速器

按档位调整,常见的有3档、4档、5档调速器,档位值从0档-2(3/4)档变化。本次迭代模拟4档调速器,每个档位的输出电位分别为0、0.3、0.6、0.9倍的输入电压。
连续调速器

没有固定档位,按位置比例得到档位参数,数值范围在[0.00-1.00]之间,含两位小数。输出电位为档位参数乘以输入电压。
所有调速器都有两个引脚,一个固定的输入(引脚编号为1)、一个输出引脚(引脚编号为2)。当输入电位为0时,输出引脚输出的电位固定为0,不受各类开关调节的影响。

所有控制设备的初始状态/档位为0。

控制设备的输入引脚编号为1,输出引脚编号为2。
所有开关的电阻为 0。

2、受控设备

本题模拟的受控设备包括:灯、风扇。两种设备都有两根引脚,通过两根引脚电压的电压差驱动设备工作。

灯有两种工作状态:亮、灭。在亮的状态下,有的灯会因引脚电位差的不同亮度会有区别。
风扇在接电后有两种工作状态:停止、转动。风扇的转速会因引脚间电位差的不同而有区别。
本次迭代模拟两种灯具。

白炽灯:

亮度在0~200lux(流明)之间。
电位差为0-9V时亮度为0,其他电位差按比例,电位差10V对应50ux,220V对应200lux,其他电位差与对应亮度值成正比。白炽灯超过220V。
日光灯:

亮度为180lux。
只有两种状态,电位差为0时,亮度为0,电位差不为0,亮度为180。
本次迭代模拟一种吊扇。

工作电压区间为80V-150V,对应转速区间为80-360转/分钟。80V对应转速为80转/分钟,150V对应转速为360转/分钟,超过150V转速为360转/分钟(本次迭代暂不考虑电压超标的异常情况)。其他电压值与转速成正比,输入输出电位差小于80V时转速为0。
本次迭代模拟一种落地扇。

工作电压区间为 [80V,150V],对应转速区间为 80-360 转/分钟。电压在[80,100)V 区间对应转速为 80 转/分 钟,[100-120)V 区间对应转速为 160 转/分钟,[120-140)V 区间对应转速为 260 转/分钟,超过 140V 转速 为 360 转/分钟(本次迭代暂不考虑电压超标的异常情况)输入信息:
本次迭代考虑电阻:白炽灯的电阻为 10,日光灯的电阻为 5,吊扇的电阻为 20,落 地扇的电阻为 20

3、输入信息

1)输入设备信息

分别用设备标识符K、F、L、B、R、D、A分别表示开关、分档调速器、连续调速器、白炽灯、日光灯、吊扇、落地扇。

设备标识用标识符+编号表示,如K1、F3、L2等。
引脚格式:设备标识-引脚编号,例如:K1-1标识编号为1的开关的输入引脚。

三种控制开关的输入引脚编号为1,输出引脚编号为2。
受控设备的两个引脚编号分别为1、2。
约束条件:

不同设备的编号可以相同。
同种设备的编号可以不连续。
设备信息不单独输入,包含在连接信息中。

2)输入连接信息

一条连接信息占一行,用[]表示一组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引脚,引脚与引脚之间用英文空格" "分隔。

格式:"["+引脚号+" "+...+" "+引脚号+"]"
例如:[K1-1 K3-2 D5-1]表示K1的输入引脚,K3的输出引脚,D5的1号引脚连接在一起。
约束条件:

不考虑调速器串联到其他调速器的情况。
不考虑调速器串联到其他调速器的情况。
考虑各类设备的并联接入。例如,K1 的输出接到 L2 的输入,L2 的输出再接其他设备属于串联接线。K1 的输出接到 L2 的输出,同时 K1 的输入接到 L2 的输入,这种情况属于并联。
本次迭代的连接信息不单独输入,包含在线路信息中。



3)输入控制设备调节信息

开关调节信息格式:

#+设备标识K+设备编号,例如:#K2,代表切换K2开关的状态。
分档调速器的调节信息格式:

#+设备标识F+设备编号+"+" 代表加一档,例如:#F3+,代表F3输出加一档。
#+设备标识F+设备编号+"-" 代表减一档,例如:#F1-,代表F1输出减一档。
连续调速器的调节信息格式:

#+设备标识L+设备编号+":" +数值 代表将连续调速器的档位设置到对应数值,例如:#L3:0.6,代表L3输出档位参数0.6。
4)电源接地标识:

VCC,电压220V,GND,电压0V。没有接线的引脚默认接地,电压为0V。


5)输入串联电路信息

一条串联电路占一行,串联电路由按从靠电源端到接地端顺序依次输入的 n 个连接 信息组成,连接信息之间用英文空格" "分隔。

串联电路信息格式:

"#T"+电路编号+":"+连接信息+" "+连接信息+...+" "+连接信息 
例如:#T1:[IN K1-1] [K1-2 D2-1] [D2-2 OUT] 一个串联电路的第一个引脚是 IN,代表起始端,靠电源。最后一个引脚是 OUT,代表结尾端, 靠接地。 
约束条件:

不同的串联电路信息编号不同。 
输入的最后一条电路信息必定是总电路信息,总电路信息的起始引脚是 VCC,结束引脚是 GND。 
连接信息中的引脚可能是一条串联或并联电路的 IN 或者 OUT。例如: 
#T1:[IN K1-1] [K1-2 T2-IN] [T2-OUT OUT] 
#T1:[IN K1-1] [K1-2 T2-IN] [T2-OUT M2-IN] [M2-OUT OUT] 

6)输入并联电路信息

一条并联电路占一行,并联电路由其包含的几条串联电路组成,串联电路标识之间用英文空格" "分隔。

格式:

"#M"+电路编号+":"+”[”+串联电路信息+" "+....+" "+串联电路信息+”]” 
例如:#M1:[T1 T2 T3] 
该例声明了一个并联电路,由 T1、T2、T3 三条串联电路并联而成,三条串联电路的 IN 短 接在一起构成 M1 的 IN,三条串联电路的 OUT 短接在一起构成 M1 的 OUT。 
约束条件:

本次迭代不考虑并联电路中包含并联电路的情况,也不考虑多个并联电路串联的情况。
本题不考虑输入电压或电压差超过220V的情况。

输入信息以end为结束标志,忽略end之后的输入信息。

本题中的并联信息所包含的串联电路的信息都在并联信息之前输入,不考虑乱序输入的情况。
电路中的短路如果不会在电路中产生无穷大的电流烧坏电路,都是合理情况,在本题测试点的考虑范围之内。

本题不考虑一条串联电路中包含其他串联电路的情况。例如:

#T3:[VCC K1-1] [K1-2 T2-IN] [T2-OUT K2-1] [K2-2 T1-IN] [T1-OUT GND]
本例中T1\T2两条串联电路实际是T3的一个部分,本题不考虑这种类型的输入,而是当将T1\T2的所有连接信息直接包含在T3中定义。
下次迭代中需要考虑这种类型的输入。
4、输出信息:

按开关、分档调速器、连续调速器、白炽灯、日光灯、吊扇、落地扇的顺序依次输出所有设备的状态或参数。每个设备一行。同类设备按编号顺序从小到大输出。

输出格式:@设备标识+设备编号+":" +设备参数值(控制开关的档位或状态、灯的亮度、风扇的转速,只输出值,不输出单位)
连续调速器的档位信息保留两位小数,即使小数为0,依然显示两位小数.00。
开关状态为0(打开)时显示turned on,状态为1(合上)时显示closed
如:
@K1:turned on
@B1:190
@L1:0.60
5、家居电路模拟系列所有题目的默认规则:

1)当计算电压值等数值的过程中,最终结果出现小数时,用截尾规则去掉小数部分,只保留整数部分。为避免精度的误差,所有有可能出现小数的数值用double类型保存并计算,不要作下转型数据类型转换,例如电压、转速、亮度等,只有在最后输出时再把计算结果按截尾规则,舍弃尾数,保留整数输出。

2)所有连接信息按电路从电源到接地的顺序依次输入,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电源VCC一定是第一个连接的第一项,接地GND一定是最后一个连接的后一项。

3)连接信息如果只包含两个引脚,靠电源端的引脚在前,靠接地端的在后。

4)调速器的输入端只会直连VCC,不会接其他设备。整个电路最多只有连接在电源上的一个调速器,且不包含在并联单路中。

 

6、家居电路模拟系列1-4题目后续迭代设计:

1)电路结构变化:

迭代1:只有一条线路,所有元件串联
迭代2:线路中包含一个并联电路
迭代3:线路中包含多个串联起来的并联电路
迭代4:并联电路之间可能出现包含关系

电路结构变化示意图见图1。

2)计算方式的变化

迭代1只包含1个受控元件,不用计算电流,之后的电路计算要包含电流、电阻等电路参数。

3)电路元件的变化

每次迭代会增加1-2个新的电路元件。

image.png

图1:电路结构示意图

设计建议:

1、电路设备类:描述所有电路设备的公共特征。

2、受控设备类、控制设备类:对应受控、控制设备

3、串联电路类:一条由多个电路设备构成的串联电路,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电路设备

4、并联电路类:继承电路设备类,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电路设备

其他类以及类的属性、方法自行设计。


image.png

图2:建议设计类图

输入格式:
请在这里写输入格式。例如:输入在一行中给出2个绝对值不超过1000的整数A和B。

输出格式:
请在这里描述输出格式。例如:对每一组输入,在一行中输出A+B的值。

输入样例1: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T1:[IN K1-1] [K1-2 D2-1] [D2-2 OUT]
#T2:[IN K2-1] [K2-2 D1-1] [D1-2 OUT]
#M1:[T1 T2]
#T3:[VCC L1-1] [L1-2 M1-IN] [M1-OUT D3-1] [D3-2 GND]
#K1
end
输出样例1: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K1:closed
@K2:turned on
@L1:0.00
@D1:0
@D2:0
@D3:0
输入样例2: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T1:[IN K1-1] [K1-2 D2-1] [D2-2 OUT]
#T2:[IN K2-1] [K2-2 D1-1] [D1-2 OUT]
#M1:[T1 T2]
#T3:[VCC L1-1] [L1-2 M1-IN] [M1-OUT D3-1] [D3-2 GND]
#K1
#L1:1.00
end
输出样例2: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K1:closed
@K2:turned on
@L1:1.00
@D1:0
@D2:200
@D3:200
输入样例3:
在这里给出一组输入。例如:

#T1:[IN K1-1] [K1-2 D2-1] [D2-2 OUT]
#T2:[IN K2-1] [K2-2 D1-1] [D1-2 OUT]
#M1:[T1 T2]
#T3:[VCC L1-1] [L1-2 M1-IN] [M1-OUT D3-1] [D3-2 GND]
#K1
#K2
#L1:1.00
end
输出样例3:
在这里给出相应的输出。例如:

@K1:closed
@K2:closed
@L1:1.00
@D1:0
@D2:0
@D3:346

踩坑心得:电路分串联和并联,串联电路电阻简单相加,并联电路需要设置一个新方法从新计算电阻,而且计算后的电器数据也要更新,算电阻后忘更新数据了导致改了半天不知道错哪,一点更要写好注释TAT

改进建议:直接将state判断转移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会更加简洁方便,但实际影响不大,排序可以用sort方法,循环遍历显得有些多余


总结:Java学习主要还是要靠自己,通过在网上自己查找可以看到更多,更简便的代码,通过学习思路也能让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层楼,可以每次写一个大题时先写大纲,在大纲上写下自己需要的所有的东西,然后组合起来,先搭建框架,再往里面逐渐添加,写代码的过程虽然枯燥,但是提升自己的快乐也更加珍贵


posted on 2024-06-09 19:30  ZBWzhao  阅读(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